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修行菩萨行门诸经要集--释智严
大乘修行菩萨行门诸经要集
唐至相寺沙门释智严译
第一
出象腋经(显说三条行)
解修行菩萨行六波罗蜜空行 菩萨生入六道救度众生故身受快乐 菩萨修行喻若虚空譬喻。
尔时文殊师利童子白佛言。世尊。我有所疑。唯愿如来为众解说。佛告文殊师利童子言。恣汝所问。我当为汝解说其义令汝及众欢喜奉行。
尔时文殊师利童子白佛言。世尊。修行菩萨如何住于胜上妙法。显现一切菩萨行门。而能成熟无量众生。喻如满月现于一切佛刹。尔时世尊叹文殊师利童子言。善哉善哉。文殊师利。汝以少问。我今为汝广解所疑。汝当谛听善思念之。时文殊师利童子言。唯然世尊。授教而听。佛言。修行菩萨有六种相应法。善住于一切甚深法趣。何者为六。所谓一者若修行菩萨乐施无吝不见悭心与身有异。身与悭心俱无所得。二者坚持戒行。不见身与非戒有异。身与非戒俱无所得。三者善住忍辱守护自心不见自身与嗔恚异。身与嗔恚俱无所得。四者精勤善行不见自身与慢有异。身与怠慢俱无所得。五者方便净住禅定三昧不见自身。离于诸行亦不和合。三昧定心一切法故俱无所得。六者正智于一切诸法无所得故。乃至不求涅槃不见自身与众生身而为有异。于六趣中见身无异故。文殊师利当知。修行菩萨以此六种法故。成就一切甚深法行。复次文殊师利。修行菩萨复有六种相应法行。善入一切甚深法行。何者为六。所谓一者修行菩萨若生地狱受天快乐。二者若生畜生则受人间上妙快乐。三者若生贫家则受转轮圣王快乐。四者若生六趣。各现本身端严殊胜无能过者。五者善巧方便游历十方诸佛刹土。无去无来安然不动。于一切佛刹示现其身。六者以随类音演说诸法。而不杂乱。文殊师利当知。修行菩萨以是六种法故。善得一切甚深法行。
尔时文殊师利童子白佛言。世尊。如何修行菩萨生于地狱而得受天快乐。佛告文殊师利童子言。修行菩萨有三昧。名摩诃钵头摩。得此三昧已。为诸众生入于地狱受天快乐。是诸狱人。见其菩萨受地狱苦。菩萨以福力故。与诸罪人普为说法度脱无量百千众生。文殊师利当知。修行菩萨生于地狱而受诸天快乐。
复次文殊师利童子白佛言。如何修行菩萨生于畜生而受人间上妙快乐。佛告文殊师利童子言。修行菩萨有三昧名遍寂静。得此三昧已。则生畜生。不失其念。仍受人间上妙快乐。以畜生身故。与诸畜生解说佛法。度脱无量百千众生。文殊师利当知。修行菩萨为众生故生于畜生而受上妙人间快乐。
文殊师利童子复白佛言。世尊。如何修行菩萨生于贫里而受轮王快乐。佛告文殊师利童子言。修行菩萨有三昧。名离缘寂静。得此三昧已。而生贫家与诸贫里众生说法毁呰悭贪无戒赞扬布施持戒善因。度脱无量百千众生。身受转轮圣王快乐。
文殊师利童子复白佛言。如何修行菩萨于六趣中为众生故。各随其类。现种种形受诸快乐。皆得殊胜。佛告文殊师利童子言。修行菩萨有三昧。名一切遍光明。得此三昧力故。遍生六趣。方便示现杂类身形。受诸快乐相貌殊胜。
文殊师利童子复白佛言。世尊。如何修行菩萨善巧方便游于一切佛刹。无去无来安然不动。如水中月现于一切佛刹。尔时佛告文殊师利童子言。修行菩萨有三昧。名摄一切语言。得此三昧力故。分身现于十方诸佛刹土。而无去无来安然不动。现于佛刹。见诸如来皆闻法要。如是修行菩萨善巧方便遍历一切诸佛刹土。无去无来安然不动。如水中月现诸佛刹。
文殊师利童子复白佛言。世尊。如何修行菩萨于一切异类众生随其类音而为说法。是诸言音而无杂乱。佛告文殊师利童子言。修行菩萨有陀罗尼。名阿难哆伐多。得此陀罗尼已。修行菩萨则能了知无量无边众生心。各解其言语而无杂乱。尔时文殊师利童子白佛言。世尊。修行菩萨善巧方便甚难了知。世尊。修行菩萨求于甚深法者。亲近何等法行可知可识。佛告文殊师利童子言。若有修行菩萨乐知是法义者。喻若虚空为对。文殊师利童子言。如何虚空为对。佛言。譬如虚空无贪嗔痴。文殊师利当知。色等诸法亦复如是。无贪嗔痴不异涅槃相故。复次譬如虚空。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皆无和合为无相故。一切色等诸法亦复如是。无所相应。施戒忍进定慧不异涅槃相故。涅槃亦无和合。复次譬如虚空无弃无别。文殊师利当知。色等诸法亦复如是。无弃无别。涅槃亦尔。无弃无别。复次譬如虚空无知无习。文殊师利当知。一切色等亦复如是。无知无习。涅槃亦尔。无知无习。复次譬如虚空无明无闇。色等诸法亦复如是。无明无闇。涅槃亦尔。无明无闇。复次譬如虚空于一切处无所执得。当知色等诸法亦复如是。不可执得。涅槃亦尔。无所执故。复次譬如虚空无道所得无非道所得。色等诸法亦复如是。无道所得无非道所得。涅槃亦尔。无道无非道故。复次譬如虚空不学声闻解脱缘觉解脱大乘解脱。色等诸法亦复如是。一切乘处无所学故。涅槃亦尔。无所学故。复次譬如虚空无攀无受。色等诸法亦复如是。无攀无受。涅槃亦尔。无攀无受。复次譬如虚空不取不舍。色等诸法亦复如是。不取不舍。涅槃亦尔。不取不舍。复次譬如虚空无有体性无有浊乱。是以一切众生。于涅槃体性。皆无浊乱。涅槃亦尔。无浊无乱。复次譬如虚空于一切处无著无动。文殊师利当知。修行菩萨亦复如是。当知一切众生于一切法无所著故。涅槃亦尔。无有所著。若能如是悟达正智。当知执想诸法则是涅槃知无常故。文殊师利。一切诸法既无实相。若愿见佛身者。不应如是。若非所见则达正位。达正位者于中执相。如是行施非大福田。亦非利他。如是施者不获多福。无所利益。若有所施。不求获多福利者。是名世间乞士。于中所施福利无价。既获无价福利。则得自无所得。福智成就。既获自无所得福智成就已。则能速得无生法忍。
第二
出说妙法决定业障经(显说三条行)
解善知识不退菩提 解邪魔故闻法故闻法诽谤已闻法故后当成佛 解二十四种大乘名号。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法界藏殿诸佛所会无边道场。与大比丘众菩萨摩诃萨俱。时此道场有一夫人。名曰功德庄严开敷花。合掌向佛。退坐一面。
尔时夫人白佛言。若有初修行菩萨。何等之人非善知识。不应共住。佛告夫人。若三界中。梵释四王沙门婆罗门。皆与修行菩萨为善知识。唯除声闻非善知识。恐声闻退修行菩萨大乘道行。何以故。声闻缘觉为己利故。劝引初修行菩萨。回入小乘。是以声闻乘人非善知识。夫人当知。初修行菩萨。不应与声闻比丘同居房舍不同坐床不同行路。若初修行菩萨。智慧弥广无二分别。悟大乘法而为方便劝引声闻。令入大乘方许同住。若声闻比丘。福智狭劣。则修行菩萨不应为说甚深大乘。恐其诽谤。复次修行菩萨不应数览小乘经论。何以故。为障佛道故。夫人当知。修行菩萨宁舍身命不弃菩提而入声闻求罗汉道。菩萨劝请一切众生已。尔时若舍菩提之心别起异道入于声闻罗汉道果因恼乱故。菩萨而退菩提二人俱堕无间地狱。佛告夫人。修行菩萨。宁犯杀等五种大罪。不学须陀洹果。不退菩提修行。菩萨宁于一劫百劫乃至千劫。受地狱苦。不学斯陀含果。不退菩提修行。菩萨宁堕畜生。不学阿那含果。不退菩提修行。菩萨宁杀害众生堕于地狱。不修阿罗汉果。不退菩提。罗汉独证私入涅槃。譬如小贼密入他舍。修行菩萨菩提心故。摄诸众生。宁同火坑。不住声闻寂灭涅槃。不退菩提。以是义故。为摄众生令入佛道故。如是修行菩萨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之所尊重。堪任供养。超越声闻则邪魔眷属无能娆恼。
尔时夫人白佛言。何者邪魔眷属。佛告夫人。敷演大乘经典之处。若有众生闻说大乘。心不乐闻。调弄诽谤。当知则是邪魔眷属。诽谤大乘经典心故。死堕阿鼻受苦无量。复生饿鬼食火屎尿。无量劫中。受苦毕已。后生人中。盲聋喑哑病癞不具。此等众生命终之后。经无量生。方得值遇如来。亲承供养于诸佛所。还复得闻大乘经典。纯一无杂。尔时如来于诸毛孔。普出言音。一一毛孔。出无量亿百千法光。复生无量法音偈赞。时此会中若有声闻。则闻声闻乘法。若有缘觉乘人。则闻缘觉乘法。若有大乘行人则闻大乘妙法。鸟兽之类。各随其音。而闻佛法。于此会中。所有众生过去未曾耳闻佛法。皆见如来默然不语。其余众生。过去曾谤大乘经故。虽于多劫堕在地狱饿鬼受苦。由谤法时大乘入耳是故佛所亲闻大乘。心生欢喜而发无上菩提之心。究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夫人白佛言。所说大乘何故名为大乘。何故说为大乘。佛告夫人善哉善哉。夫人深乐大乘以是义故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大乘名号。所谓一者令人深乐。是名大乘。二者不动是名大乘。三者无过是名大乘。四者无量是名大乘。五者如四大海是名大乘。六者金翅及紧那罗摩睺罗伽杂类所敬。是名大乘。七者乾闼所赞。是名大乘。八者诸天恭敬。是名大乘。九者梵天归依。是名大乘。十者天帝所敬。是名大乘。十一者四王所摄。是名大乘。十二者龙王供养。是名大乘。十三者菩萨奉持。是名大乘。十四者成就佛性。是名大乘。十五者贤圣归依。是名大乘。十六者一切普堪所受。是名大乘。十七者如药树王。是名大乘。十八者断诸烦恼。是名大乘。十九者能转法轮。是名大乘。二十者无言无说。是名大乘。二十一者如虚空相。是名大乘。二十二者三宝种性无断。是名大乘。二十三者钝根众生不信。是名大乘。二十四者超过一切。是名大乘。
尔时佛说大乘威力名号之时。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百千乐器不鼓自鸣。则于空中。诸天雨花无量。百千天子皆发无上菩提之心。无量百千声闻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有初戒菩萨未悟法者。皆已悟解。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此法何名如何奉持。佛言。是经名为大乘巨拏胜斯受持。又名说妙法决定业障受持。如来说此经已。阿难及功德庄严开敷花夫人。及诸天龙八部。皆大欢喜。持受奉行。
第三
出维摩诘所问经(显说二条行)
解佛种性因缘发起菩提 解出家因缘功德。
尔时维摩诘长者。白文殊师利菩萨言。汝善明解如来种性。于意云何。何等为种。文殊答言。善男子。是诸佛性。五阴种性。无明生死种性。贪嗔痴种性。四倒妄想种性。五盖种性。六入种性。七识烦恼种性。九恼灭坏身心种性。十恶不善种性。善男子。略要言之六十二见及一切烦恼。皆是如来种性。时维摩诘问言。汝何义故云一切烦恼是佛种性。文殊师利答言。善男子。若执见无为已住定灭。是人不应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菩萨住于烦恼。住地见正位实相。是人堪任发得菩提。譬如陆地不生莲花。青淤泥中而生莲种。善男子亦复如是。若声闻缘觉。住于无为灭定。佛种花芽无复更生。烦恼淤泥池中能发菩提。因烦恼故。佛种芽生。善男子。譬如空中种子不生。粪壤之地乃能茂盛。善男子亦复如是。不应无为灭定而生菩提。若起我所非我所心等于须弥仍堪发生菩提。而生佛种无量智慧。善男子。譬如不入四大海水无由取得无价宝珠。善男子亦复如是。若不入烦恼大海。无由取得佛性宝珠。当知菩提种性本从烦恼中来。
尔时长老摩诃迦葉。叹文殊师利菩萨言。诚如所说真实不虚。如是佛种皆是烦恼种性。何以故。我等声闻无复堪任发生菩提。我等为烧灭三界烦恼种子。我等宁以无间五逆不应断解世间烦恼。何以故。若人已造五逆恶罪受毕究竟。还复发生菩提之心。亲闻佛法显现佛事。若阿罗汉。烦恼已尽无复后有。无能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譬如有人五根总坏。是人识心不堪更起罗汉亦尔。烦恼总坏诸结已除。既无力故不堪扶持无上菩提。以是义故。凡夫亲近于佛。声闻辟支远离菩提何以故。凡夫数闻三宝威力无量种性。则发菩提。不断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若声闻缘觉。虽曾闻说如来圣德十力无畏十八不共。亦不堪任发得菩提。
佛告罗睺罗。汝诣维摩诘问疾。罗睺罗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我念昔时鞞舍离城。有诸族姓子来诣我所。稽首作礼而问我言。唯罗睺罗。汝佛之子。舍转轮王位。出家为道。其出家者有何等利。时我与诸族姓。如法为说出家功德因缘。说此法时。维摩诘而来我所。稽首我足。而谓我言。唯罗睺罗。汝今所说出家功德不应如是。所以者何。夫出家者。无利无功德。是为出家。有为法者。可说有利有功德。夫出家者。无为法故。无为法者。无利无功德。远离一切诸行处。于涅槃智趣所受圣所行处。降伏众魔。度五道。净五眼。定五根。施无畏不恼于他。不染杂恶。摧诸外道。超越假名。出离犯戒淤泥池中。我所无著无我所。无所受。亦无扰乱。调伏身心。摄护他众。随禅定离外过。一切处而无所取。若能如是出家名为善出。汝等于正法中宜共出家。善学律仪诸佛法教。所以者何。人身难得。佛世难逢。无上菩提甚难发起。尔时此等诸子。白维摩诘言。我等闻佛所说。若父母不听不得出家。尔时维摩诘长者告诸童子言。汝等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常修梵行。是则出家功德。
