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伏淫经--法炬

佛说伏淫经 西晋沙门法炬译   闻如是。一时婆加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彼时居士阿那邠祁至世尊所。到已礼世尊足却住一面。阿那邠祁居士却住一面已。白世尊曰。唯世尊。世间有几伏淫而可知者。汝居士。世间有十伏淫。云何为十。此居士。或一伏淫。非法行淫干彼。非法求淫干(无所方便为苦)已。亦不自安身。亦不安父母及妻子客使奴婢沙门婆罗门。不有益事。为善得善得生天上。如是居士。是一伏淫。复次居士。或一伏淫。非法求淫干彼。非法求淫干已。自安身父母妻子客使奴婢。而不施沙门婆罗门。为善得善身生善处。如是居士。是一伏淫。复次居士。或一伏淫。非法求干彼非法求干已。自安隐身父母妻子客使奴婢。能施沙门婆罗门。为善得善身生善处。如是居士。是一伏淫。复次居士。或一伏淫。如法求财。彼如法求财已。不自安乐身。不为父母。不为妻子。不为奴婢。亦不施沙门婆罗门。为善得善身生善处。如是居士。是一伏淫。复次居士。或一伏淫。如法求财。彼如法求财已。而自安乐身及父母妻子奴婢。不施与沙门婆罗门。为善得善身生善处。如是居士。是一伏淫。复次居士。或一伏淫。如法求财。彼如法求财已。而自安乐身及父母妻子奴婢。施与沙门婆罗门。为善得善身生善处。如是居士。是一伏淫。复次居士。或一伏淫。如法求财不干彼。如法求财不干已。亦不自安乐身。亦不为父母妻子奴婢亦不施与沙门婆罗门。为善得善身生善处。如是居士。是一伏淫。复次居士。或一伏淫。如法求财不干彼。如法求财不干已。自得安乐身及父母妻子奴婢。不施与沙门婆罗门。为善得善身生善处。如是居士。是一伏淫。复次居士。或一伏淫。如法求财不干彼。如法求财不干已。自得安乐身及父母妻子奴婢。施与沙门婆罗门。为善得善身生善处。彼得钱财于中染着。极染着不见祸变。亦不知弃而贪食之。如是居士。是一伏淫。复次居士。或一伏淫。如法求钱财不干彼。如法求钱财不干已。自得安隐身及父母妻子奴婢。施与沙门婆罗门。为善得善身生善处。彼得钱财亦不染亦不着。亦不于中乐。亦不于中住。亦知是祸变。亦能弃舍而食之。如是居士。是一伏淫。此居士。彼或一伏淫。非法求钱财干彼。非法求钱财干已。亦不自安隐身。亦不安隐父母妻子奴婢。亦不施与沙门婆罗门。为善得善身生善处。是为居士。如是伏淫。伏淫我说此弊恶。此居士。或一伏淫。非法求钱财干彼。非法求钱财干已。自安隐身及父母妻子奴婢。不施与沙门婆罗门。为善得善身生善处。此居士。此伏淫此伏淫此小胜小胜此居士。彼或一伏淫。如法求钱财不干彼。如法求钱财不干已。自得安乐身及父母妻子奴婢。施与沙门婆罗门。为善得善身生善处。彼得钱财不染不着不持不乐。知是祸变弃舍离而食之。如是居士。食淫最胜最妙最上最好无上胜。犹若居士。有牛乳因乳有酪。因酪有醍醐。因醍醐有酥。因酥有酪酥。此是最胜最妙无上说。如是居士。此诸伏淫如是伏淫。最胜最妙极妙最上。无上无上说颂偈曰。   非法聚钱财  如法如法施   不施不食之  亦不施为福   二俱为悭浊  恶行食此淫   如法求钱财  欲以施为福   亦施及食之  亦能作福德   二俱不悭浊  皆有此伏淫   有能行智慧  伏淫随所行   知变有知足  知足而食之   有能行智慧  最妙能伏淫   佛如是说。居士阿那邠祁闻世尊所说。欢喜而乐。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惟日杂难经--未知

惟日杂难经--未知

惟日杂难经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初受道遮利。菩萨遮利者。为受行转上至阿惟越致。阿惟越致者。为不复转心。次为菩夷菩萨。一为飞行菩萨。次为作佛菩萨。一名度士。亦为道人。菩萨行亦出十二门断三恶道故。在十...

馈赠以法

馈赠以法

  中印度的大国弗加沙王与摩竭陀国的瓶沙王是至交好友,弗加沙王不曾闻佛说法,不解佛理。  有一天,弗加沙王用珍珠、金银、玛瑙等珍贵的宝物做成饰花,送给好友瓶沙王。瓶沙王收下礼物后,就转而供养佛陀,同时...

真理战胜邪恶

真理战胜邪恶

  有一回,佛陀在拘睒弥弘化,受到外道的嫉妒,故意收买不良份子,到处恶言中伤佛陀。在这种情况下,佛陀和弟子们想要靠托钵获得足够的食物相当困难。于是阿难代表大众向佛陀请命:「佛陀!我们还是离开这儿吧!我...

《百喻经卷下》:88.狝猴把豆喻

《百喻经卷下》:88.狝猴把豆喻

  【译文】  曾有一只猕猴,手持一把豆,误落一豆在地,便舍下手中豆,想找到失落的那一粒豆。那一粒豆没找到,先前舍下的,都被鸡鸭吃光了。  凡夫出家也有相类似的情形,初先破毁了一戒,却不加以忏悔,...

能战胜自心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能战胜自心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凡夫的心易动难制,执著迷恋,得不到时苦苦追求,得到之后又怕失去,烦恼由此而生。  圣道修行就是制御自己的心。  从前,波罗奈城有个名叫锄头贤人的人,用锄头耕种土地,出卖蔬菜瓜果,借以糊口。除了...

佛陀的拈花微笑与摩诃迦叶

佛陀的拈花微笑与摩诃迦叶

  这个故事最早是佛祖释迦牟尼入寂前,在灵山召集大众举行最后一次说法。有一位大梵天王(佛教中的护法神)向佛祖敬献一枝金色莲花,请求佛祖:如果还有未说的最上大法,希望能宣示给众人和将来的修行者。佛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