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唐玄奘

序   窃以穹仪方载之广,蕴识怀灵之异,《谈天》无以究其极,《括地》讵足辩其原?是知方志所未传、声教所不暨者,岂可胜道哉!   详夫天竺之为国也,其来尚矣。圣贤以之叠轸,仁义于焉成俗。然事绝于曩代,壤隔于中土,《山经》莫之纪,《王会》所不书。博望凿空,徒置怀于邛竹;昆明道闭,谬肆力于神池。遂使瑞表恒星,郁玄妙于千载;梦彰佩日,秘神光于万里。暨于蔡愔访道,摩腾入洛。经藏石室,未尽龙宫之奥,像画凉台,宁极鹫峰之美?自兹厥后。时政多虞。阉竖乘权,愦东京而鼎峙;母后成衅,剪中朝而幅裂。宪章泯于函、雒,烽燧警于关塞,四郊因而多垒,况兹邦之绝远哉!然而钓奇之客,希世间至。颇存记注,宁尽物土之宜?徒采《神经》,未极真如之旨。有隋一统,寔务恢疆,尚且眷西海而咨嗟,望东离而杼轴。扬旌玉门之表,信亦多人;利涉葱岭之源,盖无足纪。曷能指雪山而长骛,望龙池而一息者哉!良由德不被物,威不及远。我大唐之有天下也,辟寰宇而创帝图,扫搀枪而清天步,功侔造化,明等照临。人荷再生,肉骨豺狼之吻;家蒙锡寿,还魂鬼蜮之墟。总异类于藁街,掩遐荒于舆地,苑十洲而池环海,小五帝而鄙上皇。   法师幼渐法门,慨祇园之莫履;长怀真迹,仰鹿野而翘心。褰裳净境,实惟素蓄。会淳风之西偃,属候律之东归,以贞观三年,杖锡遵路。资皇灵而抵殊俗,冒重险其若夷;假冥助而践畏途,几必危而已济。暄寒骤徙,展转方达。言寻真相,见不见于空有之间;博考精微。闻不闻于生灭之际。廓群疑于性海,启妙觉于迷津。于是隐括众经,无片言而不尽;傍稽圣迹,无一物而不窥。周流多载,方始旋返。十九年正月,届于长安。所获经论六百五十七部,有诏译焉。   亲践者一百一十国,传闻者二十八国,或事见于前典,或名始于今代。莫不餐和饮泽,顿颡而知归;请吏革音,梯山而奉赆。欢阙庭而相抃,袭冠带而成群。尔其物产风土之差,习俗山川之异,远则稽之于国典,近则详之于故老。邈矣殊方,依然在目。无劳握椠,已详油素,名为《大唐西域记》,一帙十二卷。窃惟书事记言,固已缉于微婉,琐词小道,冀有补于遗阙。秘书著作佐郎敬播序之云尔。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不持六斋戒第七--道源

不持六斋戒第七--道源

不持六斋戒第七   若优婆塞、优婆夷受持戒已,一月之中,不能六日受持八戒,供养三宝,是优婆塞、优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注释】   [六斋戒]:   戒文上的‘一月’是以...

佛学基础知识--广超法师

佛学基础知识--广超法师

佛学基础知识 -------------------------------------------------------------------------------- 【广超法师主讲,果...

佛说七处三观经--安世高

佛说七处三观经--安世高

佛说七处三观经 后汉三藏法师安世高译 佛说七处三观经卷上 (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比丘。比丘应然。佛言。比丘。七处为知。三处为观。疾为在道法脱结。无有结意脱从黠得法。已见法...

佛说大方等大集菩萨念佛三昧经--达磨笈多

佛说大方等大集菩萨念佛三昧经--达磨笈多

佛说大方等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经十卷 隋天竺三藏达磨笈多译 佛说大方等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尔时,婆伽婆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一切皆是大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

五灯会元第二卷--大川济

五灯会元第二卷--大川济

  五灯会元第二卷 四祖大医禅师旁出法嗣第一世   牛头山法融禅师者   润州延陵人也。姓韦氏。年十九。学通经史。寻阅大部般若。晓达真空。忽一日叹曰。儒道世典。非究竟法。般若正观。出世舟...

佛经故事:礼佛的功德有多么的不可思议

佛经故事:礼佛的功德有多么的不可思议

经故事:礼佛的功德有多么的不可思议  作者:滕建波   时有亲友。命终生四天。见其欲悔。便下语之。居士莫悔也。汝往见佛。得利无量。正使今得百车珍宝。不如转足一步往趣世尊。所得利深。过踰于彼。居士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