尔时此三十二族姓子。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我无言可答。以是义故。我不堪任诣彼问疾。
第四
出方广如来智经(显说二条行)
解善恶知识菩萨不应声闻同居 解修行菩萨与声闻校量道行深浅。
尔时佛告摩诃目揵连。善男子。当知善知识故教道诸法菩萨而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以初修行菩萨。不应学声闻缘觉小乘教道。何以故。一切破戒邪行之人。是菩萨善知识。若声闻缘觉。障佛道故。则非善知识。何以故。犯戒之人不堪破于菩萨正行。是犯戒邪行之人法无力故。不能障于菩萨佛道。若声闻缘觉。以世谛无我复无烦恼。以是智故。能令初学菩萨入于声闻教道。当知声闻非是菩萨善知识也。修行菩萨宁与破戒邪行交通。不与声闻缘觉乘人受法。何以故。犯戒邪行。虽共交通身相远离。若声闻人。行坐不离。譬如家贼不离其侧。以是义故。菩萨不应与声闻人习学交往。譬如野干不堪师子同居。当知声闻与其菩萨亦复如是。何以故。声闻修学唯利己故。若修行菩萨专求佛道度脱众生。声闻唯见一身趣路。若菩萨善行正路导引众生。声闻唯净己心。若菩萨能净己心亦净众生。声闻唯自除烦恼。若菩萨自除烦恼。亦能除灭众生烦恼。声闻入邪疾路独避世间。菩萨自入正路导引众生。声闻唯除习气烦恼。菩萨成等正觉。习气都灭烦恼悉除。声闻异道入于涅槃。菩萨自证正道无余涅槃。声闻入于寂灭涅槃。其法亦灭。若菩萨成等正觉已入无余涅槃。法仍不灭。十力无畏十八不共四圣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无量佛事神通不灭。当知声闻及辟支佛。皆无是德。
第五
出胜义谛品经(显说二条行)
修行菩萨起十种行愿速成佛道 解修行菩萨十种戒行成就六波罗蜜。
尔时普贤菩萨语普智菩萨言。佛子修行菩萨。为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应起十种行愿。何者为十。所谓一者愿度一切众生。二者令其远离一切烦恼。三者除灭相续习气。四者于一切佛法无所疑惑。五者除救众生一切苦聚。六者愿救众生三涂八难。七者归依亲侍一切诸佛。八者愿学菩萨一切戒行。九者升于空中示现毛端无量佛事。十者以大法鼓击动一切佛刹。众生闻者随机速入无余涅槃。当知初学菩萨如是修行。若住此地不久而起如来行愿。
复次佛子修行菩萨。复有十种戒行。何者为十。所谓一者究竟不退菩提是其戒行。二者远离声闻辟支佛地。三者常为一切众生身心利故。四者令一切众生住于佛行。五者受持菩萨戒行无令缺犯。六者开悟一切诸法。七者所修功德回施十方愿成佛道。八者不应分别如来法体。九者一切世法无所贪着。十者防护六根无令染着。佛子是修行菩萨十种戒行。若菩萨能住此地不久圆满戒行六波罗蜜。成就无上菩提。
复次修行菩萨。复有十种退道迷路。应当远离每自察心。何者为十。所谓一者不敬师僧和尚及善知识。是其迷路。二者怖畏世苦。是其迷路。三者所修戒行忽生悔心。是其迷路。四者不乐住于诸佛刹土。是其迷路。五者不乐三摩钵低。是其迷路。六者修少分功德便以为足。是其迷路。七者诽谤大乘。是其迷路。八者远离菩萨戒行。是其迷路。九者乐阿罗汉辟支佛道。是其迷路。十者若见修行菩萨心生憎嫉。是其迷路。佛子如是十种菩萨迷路。能远离不久当入解脱法门。
复次修行菩萨。应有十种行愿。何者为十。所谓一者愿我为诸众生尽未来劫住于世间。如是愿者是普善愿。二者愿我最后亲侍供养一切诸佛。如是愿者是普善愿。三者愿我令一切众生住于普贤菩萨行愿。如是愿者是普善愿。四者愿我积集一切戒行功德。如是愿者是普善愿。五者愿我普修六波罗蜜。如是愿者是普善愿。六者愿我满足菩提戒行。如是愿者是普善愿。七者愿我庄严净一切佛刹。如是愿者是普善愿。八者愿我生于十方佛刹。如是愿者是普善愿。九者愿我深求一切佛法善自开解。如是愿者是普善愿。十者于诸佛刹成等正觉。如是愿者是普善愿。佛子当知。是修行菩萨十种大愿。以愿力故。速获菩萨具足行愿。
复次修行菩萨。复有十种魔障。何者为十。所谓一者忽生退心我不成佛。是其魔障。二者正起勤修忽然弃舍。是其魔障。三者少分功德而生厌足。是其魔障。四者乐住隐僻善行俱舍。是其魔障。五者弃舍一切善愿。是其魔障。六者舍断烦恼乐修灭定。是其魔障。七者断割世法。是其魔障。八者退舍菩萨道行。是其魔障。九者不乐劝化众生。是其魔障。十者诽谤佛法。是其魔障。佛子当知。是修行菩萨十种魔障。若菩萨远离是等。不久速得如来十种记别地位。
第六
出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中(显说四条行)
初修行菩萨初学檀波罗蜜发起菩提心。
无散乱已菩提心散乱故摄念六波罗蜜行。
解烦恼因缘。
菩萨初发菩提心持六波罗蜜行。
尔时圣者舍利弗语圣者富娄那言。复次富娄那修行菩萨。应当初学檀波罗蜜。何以故。贪惜世业无始习气。若修行菩萨舍施之时。悭心则舍。因则能发菩提心。若发菩提则能渐渐增长成就。若渐增长成就。则渐远离二乘。若渐远离二乘。则复升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譬如雨中安置瓦瓶。是瓶所入第一雨滴。及最后滴。非缘前后二滴水。瓶得满要其中间。雨滴渐入而得盈满。富娄那当知亦复如是。若修行菩萨不应以初发菩提心故而成佛道。亦不以最后菩提树下而成佛道。以是义故。初发菩提心故。乃至最后于其中间。菩萨渐证佛道。发起种种善行。三阿僧祇修行利益资助佛道。是以仁者富娄那。修行菩萨不应散乱心无所染。
尔时圣者富娄那语圣者舍利弗言。修行菩萨如何摄心而无散乱。舍利弗言。菩萨助佛道故。若发邪行恶见将为善利。当知我今所发恶行。应是菩提利故。何以故。为我是邪见不断世间生死。是以我身变易世间。方便利益无量众生。以是义故。修行菩萨如是智慧心无散乱。
尔时富娄那语舍利弗言。若菩萨菩提心乱。如何相貌而得知耶。舍利弗言。此心散乱。是声闻缘觉乘人障其道故。若求二乘道果。当知则是散乱心也。何以故。二乘道行不应菩提。若修行菩萨贪嗔痴见尚不散乱。何以故。为此三毒见助佛道故。转易生死利益菩提。以是见故生于世间。善巧方便圆满六波罗蜜。修行菩萨以资助烦恼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富娄那。当知若修行菩萨摄念心故。而生障善。当知则是散乱。复有相应声闻辟支佛摄念菩萨。亦是散乱。若非此等摄念。不断生死资助道故。不应乱心。何以故。为摄念故。修行菩萨在于世间。以善巧方便。摄念相续。不断生于世间。生已则受檀波罗蜜持戒波罗蜜忍辱波罗蜜精进波罗蜜禅波罗蜜智慧波罗蜜。修学如是。摄念资助世间生死道故。修行菩萨应当如是授学。乃至成佛。而无有舍。富娄那。当知修行菩萨不应厌离烦恼。何以故。以智识别烦恼。作是思念。是等烦恼饶益我身。助我成佛。若此烦恼有相。可以上妙供养。何以故。为此烦恼故。修行菩萨常所护惜烦恼。以是义故。应当以智识烦恼因。何以故。为我善巧方便。不摄三界系缚。令我增长圆满六波罗蜜故。速得菩提。若六波罗蜜渐渐增长。我则解脱世间生死系缚而得宽慢。富娄那。当知譬如车载重物。以车重故车轴渐渐研磨载物才入到城。其轴事毕则断。当知因烦恼故。三界而有生死修行菩萨若烦恼故。续续生于世间。六波罗蜜则得增长圆满。若六波罗蜜渐得圆满。则生死烦恼渐得微薄。若生死烦恼渐薄。则能决定渐近佛位。若修行菩萨坐菩提树已。则起萨婆若智。前后烦恼当则断灭。无复更生。是诸烦恼所作已办。菩萨成正觉已。烦恼无复有缘。譬如车轴载重入城。事毕然乃始断。修行菩萨若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亦复如是。烦恼事办无复有缘。是以当知为是利故。中间不断烦恼。修行菩萨纵被嗔骂。返从乞求所须。皆是助道善缘。发起菩提心故。若摄罗汉心智亦是。修行菩萨助佛道故。若无罗汉行门。如来从何制修罗汉道果。以制修故。而助佛道。
尔时世尊于摩诃般若伽他所说。譬如世间若树木无芽则无树身。若无树身枝叶花果无由盛茂。当知众生若无菩提芽种。诸佛不现世间。若佛不出于世。声闻从何而起譬如明灯要赖炷心。而是炷心不因第一火焰而能烧尽。亦非不因初焰而尽。复非后焰烧灭而尽。亦非因后焰而尽。以是义故。前后中间焰焰相续故。炷心烧尽。菩提亦尔。非缘初心成佛。亦非后心。前后中间相续心故。而能成佛。何以故。刹那刹那菩提心故。而成佛道。若修行菩萨布施不着我相人相受者相。心无所求无悭吝心。如是布施。纵施少分等施无量。则是修行菩萨。具足檀波罗蜜行。
复次修行菩萨若恒念如来圆满威神。显扬圣德。则是菩萨甚深戒行。若菩萨渐减佛说戒相则亏。若修行菩萨顺世法故。虽受五欲心念三归。是故愿我成等正觉救度众生。此则已住持戒波罗蜜行。修行菩萨如是智慧念心不犯不名犯戒。若修行菩萨于亿劫中。虽持十善戒行。若乐声闻阿罗汉果。当知则是增上缠犯亏于大乘。是为修行菩萨持戒波罗蜜行。复次若修行菩萨发广大心见诸众生。禁闭牢狱枷锁杻械栲楚鞭挞。斩其头项割截手足耳鼻身分。尔时菩萨念言。愿我代彼普受诸苦。令一切众生皆得安乐。若有恼我难忍能忍心无恶对。当知如是修行菩萨则是慈忍波罗蜜行。
复次修行菩萨愿为众生乐住世间成熟众生。清净佛土苦行逼恼行而无疲倦。当知则是菩萨精进波罗蜜行。
复次修行菩萨若色声香味触五欲所缠。不乐声闻罗汉道果专念菩提。当知是人恒在禅波罗蜜行。
复次譬如商人欲入大海船舶不修。商人及财陷没当尽。若预修船宽广牢固。商人及财皆达彼岸。修行菩萨虽有道心。若无坚牢智慧。不久退失菩提。是以智慧波罗蜜。成就菩提无所缺陷。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刹那一念无上菩提。则是修行菩萨过于无量二乘功德。智慧波罗蜜行。
第七
出花严经入法界品(显说一条行)
初修菩萨发起菩提心故喻类声闻无所能及。
善男子。譬如师子兽王。为诸兽故哮吼大声。以其声故。师子初生子而得肥壮勇健跳梁。诸兽闻其大声悉皆逃窜。初修行菩萨。喻若师子初生子息。菩提发吼菩萨亦复如是。是以如来萨婆若智。为初修行菩萨故。吼赞佛性。皆以如来善教引故。菩萨而得智慧勇健。菩提增长。若诸众生贪着烦恼而自损减。譬如师子身筋造作筝弦其音若奏余弦悉断。如来以波罗蜜。成熟菩提起发心故。若有赞叹五情俱断二乘道行皆悉俱断。譬如以象牛杂乳盛满大池。若以师子真乳一滴入池。是诸杂乳悉皆流出不住同池。菩提心乳亦复如是。百千劫中积恶罪业。以师子菩提心故。罪障悉皆坏灭无余。二乘解脱与菩提种性不堪同居。善男子。譬如迦陵频伽。犹在卵中若发声音雪山大鸟声不能及。修行菩萨亦复如是。生死卵中发大菩提心故。所修功德大悲势力。若声闻缘觉无能及者。善男子。譬如金翅鸟王。其子初生目则明利飞则劲捷。一切诸鸟虽久成长无能及者。修行菩萨亦复如是。发菩提心为法王子。智慧清净大悲勇猛。一切二乘虽已历劫久修道行。皆不能及。
第八
出宝髻所问经(显说一条行)
解修行菩萨一种持戒清净行波罗蜜。
尔时佛告宝髻菩萨言。善男子何者是修行菩萨。持戒波罗蜜清净行。善男子。修行菩萨有一种持戒清净行。何者为一。所谓于无上菩提而舍心复有。是心若不相应事者而能相应。是心于三界中胜上为最。是心超越声闻缘觉。是心能救一切度达三界众生至于彼岸。是心能类无价宝珠而为等量。是心深重护念无舍使无暂忘。善男子当知。修行菩萨为十种尸波罗蜜清净行。何者为十。所谓三种身净行。四种口净行。三种意净行。是为十无尽清净戒。
第九
出演法师品经(显说二条行)
修行菩萨挍量声闻法教 修行菩萨于诸刹土修学菩萨行门。
尔时佛告舍利弗言。舍利弗。譬如有人自言我能入大海至海底坐。是人既见海已则于牛迹涡中动摇手脚自云我学拍浮。他人告言。汝自昔云我入大海取海底坐。何故今日不入海中。其人答言。我先于此牛迹水中习学。然后方入大海。舍利弗于意云何。是人所修邪正。以不所拟作者。善巧方便以不所执。我入海底。先于牛迹涡中习学。舍利弗言。不也世尊。若人愿入大海。必须入海习浮。佛告舍利弗。亦复如是。佛入涅槃后。世有法主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于是大乘经典信心供养。显扬如来智慧圣德恭敬尊重。既缘大乘深义。智慧狭劣不达其底不解其义。后时依止声闻。修习杂学阿含经论。以名闻利养故。与诸檀越交通。若有比丘。不习大乘经者。随顺递相谄曲心故。构引伴侣乐学声闻。牛迹水涡习学拍浮。舍利弗。以是义故。若修行菩萨所将大乘经典而求佛智者。是修行菩萨应学如来威仪集行。若如来在于无智众中。不共交通亦不所受。除施法外默然不语。修行菩萨亦复如是。如闻诸佛刹土诸大菩萨摩诃萨见在。住持百千善巧方便。于诸百千刹土。习学教授亿百千众生。令得神通大力而得善行功德。舍利弗。修行菩萨应当于诸刹土随诸菩萨习学法行。复应学彼威仪行业禅定解脱三昧三摩钵帝善巧方便威神五通解脱故。随其修学。然于空闲静处。心念十方刹土诸大菩萨随机方便。不应乐入声闻智慧受持习学。
第十
出决定毗尼经(显说二条行)
解声闻及菩萨如何授教戒行律仪相应 又解三毒类定轻重。
