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涛法师:挑战

  在一个国家里,全国上下无论男女老少,全都素行不良,无恶不作。佛陀知道这个情况,便要众弟子运用智慧教化众生,使他们弃恶从善。

  佛陀问:「谁愿意到那个国家去渡化全国人民呢?」

  目犍连对佛说:「世尊,让我去那个国家普渡众生吧!我相信我一定会成功。」佛答应了。

  目犍连信心满满地来到这个国家,他到处教导百姓不要做坏事,告诉他们因缘果报的道理。不料,百姓们根本不听教诲,反而责骂目犍连:「真是个迂腐的家伙!谁要听你的鬼话?快滚回去!」目犍连只好垂头丧气地离开。

  舍利弗见目犍连回来,知道他没有成功,便对他说:「像你这样做是行不通的,对待这些顽固的人要靠智慧,这次让我去吧!」随后,舍利弗就请求佛派自己去。得到佛的允许后,舍利佛马上充满自信地出发。

  结果,百姓们因为有了上一次的经验,这次看到又来一个爱说教的人,还没等舍利佛开始教化,就纷纷对他吐口水,把他赶出去。于是,舍利弗带着一身的唾沫,狼狈地回到佛身边。

  接着,摩诃迦叶以及其它五百弟子一一去了那个国家,都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没有一个人成功的。

  这时,阿难生气地对佛说:「那一国的百姓全部是坏蛋!不肯接受教诲,还侮辱众位罗汉,简直是万恶不赦!」

  佛平静的回答:「那一个国家的百姓确实罪孽深重,但他们还是可以渡化的。」说完看了看身边的文殊菩萨。

  文殊便站了出来说:「在我看来,他们并不是万恶不赦的人,我想一定有方法可以渡化他们。让我试试看吧!」

  文殊菩萨来到国内,先去晋见国王,称赞国王的英明,然后又在国内仔细观察每一个人,用心和他们聊天、听他们说话,再依照每个人的背景和特长,称赞某人很勇敢、某人有仁义、某人很孝顺、某人有智慧、某人有韬略等。百姓们听了十分惊讶,没想到这位长者这么熟悉各人的长处,内心深受感动。不久,他们都手持名贵的鲜花,散放在文殊菩萨的头上,争先供养他衣服和饮食。

  文殊菩萨看到时机成熟,便对他们说:「大家都以为我有德行和智慧,其实我这些方面不及我老师的万分之一。我的老师就是佛。如果你们肯供养佛,能比供养我多得几十倍的福报。」该国百姓听了,非常高与,跟着文殊菩萨来到佛的面前,下跪叩首,聆听敎理。

  五百罗汉和其它弟子看到这种情形,佩服得五体投地,好长时间都不好意思把头抬起来。

 

点我:

相关文章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三章 饬终关怀——关怀为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三章 饬终关怀——关怀为

上篇——临终之正面关怀 佛教就是令一切众生觉悟真理之教育,佛法即是使一切众生解脱痛苦之方法,只有觉悟真理才能解脱痛苦,也只有解脱痛苦了才能彻底的觉悟真理。...

圣严法师:明末佛教研究 第一章 明末的禅宗人物

圣严法师:明末佛教研究 第一章 明末的禅宗人物

第一章 明末的禅宗人物及其特色 第一节绪言 佛教本以实践为主,理论的思想,乃是为了实践的目的。所以,佛教虽有浩瀚的教典,都是为了如何实践佛的教法而出现。所...

清远法师:佛教管理

清远法师:佛教管理

佛教管理 清远法师 [摘要] 戒律是佛教伦理道德最集中的体现,也是一切佛法的基础。中国佛教戒律是在印度佛教戒律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与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

私欲遭苦报

私欲遭苦报

  韦婆多是一个很爱说警告语的比丘尼,她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求,常常以警告来阻止别人去获得。  她虽然出家受具足戒,但是却蔑视佛门的法规,她贪嗜食物,每次入城乞食,总是挑拣其他比丘尼所未到的一角,独受...

佛以慈心降毒龙入钵

佛以慈心降毒龙入钵

  佛初成道于鹿野苑度五比丘,又度化了耶舍等五十位年轻比丘后,思索着该往何方弘法,才能广利一切人天?“摩竭提国的优楼频螺迦叶三兄弟,信奉外道的他们,极受国王臣民的尊崇敬仰。虽然傲慢难调,可是他们聪...

净空法师:临终助念答问

净空法师:临终助念答问

序临终关怀,由佛门净宗古来祖师大德提倡助念往生,现今已渐为社会大众所重视,在台湾,台大、长庚等各大医院,也都设有助念室;大陆上许多道场,也有专为临命终者助念之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