佛说八部佛名经--瞿昙般若流支

佛说八部佛名经   元魏天竺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   闻如是:   一时,佛游维耶离奈女树国,与大比丘众俱,比丘千二百五十,诸菩萨无央数。   尔时有长者子,名曰善作,从城中出,诣奈女园,到世尊所,稽首足下,右三匝,却住一面,叉手白佛:「欲有所问,大圣见听,乃敢自陈。」佛告善作:「恣所欲问,如来当具分别解说。」善作见听,便白佛言:「唯天中天,宁有诸佛修行本愿自致正觉,今现世讲说经道?大圣愿   宣诸佛之名,闻之执持,戴著顶上,恣受所说,稽首归命,颁宣功勋,无复众难,不趣三涂,闻诸佛名,人若非人不得其便,若在县官,说诸佛名,无能横枉夺其所有,而性坚强,不怀怯弱,安隐得胜,又入战斗,刀不伤身,箭射不入,阅叉诸鬼天龙神无敢娆者,师子虎狼野兽弊虫无能害者。」   佛告善作:「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拥护除难,无恐获安。」於是善作受教而听。   佛言:「东方去此有佛号奉至诚如来至真等正觉,今现在说经法,世界曰名闻迹。   复次,东方有佛号固进度思吉义如来至真等正觉,今现在说经法,世界曰莫能当。   复次,东方去此佛土有佛号观明功勋如来至真等正觉,今现在说经法,世界曰吉安。   复次,东方去此佛土有佛号慈英寂首如来至真等正觉,今现在说经法,世界曰无恚恨。   复次,东方去此佛土有佛号真性上首如来至真等正觉,今现在说经法,世界曰去杖。   复次,东方去此佛土有佛号念众生称上首如来至真等正觉,今现在说经法,世界曰炽盛首。   复次,东方去此佛土有佛号踊首高超须弥如来至真等正觉,今现在说经法,世界曰曜赫热首。   复次,东方去此佛土有佛号胜耻称上首如来至真等正觉,今现在说经法世界曰爱乐。   假使有人遥闻东方诸如来号,受此诸佛世尊之名,谛奉善思抱在心怀,持讽诵读,纵使诸佛戒德智慧道本平等;又诸刹土庄严清净殊异之德,卓然无侣,无有尘垢,无有女人污秽之难,亦无五浊勤苦之患,三涂之厄,无沙砾石荆棘沟坑。」   佛言:「善作!若有能持奉持是诸佛世尊之名,颁宣远近,上夜觉寤而起经行,叹咏诵说此诸佛名,中夜後夜起一心住,舍此无益,念所增修,如是行者,德行日进,终无损耗也。」   佛告善作:「汝当乐此八佛名经,佛以斯法教族姓子,怀抱在心勿得忘舍,寻时精修便当逮见八千诸佛。」   善作於是闻圣教诏,则以宝华价值八千两金,供散世尊,稽首佛足,右三匝,却行而坐。时天帝释在於彼会,前白佛言:「唯然大圣,我已受   此八佛之名,以讽诵读抱在心怀,唯天中天,吾身当勤精进奉行是八部场诸佛尊名,思惟专念不离食息,贵重恭敬为无上宝。」   佛告天帝:「以是之故,天阿须伦共战斗时,若有恐惧拘翼,当念可无所畏,所以者何?假使有人赞叹称誉诸如来名八部经典,则为颁告无所畏业;宣诸如来经典名者,不遇恼热众患之难;若能显传诸如来名经典之   要,则宣太平丰熟之世;能传诸佛经典名者,则宣安隐除去大患;能传诸佛经典名者,则为宣布寂然燕坐;若传诸佛经典名者;则离一切无数恐惧;若能传此诸佛名经,梦安觉欢,不畏县官,水火盗贼怨家债主自然避去,鬼神罗刹妖魅魍魉,薜荔厌鬼皆不敢当,若入山陵溪谷圹路,抄贼劫掠自然不现,师子虎狼熊罢蛇虺悉自缩藏,所以者何,诸佛至尊德过须弥,智超江海,慧虚空,独步三界无能及者,十方一切莫不蒙度。   佛说如是,长者善作及天帝释诸比丘僧一切会者,诸天龙神阿须伦世间人闻经欢喜,作礼而退。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注音版--普门品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注音版--普门品

miào fǎlián huájīnɡguān shìyīn púsàpǔmén pǐn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ěr shíwújìn yìpúsà、jícónɡzuòqǐ,piān tǎn...

佛说文殊师利净律经--竺法护初

佛说文殊师利净律经--竺法护初

佛说文殊师利净律经 西晋三藏法师竺法护初译 真谛义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游罗阅只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千二百五十。菩萨三万二千。彼时世尊与无央数百千之众眷属围绕而为说经。时有天子名曰寂顺律...

大乘唯识论--未知

大乘唯识论--未知

  大乘唯识论   修道不共他能说无等义   顶礼大乘理当说立及破   无量佛所修除障及根本   唯识自性静昧劣人不信   于大乘中立三界唯有识。如经言。佛子三界者唯有心。心意识等是总名。应...

佛说大爱道般涅槃经--白法祖

佛说大爱道般涅槃经--白法祖

  佛说大爱道般涅槃经一卷   西晋三藏法师白法祖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堕舍利国。行在猕猴。水拘罗曷讲堂。是时摩诃卑耶和题俱昙弥。行在堕舍利国。与五百比丘尼俱。皆是阿罗汉皆为大神足。为谆那须摩诃离惟...

佛经故事 | 骂独觉得丑相 因愿力而转变

佛经故事 | 骂独觉得丑相 因愿力而转变

  《百业经》是佛陀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动人的故事,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

《安士全书》:鞠躬尽瘁(田叔禾阿寄传)

《安士全书》:鞠躬尽瘁(田叔禾阿寄传)

  鞠躬尽瘁(田叔禾阿寄传)  明淳安徐氏。兄弟析产。伯一马。仲一牛。季寡妇。得一阿寄。寄年五十余矣。寡妇泣曰。马可乘。牛可耕。老仆徒费吾菜羹。寄曰。主谓吾不若牛马耶。乃为画策营生。寡妇悉簪珥。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