尔时圣者优波离。从禅定起。诣于佛所稽首顶礼退坐一面。而白佛言。世尊。我今向来宴坐入定而有所思。世尊。先为声闻缘觉乘人。及初修大乘行菩萨。为其制戒清净律仪。如来所说。宁舍身命不得犯戒。我于毗尼律藏。名为上首。今如来在世若复涅槃。我当云何教授戒律。若声闻缘觉乘人修持禁戒不令缺犯。复当云何。教授初修大乘行菩萨修持护戒。世尊。是以为我广说教迹。我今密于佛所听闻授记。我则以佛威神力故。敢当自制我若摄授禁断律仪。愿佛慈悲为我宣说。云何犯戒。云何无犯。世尊今此会中声闻菩萨无量众集。堪可表示。
尔时优波离说此语已。佛告优波离言。汝为声闻应机别说清净戒行。复为初修大乘行菩萨故。善巧方便应机别说清净戒行。何以故。优波离。若声闻持戒当知戒行差别。与初修大乘菩萨戒相违背。则非菩萨净戒。若初修大乘菩萨持戒清净。则与声闻戒行违背不同。非是净戒。所以者何。若声闻志愿力故乃至刹那不求世间生死。亦无所乐亦无所愿。是其声闻清净戒行。若初修大乘行菩萨志愿力故。愿我无量劫时。于此苦海救度众生。心无疲倦。是其初修大乘行菩萨清净戒行。以是义故。优波离当知。各为随机当说禁戒。若为初修大乘行菩萨说戒顺于他心无恼众生。若为声闻说戒利己不顺他心。若为初修大乘菩萨说戒宽容方便。若为声闻说戒无所宽容禁戒严切。若为初修大乘菩萨说戒。可以长远无相所说。若为声闻说戒。可以严切。执见有相为其所说。优婆离。何故初修大乘行菩萨。兼顺他意而令修学。何以故。声闻不顺他意而令修学。优波离当知。初修大乘行菩萨。各各随机引化众生。顺他心故无所恼故修持戒行。若声闻则非他心故修持戒行。何故初修大乘行菩萨戒行宽容无犯。何故声闻禁戒笮狭严切。优波离当知。若初修大乘行菩萨晨朝有犯应当结罪至午。若菩提心无间断戒聚成就则非所犯。若当午时有犯至于黄昏。菩提心无间断戒积成就则非所犯。若黄昏有犯至于初夜。菩提心无间断戒积成就则非所犯。若初夜有犯至于中夜。菩提心无间断戒积成就则非所犯。若中夜有犯至于后夜。菩提心无间断戒积成就则非所犯。优波离当知。初修大乘行菩萨戒行宽缓。若有菩萨结罪有犯不应悔惧。复次若声闻犯戒戒相则灭无复更全。何以故。若声闻持戒除烦恼故。如救头然烧衣。心速为求寂灭涅槃。坚持戒行。云何初修大乘行菩萨。长远修行无相无著不离世间。云何声闻执相一生断灭现前修学。优波离。若初修大乘行菩萨喻若恒河沙劫虽受五欲快乐。菩提心无暂舍。当知是菩萨戒行无缺。何以故。为初修大乘行菩萨。后时成熟菩提心故。若在睡眠五欲尚无所染。况在觉悟。所以者何。若初修大乘行菩萨。不应一生总断烦恼。若菩提成熟烦恼自灭。若声闻修习道行。犹未成熟。是等其心刹那不愿更生世间。是以一生迅速修行。喻若救头。优波离当知。初修大乘行菩萨。长远心无厌倦随入修行应知。声闻一生暂时修学。以是义故。优波离。汝若为初修大乘行菩萨。教授说戒宽遮顺他意故。长远深邃教其修学。若为声闻。教授说戒不应顺他亦无宽缓。何以故。初修大乘行菩萨。为大因缘修法器故。而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不应厌惧世间。愿我无量长远劫时。为众生故。受生死苦。是以如来不为修行菩萨。而说出离三界生死苦海悔过因缘。所以者何。如来为修行菩萨故喜悦欢心。为说甚深清净因缘。无过无缠无障空相如是与其言说。若菩萨闻是说已。乐住世间无有厌倦。乃至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圣者优波离白佛言。世尊。说有三种三毒重罪。或缘贪欲相应。或缘嗔恚牵缠。或为愚痴。何者最重。何者最轻。愿为初修大乘行菩萨。说其轻重方便戒行。
尔时佛告圣者优波离言。若初修大乘行菩萨。以恒河沙劫。常犯贪欲种类罪故。若信受大乘而生一念嗔心。结罪重于贪欲。何以故优波离。若嗔心发动则能舍弃众生。若舍嗔贪欲心发则摄众生。菩萨而无厄难。何以故。优波离。佛说若犯贪欲舍离稍慢。犯罪稍轻。若犯嗔恚解离稍速。获罪甚重。若犯愚痴解离则速得罪稍深。优波离当知。三毒轻重如是。修行菩萨应当守护善巧方便智慧心故。无令缺犯。
第十一
出遍清净毗尼经(显说二条行)
解释菩萨行声闻行各各如何调伏其心 类于二乘轻重。
尔时寂净天子白文殊师利童子言。初修行菩萨。云何调伏其心。若声闻比丘。云何调伏其心。文殊答言。厌离三界心惊动故。则是声闻调伏其心。若摄授世间无量法故。不断生死一切众生而施无畏利众生故。乐住世间。则是修行菩萨调伏其心。若厌离功德资粮。则是声闻调伏其心。若集智资粮功德无厌。则是修行菩萨调伏其心。若厌见一切烦恼则是声闻调伏其心。若摄一切众生烦恼。则是修行菩萨调伏其心。若不为众生故不念诸佛圣德。则是声闻调伏其心。若为一切众生故显现诸佛圣德。则是修行菩萨调伏其心。若所修行业诸天不证。则是声闻调伏其心。若复所修业行三千大千世界诸天普证知闻。则是修行菩萨调伏其心。若舍一切魔军。则是声闻调伏其心。若三千大千世界所有魔军令其发动。菩萨而能摧伏。则是修行菩萨调伏其心。若不明自身心量。则是声闻调伏其心。若明一切刹土诸佛如来圣德。则是修行菩萨调伏其心。若唯为自身。则是声闻调伏其心。若为众生故。修习摄念一切诸佛圣德。则是修行菩萨调伏其心。若为小乘解脱执速。则是声闻调伏其心。若以刹那智慧成熟菩提。则是修行菩萨调伏其心。若断灭三宝种性。是声闻调伏其心。若修学三宝种性。则是修行菩萨调伏其心。若喻瓦瓶坏破无复更全。则是声闻调伏其心。若喻金器破坏修持如旧。则是修行菩萨调伏其心。若以善巧方便不具。则是声闻调伏其心。若善巧方便相应。则是修行菩萨调伏其心。若十力四无所畏不具。则是声闻调伏其心。若以十力四无畏心相应。则是修行菩萨调伏其心。若避世间如避火坑。则是声闻调伏其心。若乐住世间如游园苑居住殿堂。则是修行菩萨调伏其心。若不具六波罗蜜并四摄事。则是声闻调伏其心。若修六波罗蜜并四摄事坚持摄念。则是修行菩萨调伏其心。若不断一切宿缘习气。则是声闻调伏其心。若除相续一切习气。则是修行菩萨调伏其心。略要言之。若心着数量亲近量法习学有量戒行三昧智慧解脱解脱知见。则是声闻调伏其心。若非量数以无量系亲近无量善巧方便所学戒行三昧智慧解脱复缘解脱所见。则是修行菩萨调伏其心。
尔时如来告文殊师利菩萨言。善哉善哉。如汝所说。此是修行菩萨初入调心法行。以何义故。文殊师利。听我所说乃至解脱。此调伏义多应成就圆满故。文殊师利。譬如二人同居一处。一人赞叹四大海水。一人赞叹牛迹涡水。文殊师利于意云何。牛迹涡水堪赞多不。文殊师利言。是坑微浅况堪类于四大海水赞叹轻重。佛言若声闻调伏现相亦复如是。譬如牛迹涡水自少不济无所赞益。当知小乘轻重若是。其有一人所赞大海者。文殊师利于意云何。是人堪任赞大海不。文殊师利言。大海功德无量赞叹无量。佛言修行菩萨亦复如是。应现修行无量。譬如大海不知滴量。大乘功德亦复如是。
尔时说此法已。一万二千天子。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各发是言。世尊我等。从今修行菩萨行处而能修学。愿引一切众生。令入此道。
大乘修行菩萨行门诸经要集卷中
第十二
出海慧菩萨所说经(显说八条行)
解菩萨犯戒而能成就六波罗蜜 解般若波罗蜜深义挍量声闻轻重 解初发菩提心宝忍辱邪魔不退菩提 解身口意三业成就六波罗蜜 解成就观行六波罗蜜念门 解八种功德与烦恼和杂喻 解四种善行门 解菩萨行门有十二种魔障钩。
尔时有一天子。白文殊师利童子言。文殊师利。颇有初修行菩萨。心怀悭吝。而能成就檀波罗蜜不。文殊师利言。有是行人。天子白言。以何义故而有是人。文殊师利言。若修行菩萨成熟众生。不舍菩提故。以不舍故。则是悭吝以施成熟众生心故。则能成就檀波罗蜜。
复次天子白文殊师利言。颇有修行菩萨。若当犯戒而得成就尸罗波罗蜜不。文殊师利言。有是行人。天子白言以何义故而有是人。文殊师利言。修行菩萨摄护成熟诸众生故。若不具戒而得成就尸罗波罗蜜。
复次天子白文殊师利言。颇有修行菩萨。舍于忍辱而得成就羼提波罗蜜不。文殊师利答言。有是行人。天子白言。以何义故而有是人。文殊师利言。若修行菩萨舍外道行。专习无上菩提法忍。而得成就羼提波罗蜜。
复次天子白文殊师利言。颇有修行菩萨。贡高我慢而得成就精进波罗蜜不。文殊师利言。有是行人。天子白言。以何义故而有是人。文殊师利言。若修行菩萨。不乐辟支阿罗汉果故。然为显扬萨婆若智故。乐于大乘。而无怠心。积集善念无上菩提。而得成就毗梨耶波罗蜜。
复次天子白文殊师利言。颇有修行菩萨。以散乱心。而得成就禅波罗蜜不。文殊师利言。有是行人。天子白言。以何义故而有是人。文殊师利言。若修行菩萨乃至睡眠。不乐辟支阿罗汉果。专求无上菩提。而得成就禅波罗蜜。
复次天子白文殊师利言。颇有修行菩萨。愚痴无智。而得成就般若波罗蜜不。文殊师利言。有是行人天子白言。以何义故而有是人。文殊师利言。若修行菩萨。智慧狭劣。见于世俗厌魅咒诅起尸扰动惊乱他心。而菩萨无有方便救护之智。然为菩提心故。摄念佛地。而得成就般若波罗蜜。
尔时如来叹文殊师利菩萨言。善哉善哉。文殊师利。诚如所说汝能分别。初修行菩萨应作不作修习行业真实不虚。所以者何。汝今听我略说般若波罗蜜圆满解脱。文殊师利。譬如有人一日之中忍受饥饿。不尝毒食。修行菩萨亦复如是。宁守悭吝无持戒心嗔恚怠慢不摄念。心不乐声闻缘觉道行。若心爱乐修六波罗蜜行则不应尔。何以故。是中菩萨应当有厄。天子言世尊。修行菩萨不应怖畏烦恼。佛言修行菩萨。实怖烦恼。恐入声闻地位。天子。于意云何。譬如有人志存身命忽被加害。宁当截首宁截身耶天子言。世尊。若欲存命。宁割身肉不截其头。何以故。若存其首。尚得修集功德善踪。以善踪故生于天上。若截其首善踪俱灭。佛告天子言。修行菩萨亦复如是。宁舍威仪戒行不退菩提。宁与烦恼相应。不入声闻断烦恼门。天子言世尊。修行菩萨如是修行行业。世间稀有甚为难信。声闻缘觉精进行业。乃如修行菩萨犯戒。佛言。诚如所说。譬如贫人家常饭食。若转轮王暂少尝之如服毒药。若声闻除灭烦恼坚固精进。类于修行菩萨戒行亦复如是。复次譬如有人勤求生业庄饰一身。其人不堪富饶一国。况余世间。声闻亦尔。除己烦恼心故。虽行精进。不堪饶益阎浮众生。况余世间。复次譬如大富商主多诸眷属亲侍部从勤心。好施而能饶益无量众生。天子当知。修行菩萨亦复如是。修习慈悲悲心精进。是以饶益一切众生。胜义谛世俗谛。广施众生快乐。
尔时长老摩诃迦葉。白佛言。世尊。若声闻修道证无为果。修行菩萨乃在有为。以何义故。修行菩萨。能过无为证果之人。佛言。迦葉当知。为汝说喻。智者以喻而速闻解。譬如于四大海满中成酥。而有人取一牛毛。分为百分。以一分毛端。取其一滴酥。迦葉于意云何。彼一分毛端一滴酥量。多彼四大海中酥不。迦葉言。不也世尊。佛言。迦葉于意云何。此二处酥。何者最上最尊最多最贵。迦葉言。若以一毛端酥。类大海酥。过亿百千。是酥实为最上最尊最多最贵。其一滴酥。不可为比。佛言。迦葉。譬如百分毛端所取得酥。若声闻于无为智慧类于佛智亦复如是。修行菩萨。修习有为功德。无为行愿普入佛智。迦葉当知。譬如蚊蚁之属。唯能取得一粒食味。若复有人三月广种田苗。迦葉于意云何。何者数多。迦葉言。三月所种。若至秋收其数无量饶益众生。其一粒食未能利己。况利众生。佛言。迦葉当知。譬如蚊蚁执一粒食。声闻亦尔。若三月广种收获甚多。修行菩萨于六波罗蜜并四摄事功德。亦复如是。若成熟已安立利益无量众生。胜义谛世俗谛普施快乐。乃得成就无上涅槃。佛告迦葉。譬如有琉璃珠百千驮乘般入城邑。复有一颗无价宝珠。置于大海舟船之内。若无障碍到阎浮提。是珠普富阎浮众生。饶益贫苦。迦葉于意云何。彼百千驮琉璃珠所有价直。颇能过此一宝珠不。迦葉言不也世尊。佛言。彼诸琉璃珠无所直故。声闻修入无为解脱。亦复如是。迦葉当知。譬如无价宝珠犹在海船。若无障碍得到阎浮。则能普富一切众生。若修行菩萨。三宝种性相续无断。而能发起无上菩提。喻得宝珠利益无量。尔时佛告海慧菩萨言。云何初发菩提心宝而能忍辱不退菩提。云何菩提心宝而有障碍。海慧当知。若修行菩萨已发菩提心故。逢恶知识或魔波旬。或魔眷属。或事邪魔。或住魔行。被其娆恼劫夺善心。修行菩萨心有疑惑。是等邪魔来恼菩萨。菩萨尔时心无退散。复不离隔无上菩提。亦不断绝众生解脱。以大悲故精进修集。亦不断绝三宝种性。亦不断绝一切佛行。亦不断绝如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次第修行显集功德资粮。显现清净诸佛刹土。护持善法修习学故。乃舍身命成熟众生。不乐染着世间快乐。若修行菩萨。为众生故。大悲忍辱其心坚固。被他轻贱骂辱不可言说。苦楚打棒皆能忍受。众生重担而能荷负。不潜不缩。精勤不退。其心勇猛。至于彼岸。亦不疲倦修持精进起方便心专心坚固。他若恼者自不恼他。有人打骂自不嗔他。大乘义故世间殊别。是心正念筹量善路。为众生故顺三界行。我今勤求逆行。三界众生违顺我故。我应与其相应和合。是等众生嗔心勇猛。我求忍辱心怀随顺。世间众生递相诳惑。我今唯念智慧圆满。若有十方众生来集。各持兵器刀剑枪槊。随我而行各怀是心。此修行菩萨。若行若立若坐若卧。若发菩提心时。若发施心。若发持戒心。若发忍辱心。若发精进心。若发禅定心。若发智慧心。若发习学经典心。若发修持功德心。修行菩萨念此心时。我等则当斩断其首。细截身分大如枣叶。是等众生专怀忿怒志在杀人。尔时修行菩萨专心自念。我今于他无嫌怨心。我以忍辱而无仇恶。以何义故。我今是身从无始三界已来无边数量转易生死。无不经历经于地狱饿鬼畜生。受苦无量。或生人中。五欲贪故而无暂舍。或闻非法随顺他心。以是因缘抂失身命。被解支节百段分张。如是苦时彼此总无所益。今既截我身分断我命根。若能尽未来劫不休。我常不舍无上菩提。以何义故。我今所受割截。支体苦楚难忍。比于地狱苦过此百倍。愿我入于地狱不舍菩提。以大慈悲度众生故。何以故。如来所说少分心量能成大事。今世间众生。恶友甚多善友甚少。当知不应恶友为侣。所以者何。我与众生而无怨恶不生恨心。他有与人我有与他。他唯与人嗔嫉。我唯慈忍与他。我今应现不杀忍力不生嗔力。若能舍身命则速得菩提无碍。于身五欲贪爱所染。命断悉已自除嗔心。若起当舍觉除若能入是法门。当知如是修行菩萨。则能忍受一切众生恼乱。不共众生断绝。常能忍辱三种苦恼。何者为三。所谓一者身恼忍。二者口恼忍。三者意恼忍。
