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树菩萨传--鸠摩罗什

 龙树菩萨传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大师名龙树菩萨者。出南天竺梵志种也。天聪奇悟事不再告。在乳哺之中。闻诸梵志诵四韦陀典各四万偈。偈有四十二字。背诵其文而领其义。弱冠驰名独步诸国。世学艺能天文地理图纬秘谶。及诸道术无不悉练。契友三人亦是一时之杰。相与议曰天下义理可以开神明悟幽旨者。吾等尽之矣。复欲何以自娱骋情极欲。最是一生之乐。然诸梵志道士势非王公何由得之。唯有隐身之术斯乐可办。四人相视莫逆于心。俱至术家求隐身法。术师念曰。此四梵志擅名一世。草芥群生今以术故屈辱就我。我若咒法授之。此人才明绝世所不知者唯此贱法。若得之便去不复可屈。且与其药使日用而不知。药尽必来求。可以术屈为我弟子。各与青药一丸告之曰。汝于静处用水磨之以涂眼睑。则无有人能见汝形者。龙树菩萨磨药闻气。便尽知药名分数。多少锱铢无失。随其气势龙树识之。还语术师此药有七十种。分数多少尽如其方。药师问曰汝何由知。答曰药自有气何以不知。师即叹伏。顾斯人者闻之犹难。而况相学。我之贱术何足惜耶。即具授。其四人得术隐身自在入王宫中。宫中美人皆被侵陵百余日。后宫中人有怀妊者以事白王。王大不悦。此何不祥为怪乃尔。召诸智臣以谋此事。有旧老者言凡如此事应有二种。或鬼或术。可以细土置诸门中。令有司守之断诸术者。若是术人足迹自现可以兵除。若其是鬼则无迹也。鬼可咒除人可刀杀。备法试之见四人迹。即闭诸门令数百力士。挥刀空斫斫杀三人。唯有龙树敛身屏气依王头侧。王头侧七尺刀所不至。是时始悟欲为苦本。厌欲心生发出家愿。若我得脱。当诣沙门求出家法。既而得出入山诣佛塔出家受戒。九十日中诵三藏。尽通诸深义。更求诸经都无得处。雪山中深远处有佛塔。塔中有一老比丘。以摩诃衍经与之。诵受爱乐虽知实义未得通利。周游诸国更求余经。于阎浮提中遍求不得。外道论师沙门义宗咸皆摧伏。即起憍慢心。自念言世界法中津涂甚多。佛经虽妙以理推之故未尽。未尽之中可推。而说之以悟后学。于理不违于事无失。斯有何咎。思此事已。即欲行之立师教诫更造衣服。今附佛法所别为异。方欲以无所推屈表一切智相。择日选时当与诸弟子。受新戒着新衣便欲行之。独在静室水精地房。大龙菩萨见其如此。惜而愍之即接入海。于宫殿中开七宝藏发七宝函。以诸方等深奥经典无上妙法授之龙树。龙树受读九十日中通练甚多。其心深入体得实利。龙知其心而问之曰。看经遍未。答言汝诸函中经甚多无量不可尽也。我所读者已十倍阎浮提。龙言如我宫中所有经典。诸处此比复不可知。龙树即得诸经一箱。深入无生三忍具足。龙还送出。时南天竺王甚邪见承事外道毁谤正法。龙树菩萨为化彼故躬持赤幡在王前行。经历七年王始怪问。此是何人在我前行。答曰我是一切智人。王闻是已甚大惊愕而问之言。一切智人旷代不有。汝自言是何以验之。答言欲知智在说王当见问。王即自念我为智主大论议师。问之能屈犹不足名。一旦不如此非小事。若其不问便是一屈迟疑良久。不得已而问之。天今何为耶。龙树言天今与阿修罗战。王闻此言譬如人噎。既不得吐又不得咽。欲非其言复无以证之。欲是其事无事可明。未言之间龙树复言。此非虚论求胜之谈。王小待之须臾有验。言讫空中便有干戈兵器相系而落。王言干戈矛戟虽是战器。汝何必知是天与阿修罗战。龙树言构之虚言不如校以实事。言已阿修罗手足指及其耳鼻从空而下。又令王及臣民婆罗门众。见空中清除两阵相对。王乃稽首伏其法化。殿上有万婆罗门。皆弃束发受成就戒。是时龙树.于南天竺大弘佛教。摧伏外道广明摩诃衍。作优波提舍十万偈。又作庄严佛道论五千偈。大慈方便论五十偈。令摩诃衍教大行于天竺。又造无畏论十万偈。于无畏中出中论也。时有婆罗门善知咒术。欲以所能与龙树诤胜告天竺国王。我能伏此比丘王当验之。王言汝大愚人。此菩萨者明与日月争光。智与圣心并照。汝何不逊敢不推敬。婆罗门言。王为智人何不以理验之。而抑断一切。王见言至为请龙树。清旦共坐政德殿上。婆罗门后至便于殿前咒作大池。广长清净中有千叶莲华。自坐其上而诃龙树。汝在地坐如畜生无异。而欲与我清净华上大德智人抗言论议。尔时龙树亦以咒术化作一六牙白象。行池水上趣其华坐以鼻缴拔高举掷地。婆罗门伤腰委顿。归命龙树我不自量毁辱大师。愿哀受我启其愚蒙。有一小乘法师。常怀忿嫉。龙树问之言汝乐我久住世不。答言实不愿也。退入闲室经日不出。弟子破户看之遂蝉蜕而去。去世已来始过百岁。南天竺诸国。为其立庙敬奉如佛。其母树下生之。因字阿周陀那。阿周陀那树名也。以龙成其道故以龙配字号曰龙树也(依付法藏经即第十三祖三百余年任持佛法)。   龙树菩萨传(终)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佛化大鱼,度捕鱼人

