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第二十五卷--鸠摩罗什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第二十五卷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实际品第八十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众生毕竟不可得。菩萨为谁故行般若波罗蜜。佛告须菩提。菩萨为实际故行般若波罗蜜。须菩提。实际众生际异者。菩萨不行般若波罗蜜。须菩提。实际众生际不异。以是故。菩萨摩诃萨为利益众生故行般若波罗蜜。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以不坏实际法立众生于实际中。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实际即是众生际。菩萨则为建立实际于实际。世尊。若建立实际于实际。则为建立自性于自性。世尊。不应建立自性于自性。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建立众生于实际。佛告须菩提。实际不可建立于实际。自性不可建立于自性。须菩提。今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以方便力故建立众生于实际。实际亦不异众生际。实际众生际无二无别。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是诸菩萨摩诃萨方便力。用是方便力。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建立众生于实际亦不坏实际相。佛告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以方便力故建立众生于布施。建立已说布施先后际相空。作是言。如是布施前际空后际空中际亦空。施者亦空施报亦空受者亦空。诸善男子。是一切法实际中不可得。汝等莫念布施异施者异施报异受者异。若汝等不念布施异施者异施报异受者异。是时布施能取甘露味得甘露味果。汝善男子。以是布施故。莫着色莫着受想行识。何以故。是布施布施相空。施者施者空。施报施报空。受者受者空。空中布施不可得。施者不可得施报不可得受者不可得。何以故。是诸法毕竟自性空故。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以方便力故教众生持戒。语众生言。汝善男子。除舍杀生法。乃至除舍邪见法。何以故。善男子。如汝所分别法是诸法无如是性。汝善男子。当谛思惟何等是众生而欲夺命。用何等物夺命。乃至邪见亦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如是方便力成就众生。是菩萨摩诃萨。即为众生说布施持戒果报。是布施持戒果报自性空。知布施持戒果报自性空已是中不着。不着故心不散能生智慧。以是智慧断一切结使烦恼习。入无余涅槃。是世俗法非第一实义。何以故。空中无有灭亦无使灭者。诸法毕竟空即是涅槃。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见众生嗔恚恼心教言。汝善男子。来修行忍辱。作忍辱人当乐忍辱。汝所嗔者自性空。汝来善男子。如是思惟我于何所法中嗔。谁为嗔者所嗔者谁。是法皆空是性空法无不空时。是空非诸佛作。非辟支佛声闻作。非菩萨摩诃萨作。非诸天鬼神龙王阿修罗紧陀罗摩睺罗伽。非四天王天乃至非他化自在天。非梵众天乃至非净居天。非无边空处乃至非有想非无想诸天所作。汝当如是思惟嗔谁。谁是嗔者。何等是嗔事。是一切法性空性。空法无有所嗔。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以是因缘建立众生于性空。次第渐渐示教利喜。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世俗法非第一实义。何以故。是性空中无有得者。无有得法无有得处。须菩提。是名实际性空法。菩萨摩诃萨为众生故行是法。众生亦不可得。何以故。一切法离众生相。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方便力故见众生懈怠教令身精进心精进。作是言。诸善男子。诸法性空中。无懈怠法无懈怠者无懈怠事。是一切法性皆空。无过性空者。汝等生身精进心精进。为生善法故莫懈怠。善法者。若布施若持戒若忍辱若精进若禅定若智慧。若诸禅定解脱三昧。若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若空解脱门无相无作解脱门乃至十八不共法莫懈怠。诸善男子。是一切法性空中。当知无碍相。无碍法中无懈怠者无懈怠法。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教众生令住性空不堕二法。何以故。是性空中无二无别故。是无二法则无可着处。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性空般若波罗蜜时。教众生令精进。作是言。诸善男子。勤精进若布施若持戒若忍辱若精进若禅定若智慧。若禅定解脱三昧。若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若空解脱门无相无作解脱门。若佛十力若四无所畏若四无碍智。若十八不共法若大慈大悲。是诸法汝等莫念二相。莫念不二相。何以故。是法性皆空是性空法。不应用二相念。不应用不二相念。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方便力故成就众生。成就众生已。次第教令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菩萨位。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见众生乱心。以方便力为利益众生故。作是言。诸善男子。当修禅定汝莫生乱想当生一心。何以故。是法性皆空性。空中无有法可得若乱若一心。汝等住是三昧。所有作业若身若口若意。若布施若持戒若行忍辱若勤精进若行禅定若修智慧。若行四念处乃至若行八圣道分。若行诸解脱次第定。若行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若声闻道若辟支佛道若菩萨道若佛道。若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若一切种智。若成就众生若净佛国土。汝等皆当应随所愿得住性空故。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方便力。为利益众生故。从初发意终不懈废。常求善法利益众生。徒一佛国至一佛国。供养诸佛从诸佛闻法舍身受身。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终不忘失。是菩萨常得诸陀罗尼法。诸根具足。所谓身根语根意根。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常修一切种智。修一切种智故一切诸道皆修。若声闻道若辟支佛道若菩萨神通道。