复次何者恼乱身忍。若被割身而能忍受。唯心世法观念众生被割身者。若修行菩萨智慧方便正割体时观念六波罗蜜。如是观心。舍身命财。施身命故。不吝身故。则能成就檀波罗蜜行。若当被害悲心普遍。虽有楚痛。心无散乱。则能成就持戒波罗蜜行。若被割身分之时。愿度此人忍受无报。则能成就忍辱波罗蜜行。若以坚固精进。不舍菩提心故不厌世间修诸功德。则能成就精进波罗蜜行。若割身分之时。应当摄念。是身犹如草木瓦石影壁。如幻无常无我须臾坏灭。如是观已。则能成就智慧波罗蜜行。海慧当知。若修行菩萨。如是善巧方便。则能圆满六波罗蜜行不退菩提。则是菩萨成就身忍辱行。
复次何者是修行菩萨口恼忍辱。若修行菩萨被骂不可言说。一切斗诤嗔忿嫌贱打棒邪直不可所言。闻他恶口。不起嗔怨。皆能忍受。则是菩萨成就口忍辱行。
复次云何修行菩萨恼乱意忍。若修行菩萨。善巧方便智慧相应。被人毁呰骂辱嗔责不可言说。菩萨闻已意能忍辱。则是修行菩萨。成就意忍辱行。
复次海慧。如何修行菩萨善巧方便智慧圆满。而能成就六波罗蜜观行念门。若修行菩萨。闻他被骂难闻难忍。恶口嗔责不可言说。菩萨应当观念。是人今骂我之人。应是过去悭吝嫉妒。不遇良缘不授习学。不曾供养三宝。今者骂我。我今应当除其烦恼嗔恚怒心。我今可舍怨恶嫉心。无所贪惜。求善知识修学善路。亲侍善人禁慎口过。则能成就檀波罗蜜。
复次修行菩萨应作是念。是人犯戒不识罪咎。我已受戒不应嗔动。一心念佛观受罪报。则能成就持戒波罗蜜。
复次修行菩萨应作是念。是人习性多嗔恶故。是以骂我。我今无怨。慈心相向。则能成就忍辱波罗蜜。
复次修行菩萨应作是念。是人不具善行。是以骂我。我今自当策励身心。一心正念不忘菩提。此等恶人利益我故。结大因缘。未调伏者当令调伏。未念善者令其念善。未息恶者令其息恶。如是心念。则能成就禅波罗蜜。
复次修行菩萨应作是念。是人自在无智。执见有相我相众生相贪受财相。是以骂我。我今如法自念。是中有谁骂者。是谁与受俱无。既无自他则能除灭一切法相邪行。无怨能忍则得成就般若波罗蜜。
佛告海慧菩萨。若修行菩萨具智慧故。闻他恶口骂詈毁辱不堪闻说。菩萨乃能安忍受故。行愿圆满成就。波罗蜜定不离大乘。则能成就口恼忍辱。
尔时海慧菩萨言。何者是修行菩萨被恼意忍。一切魔障。令其菩萨远离菩提。劝生退心。一切外道贪利养故。修习邪行。令其菩萨远离菩提。菩萨已悟正行。心无散乱不离菩提。纵为化现佛身。其心无所退动。复有大力邪魔。诃责菩萨令生邪念。语菩萨言。汝非有力。能集大乘终不成佛。速弃重担舍此精进。菩提难得。如来圣德亦复难求。世间无量难忍苦恼。已入涅槃者现受快乐。汝大丈夫宜亦速入涅槃。海慧当知。修行菩萨正被劝退菩提之时。菩萨不遂他心不舍正念。菩萨作是念言。我定当坐菩提树下。定当摧伏邪魔军众。定当成等正觉转大法轮。于三千大千世界敷演佛法。我已劝请一切众生令成正觉。普愿于我受净法施。若一切诸佛他心贤圣。知我诚心菩提行愿。我今以此菩提心故。于身忍辱不敢诳惑。诸佛贤圣及一切众生乃至自身。如是修行菩萨摄心忍受。不退大乘不断菩提心宝。海慧当知。如是发起菩提心宝。既能发起忍辱波罗蜜。复能不退精进波罗蜜。圆满二行。则是菩萨忍辱意恼。
尔时海慧菩萨白佛言。世尊。何者是世间相续功德。与烦恼和杂而能成熟。我等众生以何义故。名为相续世间功德与烦恼和杂。佛言。有八种世间相续功德与烦恼和杂。何者为八。所谓一者修行菩萨功德资粮无厌。二者乐受世间生死。三者愿值诸佛如来。四者愿成就众生无惓。五者守护佛法修行习学。六者勤心摄授众生善行。七者深乐佛法不舍菩提。八者系着波罗蜜行而无舍心。海慧当知。世间相续功德和杂烦恼修行如是。而此修行菩萨。恶见烦恼。无所染着。
尔时海慧菩萨白佛言。是诸功德云何烦恼和杂。佛言。当知所立三界皆因烦恼成就。其修行菩萨以善巧方便功德力故。愿住世间救度众生。恒在三界摄受烦恼。菩萨不为自身动乱深故。以是义故。功德和杂烦恼。
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如是无量菩萨行愿。依佛如来不可思议智慧方便。甚希难有。世尊。又见初修行菩萨。如来智故随诸众生。修行无量种种行业。甚难甚难。不可闻说。若修行菩萨如是难行难忍。不惊不惧。其事更难。时舍利弗说是语已。佛告舍利弗言。舍利弗。于意云何。如师子儿闻父哮吼有惊怖耶。舍利弗言。不也世尊。佛言。舍利弗。当知。修行菩萨若闻菩提师子吼声不惊不惧。若闻众生种种异类无量行业。亦不惊不动。舍利弗。如微小火。不惧一切草木丛林。亦不作是念。我无力烧世间草木。修行菩萨亦复如是。以少慧火救诸众生。不惧一切烦恼。亦不作念。我不堪任除灭众生世间烦恼。何以故。若明识一切众生烦恼。而此烦恼则助慧炬。佛告舍利弗。譬如世间一切草木枝叶根茎。各相谓言。劫后七日。一切草木宜共火战各取为胜。尔时此诸草木积聚柴草。高如须弥。有告火言。柴草积集高若须弥。汝火何不集力。必被柴草所胜。火云。我不集众。何以故。草木是我朋友。若草木多我则有力。若草木少我当则灭。舍利弗。修行菩萨亦复如是。以众生无量烦恼故。而能炽然智慧火炬。修行菩萨渐渐力强。若明识烦恼义已。然持烦恼为智慧炬。若修行菩萨。不乐烦恼而有舍弃。便堕声闻缘觉之地。舍利弗。当知若修行菩萨。正念观察一切烦恼。修行菩萨渐则力强。闻是语已不惊不动。当知菩萨善巧方便智慧成就。
复次修行菩萨有四种相应善行。何者为四。所谓一者精进修习六波罗蜜。二者以大悲心成熟众生。三者坚持功德成就圆满。四者无量劫时守护三界。亦无疲倦。积集一切功德资粮。若修行菩萨能成如是四种功德。则为决定菩萨行业。
尔时佛告海慧菩萨言。善男子。汝识邪魔波旬央俱赊钩不。海慧菩萨言。世尊。我识知是邪魔障钩。佛言。汝今愿闻邪魔障钩解脱义不。海慧菩萨言。愿乐欲闻。佛言。若有菩萨。闻是义已。则得解脱邪魔障钩。而能摧伏一切魔军。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海慧菩萨白佛言。我等今者以佛威神。欲说十二种邪魔央俱赊钩。初修行菩萨道故。何者十二。所谓一者若修行菩萨修檀波罗蜜。所爱之物而生吝心。不爱之物方能舍施。若有亲识意乐施与。若非亲识心无舍施。施者受者俱生分别。世尊。此是修行菩萨第一障布施魔钩。
复次世尊。若修行菩萨。善行精进坚持戒行威仪具足。少分所犯则见闻其罪。身心清净平等习戒。若见精进比丘及婆罗门。而生供养共其习学。若见犯戒则生嗔心嫌恨恶贱。所修行业自赞毁他。世尊。此是修行菩萨第二障持戒魔钩。
复次世尊。若修行菩萨。身忍口忍。意心不忍。返生嗔恚。若见倚世豪族。则为显扬其德。为其忍受。若见卑下庶类。则生嗔恨而无忍心。虽暂忍定心怀高慢嗔恚无舍。世尊。此是修行菩萨第三障忍辱魔钩。
复次世尊。若修行菩萨。勤心习学而化众生。令入声闻缘觉乘中。不教大乘。而赞声闻辟支佛地。专习俗谛。舍弃胜义谛法门。掩覆大乘。专修世俗名利。幢幡音乐花香供养尊容以求声誉。不览大乘。不求佛法。世尊。此是修行菩萨第四障精进魔钩。
复次世尊。若修行菩萨。起四禅定三摩钵低。宴坐寂然成就禅定。而被毁呰成熟众生处。毁呰说佛法处。毁呰众生同居处。毁呰善行有为功德处。不动无为法少分修习不求禅定。返见欲界及无色界乐无色天。以钝心故愿寿长远。若生无想天上。百千般佛成等正觉。是人无由值遇诸佛。不闻佛法不值僧徒。不能成就众生。亦不值受如来妙法。不值积集功德资粮。而无智慧愚痴怠慢。若无想天寿生毕已。下生之处少智尪弱。世尊。此是修行菩萨第五障禅定魔钩。
复次世尊若修行菩萨。智慧弥广别识习性知因缘起所有不立不行不住。而乃毁呰有为功德。遂失善巧方便智慧。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俱不修习。唯赞般若波罗蜜。自言。般若最胜。于五波罗蜜心生分别。以四摄事不摄众生。心常无相无为将为最妙。是人未熟智故却堕邪路。世尊。此是修行菩萨第六障般若魔钩。
复次世尊。若修行菩萨。修阿兰若行乐住寂静。独处山林无所乐着。迥无储积不居道俗。少用功智不动安然。亦不习学深义。亦不成熟众生。亦不听闻佛法。亦不挍量趣路。若有讲深义处。亦不往就。听闻。亦不求问深教。亦不寻善知识。以其乐住阿兰若。志存烦恼不动。若不开剥烦恼种子乃至八圣道路。是修行菩萨。虽在独住不利他己。世尊。此是修行菩萨第七障阿兰若魔钩。
复次世尊。若修行菩萨。说法深邃。美言悦豫威德摄众。若有众生堪与授法。不为授说。若见钝根愚痴不堪教授。则为显示佛法。世尊。此是修行菩萨第八障归依法海魔钩。
复次世尊。若修行菩萨。习学世间外道疏论。舍弃大乘深义。赞扬外道所说。若见有人明闲外论。乐说听闻称美为德。是时会中有诸天众。心乐听闻大乘法故。来赴道场。既闻所说外道疏论。心生懊恼而还本宫。发如是言。此善男子今已灭法如来善教。如是修行菩萨于法栋梁。何故翻教世间外论。乐戏论故。弃舍大乘。何以故。诸佛如来为甚深法故。成等正觉。不因世俗外道戏论。成就菩提。世尊。是等修行菩萨。学说外道种种言论。而乃覆藏如来佛法。如是之人于佛法化成等正觉专行断灭。世尊。此是修行菩萨第九障覆盖甚深佛法赞扬外道戏论魔钩。
复次世尊。若修行菩萨。逐恶伴侣为善知识共结朋友。而是恶友专令菩萨弃舍众生不令成熟。亦复不令扶护佛法。教住空寂少功力处。数为教授声闻法行。若有大乘相应深义。不为宣传。若修行菩萨习大乘故。住寂静处欲进菩提。恶友为障令其菩萨攀缘世间。而谓之言。修行菩萨合攀缘世间俗法。若应教习世法。他则令住寂静为现令悟入于他位。不为显示菩萨决定无上行门。世尊。何者是菩萨决定无上行门。有其十种。何者为十。所谓一者依住信根受善知识教故。二者精求妙法如救头然。三者于善法教乐住正念常勤修学。四者正勤精进已作法者其心不舍。五者不乐自乐唯愿成熟众生。六者为求法故不惜身命。七者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净佛刹土修诸功德资粮无厌。八者总持威德圆满成就。九者一切凡俗世位心无染故修习摩诃般若波罗蜜行。十者过一切声闻缘觉位地善巧方便智慧超进。世尊是为十种决定无上菩萨行业。修行菩萨应当习学。是诸恶友。不为显示善事翻令障道。谓菩萨言。汝若勤苦修行然可成佛。不可怠慢心故得成佛道。汝若八劫乃至十劫不成菩提。更无可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修行菩萨。苦行精进被他障道。令退入声闻果位。此是修行菩萨第十障非善知识魔钩。
复次世尊。若修行菩萨。贡高我慢。以贡高故。心不下故。于诸师僧和尚威仪羯磨门徒檀越乃至父母。心无摧伏。若见修行菩萨。已超菩萨行门悟达善行。已得总持威仪圆满。不愿亲近不共习学善教。亦不寻求请问。若见曾修大乘行人。已被魔钩钩着其心。以是义故。是人翻修邪行。爱乐邪伴。专行邪路。退失菩提。如痴母羊无步前进。譬如有人于炕旱时。高原陆地种赡部树。复不溉灌。纵有流渠堰塞令断。是人虽种不溉不生。世尊。修行菩萨亦复如是。先发菩提。后生贡高我慢心故。退失善知识教不闻佛法。已闻受者更不修治。譬如海水波浪不动地势洼下水能深厚。所有江河泉源凑流就下。世尊修行菩萨亦复如是。于师僧父母。心为卑下用少功力获大深法随所记念法入心耳。若贡高我慢不伏师僧父母。当知是人已被魔钩之所钩着。世尊。此是修行菩萨第十一障贡高魔钩。
复次世尊。若修行菩萨。形貌端严众所钦仰。富饶高族部从眷属仓库珍宝。其数无量。以其端严众所观美。富饶高族部从众多功德资粮贵敬遵崇。是菩萨不求集智资粮。以自威严富豪力故。醉心怠慢不见正路。若见出家初修菩萨戒人。已出尘劳精勤修习。集智资粮智慧力故。为法精诚宴坐风日。血肉干焦露骨羸瘦。晨昏修习如救头然。是贡高修行菩萨。若见如是行人而生嫌贱。不共为伴不随受教。其心愚昧闇钝无智。世尊。此是修行菩萨第十二障我心所醉魔钩。
尔时菩萨言。世尊。是为修行菩萨十二种魔障央俱赊钩。令其修行菩萨障道。若修行菩萨。不觉不知不离不远。如是无明尚不堪习随逐菩萨幼童行业。况能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以初修行菩萨。应当精勤摄心自觉超过邪魔十二障钩。
第十三
出戏乐严经(显说一条行)
解善巧方便施五欲乐故劝化一切众生令发无上菩提。
