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四众毁戒心生骄慢戒第六--道源

见四众毁戒心生骄慢戒第六   若优婆塞、优婆夷受持戒已,若见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毁所受戒,心生骄慢,言:‘我胜彼,彼不如我。’是优婆塞、优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注释】   [毁所受戒]:   四众所受戒法不同,比丘为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为五百戒。优婆塞、优婆夷同为六重二十八轻戒,这是‘在家菩萨戒’法。出家菩萨则有四百戒,而杀、盗、淫、妄、酒的五戒,则是所有佛弟子的共同戒法。   四众所受的戒法至为绵密,而且都是日常生活行为上的琐事,一不小心,就可能犯戒了而不自知。因此,四众犯戒的机会,严格观察是很频繁的。   [心生骄慢]:   持戒多少,即得戒果多少,这是戒法上明文规定了的。持戒与犯戒都自我承当,与他人无重大关系。故对犯了戒的四众,除应发慈悲心,代为惋惜外,不可生骄慢心,以为‘他不如我’、‘我胜于他’。若如此,就犯戒了。   ‘骄慢’是烦恼,是五上分结之一。自高凌物而不能容物,故易招致烦恼。俱舍论四说:‘慢对他心举,憍由染自法,心高无所顾。’故‘骄慢’是大结、是大染,必须去除。大集经二十说:‘摧骄慢山,拔生死树。’由此可见‘骄慢’被视为与‘生死’同等,必须摧破的二件大事。   【旨意】   佛说因果,自作自受,持戒者得戒果;犯戒者得罪果。故见四众犯戒,应自警惕,或以慈悲心相待。若生骄慢心,即失戒法。故佛制此戒,若犯此戒,所得罪恶与第一轻戒者然。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演义钞卷第四--澄观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演义钞卷第四--澄观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演义钞卷第四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述   ▲第二明教摄者教有二种。   ▲一者通相十二分教亦分大小至下十藏品辨。   ▲二者诸宗立教不同今当略释。   二者诸宗立教等...

佛说舍利弗悔过经--安士高

佛说舍利弗悔过经--安士高

舍利弗悔过经 后汉安息国沙门安世高译   佛在罗阅只耆阇崛山中时。与千二百五十比丘菩萨千人共坐。第一弟子舍利弗。起前长跪叉手问佛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意欲求佛道。若前世为恶。当何用悔之乎。佛言。善哉善哉...

出曜经--竺佛念

出曜经--竺佛念

出曜经 尊者法救菩萨造姚秦三藏竺佛念译 出曜经序   出曜经者。婆须密舅法救菩萨之所撰也。集比一千章。立为三十三品。名曰法句录。其本起系而为释名曰出曜。出曜之言旧名譬喻。即十二部经第六部也。有罽宾沙门...

观世音菩萨授记经--昙无竭

观世音菩萨授记经--昙无竭

  观世音菩萨授记经   宋黄龙国沙门昙无竭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波罗奈仙人鹿苑中。与大比丘众二万人俱。菩萨万二千。其名曰师子菩萨。师子意菩萨。安意菩萨。无喻意菩萨。持地菩萨。般罗达菩萨。神天...

文殊师利菩萨根本大教王金翅鸟王品--不空

文殊师利菩萨根本大教王金翅鸟王品--不空

文殊师利菩萨根本大教王金翅鸟王品一卷 唐北天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诏译   尔时释迦牟尼佛。复观净居天宫。告文殊师利童真菩萨言。文殊师利于汝大教中。一切如来之所称赞随喜。顺大真言行。令一切有情入三...

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竺难提

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竺难提

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一卷 东晋天竺居士竺难提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毗舍离庵罗树园大林精舍重阁讲堂。与千二百五十比丘。皆阿罗汉诸漏已尽。不受后有如炼真金。身心澄静六通无碍。其名曰大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