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十二神将简介--义净

     药师经十二神将简介   义净   壹、前言   在以前笔者一听到『药叉』名,就会联想到那就是修罗或罗刹之类的「东西」,一定是专行扰乱生灵、好勇斗狠,给人恐惧害怕的「坏家伙」。直到真正学佛,接触了「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及相关书籍後,才对「药叉」的误解有了转变。又於二年前,药师山道场请人替十二药叉大将雕刻造像及目前替十二药叉大将修补严饰金身,笔者载送法像往返於台北和药师山,其间对药师经十二药叉大将产生了微妙的感情,心中甚是赞叹十二药叉大将的无畏精神。笔者也就欢喜的借药师山通讯的一角,简介十二药叉大将的名号、功德,若有未尽理想之处,祈请诸大德不吝纠正指导。   贰、药叉大将   「药叉」即是「夜叉」。有三种类型:   一、空行药叉(虚空药叉):此种药叉神通广大,有时候是佛菩萨所化。   二、天行药叉:能在空中飞行的药叉。   三、地行药叉:在地面活动的药叉,其移动速度非常快捷。也有昼伏夜出者,或隐於山腹洞穴者。   药叉亦有男、女相的分别,男相勇猛刚强或恐怖相,女相药叉则华丽漂亮,并不见得是骂人时的「母夜叉」那样的丑恶。佛菩萨经常缘於大悲心以正定智慧化现「金刚夜叉恐怖相」帮助学佛人解除烦恼障,使大精进修行。「药叉」之所以能被称为「大将」或「神将」者是因为药叉已具有金刚菩萨的果位,拥有大慈悲心和大无畏精神的行道者,功德俱足,威严自在,所以十二药叉大将能各领七千眷属,荷负有情,护持正法,遂行佛愿。   在能力上,药叉有另外五种别名:   一、贵人:药叉能自富贵,复令人富贵,使人居上位、即(上等人)之意。在民间信仰上为求显达,故祀奉药叉神祇极普遍。   二、遮持:药叉神咒有生善灭恶的功能,能遮持种种恶,持一切善,非常灵感神验,故又名「遮持」。   三、疾风:药叉身手佼捷,人间天上往来迅速如风,故能快速承事佛事及回应众生祈求。   四、勇健:显示药叉强壮刚猛有力,不被外力摧伏,而能拥伏一切,故佛菩萨以大悲心常现「金刚力士药叉身」救渡众生。   参、十二药叉大将圣号   十二药叉大将的圣名在各种经典中出现部份不同的名字,可能是翻译者在用字上的不同而有些许差别,笔者将不同的部份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宫毗罗:又名金毗罗,其义是「金头」或「威如王」、威光闪烁而名。宫比罗其义是「蛟龙」、金龙身首而名。   二、伐折罗:又名跋折罗、和耆罗,其义是「金刚」,此尊手执金刚杵面带笑容且长寿童颜而名。   三、迷企罗:又名弥伸罗、弥佉罗,其义是「金带」,此尊腰束金带、多福善而名。   四、安底罗:又名安佗罗,其义是「破空山」或「能持」或「多闻」,此尊因为住持十山(多山)常闻佛法,有大名闻而得。   五、頞尔罗:又名末尔罗、摩尼罗、頞尔罗,其义是「沉香」、「密香」、「如意珠」、或「离垢宝」,此尊香光庄严、身净如珠宝而名。   六、珊底罗:又名婆尔罗、素兰罗,其义是「螺女」、「石女」、或「花鬘」,此尊是女相,现螺女形之身、首戴花鬘、发形如螺石而名。   七、因达罗:又名因陀罗,其义是「能天主」、「持山」、或「地持」,此尊在天界及人间能为天帝护持山地而名。   八、波夷罗:又名波耶罗,其义是「鲸鱼」或「幻术」,此尊其身形长大如鲸,具有大幻术而名。   九、摩亮罗:又名薄呼罗,其义是「蟒龙行」或「腹行」;另名摩休罗,其义是「大戏乐」或「执日行」;此尊同与龙、蟒、执日戏乐而名。   十、真达罗:又名真特罗,其义是「一角」或「疑神」,此尊因头生一只角,人见必起疑而名。   十一、招杜罗:又名朱杜罗,其义是「严帜」或「杀者」;另名照头罗,其义是「月光」或「月色」;此尊威严时若杀者,清和时犹如月色一样而名。   十二、毘羯罗:其义是「善艺」或「寻伺」;又名毘伽罗,其义是「字本」或「声教」;此尊擅长广寻善艺,专教「半满字」而名。   以上十二药叉大将的圣名虽有不同的字译,但所指的仍是原来同一尊而名,并没有第二尊的区别。   时下在坊间,有大德诸君将「大方广大集经」中的十二兽,阎浮提之外东方海中金山有三个洞窟住了狮、兔、龙,西方海中颇梨山有三个洞窟住了猴、鸡、犬,南方海中琉璃山有三个洞窟住了蛇、马、羊,北方海中银山有三个洞窟住了猪、鼠、牛,因为十二兽在阎浮提外,昼夜轮流巡视各方,护卫众生,具有德性之故,於是有大德将中国的十二地支(时辰)结合十二兽在十二药叉大将的头顶分别以十二生肖的图腾(狮改换为虎)用来做宝冠(例如:牛首冠、鼠首冠、、、),象徵十二大将的身份,此种中国式的表法,亦流行於日本及台湾的雕像中,是否合乎佛教所说义,笔者不很明白,尚有赖诸大善知识更进一步求证。   肆、十二药叉大将在药师经的誓愿   在药师经中,南无十二药叉大将听完本师佛的开示,明白了药师佛十二大愿之慈悲微妙,再逢「救脱菩萨」向「阿难」解说九种横死的因缘之後,十二药叉大将即时同声面佛起誓:『我等今者蒙佛威力,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不复更有恶趣之怖,我等相率皆同一心,乃至尽形归佛、法、僧,誓当负荷一切有情,为作义利,饶益安乐、、、。』十二大将受佛威力,舍诸恶趣,依随药师佛十二大愿为己愿,转恶为善,护持正法,助一切有情修行时远离恼乱及种种疾苦怖畏,直至圆满佛果,所以十二药叉大将是药师佛十二大愿的羯磨神。他们在佛前以强而有力的誓愿保证说:『凡受持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恭敬供养者,皆使解脱一切苦难。』『诸有愿求,悉令满足,或以五色缕结我名字,得如愿已然後解结。』由上述可知吾等凡夫之辈,皆应学习药叉大将的决心,远离恶趣之怖,不再造业,一心尽形归依佛法僧,发愿义利众生。然後更进一步的学习念佛,同时恭敬供养如来并且持经诵读。众生若有愿求或须解冤结,则应以五色缕结药叉大将名字供养诚心心请求协助,当然愿求若已如愿,或冤结已解,就必须解结,在此不作详述。   伍、结语   药师经所述相法转时,希望众生能得闻诸佛名号本愿功德,即可拔除所缠业障,得利益安乐,而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十二大愿,正能圆满众生的需求,然相法转时荷负是法,甚仗南无十二药叉大将助益才能将药师佛十二大愿的功德与药叉大将的本愿完美的结合,并付诸实践,这即是「心」与「愿」的具体呈现和成就,两者不相违和之下,摄迹归本,众生即可得饶益之利,故药师佛十二大愿功德不可思议,十二药叉大将如同十二大愿的化身一般同样令人钦佩赞叹,功能亦不可思议,经末世尊将「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同时亦名「十二神将饶益有情结愿神咒」、又名「拔除一切业障」要阿难如是奉持。可见得十二药叉大将在药师经中的角色和地位是难得的重要了。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妙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二回拜文殊菩薩