尔时长老须菩提。告夫人言。善女人。汝之夫婿今在何处。夫人答言。须菩提当知。我今非唯一夫。何以故。世间众生五欲所缠戏乐习故。皆是我夫。须菩提言。何者是善巧方便随意戏乐。夫人答言。须菩提当知。若有众生贪求五欲。我当则以资助奉施。然则劝化令发菩提。若有众生欲心炽盛。我当回施恣情戏乐。是以名为善巧方便随意戏乐。须菩提言。如来不许众生耽欲。夫人答言。如闻如来经中所说。若有比丘。受持袈裟锡杖卧具病缘杂药什物之属。不应多畜。是其童子及诸檀越。就于聚落所得上妙供具。供养师僧和尚同居僧徒随所乐受。若因此一物。恶行灭除而得长道。以是义故。如来许其比丘受畜是物。须菩提言。诚如所说真实不虚。夫人言。一切五欲耽着戏乐。如来以是方便。若有利故亦许不遮。须菩提言。善女人。几何众生。因是善巧方便受诸戏乐。成熟无上菩提。夫人答言。若三千大千世界。虚空所有星辰数量至于边际。尚知其数。若与我善巧方便受世戏乐。调伏劝化故。皆发无上菩提。是等众生。其数多于虚空星数。须菩提言。善女人。汝何能得令诸众生而获安乐。夫人答言。须菩提当知。有诸众生。乐事梵天。我以四禅喜乐随意奉施。然后劝令发菩提心。复有众生乐事帝释。我当奉以帝释快乐。然后劝令发菩提心。复有众生。乐于诸天龙王夜叉修罗乾闼及金翅鸟诸杂大蛇皆以戏乐。我当各随所乐施奉无阙。然后劝令发菩提心。复有众生。意乐转轮圣王游戏乃至大臣国邑聚落族姓之子及婆罗门中部下庶。如是众生各随意乐悉皆施与不令阙乏。然后劝令发菩提心。复有众生。乐于色声香味触法。复有众生意所贪着。花鬘璎珞涂香末香衣服缯彩以为严饰。复有众生。贪着钱财。金银珠玉颇梨马瑙鼓乐弦歌。如是众生意所乐者五欲戏乐皆当施与。然后劝令发菩提心。须菩提言。善女人当知。是诸五欲障八圣道涅槃趣路善无所得。是等五欲正受之时。亦有众生以是缘故。于善调伏劝入菩提。此义次第甚为难思。善女人。以大菩萨修行甚难之事。令是修行菩萨成就善事。当知甚难。何以故。如是等事。皆是众生障道一种之事。亦有诸类众生。还复因调伏而得入善。
尔时精舍演法会中有二长者子。曾与夫人交游。善巧方便随意戏乐故。劝入无上菩提。是时此二长者子。白须菩提言。须菩提。勿以自智简择他智。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少分油灯。堪以口吹手扇而能灭不。须菩提言。甚堪吹灭。长者子言。若声闻行善男子善女人。以少智慧明故。以一游戏智故而能则灭。亦复如是。须菩提当知。譬如劫末之时有七日现。以众日光。世间起大火焰。是火堪以恒河中水灭得以不。须菩提言。百千海水尚不能灭。况恒河水能使灭耶。长者子言。须菩提当知。菩萨如是无量无边智慧光明。无量无边功德光明。若修行菩萨于恒河沙数劫中。以五欲游戏娱乐受世快乐。是修行菩萨智慧光明功德光明。无能堪任而能得灭。譬如有一贫病之人求医疗病。以其贫故医处单方。于时贫人病愿除愈。药价贱者服之病除。何以故。是贫病人以无力故。声闻亦尔。十二头陀修摄心故。独住阿兰若乐弊恶衣。然后解脱世间烦恼。须菩提当知。如贫病人良医为其随机处药愿求病差。声闻解脱亦复如是。复次譬如刹利国王。已授灌顶。王若有病良医为王和合贵药。光泽香美唇口甘甜四支安泰。堪为王服。王服药已。奉献音乐花香娱乐将为欢乐。以是方便国王病差。须菩提当知。亦复如是。亦有修行菩萨。以善巧方便随意戏乐受诸五欲。以欢乐乘故。而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当知。如王病服上妙药者。修行菩萨亦复如是。以善巧方便智慧力故。而得解脱。
第十四
出善巧方便经(显说一条行)
为修行菩萨声闻行故犯重障因。
尔时佛告无上慧菩萨言。善男子。若有比丘修菩萨行。而犯众重。以善巧方便而能灭除。以是义故。我今为说不犯因缘。尔时无上慧菩萨白佛言。世尊。修行菩萨如何所犯。佛言。善男子。若修行菩萨。修习声闻法行。纵使百千劫中。服诸药草根茎花果。及能忍诸众生善恶言气。以于声闻缘觉行中修习定故。此是修行菩萨重大所犯。善男子。譬如声闻犯四重。已。是五阴现身无复堪任入得涅槃。善男子。亦复如是。若修行菩萨。不舍声闻不忏其罪。于时修行菩萨。无复堪任成等正觉。无能入于佛地无余涅槃。
第十五
出胜积经(显说一条行)
说修行菩萨退入声闻行中。
复次善男子。譬如有人患眼。经过一月以药医疗。眼渐开见。然有仇人以毕茇末而扑眼中。是人眼光盲闇如旧。若修行菩萨。修大乘时退入声闻。其根闇钝。譬如无智之人。以白栴檀末和青淤泥涂于身体。是其白檀和恶气故。其檀本香无复更闻。修行菩萨亦复如是。以习声闻行故。污染功德资粮。难遭佛行无复更堪集诸菩萨会中清净位地。
第十六
出如来藏经(显说一条行)
观念如来因果。
尔时佛告摩诃迦葉言。譬如有人倒地。若还拓地而得起立。迦葉当知。亦复如是。若于佛法中。倾倒直堕无间地狱。若拓如来圣德。从地狱中还复得起。何者倚拓如来若能一心念佛圣德依教修行。尔时摩诃迦葉白佛言。纵无净心观察如来。尚能获大利益。况以净心观察如来其福无量。佛言。诚如所说。但种种意行观察如来。皆当为说趣涅槃路。尔时摩诃迦葉言。我今解如来所教。宁于佛法犯罪。不事外道恶行修学。以何义故。若于如来法中行非法罪。所起恶行皆因涅槃能灭。若事外道所起恶行。皆入地狱饿鬼畜生。受诸恶报。佛言。诚如所说。迦葉当知。譬如有人骂詈紫檀香木捶打而掷于地。毁呰不堪受用。迦葉。于意云何。此紫檀香气更能熏是骂人以不。迦葉言。其紫檀香气熏彼骂人。如本无异。佛言。迦葉当知。若有众生。专念如来若见如来。若闻佛名。是等众生。皆得资熏解脱法门。亦复如是。
第十七
出金光上胜毗尼经(显说一条行)
为金光胜童女十种行愿请出家因缘。
尔时文殊师利童子语金光胜童女言。汝如何应听佛法。童女言。乐闻法故听法如来所说修行。尔时此童女。以文殊师利菩萨威神。兼自善根智慧功德力故。于其会中相续说法。因其一万二千众生而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有五百天人。先于菩萨藏中修集善根。于时是等菩萨发悟无生法门。又有三万二千天人。远离烦恼弃除尘垢。于法眼净。是时童女说法之际。以其喜悦心故。入随顺深悟解脱法门。既悟法已。则于文殊师利菩萨前。五体投地愿请出家。伏愿文殊师利。以大慈悲听闻法故。我愿是生得预缁服。文殊师利菩萨言。童女当知。若修行菩萨。自乐出家割截身发。不应如是出家。何以故。先为一切众生。割截烦恼令其精进。此则名为菩萨出家。若修行菩萨。自乐出家。以汤染色修造衣服袈裟卧具。不应如是出家。何以故。先除一切众生贪嗔痴色汤。令其精进。此则名为菩萨出家。若修行菩萨。自乐出家。受具足戒。不应如是出家。何以故。若见犯戒众生。令其摄行断恶修善。此则名为菩萨出家。若修行菩萨自乐出家。独住寂静。不应如是出家。何以故。菩萨先除五趣众生愚痴。令住智慧。此则名为菩萨出家。若修行菩萨。自乐出家。住威仪相。不应如是出家。何以故。先为众生发大慈大悲喜舍之心。此则名为菩萨出家。若修行菩萨。自乐出家。刚修精进善根功德。不应如是出家。何以故。劝化众生发起善根。令修功德。此则名为菩萨出家。若修行菩萨自乐出家。意求涅槃。不应如是出家。何以故。先为一切众生坚心为求涅槃趣路。此则名为菩萨出家。若修行菩萨自乐出家。除己烦恼。不应如是出家。何以故。先为一切众生。勤求精进除他烦恼。此则名为菩萨出家。若修行菩萨自乐出家。愿悟身心。不应如是出家。何以故。先用成熟诸众生故。令悟身心。此则名为菩萨出家。若修行菩萨。自乐出家解脱己厄。不应如是出家。何以故。先救众生厄难。令得解脱。此则名为菩萨出家。若修行菩萨自乐出家。厌离烦恼。不应如是出家。何以故。先为成熟一切众生乐住世间。此则名为菩萨出家。若修行菩萨自乐出家。愿入涅槃。不应如是出家。何以故。先为圆满如来一切善根功德。此则名为菩萨出家。复愿一切众生速得出家。是名出家。复能不见众生过失。是名出家。复舍一切过患除灭众罪。是名出家。夫出家者系心属他。若修行菩萨则非所属。童女言。何故出家名为属他。文殊师利菩萨言。凡出家者当属禁戒守护无犯。是名属他。凡出家者属禅定故。不应散乱。是名属他。凡出家者属智慧。不应愚痴。是名属他。复属解脱。是名属他。不应系缚。是名属他。童女言。文殊师利。如何修行菩萨则非属他。文殊师利菩萨言。若修行菩萨不受他行。则非属他。亦不随他颜色。亦不他智他语。菩萨自有萨婆若智。是以不应属他。时文殊师利菩萨。说是出家法已。有五百菩萨。各脱自身上妙袈裟。持奉文殊师利菩萨。挂其身上。而作是言。文殊师利所说出家因缘诚。实不虚。我等从今应当修学。尔时金光胜童女。得法本源渡达彼岸。得智慧光灭愚痴闇。见生死过烦恼缘起。则顶礼文殊师利童子。右绕三匝。升车而还本宫。
第十八
出降伏魔经(显说一条行)
魔为修行菩萨说二十种魔障菩萨应觉不取。
尔时善坚天子。在于会中。见魔波旬化现佛形坐在道场。天子问波旬言。向来文殊师利菩萨所说魔波旬。能障修行菩萨行业。当愿为说。何者是修行菩萨魔障。说是语已。是魔波旬苏失迷却化本形。而白天子言。修行菩萨凡有二十种魔障。所谓一者求于解脱怖畏世间。习瑜伽诸论供养修学。当知则是魔障。二者搜求空相远离众生。当知则是魔障。三者修无为法。不乐有为善根功德。当知则是魔障。四者所修禅定。不乐世间定门。当知则是魔障。五者所显法教不令发大慈心。当知则是魔障。六者寻求精进有德之徒。于破戒人而生嗔嫌。当知则是魔障。七者显扬声闻道行覆盖大乘。当知则是魔障。八者显扬世谛所说。若闻大乘空义无著无相。而能覆盖。当知则是魔障。九者已识趣菩萨道。更不求六波罗蜜。当知则是魔障。十者自赞精进。不劝怠慢众生。当知则是魔障。十一者修集功德。不念无上菩提。当知则是魔障。十二者修治鞞钵舍那正见。不见众生正见。当知则是魔障。十三者志求断烦恼。不愿处于三界。当知则是魔障。十四者虽以智慧观察慈悲而无习行。当知则是魔障。十五者所修善行。若非善巧方便。当知则是魔障。十六者不修大乘菩萨藏经。习学外道世论。当知则是魔障。十七者博达慧学护惜经法。恐他习解。当知则是魔障。十八者若缘俗事皆当尽心。若习妙法元无学意。当知则是魔障。十九者若修行菩萨见说大乘而不敬习。亦不供养。若见声闻缘觉乘人。随其习行相应和合。当知则是魔障。二十者若修行菩萨得大名闻无所乏少。若当亲见释梵四王帝主大臣长者。若不显说如来无量圣德。亦不供养。亦不敬承。当知则是魔障。天子当知。修行菩萨。有如是二十种最大魔障。应当摄心觉悟如教。修行菩萨则入大乘次位已。发菩提心。修禅波罗蜜定。若在睡眠。尚不乐入声闻位地。
第十九
出富娄那所问经(显说一条行)
修行菩萨为恶知识故四种因缘退菩提入声闻解脱。
尔时佛告圣者富娄那言。富娄那当知。修行菩萨有四种相应法退失菩提。回入声闻位地。何者为四。所谓一者若修行菩萨。伴恶知识。共习恶行。是等恶友。令其远离佛行舍弃众生。而谓菩萨言。汝可厌足如是行业。三界长远苦恼无穷。世间受生烦恼结集暂无停息。成佛甚难。在家弃俗。更复甚难。劳心长远更勿修习。汝亦未曾授记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汝今力微尪弱。不堪度五趣路。中途不应断绝。修行菩萨闻是语已。心生退缩潜隐萎垂。则于菩萨行中心无所乐。富娄那当知。是第一法故。修行菩萨而退菩提。翻入声闻解脱。二者若修行菩萨。不闻菩萨道行。不闻菩萨藏经。菩萨积集功德菩萨所说禁戒趣六波罗蜜路相应法证。皆不曾闻。既不曾闻。不能如法习学。不知以何行门修行。以何行门远离。如何法习业次。如何法不应习。何者声闻法行。何者菩萨法门。既未明闲。不知如何法则修学应修而不修行不应修而更修。如是修行菩萨。菩提渐渐损减。道心渐慢心意回惶。舍昔行愿退失菩提。富娄那当知。修行菩萨如是退舍菩提。而入声闻解脱。三者若修行菩萨。起异见行厌见己身。执邪正二边不离此行。若闻无上甚深法要。应得开悟。反生诽谤轻嫌不信。以谤法故。死堕无间地狱。无复见闻佛法。不复更修大乘。不遇善知识。以不值故。退失善行。入于恶行。隔断善友。和合恶人。忘失本念。弃菩萨乘位。不救三界众生。不习大乘行业。富娄那当知。此第三法相应故。退失菩提而入声闻解脱。四者若修行菩萨。听闻甚深法要。不为众生解说。怠慢潜缩心无乐说。少用力处而生修学。悭惜佛法不摄众生。以是罪故。所念渐灭。念行灭已。不应筹量法义。亦不堪任更受法分。舍是身命退失菩提。富娄那当知。此第四法相应故。退失菩提而入声闻解脱。
第二十
出宝童夫人所问经(显说一条行)
修行菩萨四种实语不妄超越声闻诸行无厌。
尔时佛告宝童夫人言。修行菩萨。有三种实语不妄。何者为三。所谓一者不诳诸佛如来。不诳一切众生。亦不诳自身。夫人当知。如何修行菩萨。不诳如来一切众生及以自身。若修行菩萨发菩提心已。然后发愿乐证声闻阿罗汉果。夫人当知。是菩萨则诳如来及诳众生并诳自身。何者名为不诳。若修行菩萨发菩提心已。纵值种种苦恼逼切乃至邪魔外道尼干。调弄骂辱以口言气状若刀剑枪槊刺心损其所受毁呰苦楚。若修行菩萨不惊不动不潜不缩不忧不悔皆能忍受。坚固不弃前言菩提心宝。不移不动。于其三界救度众生。归依无等无上菩提乃至刹那不念余乘。常念诸佛愿转法轮。摄受众生生大威力现大势力。善行坚固修治精进。不随他语无能摧伏。夫人当知。如是修行菩萨。不诳众生不诳自身。若有如是菩萨。则是最大无上实语。复有四种因缘。修行菩萨不诳如来。何者为四。所谓一者坚固心。二者威力心。三者势力无怠。四者持戒精进。复有四种因。不诳一切众生。何者为四。所谓一者坚牢修学。二者慈心与乐。三者悲心愍苦。四者摄受众生。复有四种因。不诳自身。何者为四。所谓一者坚固心。二者重复坚固心。三者无谄惑心。四者无诳心。夫人当知。修行菩萨则入第一实语位。不舍菩提。过去行愿不移不动。尔时宝童夫人白舍利弗言。汝能以女身为诸众生演说法不。舍利弗言。我今尚厌男子之身。况受女人身耶。夫人答言。舍利弗汝岂厌离是身耶。舍利弗言。实厌是身。夫人言。以是义故。修行菩萨超越一切众生。何以故。若声闻厌者菩萨殊无厌心。若声闻所嫌菩萨无厌。声闻厌离五阴六入。菩萨则无厌离。声闻厌摄身分。菩萨无厌。声闻厌摄三界菩萨无厌。声闻厌世间生死菩萨无厌。声闻厌离有为功德。菩萨集功德资粮无厌。声闻厌与众生结缘。菩萨成熟众生心故无厌结缘。声闻厌离聚落。菩萨无厌入于国邑聚落王宫。声闻厌自烦恼。菩萨能摄众生不厌烦恼。舍利弗当知。声闻所嫌厌离诸行。菩萨皆能摄受无厌。舍利弗言。如是修行菩萨。以何威力以何气势而无厌心。夫人答言。修行菩萨八种威力相应而无厌心。何者为八。所谓一者于诸众生慈力无恼。二者悲力成熟众生。三者善修行愿无作者。四者智慧力故为除烦恼。五者善巧方便力故无倦。六者功德力故无退。七者智慧力故愚痴已除。八者精进力故具足已入不弃往愿。舍利弗当知。修行菩萨有此八种行力相应。皆无厌心。
