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弥勒来时经--未知

佛说弥勒来时经 失译师名开元录附东晋第四译   舍利弗者。是佛第一弟子。以慈心念天下。往到佛所。前长跪叉手问言。佛常言。佛去后当有弥勒来。愿欲从佛闻之。佛言。弥勒佛欲来出时。阎浮利内地山树草木皆焦尽。于今阎浮利地。周匝六十万里。弥勒出时阎浮利地东西长四十万里。南北广三十二万里。地皆当生五种果蓏。四海内无山陵溪谷。地平如砥树木皆长大。当是时人民少贪淫嗔恚愚痴者。人民众多聚落家居。鸡鸣展转相闻。人民皆寿八万四千岁。女人五百岁乃行嫁。人民无病痛者。尽天下人有三病。一者意欲有所得。二者饥渴。三者年老。人民面目皆桃花色。人民皆敬重。有城名鸡头末。鸡头末城者当王国治。城周匝四百八十里。以土筑城。复以板着城。复以金银琉璃水精珍宝着城。四面各十二门。门皆刻镂。复以金银琉璃水精珍宝着之。国王名僧罗。四海内皆属僧罗。行即飞行。所可行处。人民鬼神皆倾侧。城有四宝。一者金。有龙守之。龙名倪[掾/虫]锋。主护金。龙所居山地名犍陀。二者银。其国中复有守龙名幡头三者明月珠。所生地处名须渐。守珍龙名宾竭。四者琉璃。所生城名氾罗那夷。有一婆罗门名须凡。当为弥勒作父。弥勒母名摩诃越题。弥勒当为作子。弥勒者种当作婆罗门。身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身长十六丈。弥勒生堕城地。目彻视万里内。头中日光照四千里。弥勒得道为佛时。于龙华树下坐。树高四十里。广亦四十里。弥勒得佛时。有八万四千婆罗门。皆往到弥勒所师事之。则弃家作沙门。弥勒到树下坐。用四月八日明星出时得佛道。国王僧罗闻弥勒得佛。则将八十四王。皆弃国捐王以国付太子。共到弥勒佛所。皆除须发为沙门。复有千八百婆罗门。皆到弥勒佛所作沙门。弥勒父母亦在其中。复有圣婆罗门千八十四人。皆复到弥勒佛所作沙门。国有大豪贤者。名须檀。人呼须达。复呼人民。以黄金持与弥勒佛及诸沙门。名声日布方远。须达复将贤善人万四千人。到弥勒佛所作沙门。复有兄弟二人。兄名鼓达。弟名扶兰。兄弟皆言。我曹何为是世间。宁可俱到佛所求作沙门耶。兄弟皆言。我善便到弥勒佛所作沙门。复有小女人辈八万四千人。身皆着好衣白珠金银璎珞。俱到弥勒佛所。皆脱着身珍宝以着地。白佛言。我曹欲持是上佛及诸沙门。我欲从佛作比丘尼。佛即令作比丘尼。弥勒佛坐为诸比丘僧比丘尼说。皆是释迦文佛时。诵经者。慈心者。布施者。不嗔恚者。作佛图寺者。持佛骨着塔中者。烧香者。然灯者。悬缯者。散花者。读经者。是诸比丘尼。皆释迦文佛时人。持戒者。至诚者。于今皆来会是闻。诸比丘所说经处者。皆于龙华树下得道。   弥勒佛初一会说经时。有九十六亿人。皆得阿罗汉道。   第二会说经时。有九十四亿比丘。皆得阿罗汉。   第三会说经。九十二亿沙门。皆得阿罗汉。举天上诸天。皆当持花散弥勒身上。   弥勒佛当将诸阿罗汉。至鸡头末王所治城。王皆内宫中饭食。举城皆明夜时如昼日。弥勒于宫中坐说经言。语不可不作。道不可不学。经不可不赞。佛说经已。诸比丘及王百官。皆当奉行佛经戒皆得度世。佛说如是。弥勒佛却后六十亿残六十万岁当来下。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佛说善乐长者经--法贤

佛说善乐长者经--法贤

  佛说善乐长者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迦毗罗城。与大众俱。是时有一释种长者。名曰善乐住在本处。而彼长者信重三宝。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唯信佛法僧不复信于诸余外道。唯求佛法僧善解苦集灭道。见真实理获...

阿毗昙心论--提婆共惠远

阿毗昙心论--提婆共惠远

阿毗昙心论四卷 尊者法胜造东晋僧伽提婆共惠远译      阿毗昙心论卷第一 界品第一   前顶礼最胜  离恼慈哀颜   亦敬顺教众  无著应真僧   说曰。法相应当知。何故应知法相者。常定知常定相。彼...

佛说大乘百福庄严相经--地婆诃罗等

佛说大乘百福庄严相经--地婆诃罗等

佛说大乘百福庄严相经 唐中天竺沙门地婆诃罗等奉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大城普妙宫殿。为欲化导无量众生。坐宝庄严师子之座。与大比丘等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摩诃萨无央数众。皆共恭敬周...

八大人觉经--安士高

八大人觉经--安士高

佛说八大圆觉经原文 ——后汉沙门安世高 译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

悲华经   第八卷--昙无谶

悲华经 第八卷--昙无谶

  尔时上方过二十万百千世界。有世界名妙华。是中有佛号华敷日王如来。今现在为四部众说三乘法。有二菩萨。一名选择自法摄取国土。二名陀罗尼妙音。是二菩萨俱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而此大地六种震动。有大光明...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下--义净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下--义净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第二十六卷~第五十卷) 唐三藏法师义净奉制译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二十六 毁訾语学处第二之余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   总摄颂曰。   种族及工巧  业形相病五   罪及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