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阴譬喻经--安世高

五阴譬喻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法师安世高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于靡胜国。度河津见中大沫聚随水流。即告比丘言。诸比丘。譬如此大沫聚随水流。目士见之观视省察。即知非有虚无不实速消归尽。所以者何。沫无强故。如是比丘。一切所色去来现在。内外粗细好丑远近比丘。见此当熟省视观。其不有虚无不实。但病但结但疮但伪。非真非常为苦为空为非身为消尽。所以者何。色之性无有强。譬如比丘天雨渧水一泡适起一泡即灭。目士见之观视省察。即知非有虚无不实速消归尽。所以者何。泡无强故。如是比丘。一切所痛去来现在。内外粗细好丑远近。比丘见知当熟省视观其不有虚无不实。但病但结但伪但疮。非真非常为苦为空为非身为消尽。所以者何。痛之性无有强故。   譬如比丘季夏盛热日中之炎。目士见之观视省察。即知非有虚无不实速消归尽。所以者何。炎无强故。如是比丘。一切所想去来现在。内外粗细好丑远近。比丘见是当熟省视观。其不有虚无不实。但淫但结但疮但伪。非真非常为苦为空为非身为消尽。所以者何。想之性无有强。   譬如比丘人求良材担斧入林。见大芭蕉鸿直不曲。因断其本斩其末劈其叶。理分分[利-禾+皮]而解之。中了无心何有牢固。目士见之观视省察。即知非有虚无不实速消归尽。所以者何。彼芭蕉无强故。如是比丘一切所行去来现在。内外粗细好丑远近。比丘见此当熟省视知。其不有虚无不实。但淫但结但疮但伪。非真非常为苦为空为非身为消尽。所以者何。行之性无有强。   譬如比丘幻师与幻弟子于四衢道大人众中。现若干幻化作群象群马车乘步从。目士见之观视省察。即知不有虚无不实无形化尽。所以者何。幻无强故。如是比丘。一切所识去来现在。内外粗细好丑远近。比丘见此当熟省视观。其不有虚无不实。但淫但结但疮但伪。非真非常为苦为空为非身为消尽。所以者何。识之性无有强。于是佛说偈言。   沫聚喻于色  痛如水中泡   想譬热时炎  行为若芭蕉   夫幻喻如识  诸佛说若此   当为观是要  熟省而思惟   空虚之为审  不睹其有常   欲见阴当尔  真智说皆然   三事断绝时  知身无所直   命气温燸识  舍身而转逝   当其死卧地  犹草无所知   观其状如是  但幻而愚贪   心心为无安  亦无有牢强   知五阴如此  比丘宜精勤   是以当昼夜  自觉念正智   受行寂灭道  行除最安乐   佛说如是比丘闻皆欢喜。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普陀洛迦山开山故事:杨枝观音碑

普陀洛迦山开山故事:杨枝观音碑

  杨枝庵的当家和尚如光,收藏了一幅唐朝著名画家阎立本的《观音大士图像》。图中的观音大士,头戴珠冠,身穿锦袍,右手拿着杨枝,左手托着净瓶,真是妙相庄严,栩栩如生!  有了这幅名画,杨枝庵可热闹啦。...

文殊菩萨的化身杜顺和尚的故事

文殊菩萨的化身杜顺和尚的故事

  汉地高僧大德中,其实有许多诸佛菩萨的化现。譬如刚提到的杜顺和尚,是中国华严宗的初祖,他生平神异事迹很多,被称为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怎么知道他是文殊菩萨的化身呢?杜顺和尚在世时,道德高尚,不攀外缘...

高僧挑水为何不挑满?

高僧挑水为何不挑满?

  有一次,当他们到达深山的时候,发现高僧正从山谷里挑水。人们注意到,他挑得不多,两只木桶里的水都没有装满。  按他们的想象,高僧应该能够挑起很大的桶,而且挑得满满的。可是高僧为什么不把桶挑满呢?...

般舟三昧经白话卷上--佚名

般舟三昧经白话卷上--佚名

  本经名般舟三昧   般舟三昧,梵语为批pratYutpanna—Samadhi,汉译名「佛立」,指修般舟三昧之行者即可见诸佛现于眼前:又译作「常行道」,指修此定者,于七日至九十日内常行不休息,除...

佛说顶生王因缘经第五卷--施护

佛说顶生王因缘经第五卷--施护

  佛说顶生王因缘经第五卷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诏译   复次三十三天有大象王。名爱啰嚩拿。守卫园苑身相可观。纯色絜白如俱母陀花七支拄地。象王头相最胜妙好内赤...

因贪心临死之际方反省自己

因贪心临死之际方反省自己

  有一次,佛陀在憍萨罗国首都舍卫城游化,住在城南的祇树给孤独园。尊者阿难在一次的禅思中,体悟到:世间人的欲望是很少能满足的,也很少有人带着对欲望厌患之心而去世。能知足,能对欲望厌患而去世的人,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