行神通道菩萨常利益众生终不忘失。是菩萨住报得神通利益众生。入生死五道终不耗减。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住性空。以禅定利益众生。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住性空。以方便力故利益众生。作是言。汝等诸善男子。观一切法性空。善男子。汝等当作诸业。若身业若口业若意业。取甘露味得甘露果。性空中无有法退。何以故。性空不退亦无退者。以性空非法亦非非法。于无所有法中云何当有退。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如是教众生常不懈废。是菩萨自行十善。亦教他人行十善。五戒八戒成就斋亦如是。自行初禅亦教他人令行初禅。乃至第四禅亦如是。常自行慈心亦教他人令行慈心。乃至舍心亦如是。自行无边空处亦教他人令行无边空处。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处亦如是。自行四念处亦教他人令行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佛十力乃至八十随形好亦如是。自于须陀洹果中生智慧。亦不住是中。亦教他人令得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亦如是。自于辟支佛道中生智慧亦不住是中。亦教他人令得辟支佛道。自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亦教他人令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菩萨道时。方便力故终不懈废。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诸法性常空。常空中众生不可得。法非法亦不可得。菩萨摩诃萨云何求一切种智。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如汝所言。诸法性皆空。空中众生不可得。法非法亦不可得。须菩提。若一切法性不空。菩萨摩诃萨。不依性空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众生说性空法。须菩提。色性空受想行识性空。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说五阴性空法。说十二入十八界性空法。说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性空法。说三解脱门八背舍九次第定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性空法。说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一切种智断烦恼习性空法。须菩提。若内空性不空。外空乃至无法有法空性不空者。则坏空性。是性空不常不断。何以故。是性空无住处。亦无所从来亦无所从去。   须菩提。是名法住相。是中无法无聚无散无增无减。无生无灭无垢无净。是为诸法相。菩萨摩诃萨住是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见法有所发。无发无住是名法住相。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见一切法性空。不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是菩萨不见有法能障碍。当何处生疑。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性空。不得众生。不得我不得人。不得寿不得命。乃至不得知者见者。性空中色不可得。受想行识不可得。乃至八十随形好不可得。须菩提。譬如佛化作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常为是诸众说法千万亿劫不断。佛告须菩提。是诸化众。当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是诸化众。无有根本实事故。一切诸法性空亦无根本实事。何等是众生。得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亦如是。为众生说性空法。是众生实不可得。以众生堕颠倒故。拔众生令住不颠倒。颠倒即是无颠倒。颠倒不颠倒虽一相。而多颠倒少不颠倒。无颠倒处中则无我无众生。乃至无知者见者。无颠倒处中亦无色无受想行识。无十二入乃至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诸法性空。菩萨摩诃萨住是中行般若波罗蜜时。于众生相颠倒中拔出众生。所谓无众生。有众生相中拔出。乃至知者见者相中拔出。于无色色相中无受想行识受想行识相中拔出众生。十二入十八界乃至一切有漏法亦如是。   须菩提。亦有诸无漏法。所谓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虽无漏法。亦不如第一义相。第一义相者。无作无为无生无相无说。是名第一义亦名性空亦名诸佛道。是中不得众生乃至不得知者见者。不得色受想行识乃至不得八十随形好。何以故。菩萨摩诃萨。非为道法故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诸法实相性空故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性空前际亦是性空。后际亦是性空。中际亦是性空。常性空无不性空时。菩萨摩诃萨行是性空般若波罗蜜。为众生种种着相欲拔出故求道种智。求道种智时遍行一切道。若声闻道若辟支佛道若菩萨道。是菩萨具足一切道。拔出众生于邪想着。净佛国土已随其寿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过去十方诸佛道所谓性空。未来现在十方诸佛道亦性空。离性空世间无道无道果。要从亲近诸佛闻是诸法性空。行是法不失萨婆若。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甚希有诸菩萨摩诃萨。有行是性空法亦不坏性空相。所谓色与性空异。受想行识与性空异。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与性空异。须菩提。色即是性空性空即是色。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是性空。性空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告须菩提。若色与性空异。若受想行识与性空异。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与性空异。菩萨摩诃萨不能得一切种智。须菩提。今色不异性空。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异性空。以是故。菩萨摩诃萨知一切法性空。发意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是中无有法若实若常。