妙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二回拜文殊菩薩

  第二回 拜文殊菩薩  原来,文殊师利与诸大菩萨、声闻大众,在逝多林听毗卢如来演说妙法。毗卢如来看见南方众生根基已熟,需派有高尚德行的菩萨去化度。他的慧眼扫视着全场,选中了多才善辩、具足大智慧的...

前世恶口今生成丑女,供养佛陀终感得金身

前世恶口今生成丑女,供养佛陀终感得金身

  有一年的夏天,古印度发生了强烈地震,并引发了山洪海啸。大量田地城廓在瞬间被毁,人民流离失所,死伤无数。劫后大地一派凄凉,可谓哀鸿遍野!  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候,有一户人家的妻子生下一位具有十八...

金刚经说什么 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南怀瑾

金刚经说什么 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南怀瑾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

心经仪轨及白话拼音版--佚名

心经仪轨及白话拼音版--佚名

《心经》仪轨及拼音版 香赞 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 (或念《供养偈》:愿此香花云,遍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尊法诸贤圣,无...

《百业经》:本师,两世引导亲眷证果(75)

《百业经》:本师,两世引导亲眷证果(75)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陆亘大夫悟道因缘

陆亘大夫悟道因缘

  陆亘大夫悟道因缘  宣州(今安徽宣城)剌史陆亘大夫(764-834),南泉普愿禅师之在家得法弟子。南泉禅师晚年在池州传法的时候,与陆亘大夫的关系非常密切。陆亘大夫曾迎请南泉禅师入宣州治所供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