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盂兰盆经全文解释--纯果法师 

佛说盂兰盆经全文解释 纯果法师  二千五百多年前,佛说“盂兰盆”经。“盂兰”指的是救倒悬之苦,“倒悬”就是头朝下,脚向上倒挂起来。“盆”指的是盛饮食用的器具,三恶道的痛苦实在是无法解说。经中提到七世父母,因为人人皆有父母。父亲有父母,母亲也有父母;既祖父也有父母,如此祖先逐级增加,若以三十年为一代,以三十三代计算,前后应有祖先三十万万三千三百九十三万四千五百九十二人。   这许许多多的祖先,经过了多少年代,始生出你来,经过了轮回数劫,同时又与这些生的父母有缘,得以借着母胎托生成人,人生难得。   佛为什么要说这部经?是因为佛的十大弟子之一,大目犍连得到六神通后,想报乳哺之恩,以天眼上下观看,到处寻找,果然看见亡母在饿鬼道中,不见饮食,皮包骨头,骨瘦如柴。目连尊者看到这种情况,赶快拿自己的钵,盛了一钵饭,给母亲送去。母亲看见儿子送来一钵饭,心里急得不得了,赶快用左手护钵,右手去抓饭。不想,饭还没有进到嘴里,就化成了火炭,不能吃,这就是前世业障现前的因果。左手障钵是怕别人来抢,右手抟食只知有自己,不知有别人。佛经曰:“目连大叫,悲号涕泣,驰还白佛,具陈如此。佛言:汝母罪根深结,非汝一人力所奈何。汝虽孝顺,声动天地,天神地只,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目连悲痛大声号哭、涕泪迸流。急忙跪倒佛前,向佛哭诉他母亲不能得食的经过。佛听目连诉说之后,对目连说:你母亲的罪根很深,由于根深所以根长。佛说这句话是有根据的,从他母亲左手障钵,右手抟食的具体表现,就断定她悭贪的恶习难改。因此说:“汝母罪根深结”。目连你的神通再大也救不了,各人有各人的定业,谁也替不了谁,这就是定业不可转。就是母子至亲,也不能代替,是故“非汝一人力所奈何”。虽然你的孝心很切,哭的很伤心,叫的声音很大,惊动天地,感动了天神地只,也是不能救的。就是四大天王,邪魔外道,像这些神魔外道,虽然人数不多,也是无可奈何的。“外道”就是心外取法、别为一道,因为这些神魔自己救不了自己,怎么能救别人呢?佛说:“当需十方众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脱。”佛把能救的力量讲出来。十方众僧就是能救拔的力量,是应当也是必须的力量。为什么众僧就有威神之力?因为佛灭度后,佛法的命脉全赖于僧传,能使正法久住,众僧本身具有六种和合,所以威神力大。尊者的母亲“罪根深结”、只有靠众僧的力量把罪根拔除。这个救济之法,可以使一切受难的众生脱离忧苦,不单是目连的母亲,凡是在三恶道的众生,都可以解脱。   佛把救济之法的人和时间告诉目连,“人”是十方众僧,“时间”是七月十五日。因此叫作“僧自恣日”,又叫做“佛欢喜日”。因为众僧经过“结夏”、又经过“自恣”,得道的得道,忏悔的忏悔,都具有清净戒,所以佛很欢喜。   这部经的主要大意,就是目连用“盂兰盆”法救母。盂兰盆法不但能救现生父母,还能救七世父母。并不是救一次就算完了,要年年七月十五日照此法去做,而不是烧纸之日。“佛告目连十方众僧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当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厄难中者,具饭百味五果及灌盆器……”佛把具体设供的方法,应具备的饭是主食,百味是副食。单用食具是不能救倒悬的,必须用百味五果及种种饮食放在盆中,这就是“盂兰盆”最主要的方法,为什么要供养这些僧众呢?因为从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日,这三个月的“结夏”中,有的在山间修禅定,有的得四道果,在树下行经,有的得六通自在,还有的证到了十地菩萨果位,在大众中现比丘相。他们可以分破无明,分证法身。出集一处,同生怜愍心,救倒悬苦。这些圣众都是道高德重,他们的道德如同汪洋大海一样。发心设“盂兰盆”供养这些圣众,使现生或已经去世的父母以及六亲眷属,都得到好处。地狱饿鬼畜生,就在这供佛及僧的时候,他们都能够得到解脱,有衣有食,自然快乐。父母健在的,使他们增福延寿,福乐百年。不仅这一生父母的恩可报,就是过去七世父母也可以使他们不受胎胞之苦,得升天上,自在化生,入于天宫,享受花香光明的快乐。“佛说盂兰盆经”,不但救恶鬼苦,还可以利益现生父母。   上供的时候,佛叫十方众僧先为施主家“咒愿”。为做布施的主人,用咒来加持,愿施主的父母离苦得乐。“行禅定意”是显密里的一种定功。就是说受食过程中存想五观。在受“盂兰盆”供时,“咒愿”时必“行禅”,“行禅”时必须“咒愿”。“禅定”就是摄心观想。达到心法不二的圣境。   遵照佛所说的“咒愿行禅”后,目连比丘及大菩萨众,皆大欢喜,破涕为笑。不是笑吃的好,而是笑目连母亲在这一日得脱恶鬼之苦。如果不“咒愿行禅”,哪里会这么快使目连母亲离苦得乐呢。可想佛法威神之力,也是十方圣众获得戒体清净后,才有这不可思议的功德。   目连尊者得蒙三宝神妙不可思议的力量,救母心愿达到了。但是未来众生,人人皆有父母,照此法去做,可不可以呢?佛说:“若比丘比丘尼、国王太子、大臣宰相、三宫百官、万民庶人行此孝者、皆应先为所生现在父母过去七世父母于七月十五日,佛欢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饮食安盂兰盆中、施十方自恣僧。愿使现在父母寿命百年”。也就是说凡是四众弟子,上至一国之主,下至人民,不分出家在家,也不分富贵贫贱,人人都是父母所生,都应该报恩,教他们奉行“盂兰盆”法,救度现在父母乃至七世父母,不但可使已故的父母离苦得乐,即使现在活在世上的父母,使他们寿命百年。百年之中,没有病苦,这是人生最为幸福的。比如说即使有一点小毛病,也是病苦的,又何况是大病呢?不但死无人代替,就是病也不能代替,任何人都是一样,纵然你是个百万富翁,金钱也买不了替病替死的人。生老病死苦及诸多的苦恼是免不了的。行此“盂兰盆”供,就可以避免。所以说,无一切苦恼之患,这是对活着的父母获得的利益。如果死去的父母,肉眼是看不见的,必须用道眼才可以看见;可是道眼必须行道才能得到,不修道怎么会得到道眼呢?离恶鬼苦,是悲心拔苦的力量,生人天中福乐无极,是慈心与乐的力量。   凡是佛弟子更应当修孝顺,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儿女想父母时也正是父母想儿女的时候。这是说活着的父母,如死去的父母堕在三恶道受倒悬苦,那就更盼望有人来救拔,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儿女。有善根的善男子,善女人,既然闻到了佛法,就要珍惜这个美好的因缘,如梦中见到故去的亲人,望诸阳眷福力救拔,是发出来的求救信号,请拜读《地藏经》就会明了。“应当奉持是法”是佛的苦口婆心、叮咛嘱咐。不论是在当时,还是将来,都可以以此法来报答父母的恩德,像这种事情,都很愿意欢喜奉行才是。阿弥陀佛!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佛说五苦章句经--竺昙无兰