但凡夫着色受想行识。凡夫取色相取受想行识相。有我心着内外法故。受后身色受想行识。以是因缘故。不得脱生老病死愁忧苦恼往来五道。以是事故。菩萨摩诃萨行性空波罗蜜。不坏色等诸法相若空若不空。何以故。色性空相不坏色。所谓是色是空是受想行识。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如是。譬如虚空不坏虚空。内虚空不坏外虚空。外虚空不坏内虚空。如是须菩提。色不坏色空相。色空相不坏色。何以故。是二法无有性能有所坏。所谓是空是非空。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如是。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空无分别。云何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以来。作是愿。我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若一切法无分别。云何菩萨发心言。我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若分别诸法。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菩萨摩诃萨行二相者。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分别作二分者。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不二不分别诸法。则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提是不二相不坏相。须菩提。是菩提不色中行。不受想行识中行。乃至菩提亦不菩提中行。何以故。色即是菩提菩提即是色。不二不分别。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是菩提非取故行非舍故行。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菩提非取故行非舍故行。菩萨摩诃萨菩提何处行。佛告须菩提。于汝意云何。如佛所化人。在何处行。若取中行若舍中行。须菩提言。世尊。非取中行非舍中行。佛言。菩萨摩诃萨菩提亦如是。非取中行非舍中行。须菩提。于汝意云何。阿罗汉梦中菩提何处行。若取中行若舍中行不。不也世尊。非取中行非舍中行。世尊。阿罗汉毕竟不眠。云何梦中菩提若取中行若舍中行。须菩提。菩萨摩诃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如是。非取中行非舍中行。所谓色中行乃至一切种智中行。   世尊。将无菩萨摩诃萨不行十地。不行六波罗蜜。不行三十七助道法。不行十四空。不行诸禅定解脱三昧。不行佛十力乃至八十随形好。住五神通。净佛国土成就众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如汝所言。今菩萨离菩提无处行。若不具足十地六波罗蜜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空无相无作。佛十力乃至八十随形好。常舍行不诳法不错谬法。不具足是诸法。终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菩萨摩诃萨住色相中。住受想行识相中。乃至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相中。能具足十地。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相常寂灭。无有法能增能减能生能灭能垢能净能得道能得果。世谛法故。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非第一实义。何以故。第一义中无有色乃至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是一切法皆以世谛故说。非第一义。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以来。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提亦不增众生亦不减。菩萨亦不增减。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初得道时。住无间三昧得无漏根成就若须陀洹果若斯陀含果若阿那含果若阿罗汉果。汝尔时有所得若梦若心若道若道果不。   须菩提言。世尊不得也。佛言须菩提。云何当知得阿罗汉道者。世尊。世谛法故分别名阿罗汉道。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世谛故说名菩萨。说名色受想行识乃至一切种智。是菩提中无法可得若增若减。以诸法性空故。诸法性空尚不可得。何况得初地心乃至十地心六波罗蜜三十七助道法空三昧无相无作三昧。乃至一切佛法当有所得无有是处。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利益众生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具足品第八十一(丹照明品)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十八空三十七助道法。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不具足菩萨道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菩萨摩诃萨。当云何具足菩萨道。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告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以方便力故行檀那波罗蜜。不得施不得施者不得受者。亦不远离是法行檀那波罗蜜。是则照明菩萨道。如是须菩提。菩萨以方便力故具足菩萨道。具足已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习般若波罗蜜。佛告舍利弗。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方便力故。不坏色不随色。何以故。是色性无故不坏不随。乃至受想行识亦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方便力故檀那波罗蜜不坏不随。何以故。檀那波罗蜜性无故。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若诸法无自性可坏可随者。云何菩萨摩诃萨。能习般若波罗蜜诸菩萨摩诃萨所学处。何以故。菩萨摩诃萨不学般若波罗蜜。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告舍利弗。如汝所言。菩萨不学般若波罗蜜。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离方便力故可得。