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唐玄奘

序   窃以穹仪方载之广,蕴识怀灵之异,《谈天》无以究其极,《括地》讵足辩其原?是知方志所未传、声教所不暨者,岂可胜道哉!   详夫天竺之为国也,其来尚矣。圣贤以之叠轸,仁义于焉成俗。然事绝于曩代,壤隔于中土,《山经》莫之纪,《王会》所不书。博望凿空,徒置怀于邛竹;昆明道闭,谬肆力于神池。遂使瑞表恒星,郁玄妙于千载;梦彰佩日,秘神光于万里。暨于蔡愔访道,摩腾入洛。经藏石室,未尽龙宫之奥,像画凉台,宁极鹫峰之美?自兹厥后。时政多虞。阉竖乘权,愦东京而鼎峙;母后成衅,剪中朝而幅裂。宪章泯于函、雒,烽燧警于关塞,四郊因而多垒,况兹邦之绝远哉!然而钓奇之客,希世间至。颇存记注,宁尽物土之宜?徒采《神经》,未极真如之旨。有隋一统,寔务恢疆,尚且眷西海而咨嗟,望东离而杼轴。扬旌玉门之表,信亦多人;利涉葱岭之源,盖无足纪。曷能指雪山而长骛,望龙池而一息者哉!良由德不被物,威不及远。我大唐之有天下也,辟寰宇而创帝图,扫搀枪而清天步,功侔造化,明等照临。人荷再生,肉骨豺狼之吻;家蒙锡寿,还魂鬼蜮之墟。总异类于藁街,掩遐荒于舆地,苑十洲而池环海,小五帝而鄙上皇。   法师幼渐法门,慨祇园之莫履;长怀真迹,仰鹿野而翘心。褰裳净境,实惟素蓄。会淳风之西偃,属候律之东归,以贞观三年,杖锡遵路。资皇灵而抵殊俗,冒重险其若夷;假冥助而践畏途,几必危而已济。暄寒骤徙,展转方达。言寻真相,见不见于空有之间;博考精微。闻不闻于生灭之际。廓群疑于性海,启妙觉于迷津。于是隐括众经,无片言而不尽;傍稽圣迹,无一物而不窥。周流多载,方始旋返。十九年正月,届于长安。所获经论六百五十七部,有诏译焉。   亲践者一百一十国,传闻者二十八国,或事见于前典,或名始于今代。莫不餐和饮泽,顿颡而知归;请吏革音,梯山而奉赆。欢阙庭而相抃,袭冠带而成群。尔其物产风土之差,习俗山川之异,远则稽之于国典,近则详之于故老。邈矣殊方,依然在目。无劳握椠,已详油素,名为《大唐西域记》,一帙十二卷。窃惟书事记言,固已缉于微婉,琐词小道,冀有补于遗阙。秘书著作佐郎敬播序之云尔。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地藏菩萨圣德大观--弘一法师

地藏菩萨圣德大观--弘一法师

地藏菩萨圣德大观 弘一大师编述 地藏菩萨圣德大观序 第一章译名辨异 第二章十轮经大旨 第三章占察经大旨 第四章本愿经大旨 第五章法身赞及仪轨大旨并灭定业真言 第六章他经流传 第七章诸家...

护命法门神咒经--菩提流志

护命法门神咒经--菩提流志

  护命法门神咒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菩提树下成正觉处大制多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其名曰具寿舍利子。具寿大目揵连。具寿阿难陀。如是大声闻等而为上首。及与诸大菩萨众俱。其名曰金刚幢菩...

佛说众许摩诃帝经第七卷--法贤

佛说众许摩诃帝经第七卷--法贤

  佛说众许摩诃帝经第七卷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诏译   尔时有二梵天子。住自梵界而作是念。今南赡部洲有佛世尊。于乌噜尾罗池侧尼连河边菩提树下成等正觉。彼佛世尊而于树...

五灯会元第十三卷--大川济

五灯会元第十三卷--大川济

  五灯会元卷第十三   曹洞宗   青原下四世   云岩晟禅师法嗣   瑞州洞山良价悟本禅师   会稽俞氏子。幼岁从师念般若心经。至无眼耳鼻舌身意处。忽以手扪面。问师曰。某甲有眼耳鼻舌等。...

周易参同契--未知

周易参同契--未知

  《周易参同契》全文:   大易总叙章第一   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坎离匡廓,运毂正轴,牝牡四卦,以为橐□(瀹去氵加竹)。覆冒阴阳之道,尤工御者准绳墨,执衔辔,正规距,随轨辙,处中以制外,...

大方等无想经第四卷--昙无谶

大方等无想经第四卷--昙无谶

  大方等无想经第四卷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大云初分如来涅槃健度第三十六   于是众中有大梵王名曰健行。持诸供具供养于佛。合掌恭敬右绕三匝。上升虚空高七多罗树。白佛言。世尊。大乘经典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