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部宗轮论--玄奘
异部宗轮论一卷
世友菩萨造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异部宗轮论
佛般涅槃后 适满百余年
圣教异部兴 便引不饶益
展转执异故 随有诸部起
依自阿笈摩 说彼执令厌
世友大菩萨 具大智觉慧
释种真苾刍 观彼时思择
等观诸世间 种种见漂转
分破牟尼语 彼彼宗当说
应审观佛教 圣谛说为依
如采沙中金 择取其真实
如是传闻。佛薄伽梵般涅槃后。百有余年去圣时淹。如日久没。摩竭陀国俱苏摩城王号无忧。统摄赡部。感一白盖。化洽人神。是时佛法大众初破。谓因四众共议大天五事不同。分为两部。一大众部。二上座部。四众者何。一龙象众。二边鄙众。三多闻众。四大德众。其五事者。如彼颂言。
余所诱无知 犹豫他令入
道因声故起 是名真佛教
后即于此第二百年。大众部中流出三部。一一说部。二说出世部。三鸡胤部。次后于此第二百年。大众部中复出一部。名多闻部。次后于此第二百年。大众部中更出一部。名说假部。第二百年满时。有一出家外道。舍邪归正。亦名大天。大众部中出家受具。多闻精进。居制多山。与彼部僧重详五事。因兹乖诤分为三部。一制多山部。二西山住部。三北山住部。如是大众部四破或五破。本末别说合成九部。一大众部。二一说部。三说出世部。四鸡胤部。五多闻部。六说假部。七制多山部。八西山住部。九北山住部。其上座部经尔所时一味和合。三百年初有少乖诤。分为两部。一说一切有部。亦名说因部。二即本上座部。转名雪山部。后即于此第三百年。从说一切有部流出一部。名犊子部。次后于此第三百年。从犊子部流出四部。一法上部。二贤胄部。三正量部。四密林山部。次后于此第三百年。从说一切有部。复出一部。名化地部。次后于此第三百年。从化地部流出一部。名法藏部。自称我袭采菽氏师。至三百年末。从说一切有部。复出一部。名饮光部。亦名善岁部。至第四百年初。从说一切有部。复出一部。名经量部。亦名说转部。自称我以庆喜为师。如是上座部七破或八破。本末别说成十一部。一说一切有部。二雪山部。三犊子部。四法上部。五贤胄部。六正量部。七密林山部。八化地部。九法藏部。十饮光部。十一经量部。如是诸部。本宗末宗同义异义。我今当说。此中大众部。一说部。说出世部。鸡胤部。本宗同义者。谓四部同说。诸佛世尊皆是出世。一切如来无有漏法。诸如来语皆转法轮。佛以一音说一切法。世尊所说无不如义。如来色身实无边际。如来威力亦无边际。诸佛寿量亦无边际。佛化有情令生净信无厌足心。佛无睡梦。如来答问不待思惟。佛一切时不说名等。常在定故。然诸有情。谓说名等欢喜踊跃。一刹那心了一切法。一刹那心相应般若知一切法。诸佛世尊尽智无生智恒常随转。乃至般涅槃。一切菩萨入母胎中。皆不执受羯刺蓝頞部昙闭尸键南为自体。一切菩萨入母胎时。作白象形。一切菩萨出母胎时。皆从右胁。一切菩萨不起欲想恚想害想。菩萨为欲饶益有情。愿生恶趣随意能往。以一刹那现观边智。遍知四谛诸相差别。眼等五识身有染有离染。色无色界具六识身。五种色根肉团为体。眼不见色。耳不闻声。鼻不嗅香。舌不尝味。身不觉触。在等引位有发语言。亦有调伏心。亦有净作意。所作已办无容受法。诸预流者。心心所法能了自性。有阿罗汉为余所诱。犹有无知。亦有犹豫。他令悟入道因声起。苦能引道。苦言能助。慧为加行。能灭众苦。亦能引乐。苦亦是食。第八地中亦得久住。乃至性地法皆可说有退。