佛说五苦章句经--竺昙无兰

佛说五苦章句经 东晋三藏竺昙无兰译 佛说五苦章句经(一名净除罪盍娱乐佛法经)   世尊曰。三界五道。生死不绝。凡有五苦。何谓五苦。一曰诸天苦。二曰人道苦。三曰畜生苦。四曰饿鬼苦。五曰地狱苦。何谓诸天苦...

摩诃僧祗律 卷上--法显

摩诃僧祗律 卷上--法显

摩诃僧祇律 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   明四波罗夷法之一(淫戒之一)   若笃信善男子。欲得五事利益者。当尽受持此律。何等五。若善男子。欲建立佛法者。当尽受持此律。欲令正法久住者。当尽受持...

佛说智光灭一切业障陀罗尼经--施护

佛说智光灭一切业障陀罗尼经--施护

佛说智光灭一切业障陀罗尼经 宋西天北印度三藏传法大师施护奉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日月天子宫。复有智光如来真实如来金光聚如来。甚深声王如来忿怒如来宝月如来。及普贤菩萨摩诃萨妙吉祥菩萨摩诃萨。持地...

一切经音义  卷四十一至五十--慧琳

一切经音义 卷四十一至五十--慧琳

一切经音义 卷四十一至五十 翻经沙门慧琳撰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序 御制 大朴(普剥反俗字也正作朴王弼曰朴真也真犹气象未分也声类云凡物未雕刻曰朴说文云木素也从木菐声菐音卜也)。 牵[乎-丁+ㄎ](企...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一-- 天亲菩萨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一-- 天亲菩萨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 元魏天竺三藏法师菩提流支译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卷上 天亲菩萨造   法门句义及次第  世间不解离明慧   大智通达教我等  归命无量功德身   应当敬彼如是尊  头面礼足而顶戴  ...

百业经 一个贱种人--堪布索达吉

百业经 一个贱种人--堪布索达吉

一个贱种人 ——复仇未遂 得罗汉果 尔时,世尊住在新德佳城南方的一片森林中。新德佳城由猛光国王掌管(猛光国王在汉文典籍中多处提到),其邻邦是色不热城,由恰嘎国王执政,(当时的印度诸侯割据,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