舍利弗。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若有一法性可得应当取。若不可得何所取。所谓此是般若波罗蜜。是禅那波罗蜜。是毗梨耶波罗蜜。是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檀那波罗蜜。是色受想行识乃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舍利弗。是般若波罗蜜不可取相。乃至一切诸佛法不可取相。舍利弗。是名不取般若波罗蜜乃至佛法。是菩萨摩诃萨所应学。菩萨摩诃萨于是中学时。学相亦不可得。何况般若波罗蜜。佛法菩萨法辟支佛法声闻法凡夫人法。何以故。舍利弗。诸法无一法有性。如是无性诸法。何等是凡夫人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若无是诸贤圣云何有法。以是法故分别说是凡夫人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若诸法无性无实无根本。云何知是凡夫人乃至是佛。佛告舍利弗。凡夫人所著处。色有性有实不。不也世尊。但以颠倒心故。受想行识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以方便力故。见诸法无性无根本故。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以方便力故。见诸法无性无根本故。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见诸法根本住中退没生懈怠心。舍利弗。今诸法根本。实无我无所有性常空。但颠倒愚痴故众生着阴入界。是菩萨摩诃萨见诸法无所有性常空自相空时。行般若波罗蜜自立。如幻师为众生说法。悭者为说布施法。破戒者为说持戒法。嗔者为说忍辱法。懈怠者为说精进法。乱者为说禅定法。愚痴者为说智慧法。令众生住布施乃至智慧。然后为说圣法能出苦。用是法故得须陀洹果。乃至得阿罗汉果辟支佛道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得是众生无所有。教令布施持戒乃至智慧。然后为说圣法能出苦。以是法故得须陀洹果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无有有所得过罪。何以故。舍利弗。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得众生。但空法相续故。名为众生。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住二谛中。为众生说法世谛第一义谛。舍利弗。二谛中众生虽不可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方便力故。为众生说法。众生闻是法今世吾我尚不可得。何况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及所用法。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以方便力故为众生说法。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是菩萨摩诃萨心旷大无有法可得若一相若异相若别相。而能如是大誓庄严。用是庄严故。不生欲界不生色界。不生无色界。不见有为性不见无为性。而于三界中度脱众生亦不得众生。何以故。众生不缚不解。众生不缚不解故无垢无净。无垢无净故无分别五道。无分别五道故无业无烦恼。无业无烦恼故亦不应有果报。以是果报故生三界中。佛告舍利弗。如是如是。如汝所言。若众生先有后无。诸佛菩萨则有过罪。诸法五道生死亦如是。若先有后无。诸佛菩萨则有过罪。舍利弗。今有佛无佛。诸法相常住不异。是法相中。尚无我无众生无寿命乃至无知者无见者。何况当有色受想行识。若无是法。云何当有五道往来拔出众生处。   舍利弗。是诸法性常空。以是故。诸菩萨摩诃萨从过去佛闻是法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是中无有法我当得亦无有众生定着处法不可出。但以众生颠倒故着。以是故。菩萨摩诃萨发大誓庄严。常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菩萨不疑我当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必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用实法利益众生令出颠倒。舍利弗。譬如幻师幻作百千万亿人。与种种饮食令饱满。欢喜唱言我得大福。于汝意云何。是中有人食饮饱满不。不也世尊。佛言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以来。行六波罗蜜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十四空三解脱门八背舍九次第定。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具足菩萨道成就众生净佛国土。无众生法可度。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是菩萨摩诃萨道。菩萨行是道能成就众生净佛国土。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以来。行檀那波罗蜜。行尸罗羼提毗梨耶禅那般若波罗蜜。乃至行十八不共法。成就众生净佛国土。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行檀那波罗蜜成就众生。佛告须菩提。有菩萨摩诃萨。行檀那波罗蜜时。自布施亦教众生布施。作是言诸善男子。汝等莫着布施。汝着布施故当更受身。受身故多受众苦。诸善男子。诸法相中无所施无施者无受者。是三法性皆空是性空法不可取。不可取相是性空。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檀那波罗蜜时。布施众生。是中不得布施不得施者不得受者。何以故。无所得波罗蜜是名为檀那波罗蜜。是菩萨不得是三法故。能教众生令得须陀洹果。乃至令得阿罗汉果辟支佛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檀那波罗蜜时成就众生。是菩萨自行布施亦教他人行布施。赞叹布施法。欢喜赞叹行布施者。是菩萨如是布施已。生刹利大姓婆罗门大姓居士大家。若作小王若转轮圣王。是时以四事摄取众生。何等四。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是四事摄取众生已。众生渐渐住于戒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四念处八圣道分空无相无作三昧。得入正位中。得须陀洹果。乃至得阿罗汉果。若得辟支佛道。若教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作是言。诸善男子。