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四众毁戒心生骄慢戒第六--道源

见四众毁戒心生骄慢戒第六   若优婆塞、优婆夷受持戒已,若见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毁所受戒,心生骄慢,言:‘我胜彼,彼不如我。’是优婆塞、优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注释】   [毁所受戒]:   四众所受戒法不同,比丘为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为五百戒。优婆塞、优婆夷同为六重二十八轻戒,这是‘在家菩萨戒’法。出家菩萨则有四百戒,而杀、盗、淫、妄、酒的五戒,则是所有佛弟子的共同戒法。   四众所受的戒法至为绵密,而且都是日常生活行为上的琐事,一不小心,就可能犯戒了而不自知。因此,四众犯戒的机会,严格观察是很频繁的。   [心生骄慢]:   持戒多少,即得戒果多少,这是戒法上明文规定了的。持戒与犯戒都自我承当,与他人无重大关系。故对犯了戒的四众,除应发慈悲心,代为惋惜外,不可生骄慢心,以为‘他不如我’、‘我胜于他’。若如此,就犯戒了。   ‘骄慢’是烦恼,是五上分结之一。自高凌物而不能容物,故易招致烦恼。俱舍论四说:‘慢对他心举,憍由染自法,心高无所顾。’故‘骄慢’是大结、是大染,必须去除。大集经二十说:‘摧骄慢山,拔生死树。’由此可见‘骄慢’被视为与‘生死’同等,必须摧破的二件大事。   【旨意】   佛说因果,自作自受,持戒者得戒果;犯戒者得罪果。故见四众犯戒,应自警惕,或以慈悲心相待。若生骄慢心,即失戒法。故佛制此戒,若犯此戒,所得罪恶与第一轻戒者然。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佛说如来兴显经--竺法护

佛说如来兴显经--竺法护

佛说如来兴显经 西晋三藏法师竺法护译 佛说如来兴显经卷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游如来建立之土。号叹法身深奥悦豫普见棚阁。为大严净显曜威宫琉璃之藏如来所行。佛时兴出无量之路。为法界宫。观菩萨身。光明清净...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净空法师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净空法师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净空法师  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于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卽心是佛。卽佛是心)则莫若念佛求生净土。又于一切念佛法门之中。求其至简易至稳当...

妙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第三十三回拜婆珊婆演底主夜神

妙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第三十三回拜婆珊婆演底主夜神

  夜神在暗现日月  险道处作桥梁路  得破暗光明法门  证无心入欢喜地  迦毗罗城,是佛的诞生地,很多佛都在那里诞生。所以那里日夜有善神守护。虽然人们行善,但是人总是苦,有忧悲苦恼,还是需要善神...

佛说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经第五卷--施护

佛说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经第五卷--施护

  佛说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经第五卷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诏译   尔时世尊说此伽他法时。八百苾刍漏尽意解心得解脱。三十亿人远尘离垢得法眼净。五百苾刍得三摩地。闻此甚深...

百业经:(100)莲花 供佛莲花得佛授记

百业经:(100)莲花 供佛莲花得佛授记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释迦牟尼佛广传》:二、发愿品12、摄受浊时众生

《释迦牟尼佛广传》:二、发愿品12、摄受浊时众生

  前言:《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与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