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四众毁戒心生骄慢戒第六--道源

见四众毁戒心生骄慢戒第六   若优婆塞、优婆夷受持戒已,若见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毁所受戒,心生骄慢,言:‘我胜彼,彼不如我。’是优婆塞、优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注释】   [毁所受戒]:   四众所受戒法不同,比丘为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为五百戒。优婆塞、优婆夷同为六重二十八轻戒,这是‘在家菩萨戒’法。出家菩萨则有四百戒,而杀、盗、淫、妄、酒的五戒,则是所有佛弟子的共同戒法。   四众所受的戒法至为绵密,而且都是日常生活行为上的琐事,一不小心,就可能犯戒了而不自知。因此,四众犯戒的机会,严格观察是很频繁的。   [心生骄慢]:   持戒多少,即得戒果多少,这是戒法上明文规定了的。持戒与犯戒都自我承当,与他人无重大关系。故对犯了戒的四众,除应发慈悲心,代为惋惜外,不可生骄慢心,以为‘他不如我’、‘我胜于他’。若如此,就犯戒了。   ‘骄慢’是烦恼,是五上分结之一。自高凌物而不能容物,故易招致烦恼。俱舍论四说:‘慢对他心举,憍由染自法,心高无所顾。’故‘骄慢’是大结、是大染,必须去除。大集经二十说:‘摧骄慢山,拔生死树。’由此可见‘骄慢’被视为与‘生死’同等,必须摧破的二件大事。   【旨意】   佛说因果,自作自受,持戒者得戒果;犯戒者得罪果。故见四众犯戒,应自警惕,或以慈悲心相待。若生骄慢心,即失戒法。故佛制此戒,若犯此戒,所得罪恶与第一轻戒者然。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大乘悲分陀利经卷八--秦录

大乘悲分陀利经卷八--秦录

  第八卷大乘悲分陀利经   失三藏名今附秦录   菩萨集品第二十八   善男子。如我以佛眼观见十方佛剎微尘数诸佛世尊已般涅盘。彼皆是我劝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令住中者。亦是我初劝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

佛说普曜经第五卷--竺法护

佛说普曜经第五卷--竺法护

  普曜经第五卷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异学三部品第十四   于是菩萨。游在山间。往至尼连水边。乐于闲居心意寂然。慈念十方欲益天人。佛告诸比丘。菩萨遥见郁头蓝弗。为诸弟子所见奉敬。达知图...

十二佛名神咒校量功德除障灭罪经--阇那崛多

十二佛名神咒校量功德除障灭罪经--阇那崛多

十二佛名神咒校量功德除障灭罪经 隋天竺三藏法师阇那崛多初译 我阇那崛多 敬礼常住体 遍满于法界 毗卢遮那佛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菩萨大众一...

立世阿毗昙论--真谛

立世阿毗昙论--真谛

立世阿毗昙论十卷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立世阿毗昙论卷第一 地动品第一   如佛婆伽婆。及阿罗汉说。如是我闻。一时佛世尊住舍卫大城。毗舍佉优婆夷鹿子母精舍。莲花重阁。与大比丘众。一切阿罗汉。诸漏...

迦叶仙人说医女人经--法贤

迦叶仙人说医女人经--法贤

迦叶仙人说医女人经 宋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法贤奉诏译    尔时喏嚩迦仙人忽作是念。世间众生皆从女人而生其身。而彼女人从初怀孕至满十月。或复延胎至十二月方始产生。或于中间有其病患。...

佛说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失译人名

佛说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失译人名

佛说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一卷 大乘单本失译人名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提国寂灭道场弥加女村自在天祠精舍。时有迦波利婆罗门子。名弥勒。躯体金色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放银光明黄金校饰。如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