第二十一
出宝积经(显说一条行)
修行菩萨校量声闻道行。
尔时佛告摩诃迦葉言。如月与星。不可弃月先念诸星。智者亦尔。修行菩萨亦复如是。以习学故不应弃舍先念声闻。复次譬如诸天世人。共力磨治琉璃珠拟令光洁。无由变为颇梨宝珠。纵数揩磨还复如故。迦葉当知。声闻亦复如是。纵使持戒清净十二头陀一切禅定相应。仍不堪任坐于菩提树下成等正觉。迦葉譬如磨治颇梨宝珠。价直无量百千利益无数。迦葉当知。亦复如是。若修行菩萨道行清净已。尔时令无量百千声闻缘觉而入解脱法门。
大乘修行菩萨行门诸经要集卷下
第二十二
出虚空藏菩萨所问经(显说一条行)
修行菩萨以四十五种魔障觉故超度四魔。
尔时佛告虚空藏菩萨言。善男子。如何修行菩萨能伏一切邪魔。而得超度四魔。若修行菩萨以智慧故。见一切诸法喻如幻化。则能超度阴魔。若闻甚深佛法依句披寻。则能超度蕴魔。若悟常乐我净则能超度死魔。若不离菩提心故则能超度天魔。然此修行菩萨能伏一切魔障。何者魔障菩萨而能摧伏。不令邪魔娆乱。善男子当知。凡有魔障四十五种。障其正行。所谓一者若修行菩萨心乐声闻。是为魔障。二者不念菩提。是为魔障。三者所施而有分别。是为魔障。四者求生高贵。是为魔障。五者愿生端正。是为魔障。六者勤求世事。是为魔障。七者[斬/食]尝禅定少分欣悦。是为魔障。八者以智轻嫌少分功德。是为魔障。九者不乐世间生死。是为魔障。十者所修功德而不回向无上菩提。是为魔障。十一者厌见烦恼。是为魔障。十二者覆藏所犯不能忏悔。是为魔障。十三者于修行菩萨起憎嫉心。是为魔障。十四者诽谤佛法。是为魔障。十五者诳惑众生。是为魔障。十六者不修六波罗蜜。是为魔障。十七者于诸佛法不乐听闻。是为魔障。十八者悭吝佛法。是为魔障。十九者为利养故宣说佛法。是为魔障。二十者不以方便设化众生。是为魔障。二十一者不摄受众生。是为魔障。二十二者于犯戒人憎嫌轻贱。是为魔障。二十三者于持戒精进无敬重心。是为魔障。二十四者修声闻行。是为魔障。二十五者顺独觉行。是为魔障。二十六者非时意修道业。是为魔障。二十七者舍大慈悲而求涅槃。是为魔障。二十八者乐修无为。是为魔障。二十九者嫌贱有为。是为魔障。三十者不助众生善行。是为魔障。三十一者我慢贡高。是为魔障。三十二者两舌斗乱。是为魔障。三十三者诳惑众生。妄说是非。是为魔障。三十四者谄曲妄语所爱非真。是为魔障。三十五者于诸众生无真直心。是为魔障。三十六者心变刚犷。是为魔障。三十七者心变粗猛。是为魔障。三十八者见造罪人不劝忏悔。是为魔障。三十九者谤法不信。是为魔障。四十者随自欲乐。是为魔障。四十一者乐行非理。是为魔障。四十二者爱乐非法。是为魔障。四十三者所有业障报障烦恼障缠绕积聚不令散灭。是为魔障。四十四者心垢不除。是为魔障。四十五者与诸俗缘。是为魔障。
第二十三
出如来境界经(显说一条行)
诸比丘于迦葉佛所闻法故值遇释迦如来法化当来若有众生于佛法中闻说大乘者当生弥勒三会。
尔时如来告须菩提言。是等比丘所说诚不虚言。须菩提当知。迦葉如来出现世时。是诸比丘于佛闻法皆悉随逐。文殊师利以随逐故。所闻深法无有忘失。善根智慧成就圆满。当来若有于我法中闻是深法闻已忆念。如是众生。皆于未来弥勒三会大数之中。次第皆入。何况修习大乘菩萨。若能修习大乘行已。是等通达甚深法忍。
第二十四
出阿阇世品经(显说一条行)
解菩萨藏及声闻缘觉藏定上座。
尔时宝日菩萨言。善男子。如来行业不可思议。若大乘法不可率尔调习悟入。若修行菩萨乃至睡眠。不乐声闻缘觉行业。将是如来实相示现众生不应吝惜。能作是念愿。一切众生习学大乘。此无等心而无损减。以是不吝法故。应当觉悟如来大乘义趣。善男子。譬如栽树根茎着地枝叶花果必当茂盛。修行菩萨亦复如是。已能坚持菩萨藏故。亦当解了一切诸乘。是名无量善根菩萨藏法器。善男子。何者是菩萨藏。何因名菩萨藏。譬如大海中水滴无量杂宝无数。诸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金翅鸟王紧那罗摩睺罗伽摩竭鱼等。无量杂类悉居其中。修行菩萨亦复如是。无量法宝印记布施持戒禅定智慧解脱解脱知见悉住其中。是以名为菩萨法藏。譬如大海所生杂类一切众生。是等不堪饮余河水。若修行菩萨修习菩萨藏已。亦不应餐余乘法味。是以名为菩萨法藏。善男子当知。凡有三藏。声闻藏缘觉藏大乘菩萨藏。何者是声闻藏。依他所说依他所闻而得道行。何者辟支佛藏。依自悟入常乐我净灭定门故。何者是菩萨法藏。悟达无量诸佛法故。发起无上菩提心故。善男子。当知声闻缘觉乘人。不应得有三藏名位。然但可得为三乘教。若闻师说三乘教者。各随所闻而般涅槃。由于三乘各禀承故。以此三乘号为三藏。然非明于大乘义趣。若修行菩萨说法之时。以三乘教化众生令入涅槃。是以菩萨名为三藏。善男子。有三种学。何者为三。所谓一声闻学。二辟支佛学。三者菩萨行学。何者是声闻学。分令悟自心故。何者辟支佛戒学。随中品行无悲心故。何者是修行菩萨学。随顺大悲自悟智故。精进善行。声闻缘觉不习菩萨行门。亦不知义。若菩萨则知二乘义理行门。然不染着。菩萨习学深心乐住。而能示现声闻辟支解脱趣路不入其位。善男子。若修行菩萨如是学故。是以名为菩萨乘藏。尔时文殊师利童子。着衣持钵。呼长老迦葉言。仁当先行我等随从。何以故。长老须菩提。如来先度出家已久。年夏俱尊。汝自往昔当发是愿。我今所度出家。依世间诸阿罗汉道。迦葉。仁但先行我等随从。时须菩提白文殊师利言。于佛法中。不应以老为上。生年为上。何以故。文殊当知。于佛法中智慧为上。智慧上故所学亦上威德亦上。此等甚深法教中为上。文殊师利。仁者智慧为上法教为上威德无碍。普观一切众生善恶根性。明了知见。是故当知。文殊师利最尊最上。仁但先行我等随从。
第二十五
出离垢菩萨所问经(显说一条行)
诸菩萨从空中下往昔为女人以发菩提愿故现身转为男子。
尔时佛告净光夫人言。夫人当知。若有女人以一行故。速得舍离女人之身。受丈夫身。何者一行。以坚固愿发起无上菩提之心。何以故。夫人当知。菩提心者是大丈夫。是大男子非容易心。故能远离阿罗汉行。摧伏一切诸魔外道。于三界中最为无上。断除一切烦恼习气。若有女人正念归佛。起菩提心。无复更受女人之身。清净心故。回此女身转成男子。如是善根回施一切女人。以此回施功德故。亦皆回向无上菩提。夫人当知。以一行愿故。速离女人转成男子。时于此会虚空之中。有诸菩萨来至佛所顶礼佛足。退坐一面。是诸菩萨往昔皆是女人。现身转为男子。于时会中是诸菩萨。见诸往昔夫婿蒙放出家者。各相慰言。汝等是我善知识故。速发无上菩提之心。诸佛出世难可值遇。修功德因会缘甚难。若于众生起大慈悲。发起无上菩提心者。则得成就圆满供养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佛。时诸菩萨说是语已。是等比丘告诸菩萨言。善大丈夫。汝与我等为善知识。救度一切众生故。今劝我等发无上心。我等以汝劝故。善念归依一切诸佛。愿我等未来成等正觉。皆如世尊释迦牟尼。是时此大菩萨及诸修行菩萨白佛言。愿佛慈悲度我等出家。尔时佛告弥勒菩萨言。弥勒为度此等诸善男子出家。弥勒言。如佛所教。则以度讫。
第二十六
出文殊师利菩萨解义经(显说一条行)
修行菩萨修二种行获十一种善根利益。
尔时佛告舍利弗言。修行菩萨以二种行相应不退善愿。随愿往生诸佛刹土。无所障碍。何者为二。若修行菩萨。不乐声闻行业。亦不习学交通不说声闻和杂教迹。亦不劝化众生令入声闻缘觉法中。专为无上菩提劝化众生。修学成就如来圣德。若修行菩萨。劝诸众生。令入佛乘获十种利。何等为十。所谓一者远离声闻缘觉乃至成佛游诸刹土。二者值遇清净菩萨法集。三者成佛已来诸佛摄护。四者名闻十方诸佛会中称其名号。五者发起无等最妙上心。六者唯受帝释梵天之身。七者若生人中受转轮王位。八者常得值遇诸佛如来。九者天人所敬。十者积集无量善根功德。舍利弗。若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令劝入阿罗汉辟支佛位。若复有人能劝一善男子善女人。令住佛位。是人功德甚多于彼。何以故。舍利弗当知。佛种不应声闻缘觉起故而能断绝。若如来不出于世。则声闻缘觉不有。若佛种不断佛出世故。声闻缘觉方得出现。修行菩萨。于佛地中安立他故。得此十种善利。以是二种功德相应故。不离行愿。于诸刹土随愿往生。
第二十七
出光明遍照品经(显说一条行)
挍量菩萨声闻福力。
尔时佛告毗卢遮那愿光明菩萨言。譬如恒河两岸有无量百千饿鬼。饥渴所逼裸形露体火焰为衣身肉焦然形枯风日。雕鸱乌鹫飞绕争餐。恶兽豺狼竞来搏撮。饿鬼罪故。不见恒河。设有所见其水枯涸。或见为灰。何以故。为罪障故受诸苦恼说不可尽。声闻弟子虽复同住逝多林中。不见如来广大神力。不闻佛说菩萨集会挍量法义。何以故。无明翳膜覆其眼故。不曾种植萨婆若地诸善根故。善男子。譬如有人于大会中。昏睡安寝。忽然梦见须弥山顶帝释所居善见大城宫殿园林种种严好天子天女百千万亿普散天花遍满其地。种种衣树出妙衣服。种种花树开敷妙花。诸音乐树奏天音乐。天诸婇女美音歌咏。无量诸天于中戏乐。其人自见着天衣服。普于其处住止周旋。时大会中一切诸人。虽同一处不知不见。何以故。此人梦见。非彼大众所能见故。一切菩萨世间诸王亦复如是。以久积集善根力故发一切智广大愿故。习学一切佛功德故。修行菩萨庄严道故。圆满一切智智法故。满足普贤诸行愿故。趣入一切菩萨智地故。游戏菩萨诸三昧故。已能观察一切菩萨智慧境界无障碍故。是故悉见如来不可思议自在圣德神变。一切声闻诸大弟子不能知见。以无菩萨清净眼故。譬如比丘得心自在入灭尽定。六根作业皆悉不行。一切语言不知不觉。定力持故。不般涅槃。以在定故。不觉世间诸法。一切声闻亦复如是。此等诸大比丘。同在逝多林中。六根具足。不见如来圣德神变。不见菩萨集会挍量法义。何以故。为诸佛如来及大菩萨甚深自在力故。希逢难遇过去善根功德清净无杂。若声闻缘觉无有分故。是以比丘。虽在逝多林中如来足下。不见如来圣德神变。亦不见菩萨集会挍量法义。以不相应住于无上菩提位故。
第二十八
出出生菩提经(显说二条行)
说三种佛地 解释三乘高下。
尔时迦葉敖怛婆罗门。白佛言。世尊。若有已发菩提心者。而有退失不。佛告婆罗门言。若发菩提心已则无退失。何以故。婆罗门当知。有三种菩提。一者声闻菩提。二者缘觉菩提。三者诸佛无上菩提。其中何者是声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声闻行中。虽发菩提心者。亦不劝化安立众生令发菩提。亦不显示大乘深义。不敬大乘行人。不共习学。亦不供养。若见来者不迎不喜。以是行故。当独解脱。是名声闻菩提。复次婆罗门。何者是缘觉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在于缘觉行中。虽已自发菩提之心。不劝众生令发菩提。不习甚深大乘法教。亦不教授他人。不敬大乘行人。不共习学。亦不供养。若见来者不迎不喜。以是行故。当独解脱。是名缘觉菩提。复次婆罗门。何者是无上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自发菩提心已。劝诸众生发菩提心。调伏安立。习学大乘法义为他演说。若见大乘行人。欢喜迎送。婆罗门当知。是人解脱他已安立人天利益世间。是为大乘无上菩提。何故名为无上菩提。为于三界一切已办更无胜上所求。是以名为无上菩提。
尔时迦葉敖怛婆罗门白佛言。世尊。解脱解脱有二义不。佛言。解脱解脱无有异义。复云道与道亦无二义。若三乘者而有分别。婆罗门当知。譬如衢路有三乘车。第一象驾。第二马驾。第三驴驾。此三次第驾驭同入城门。婆罗门。于意云何。是三乘车有高下不。婆罗门言。有高下也。佛言。若声闻乘缘觉乘无上佛乘。亦复如是。而有高下。若道与解脱而无高下。婆罗门。譬如三人同渡恒河至于彼岸。一人浮草得渡。一人浮囊得渡。一人造大船而渡。并与百千众生同乘达彼岸。复属长子监此渡船。语言。来者皆应运渡令至彼岸。其第三人自达彼岸。复能济渡一国众生。婆罗门。于意云何。三人所渡同益不耶。婆罗门言。不也世尊。佛言。婆罗门。于意云何。三乘利益有高下耶。婆罗门言。有高下也。佛言。婆罗门当知。声闻乘缘觉乘无上佛乘。有高下所益不同。
第二十九
出宝聚经(显说一条行)
初发菩提心挍量声闻罗汉与修行菩萨数量轻重不同。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言。若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皆得阿罗汉果。复有三千大千世界众生。皆得成佛。是诸佛前各置一罗汉。各各供养是诸如来。或经一劫百劫千劫。乃至经于恒河沙劫。舍利弗于意云何。况复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其福甚多说不可尽。佛言。若有如是无量阿罗汉。供养如是无量诸佛。复有初发菩提心者。是人功德多于是数罗汉。况以菩提无断故。供养诸佛及诸弟子师僧和尚善知识等。乃至畜生施其一团之食。此之功德。比阿罗汉供养功德百分千分。不如供养初修菩提心者。