汝等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易得耳。何以故。无有定法众生所著处。但颠倒故众生着处。是故汝等自离生死亦当教他离生死。汝等当发心能自利益亦当得利益他人。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应如是行檀那波罗蜜。是行檀那波罗蜜因缘故。从初发意以来终不堕恶道。常作转轮圣王。何以故。随其所种得大果报。是菩萨作转轮圣王时。见有乞者不作是念。我为余事故受转轮圣王果。但为利益一切众生故。是时作是言。此是汝物汝自取之。莫有所难我无所惜。我为众生故受生死。怜愍汝等故具足大悲。行是大悲饶益众生。亦不得实定众生相。但有假名字故。可说是众生。是名字亦空如响声实不可说相。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应如是行檀那波罗蜜。于众生中无所惜。乃至不惜自身肌肉何况外物。以是法故能出众生生死。何等是法。所谓檀那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令众生从生死中得脱。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檀那波罗蜜中。布施已作是言。诸善男子。汝等持戒来。我当供给汝等令无所乏短。衣食卧具乃至资生所须。尽当给汝。汝等乏少故破戒。我当给汝所须令无所乏。若饮食乃至七宝。汝等住是戒律仪中渐渐当得尽苦。成于三乘而得度脱。若声闻乘辟支佛乘佛乘。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檀那波罗蜜中若见众生嗔恼。作是言。诸善男子。汝等以何因缘故嗔恼。我当与汝所须。汝等所欲从我取之。悉当给汝令无所乏。若饮食衣服乃至资生所须。是菩萨住檀那波罗蜜中教众生忍辱。作是言。一切法中无有坚实。汝等所嗔是因缘亦空无坚实。皆从虚妄忆想生。汝以无根本嗔恚坏心。恶口骂詈刀杖相加以至害命。汝等莫以是虚妄法起嗔。故堕地狱畜生饿鬼中及余恶道受无量苦。汝等莫以是虚妄无实诸法故而作罪业。以是罪业故尚不得人身。何况得生佛世。诸人佛世难值人身难得。汝等莫失好时。若失好时则不可救。是菩萨摩诃萨如是教化众生。自行忍辱亦教他人令行忍辱。赞叹忍辱法欢喜赞叹行忍辱者。是菩萨令众生住忍辱中。渐以三乘得尽众苦。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檀那波罗蜜。令众生住忍辱。   须菩提。云何菩萨摩诃萨住檀那波罗蜜。令众生精进。须菩提。菩萨见众生懈怠如是言。汝等何以懈怠。众生言因缘少故。是菩萨行檀那波罗蜜时语诸人言。我当令汝因缘具足。若布施若持戒若忍辱。如是等因缘故令汝具足。是众生得菩萨利益因缘故。身精进口精进心精进。身精进口精进心精进故。一切善法具足修圣无漏法。修圣无漏法故当得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辟支佛道。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檀那波罗蜜时。住精进波罗蜜摄取众生。须菩提。云何菩萨摩诃萨行檀那波罗蜜时。教化众生令修禅那波罗蜜。   佛告须菩提言。菩萨见众生乱心作是言。汝等可修禅定。众生言。我等因缘不具足故。菩萨言。我当与汝等作因缘。以是因缘故令汝心不随觉观心不驰散众生以是因缘故。断觉观入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行慈悲喜舍心。众生以是禅无量心因缘故。能修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修三十七助道法时。渐入三乘而般涅槃终不失道。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檀那波罗蜜时。以檀那波罗蜜摄取众生令行禅那波罗蜜。   须菩提。云何菩萨摩诃萨行檀那波罗蜜。以般若波罗蜜摄取众生。须菩提。菩萨见众生愚痴无有智慧作是言。汝等何以故不修智慧。众生言因缘未具足故。菩萨住檀那波罗蜜中。作是言。汝等所须得智慧具足从我取之。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入禅定。是因缘具足已。汝等如是思惟。思惟般若波罗蜜时有法可得不。若我若众生若寿命乃至知者见者可得不。若色受想行识若欲界色界无色界。若六波罗蜜若三十七助道法。若须陀洹果若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果辟支佛道。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得不。是众生如是思惟时。于般若波罗蜜中无有法可得可着处。若不着诸法是时不见法有生有灭有垢有净。不分别是地狱是畜生是饿鬼是阿修罗众是天是人。是持戒是破戒。是须陀洹是斯陀含是阿那含是阿罗汉是辟支佛是佛。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檀那波罗蜜时。以般若波罗蜜摄取众生。   须菩提。云何菩萨摩诃萨住檀那波罗蜜中。以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乃至三十七助道法摄取众生。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檀那波罗蜜中以供养具利益众生。以是利益因缘故。众生能修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众生行是三十七助道法于生死中得解脱。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以无漏圣法摄取众生。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教化众生时。如是言。诸善男子汝等从我取所须物。若饮食衣服卧具香华。乃至七宝等种种资生所须汝当以是摄取众生。汝等长夜利益安乐莫作是念。是物非我所有。我长夜为众生故集此诸物。汝等当取是物如己物无异。教化众生令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乃至令得三十七助道法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亦令得诸无漏果。所谓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辟支佛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檀那波罗蜜时。应如是教化众生令得离三恶道及一切生死往来苦。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尸罗波罗蜜。教化众生作是语。众生汝等少何因缘故破戒。我当与汝作具足因缘。若布施乃至智慧。及种种资生所须。是菩萨摩诃萨住尸罗波罗蜜。利益众生令行十善远离十不善道。是诸众生持诸戒不破戒不缺戒不浊戒不杂戒不取戒。渐以三乘而得尽苦。尸罗波罗蜜为首。如檀那波罗蜜说。余四波罗蜜亦如是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他嗜杀如命死后为何还会升天?佛陀这样说