佛化大鱼,度捕鱼人

  执师子国(斯里兰卡,又称师子国),西南极目,不知几里,有绝岛。编居屋舍,五百余户,捕鸟为食,更不闻佛法。  一日,数千大鱼,游来海岛,一一皆作人语,唱念南无阿弥陀佛。海人见之,不了所由,唯依唱...

佛说长者子制经--安世高

佛说长者子制经--安世高

  佛说长者子制经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只耆阇崛山中。时与五百沙门俱。皆阿罗汉。平旦皆被袈裟持钵入城匃食。时城中有四姓豪贵家。国中第一所居高燥。舍宅楼观甚好。垣墙周匝...

佛为何留钵给毗舍离城人民供养?

佛为何留钵给毗舍离城人民供养?

  释迦牟尼佛与大比丘众五百人,在古印度毗舍离城的祇园,缓步而行前往游化。  当时,世尊回顾毗舍离城,不久后便说此偈:“今观毗舍离,更后不复睹,亦复更不入,于是当别去。”毗舍离城中的人民听闻到世尊...

日照禅师:一切随他去吧

日照禅师:一切随他去吧

  日照禅师是南方人,经常周游名山大川。他很喜爱树木花草,所住的山间道场边总种有许多奇花异树。  一天,日照禅师在山中巡视,正坐在一块大石头上休息,身边的两个侍者却为了一棵大树起了争执。  甲侍者...

杂阿含经卷十一至二十--求那跋陀罗

杂阿含经卷十一至二十--求那跋陀罗

杂阿含经(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刘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杂阿含经卷第十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异比丘独静思惟:“云何为我?我何所为?何等是我?我何所住?”从禅觉已...

度世品经--竺法护

度世品经--竺法护

度世品经 西晋三藏法师竺法护译 度世品经卷第一 与华严经世间品同   闻如是。一时佛游摩竭国法闲道场普光讲堂莲华藏师子座。觉了真谛。无有二行。度无想法。如佛游居。以致平等。一切诸佛。进退游行。无所挂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