第三十
出那罗延品经(显说一条行)
修行菩萨住四种住地修四种行。
尔时佛告那罗延菩萨言。那罗延当知。譬如吠琉璃宝。若置诸杂器中。其宝不失本光。那罗延当知修行菩萨亦复如是。所在三昧纵为俗服名为出家。不离法界道行。说是语已。那罗延菩萨白文殊师利菩萨言。菩萨住于何地而无损减。集诸三昧功德而得无尽智慧资粮。文殊师利菩萨。告那罗延菩萨言。菩萨有四种住地。何者为四。所谓一者若于身命无所吝惜。二者不乐名闻利养。三者不乐己所快乐。四者不愿受生诸天快乐。是为四种住地。
第三十一
出集一切功德经(显说一条行)
菩萨为诸众生不离三界喻。
尔时复有菩萨白佛言。世尊。譬如多人各犯刑名。临刀欲杀。而有一人解散得脱。是人却来就执刀者。谓是执刀杀我杀我。世尊。是三界地不异法人之处。凡夫愚钝亦如犯死之人。菩萨解脱世间却来成熟诸众生故。如人临刑得免却就死刑。菩萨亦复如是。不离三界。是以诸佛如来大慈大悲相应菩提心故。修行菩萨超度一切声闻缘觉。何以故。为声闻缘觉无是大悲心故。亦无善巧方便。
第三十二
出密严经(显说一条行)
显示声闻菩萨挍量行门。
若有菩萨。于法深解善巧方便法义。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成等正觉已。显扬法教。若见五阴离。于自身观无人我诸法体性。亦无所动。此则声闻解脱。若修行菩萨一切法行。观于二边。远离边际。此等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有直见边际快乐已。于诸众生无慈悲心舍离世缘。如是之人成佛甚难。快哉如来智慧。令诸众生至于安乐。譬如莲花虽淤泥垢生甚清净。虽生淤泥所。为诸佛贤圣供养故生。菩萨亦复如是。生于三界淤泥。若成佛已则得诸天叹美。若修行菩萨转生人间。当得王四天下转轮王位。若生天上。自为天主乾闼婆王。为不断相应大乘法故。所生之处恒受胜上高位。是故修行菩萨。应当摄护大乘。常受胜位究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第三十三
出梵刹经(显说一条行)
修行菩萨发大忍辱行愿。
尔时佛言。初修行菩萨。宜当数发无上菩提相应行愿。为诸众生苦恼枯涸。令为发大誓愿忍辱心故。成就众生。
愿三千大千世界地为金刚。于其地上我身分散。譬如芦苇甘蔗。或如稻苗。如是多身。各受世法苦乐。依恒一切众生。变为那罗延力。以其力故。愿于我身生大嗔嫌。各执金刚锤杵。昼夜三时杵碎我身。如安善那眼药碎已复生。依前无舍。我于此等众生无嫌怨心。愿我代于一切众生。受此苦厄无有间断。普令远离诸烦恼苦。不退无上菩提。不入声闻缘觉道果。愿成等正觉。度脱一切众生。
第三十四
出一切诸佛所念经(显说一条行)
忍辱慎三业行门。
尔时善等观菩萨白佛言。世尊。修行菩萨。如何住于忍辱羞耻行门。佛言。若修行菩萨以身恶行自慎羞耻。以口恶行自慎羞耻。以意恶行自慎羞耻。以声闻缘觉谈论恶行自慎为耻。善男子。是修行菩萨羞耻之处。若能慎觉。则得至于无上菩提道位。
第三十五
出法集经(显说二条行)
修行菩萨修十种戒行 复别有十种戒行。
尔时佛告无所发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于意云何。何者是修行菩萨实语。菩萨若发菩提心已。宁舍身命不舍菩提。于诸众生。不行非法是为不妄语。若修行菩萨发无上菩提心已。后违前志违言欺诳。则是修行菩萨退失菩提。
复次修行菩萨。云何持戒念行。所谓一者若乐听闻佛法。是其为戒成就圆满而得四无量心。二者若志求佛法是其为戒成就圆满得卑下心。三者若供养善知识故。是其为戒成就圆满伎艺无缺。四者若修波罗蜜行。是其为戒成就圆满而得佛智。五者若闻经典转为他说。是其为戒成就圆满而能广说大乘经典。六者若常念佛法。是其为戒成就圆满明闲总持威力。七者若专修菩提。是其为戒成就圆满灭诸罪障。八者不嫉众生。是其为戒。是以不失菩提。九者不退菩提。是不失戒三宝现前。十者如如念戒观一切无缺。善男子。修行菩萨。应当恒以心念如是善戒。
复次修行菩萨。复有十种菩提心戒。所谓一者为求一切众生利故。非独利己。二者所修道业回施众生。愿速成佛非专为己。三者以坚牢行利他世业。亦非为己。四者戒行清净增长菩提。历劫忍辱无有疲倦。五者布施为戒。乃至能舍头目髓脑利众生故。六者持戒为戒。菩萨不舍无戒众生。七者忍辱为戒。菩萨不惧一切魔军。八者精进为戒。为众生故。积集佛道无有疲倦。九者禅定为戒。菩萨为声闹乱定心不动。十者智慧为戒。菩萨见诸世法想同菩提空相为戒。菩萨不染世间慈悲为戒。不入涅槃是为法集。
第三十六
出阿差耶末所问经(显说一条行)
修行菩萨戒行无尽诸行人戒力皆有尽时。
尔时阿差耶末菩萨白舍利弗言。修行菩萨持戒无尽。舍利弗当知。相续无断见故。何故凡夫持戒上生善处戒力销尽。人间持戒十善受毕戒力销尽。若六欲天戒功德报毕戒力销尽。若色界天戒四禅灭故。戒力销尽。若无色界天戒四三摩钵帝灭故。戒力销尽。若五通仙人戒失于五通戒力销尽。若一切声闻戒入涅槃故。戒力销尽若辟支佛戒无大悲故。戒力销尽。舍利弗当知。若菩萨摩诃萨戒行无尽。何以故。一切净戒皆因菩萨戒摄现前故。譬如种子渐多利益无尽。舍利弗当知。菩提心者犹如种子。诸佛如来戒行无尽。是大丈夫名为无尽戒行。舍利弗是修行菩萨持戒故。戒行无尽。
第三十七
出集会品经(显说一条行)
修行菩萨于三乘中普明善巧方便。
何者是修行菩萨。于一切乘中善巧方便。凡有三乘法而得解脱。何者为三。一者声闻乘。二者缘觉乘。三者大乘。复有二乘。何者为二。天乘人乘。其中何者修行菩萨。于声闻乘中而有善巧方便。若佛不出于世。声闻乘亦无成就。何以故。为依他闻法故而现声闻。何者是闻法。持戒忍辱积集圆满故。若积集戒圆满。则得积集禅定圆满。若积集定圆满。则得积集智慧圆满。若积集慧圆满。则得积集解脱圆满。若得积集解脱圆满。则得积集解脱知见圆满。如是方便是为声闻善巧方便。声闻复有善巧方便福德不动诸法嫌故。于是三界而生厌离一切诸行无常。厌离烦恼一切诸法无我故。专求寂灭涅槃。乃至刹那不求世间生死。恒惧无常。五阴诸行无相故。五根喻若蟒蛇相故。十二因缘如空聚落。一切生死无心乐故。显是法已。修行菩萨。则知声闻乘中善巧方便。
何者修行菩萨。于缘觉乘中。而有善巧方便。是何因缘。缘觉而得出世。修行菩萨应知。缘起何者。加行乐修精进禅定。不住积集功德资粮。不住积集持戒资粮。少分听法修习故。亦不亲近供养诸佛故。中分智故常为出家。下心故而修少用功力。不乐筹量法集。乐住空寂独居别处。速求难入大灌顶位。乐行乞食。数思常乐我净法。出离三界。披寻涅槃。故自智悟入定故。乐修三昧非他自悟以智明悟起一切诸行因缘边际。显是法已。修行菩萨。则知缘觉乘中善巧方便。
何者修行菩萨。于大乘中善巧方便。若大乘行故方便无量无边。我今略说。此乘功力为一切众生。令入此乘。功德资粮积集善根。为诸众生。清净摄受诸波罗蜜。令入一切法故。以无间断常行佛道。此乘以无碍故。光明所照。若此大乘一切众生皆是乞士。超越一切无畏邪路。此乘如来圣德恒在目前。一切邪魔外道杂行皆能摧伏。复为如来资助善行。如树宝幢无有间断。此乘能除三界住灭二边妄想执持空相无常结使所持疑惑。皆能除断如来佛乘无障碍得故。此乘能于一切法集。亲近三宝。利益世人。皆当恃怙行。不诳路一切众生皆有分故。为过去大悲坚持力故。示现此处。以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身口意庄严具光明严饰。为一切处无嫌无过。是为修行菩萨大乘中善巧方便。
第三十八
出郁伽长者所问经(显说一条行)
说在家菩萨应修四种行不出家因缘。
尔时佛告郁伽长者言。在家修行菩萨。以四种行相应而得归依如来。何者为四。所谓一者菩提心无舍故。二者不破三摩禅业。三者大慈大悲无断故。四者不染杂乘。是为四种相应成就归依如来。复有四种行业相应而得归依法。何者为四。所谓一者供养法师故。二者尊重听法。三者听闻法已正直披寻。四者若闻法要而为众生显说。流传回施众生成等正觉。复有四种行相应而得归依僧。何者为四。所谓一者不乐声闻专求无上菩提。二者若有众生修余行业。劝令修学正真佛法。三者以菩提心无退。四者供养僧徒推寻声闻行业而不取声闻解脱。若修行菩萨。舍一切财物已智。而生施心作是念言。若有饥饿来乞饮食。皆当施与。纵施酒者复作是念。一切所求而成檀波罗蜜。如是在家修行菩萨摄护戒行。
尔时佛告阿难。汝见郁伽长者供养如来修习于法所乐之物而能布施。阿难白佛言。世尊我见是事。佛言。阿难当知。郁伽长者此贤劫中。所有一千佛出世。皆以无量供具当遍供养摄护佛法。虽在俗服而修僧行广修佛道。
尔时阿难问郁伽长者言。长者。以何义故。俗中犹如怨贼。所居俗服而能乐住。今值出家因缘何无乐心。长者答言。我不乐俗。何以故。修行菩萨相应大悲故。不求快乐。忍辱苦恼不舍众生故。佛言。阿难。当知此郁伽长者。虽在俗服已曾成就无量众生。诸余百千菩萨。无能如是成熟众生。何以故。彼百千菩萨。皆无如是善巧威力如郁伽长者一人。
第三十九
出殊胜具戒经(显说二条行)
初发起修行菩萨堪受无量衣食床座供养其福无量 又表阿耨达多龙王神力。
尔时佛告诸善男子言。汝善男子。应共魔斗寻求圣位。若修行菩萨。成熟众生之时。先共邪魔斗战。令其变化相应善行。不求余师。是为法行。诸善男子当知。若有人讥嫌声闻行者。汝等勿有讥嫌。若有乐修声闻行者。汝等勿乐。尔时诸菩萨白佛言。世尊。何者行声闻讥嫌。而菩萨无讥嫌。然声闻求者而菩萨不求佛言若声闻讥嫌生死。汝不应嫌。若声闻所愿乐涅槃。汝等不应愿乐。是为法行。
尔时佛告舍利弗言。舍利弗。若修行大菩萨。满于世间于诸众生。每日授与袈裟衣服。于意云何。如是施者是善清净施。不但为初修行菩萨初心发起无上菩提心故。从此之后则成最上。修行菩萨而堪净受如是衣施。若初修行菩萨。每日于他受净脔食积如须弥。而堪净受。不为修行菩萨初心发起无上菩提心故。从此之后则成最上。修行菩萨而堪受如是净食。若初修行菩萨受用高座。广如四天下高若须弥。七宝所成金银颇梨真珠码瑙金刚杂宝而为厕钿。诸天上衣弥覆其上。其座每日于诸众生。清净受用而成净受。不为初修行菩萨初心发起无上菩提心故。从此之后为一切众生。当成施主而堪受如此高座。舍利弗当知。譬如阿耨达多龙王宫四面出生四大河水。何者为四。所谓一者恒河。二者斯涂。三者薄叉。四者新都。此四大河流入大海。令海盈满。此四大河。各有眷属。若恒大河与五百小河而为眷属。东方流入大海。若斯涂大河与五百小河而为眷属。南方流入大海。若薄叉大河与五百小河而为眷属。西方流入大海。若新都大河与五百小河而为眷属。北方流入大海。舍利弗于意云何。是等四河随方流出。满四大海。旷野遍流。而能利益世间众生。舍利弗言。世尊此四大河利益无量众生人非人等。如是大小诸河流注天下。润泽五谷粳粮菉豆杂麦油麻床氎杂田皆以诸河溉灌田野。舍利弗。于意云何。是四大海如何得满。舍利弗言。以是四大河故。而得盈满。佛言舍利弗。于意云何。此四大河于大海中。而能利益几何众生。舍利弗言。世尊。利益无量众生。第一利益水陆众生鱼鳖鼋鼍鲛龙摩竭蟒蛇杂类万像海人蚌蛤珂虫诸龙母子修罗罗刹人与非人皆能利益。种种杂宝遍满海中。蚌蛤真珠放光动地颇梨玛瑙靺羯车磲琥魄珻瑰珊瑚杂宝遍满海中利益众生。舍利弗。于意云何。是四大海从何而有。舍利弗言。以阿耨达多龙王故而有。佛言舍利弗。是阿耨达多龙王不遭三难。何者三难。一者不惧金翅吞食其身。二者热沙不堕身上。三者若行欲时不变为蛇。诸余龙王皆有三难。唯阿耨达多龙王而无此难。阿耨达多龙王宫殿。恒止神通禅定之人。所有众生入其宫者。热沙不堕其身。尔时舍利弗白世尊言。世尊。阿耨达多龙王宫殿。如何得如是奇妙功德威力。何故诸余龙王昼夜六时。皆有厄难。唯此阿耨达多龙王及彼宫中无如是难。而有无量善根功德。流出四河利益无量众生产业。佛告舍利弗。诚如所言。阿耨达多龙王是大菩萨。是大修行菩萨。舍利弗。譬如阿耨达多龙王。于三种难而得解脱。修行菩萨亦复如是。亦得解脱三种厄难。何者为三。地狱难饿鬼难畜生难。譬如阿耨达多龙王池中四河潜润广遍田野。修行菩萨亦复如是。以四摄事摄诸众生。何者为四。一者布施摄。二者爱语摄。三者利行摄。四者同事摄。舍利弗。譬如四大海水。以阿耨达多龙王四大河故成就。初修行菩萨亦复如是。以发生菩提心故。而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譬如四大海中无量无边亿百千众生快乐相应。舍利弗。当知三界众生于佛法中安立亦复如是。应见欲界色界无色界众生。若三千大千世界众生受乐。皆因菩萨应现功德。
第四十
出解深密经(显说一条行)
修行菩萨修六波罗蜜住地行。
