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罗蜜多理趣经大安乐不空三昧真实金刚菩萨等一十七圣大曼荼罗义述--阿目佉金刚

般若波罗蜜多理趣经大安乐不空三昧真实金刚菩萨等一十七圣大曼荼罗义述 唐三藏阿目佉金刚译      尔时毗卢遮那如来。于他化自在天王宫。为诸大菩萨等。说此般若波罗蜜甚深理趣十七清净句门。盖是十七大菩萨三摩地之句义也。为令能住持者疾至菩提故。遂演此十七圣位大曼茶罗如来与诸大士等所说密语。依此修行速疾成就。何者为一十七圣。其一所谓大乐不空三昧真实金刚菩萨。盖表诸佛普贤之身。周遍器世间及有情世间。以其无边自在理常体寂不妄不坏故有是名也。左持金刚铃是适悦义。置腰之左表大我焉。右持五股金刚杵是五智义。转拳向外示众生也。于曼茶罗据其中位。而总其众相。除是而有一十六位焉。盖正觉之径路。   其二所谓意生金刚菩萨。以大悲欲箭。害二乘心。所以手持是箭。而现其欲离俱幻平等智身。   其三所谓髻利吉罗金刚菩萨。于中国之言名触。以不舍众生必令解脱故。欲明触性即菩提故。所以住抱持相。而现其触净俱幻平等智身。   其四所谓悲愍金刚菩萨。以悲愍故。以爱念绳。普缚众生未至菩提。终不放舍。亦如摩竭大鱼吞啖所遇。一入口已更无免者。所以持此摩竭鱼幢。而现其爱缚舍离俱幻平等智身。   其五所谓金刚慢菩萨。以无过上智。令一切众生悉证毗卢遮那如来体。于世出世间皆得自在。所以住傲诞威仪。而现其我无我俱幻平等智身。   其六所谓金刚见菩萨。以寂照大慧之眼。于杂染界妙净土乃至真谛俗谛。唯见一切法胜义真实之谛。不散不动。所以持意生之契。而现其三昧之身。   其七所谓金刚适悦菩萨。于身尘而得适悦清净。于生死解脱不厌不住。所以持触金刚相。而现其三昧之身。   其八所谓金刚贪菩萨。即贪爱而得清净故。遂能以贪而积集一切功德智慧。疾证菩提。由住贪爱性故。所以持悲愍之契。而现其三昧之身。   其九所谓金刚自在菩萨。出入三界自在无畏。于生死涅槃而得大我之体。所以住金刚慢相。而现其三昧之身。   其十所谓金刚春菩萨。能以菩提觉花起供养云海。亦以方便授与众生作功德利。以花是春事。遂以名之。故亦持花以为其契。   其十一所谓金刚云菩萨。能以法泽慈云。滋润含识。亦以方便授诸身心使无始无明臭秽不善。化成无量供养香云。以炉烟像云。遂以为号。故持焚香之器以为契焉。   其十二所谓金刚秋菩萨。常以智灯破诸黑暗。亦以方便授与众生。起无量光明供养云海。以其空色清爽莫如秋时。欲表智光之体。遂以名之。故执灯明以为其契。   其十三所谓金刚霜雪菩萨。能以五无漏蕴香。涂众生心体。灭烦恼之秽热。成五分法身之香。亦以方便授与众生。起涂香供养云海。以栴檀涂香解诸毒热有似霜雪。遂以名之。故执涂香以为其契。   其十四所谓金刚色菩萨。以色清净智。于净妙界起受用色身。于杂染界起变化色身。而为摄来之事。故以持钩为契。   其十五所谓金刚声菩萨。以声清净智。能表六十四种梵音。普周法界而为引入之事。故持索以为契。   其十六所谓金刚香菩萨。以香清净智。发金刚界自然名称之香。入一切散动心以为止留之事。故以持锁为契。   其十七所谓金刚味菩萨。以味清净智。持瑜伽三摩地无上法味。以为欢乐之事。故持铃为契。   如是等大菩萨十七清净三摩地智。依文广述。有无量名义体用理事成证之门。今但粗举纲目而已。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佛说三品弟子经--支谦

佛说三品弟子经--支谦

佛说三品弟子经一卷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比丘千二百五十人共会说经。贤者阿难从座起白佛言。愿欲有所问。惟天中天解说。欲决狐疑。佛言善哉。恣所问。多陀竭当为...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一百四十一至一百六十--玄奘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一百四十一至一百六十--玄奘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二百卷(第一百四十一卷~第一百六十卷) 五百大阿罗汉等造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四十一 大种蕴第五中执受纳息第四之五   四念住者。一身念住。二受念住...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义净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义净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唐三藏法师义净译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   观夫自古神州之地。轻生殉法之宾。显法师则创辟荒途。奘法师乃中开王路。其间或西越紫塞而孤征。或南渡沧溟以单逝。莫不咸思圣迹罄五体而归礼。...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卷二十一至三十--般若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卷二十一至三十--般若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唐罽宾三藏般若奉诏译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善财童子。于普救众生威德吉祥夜神所。闻菩萨普现一切世间调伏众生解脱门。及得一切如来现前三...

大方广佛华严经修慈分--提云般若

大方广佛华严经修慈分--提云般若

大方广佛华严经修慈分 唐于阗三藏法师提云般若等奉制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无量大菩萨众俱,弥勒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   尔时,东方有十亿梵天皆住慈心,来诣佛所,顶礼佛足,以众妙供...

护命放生轨仪法--义净

护命放生轨仪法--义净

护命放生轨仪法 唐三藏法师义净撰   夫以怀生者。皆爱其生。上通贤智。有死者。咸畏其死。下洎昆虫。由是善逝随事而修慈。不损含识。量内身而准物。刀杖不加唯以大悲。宣扬法化。于护生处。极致殷勤。是佛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