他嗜杀如命死后为何还会升天?佛陀这样说

佛教故事:他嗜杀如命死后为何还会升天?佛陀这样说编者按:今天这篇故事,出自《众经撰杂譬喻》。《众经撰杂譬喻》,比丘道略集鸠摩罗什译譬喻经典而成,分为上下两卷,共计四十四篇。佛法就是因果,经云:“假使...

乐观法师:金山活佛(妙善法师)欢喜放生

乐观法师:金山活佛(妙善法师)欢喜放生

  金山活佛欢喜放生(乐观法师著)  活佛,他非但对一切人慈悲,解脱人的疾病苦难,就是飞禽走兽鱼鳖之类,他一样是有同情心,他不计走到那里,都是欢喜放生,这件事,成了他生活上一个经常节目。提到他「放...

布施得福

布施得福

  从前,佛陀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位容貌庄严、名为悉鞞梨的天人,前来礼拜佛陀。他身上散发出来的耀眼光辉,令入夜后的精舍大放光明。  天子说道:“天人衣食无缺,自在快乐地享受福报,有些世间人...

长阿含经.下--佛陀耶舍、竺佛念(译)

长阿含经.下--佛陀耶舍、竺佛念(译)

《长阿含经》卷第十八(世记经)第四分世记经第十一 阎浮提州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俱利窟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时,众比丘于食后集讲堂上,议言:“诸贤,未曾有也,今此天...

佛教故事 天上的福报

佛教故事 天上的福报

  有一天,王宫里飘来了一块手巾,它的细致和美丽,连宫里的人都是第一次见到。国王召来了大臣们,一起“研究研究”。  华丽的手巾一个传过一个,每个大臣都大叹稀有难得,吱吱喳喳地讨论着,手巾传着传着,...

积阴德太重要了

积阴德太重要了

  唐朝彭城有个人叫刘弘敬,字元溥。世世代代居住在淮河淝水之间。家有资财数百万,常积德而不夸耀,人们都不知道他所积的德行。  他家虽然很富,取利于别人的财富,也使别人不怨恨。他拿出钱财帮助别人,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