尔时观世音菩萨白佛言。世尊。是诸修行菩萨凡有几种修学住地。菩萨应学能成无上菩提。佛告观世音菩萨言。善男子。当知修行菩萨学住地。略有六种。何者为六。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观世音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是六种修学住地。几是戒学所摄。几是定学所摄。几是慧学所摄。佛告观世音菩萨言。善男子。当知初三种学第一布施持戒忍辱。此三者当知为戒学所摄。若禅定一种。但是增上心学所摄。若慧则是增上慧学所摄。若精进我说遍行一切。观世音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是六学住地。几是功德资粮。几是智慧资粮所摄。佛告观世音菩萨言。善男子。若因戒学所摄者。是名功德资粮所摄。若智慧修学所摄者。是名智慧资粮所摄。我说精进禅定遍行一切。亦入功德资粮。亦入智慧资粮所摄。观世音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于此六种所学。一者最初于菩萨藏波罗蜜。相应微妙正法坚牢行愿。二者次于十种法行。精进修行。以闻思修妙智所成。三者护持菩提心故。四者亲近供养真善知识。无间勤修善品。
观世音菩萨言。世尊。何故是六种学住地。六数各愿知所因。
佛告观世音菩萨言。善男子二因缘故。一者饶益诸众生故。二者对治诸烦恼故。观世音。当知是六学中。前三种饶益众生。布施持戒忍辱。后三种对治一切烦恼因。精进禅定智慧。是中修行菩萨以前三种布施故。种种资具摄养众生。以持戒故。不行损害逼迫恼乱令离怨家。以忍辱故。他来欲害逼迫苦恼。堪能忍受摄护众生。观世音。当知此三所说。为众生摄施因。后复三种对治烦恼者。修行菩萨由修学精进故。令烦恼倾动。修学而能对治。勇猛修诸善品。由禅定学故。而能剥削心家烦恼。由智慧故永除烦恼。此后三种为对治烦恼因。
第四十一
出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显说一条行)
发十大受愿赞叹如来如来则现。
尔时波斯匿王及末利夫人。信法未久共相谓言。胜鬘夫人是我之女。聪慧利根通敏易悟。若见佛者必速解法心得无疑。宜时遣使发其道意。夫人白言。今正是时。王及夫人与胜鬘书。略赞如来无量功德。即遣内人名旃提罗。使人奉书至阿踰阇国。入其宫内敬授胜鬘。胜鬘得书欢喜顶受。读诵受持生希有心。向旃提罗而说偈言。
我闻佛音声 世所未曾有
所言真实者 应当修供养
仰惟佛世尊 普为世间出
亦应垂哀愍 愿必令我见
即生此念时 佛于空中现
普放净光明 显视无比身
胜鬘及眷属 头面接足礼
咸以清净心 叹佛实功德
如来妙色身 世间无与等
无比不思议 是故今敬礼
如来色无尽 智慧亦复然
一切法常住 是故我归依
降伏心过恶 及与身四种
已到难伏地 是故礼法王
如一切尔炎 智慧身自在
摄持一切法 是故今敬礼
敬礼过称量 敬礼无譬类
敬礼无边法 敬礼难思议
哀愍覆护我 令法种增长
此世及后生 愿佛常摄受
我久安立汝 前世已开觉
今复摄受法 未来生亦然
我已作功德 现在及余世
如是众善本 唯愿见摄受
尔时胜鬘夫人。闻授记已恭敬而立。受十大受。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所受戒不起犯心。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诸尊长不起慢心。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诸众生不起恚心。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他身色及外众具不起嫉心。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内外法不起悭心。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不自为己受畜财物。凡有所受悉为成熟贫苦众生。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不自为己行四摄法。为一切众生故。以不爱染心无厌足心无碍心。摄受众生。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若见孤独幽系疾病。种种厄难困苦众生。终不暂舍必欲安隐。以义饶益令脱众苦然后乃舍。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若见捕养众恶律仪及诸犯戒。终不弃舍。我得力时于彼彼处。见此众生。应折伏者而折伏之。应摄受者而摄受之。何以故。以折伏摄受故。令法久住。法久住者。天人充满恶道减少。于如来所转法轮而得随转。见是利故。救摄不舍。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摄受正法终不忘失。何以故。忘失法者则忘大乘。忘大乘者则忘波罗蜜。忘波罗蜜者则不欲大乘菩萨。不决定大乘者则不能摄正法。欲随所乐入。永不堪任越凡夫地。我见如是无量大过。又见未来摄受生正法菩萨摩诃萨无量福利故受此大受法主。世尊。现为我证。唯佛世尊现前证知。而诸众生善根微薄。或越疑网以十大受极难度故。彼或长夜非义饶益不得安乐。为安彼故。今于佛前说诚实誓。我受此十大受。如说行者以此誓故。于大众中。当雨天花出天妙音。说是语时于虚空中。雨众天花出妙声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真实无异。彼见花及闻音声。一切众会疑惑悉除喜踊无量。而发愿言。恒与胜鬘常共俱会同其所行。世尊悉记一切大众如其所愿。尔时胜鬘夫人复于佛前。发三大愿而作是言。以此实愿安慰无量无边众生。以此善根。于一切生得正法智。是名第一大愿。我得正法智已。以无厌心为众生说。是名第二大愿。我于摄受正法舍身命财护持正法。是名第三大愿。
尔时世尊即记胜鬘三大誓愿。如一切色悉入空界。如是菩萨恒沙诸愿。皆悉入此三大愿中。此愿者真实广大。
第四十二
出出生无边门陀罗尼经(显说三条行)
说持是经陀罗尼者临命终时八十亿诸佛亲迎接 又表如来三身 又说修行菩萨修四事四事无相行门速成佛道。
尔时佛告舍利弗言。若诸修行菩萨。为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应当发广大心。无所染着无取无舍。受持诵念此陀罗尼。
尔时世尊说陀罗尼曰。
写陀(提耶反)体昙(一)阿拏么拏(二)阿溪么溪(三)娑蔓多目溪(四)娑低(低耶反)[口*邏](去)咩(五)扫咩(六)欲讫低(二合七)泥噜讫低(二合八)泥噜讫多钵鞞(九)翳黎咩黎醯梨(十)舸立箄(二合十一)舸立谤(二合)泥(十二)舸立跛(二合)栖(十三)娑(去)[口*(黍-禾+利)]娑(去)啰啝低(十四)醯罗醯犁(十五)醯礼犁(十六)醯逻醯礼犁(十七)战提(十八)遮啝低(十九)者[口*犁]遮啰拏(二十)遮逻遮啰拏(二十一)阿者黎(二十二)按低(二十三)按多低(二十四)舸啰拏(二十五)阿啰拏(二十六)阿散低(二十七)涅漫泥(二十八)涅靺怛泥(二十九)涅目讫低(二合三十)涅殿低(三十一)涅陀(提耶反)嚟(三十二)涅诃嚟(三十三)涅诃啰伏么黎(三十四)涅诃啰烧驮泥(三十五)烧驮泥(三十六)尸罗烧驮泥(三十七)钵吉低(二合)靺泥(三十八)钵吉低(二合)泥跛泥(三十九)婆(去)啝伏婆(去)啝泥(四十)阿僧倪(四十一)娜咩(四十二)縒咩(四十三)微晡罗钵鞞(四十四)桑葛屣拏(四十五)侄[口*梨](四十六)侄侄嚟(四十七)摩诃侄侄嚟(四十八)泥那泥(四十九)婆(去)啝伏婆(去)[口*梨]泥(五十)婆啝泥(五十一)摩诃婆啝泥(五十二)讫吒泥(五十三)摩诃讫吒泥(五十四)耶赊啝低(五十五)者黎(五十六)阿者黎(五十七)摩者黎(五十八)娑摩者黎(五十九)侄荼散泥(六十)速思体(二合)低(六十一)阿僧伽鞞诃嚟(六十二)阿僧伽泥诃嚟(六十三)娑蔓多目溪(六十四)涅诃嚟(六十五)涅诃啰欲讫低(六十六)泥诃啰伏么嚟(六十七)泥诃啰烧驮泥(六十八)侄荼散泥(六十九)速思体(二合)低(七十)扫咩宋摩啝低(七十一)思荡(二合)咩(七十二)思汤(二合)摩啝低(七十三)思贪(二合)婆啝低(七十四)侄荼思傥(二合)咩(七十五)思汤(二合)摩钵(去)卑低(二合七十六)摩诃钵鞞(七十七)娑蔓多钵鞞(七十八)鞞摩罗钵鞞(七十九)鞞摩罗湿咩(二合八十)娑蔓多目溪(八十一)萨婆怛逻(二合)女褐低(八十二)閜(乌可)那(去)扯陀(提耶反)钵啰(二合)低婆(去)泥(八十三)驮啰尼泥驮泥(八十四)驮啰尼目抗奴散泥(八十五)萨婆勃陀婆(去)瑟低(八十六)萨婆勃驮侄瑟耻(二合)低(八十七)泥驮那遨低黎(二合八十八)莎诃(八十九)
佛告舍利弗。若菩萨修此陀罗尼者。不应分别有为无为。亦不取不着不增不减不成不坏不合不散不生不灭。亦不念于过去未来现在诸法。亦不积集摄取诸法。但当思惟诸佛非色非无色非相非无相。菩萨不应同于二乘取佛色身。何以故声闻缘觉。取佛色身庄严之相。光明照曜父母生育饮食长养血肉筋骨四大合成无常变坏苦恼不净为佛色身。菩萨不尔。何以故。如来之身无生相故。普为众生于一切法。以非明照集智资粮。显现法身虚空相无生相。如来法身以无生相而为色蕴。复以无生相甚深之义是一切法体故。然诸菩萨不应非色取如来相。若以非色取如来相便同声闻。谓佛入于寂灭涅槃色身断灭无复更生。菩萨不尔。何以故。如来之身无尽相故。普为众生于一切法。以非明照显现色身。以法作相集福资粮。以如来色身无尽相故。是为无尽色蕴。是故诸法亦无尽相。若众生界度脱未尽。如来常现无尽色身。舍利弗。于此经中陀罗尼故。出生无量面门。修行菩萨若闻是经于无上菩提皆不退转。何以故。是中显示如来一切圣德神通。复因此经。增益众生戒行分段守护无所得法。
尔时世尊而说颂言。
汝等勿乐着 一切诸法空
于诸佛菩提 亦莫起分别
于菩提涅槃 亦不生疑惑
若能修此行 速得陀罗尼
听此修多罗 习智空无相
无生亦无灭 当速证菩提
菩萨持是经 深解无量法
得生诸佛刹 亲近最胜尊
若得陀罗尼 决定深义趣
不生退惧心 受持无尽法
十方一切佛 说法皆尽闻
闻已悉受持 顶戴而奉行
若受持此经 于文字名句
及所说妙义 终无有疑忘
如日月光明 所照无不遍
了知此法门 通达无量义
诵持此经故 即自能开解
一切最胜法 陀罗尼妙门
假使一劫中 一切诸众生
所有深疑惑 皆问持经者
时持经菩萨 咸皆为开演
疑网悉已除 菩萨智无尽
爱乐此经故 能速近菩提
如是真佛子 护持秘密藏
持此陀罗尼 众生咸敬念
诸佛共称扬 名闻十方界
由持此经故 临欲命终时
见八十亿佛 伸手俱携接
咸作如是言 汝当往我刹
由诵持此经 现受如斯福
若百千亿劫 造罪当应受
诵此陀罗尼 一月皆清净
菩萨亿劫中 勤习诸功德
一月诵此经 其福超于彼
善念慧精进 三昧陀罗尼
经故常现前 乃至如来地
三界诸众生 一时尽为魔
诵持此经故 悉无能障碍
此经中解释 一切诸法门
而说一切智 因是成正觉
我因闻是经 然灯授我记
记言汝成佛 解脱诸众生
彼时见诸佛 其数如恒沙
闻诸佛说法 皆悉能解了
若欲得受持 诸佛所说法
勤修学此经 速成如是力
殊胜庄严刹 大会诸圣众
光相及妙族 皆从此经得
若人经七日 谛思惟是经
八十亿诸佛 为说如斯法
邪思慎莫思 不应思勿思
以智当正思 速得此经典
勤修此法门 勿惧菩提远
如人至宝洲 随意采众宝
若持陀罗尼 莫言无善报
具足人天乐 近佛道非难
若愿速成佛 应持是经典
毕竟定当得 无上大菩提
佛告舍利弗。若菩萨成就四法。必定当得此陀罗尼。何等为四。一者不乐爱欲。二者不生嫉姤。三者于诸众生。能舍一切无有恚恼。四者昼夜欢悦深乐求法。舍利弗。菩萨成就如是四法。得此陀罗尼。
复次舍利弗。若菩萨成就四法。得此陀罗尼。何等为四。一者住寂阿兰若行。二者悟入甚深法忍。三者不乐名闻利养。四者能舍所爱之物乃至身命。菩萨成就如是四法。得此陀罗尼。
复次舍利弗。若菩萨成就四法。得此陀罗尼。何等为四。所谓入于八字之义。云何八字。一者跛字。是第一义。一切诸法无我入义。二者攞字。入于如来无生法身。以非明照集智资粮无所入相。以无生相而为色身。以无尽相而为色蕴入义。三者么字。智慧愚痴法作同类入义。四者舸字。分别业报。亦无业报入义。五者阇字。悟生老病死不生不灭入义。六者驮字。悟陀罗尼法体空无相。无愿寂如涅槃开解入义。七者赊(赊可反)字。奢摩他住寂定相。鞞钵舍那正见诸法相。如何而得住于寂定。宜当精勤昼夜无间观佛禅像不应取相。当念鞞钵舍那以慧正见。若行者见佛而现。将为真佛应作是念。此所见佛从何方来。东西南北四维上下方所来耶。若将此佛是人所造应作是念。此佛为是泥木作耶。为复金银铜铁所作。如是观已。知所见佛。但由我于精舍之中。观佛形像。昼夜忆念。是故佛形常现目前。由是当知。我常见闻一切诸法。将为实者。皆从自心忆念而起。即是修行菩萨。第一温习不住定乃至欢喜地位。
云何观佛形像。亦住胜义谛门。当作是念。我今所见佛之形像。非佛所有种类之相。此但是我现在观察像因缘故。见佛形像。得入定中。类知一切诸法亦复如是。以是义故。见佛形像。不应总无。当知赊字与一切法无有差别。皆同法门入义。八者叉字。诸法皆空不生不灭。何以故。悟解诸法本来空寂自性涅槃入义。是八字义。如是受持。随何方所。有是经卷者。应当尊重恭敬供养。半月半月。读诵演说。若见诵习此经典者。称扬劝进。舍利弗。若有修行菩萨修此四法。得是陀罗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