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四众毁戒心生骄慢戒第六--道源

见四众毁戒心生骄慢戒第六   若优婆塞、优婆夷受持戒已,若见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毁所受戒,心生骄慢,言:‘我胜彼,彼不如我。’是优婆塞、优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注释】   [毁所受戒]:   四众所受戒法不同,比丘为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为五百戒。优婆塞、优婆夷同为六重二十八轻戒,这是‘在家菩萨戒’法。出家菩萨则有四百戒,而杀、盗、淫、妄、酒的五戒,则是所有佛弟子的共同戒法。   四众所受的戒法至为绵密,而且都是日常生活行为上的琐事,一不小心,就可能犯戒了而不自知。因此,四众犯戒的机会,严格观察是很频繁的。   [心生骄慢]:   持戒多少,即得戒果多少,这是戒法上明文规定了的。持戒与犯戒都自我承当,与他人无重大关系。故对犯了戒的四众,除应发慈悲心,代为惋惜外,不可生骄慢心,以为‘他不如我’、‘我胜于他’。若如此,就犯戒了。   ‘骄慢’是烦恼,是五上分结之一。自高凌物而不能容物,故易招致烦恼。俱舍论四说:‘慢对他心举,憍由染自法,心高无所顾。’故‘骄慢’是大结、是大染,必须去除。大集经二十说:‘摧骄慢山,拔生死树。’由此可见‘骄慢’被视为与‘生死’同等,必须摧破的二件大事。   【旨意】   佛说因果,自作自受,持戒者得戒果;犯戒者得罪果。故见四众犯戒,应自警惕,或以慈悲心相待。若生骄慢心,即失戒法。故佛制此戒,若犯此戒,所得罪恶与第一轻戒者然。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虚空藏菩萨神咒经--昙摩蜜多

虚空藏菩萨神咒经--昙摩蜜多

  虚空藏菩萨神咒经   宋昙摩蜜多译   虚空藏菩萨神咒经   宋罽宾国三藏昙摩蜜多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佉罗山依正觉仙所住之处。与无数大比丘声闻众俱。亦与无量阿僧祇恒河沙等菩萨摩诃萨。演说如来...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第二十四回拜婆湿罗船师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第二十四回拜婆湿罗船师

  楼阁城参施罗船师  众商论宝望月观星  入菩萨大悲幢法门  金刚如意不坏回向  这时,善财童子走向楼阁城。他先观察道路的高低,夷平或危险、洁凈或污秽、弯曲或平直。善财童子边观察,边渐次南行。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第四卷--鸠摩罗什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第四卷--鸠摩罗什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第四卷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幻学品第十一(丹本云幻人品)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当有人问言。幻人学般若波罗蜜当得萨婆若不。幻人学禅那波罗蜜毗梨耶波罗...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钞演义--慧律法师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钞演义--慧律法师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钞演义 慧律法师主讲 1991年4月15日-5月28日 文殊讲堂   修行佛道的人   你一定要记住:无诤   还有很重要的——   心要柔和、要尽量宽恕众生、忍辱。   这个忍辱...

佛说众许摩诃帝经第八卷--法贤

佛说众许摩诃帝经第八卷--法贤

  佛说众许摩诃帝经第八卷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诏译   尔时世尊初转法轮。度五苾刍已。将诸苾刍往嚩啰迦河岸。游止暂住。时波罗奈国中有俱梨迦长者子。名曰耶舍。家中巨富...

相续解脱如来所作随顺处了义经--求那跋陀罗

相续解脱如来所作随顺处了义经--求那跋陀罗

相续解脱如来所作随顺处了义经 刘宋天竺三藏法师求那跋陀罗译   如相续解脱经说。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世尊所说如来法身。如来法身有何相。佛告文殊师利。地波罗蜜。善修习乘身转集成。文殊师利。是如来法身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