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四众毁戒心生骄慢戒第六--道源

见四众毁戒心生骄慢戒第六   若优婆塞、优婆夷受持戒已,若见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毁所受戒,心生骄慢,言:‘我胜彼,彼不如我。’是优婆塞、优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注释】   [毁所受戒]:   四众所受戒法不同,比丘为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为五百戒。优婆塞、优婆夷同为六重二十八轻戒,这是‘在家菩萨戒’法。出家菩萨则有四百戒,而杀、盗、淫、妄、酒的五戒,则是所有佛弟子的共同戒法。   四众所受的戒法至为绵密,而且都是日常生活行为上的琐事,一不小心,就可能犯戒了而不自知。因此,四众犯戒的机会,严格观察是很频繁的。   [心生骄慢]:   持戒多少,即得戒果多少,这是戒法上明文规定了的。持戒与犯戒都自我承当,与他人无重大关系。故对犯了戒的四众,除应发慈悲心,代为惋惜外,不可生骄慢心,以为‘他不如我’、‘我胜于他’。若如此,就犯戒了。   ‘骄慢’是烦恼,是五上分结之一。自高凌物而不能容物,故易招致烦恼。俱舍论四说:‘慢对他心举,憍由染自法,心高无所顾。’故‘骄慢’是大结、是大染,必须去除。大集经二十说:‘摧骄慢山,拔生死树。’由此可见‘骄慢’被视为与‘生死’同等,必须摧破的二件大事。   【旨意】   佛说因果,自作自受,持戒者得戒果;犯戒者得罪果。故见四众犯戒,应自警惕,或以慈悲心相待。若生骄慢心,即失戒法。故佛制此戒,若犯此戒,所得罪恶与第一轻戒者然。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奋迅王问经--瞿昙般若流支

奋迅王问经--瞿昙般若流支

奋迅王问经 元魏三藏瞿昙般若流支等译 奋迅王问经翻译之记   一切菩萨,功行普修,依德立名,字号平等,随所显发,称谓不同。说法问论,多依自字,故奋迅王问奋迅法,如来为说四种奋迅。其有人能具此奋迅,则于...

百业经 新来的比丘--堪布索达吉

百业经 新来的比丘--堪布索达吉

新来的比丘 ——骗他受害 今遭毒打 一时,佛在舍卫城,每年有两大法会:夏三月安居法会和解制法会⑴。安居(Vassa)时,比丘们有些住山洞,有些住山林,有些住尸陀林,各自精进修持;...

迦葉结经--安士高

迦葉结经--安士高

迦葉结经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一时世尊灭度未久。诸罗汉等悉会共议。未集经藏法律诸议。各心念言。吾等所作已办。越尘劳山枯竭爱河。一切智日佛。天中天眼忽不见。吾等患厌载摄是身。今欲般泥洹即说偈...

摄大乘论释--玄奘

摄大乘论释--玄奘

摄大乘论释(应为四十五卷) 世亲菩萨造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摄大乘论释卷第一 总标纲要分第一   诸破所知障翳暗  尽其所有如所有   诸法真俗理影中  妄执竞兴于异见   斯由永离诸分别  无垢清净...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第十一卷--鸠摩罗什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第十一卷--鸠摩罗什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第十一卷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随喜品第三十九(丹随喜回向品)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语慧命须菩提。有菩萨摩诃萨随喜福德与一切众生共之。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

孝子经--失译人名

孝子经--失译人名

孝子经一卷   失译人名   佛问诸沙门。亲之生子。怀之十月。身为重病。临生之日母危父怖。其情难言。既生之后推燥卧湿。精诚之至血化为乳。摩拭澡浴。衣食教诏。礼赂师友。奉贡君长。子颜和悦亲亦欣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