预流者有退义。阿罗汉无退义。无世间正见。无世间信根。无无记法。入正性离生时。可说断一切结。诸豫流者。造一切恶唯除无间。佛所说经皆是了义。无为法有九种。一择灭。二非择灭。三虚空。四空无边处。五识无边处。六无所有处。七非想非非想处。八缘起支性。九圣道支性。心性本净客随烦恼之所杂染。说为不净。随眠非心。非心所法。亦无所缘。随眠异缠。缠异随眠。应说随眠与心不相应。缠与心相应。过去未来非实有体。一切法处非所知非所识量。非所通达。都无中有。诸预流者亦得静虑。如是等是本宗同义。此四部末宗异义者。如如圣谛诸相差别。如是如是。有别现观。有少法是自所作。有少法是他所作。有少法是俱所作。有少法从众缘生。有于一时二心俱起。道与烦恼容俱现前。业与异熟有俱时转。种即为芽。色根大种有转变义。心心所法无转变义。心遍于身。心随依境。卷舒可得。诸如是等末宗所执。展转差别有无量门。其多闻部本宗同义。谓佛五音是出世教。一无常。二苦。三空。四无我。五涅槃寂静。此五能引出离道故。如来余音是世间教。有阿罗汉为余所诱。犹有无知。亦有犹豫。他令悟入道因声起。余所执多同说一切有部。其说假部本宗同义。谓苦非蕴。十二处非真实。诸行相待展转和合。假名为苦。无士夫用。无非时死。先业所得业增长为因有异熟。果转由福故得圣道。道不可修。道不可坏。余义多同大众部执。制多山部。西山住部。北山住部。如是三部本宗同义。谓诸菩萨不脱恶趣。于窣堵波兴供养业。不得大果。有阿罗汉为余所诱。此等五事及余义门。所执多同大众部说。说一切有部本宗同义者。谓一切有部诸是有者。皆二所摄。一名二色。过去未来体亦实有。一切法处皆是所知。亦是所识及所通达。生老住无常相。心不相应行蕴所摄。有为事有三种。无为事亦有三种。三有为相别有实体三谛是有为。一谛是无为。四圣谛渐现观。依空无愿二三摩地。俱容得入正性离生思惟。欲界行入正性离生。若已得入正性离生。十五心顷说名行向。第十六心说名住果。世第一法一心三品。世第一法定不可退。预流者无退义。阿罗汉有退义。非诸阿罗汉皆得无生智。异生能断欲贪嗔恚。有诸外道能得五通。亦有天中住梵行者。七等至中觉支可得。非余等至。一切静虑皆念住摄。不依静虑。得入正性离生。亦得阿罗汉果。若依色界无色界身。虽能证得阿罗汉果。而不能入正性离生。依欲界身非但能入。正性离生。亦能证得阿罗汉果。北俱卢洲无离染者。圣不生彼及无想天。四沙门果非定渐得。若先已入正性离生。依世俗道有证一来及不还果。可说四念住能摄一切法。一切随眠皆是心所。与心相应有所缘境。一切随眠皆缠所摄。非一切缠皆随眠摄。缘起支性定是有为。亦有缘起支随阿罗汉转。有阿罗汉增长福业。唯欲色界定有中有。眼等五识身有染离染。但取自相唯无分别。心心所法体各实有。心及心所定有所缘。自性不与自性相应。心不与心相应。有世间正见。有世间信根。有无记法诸阿罗汉亦有非学非无学法。诸阿罗汉皆得静虑。非皆能起静虑现前。有阿罗汉犹受故业。有诸异生住善心死。在等引位必不命终。佛与二乘解脱无异。三乘圣道各有差别。佛慈悲等不缘有情。执有有情。不得解脱应言菩萨。犹是异生。诸结未断若未已入正性离生。于异生地未名超越。有情但依现有执受相续假立。说一切行皆刹那灭。定无少法能从前世转至后世。但有世俗补特伽罗。说有移转。活时行聚即无余灭。无转变诸蕴。有出世静虑。寻亦有无漏。有善是有因。等引位中无发语者。八支圣道是正法轮。非如来语皆为转法轮。非佛一音能说一切法。世尊亦有不如义言。佛所说经非皆了义。佛自说有不了义经。此等名为本宗同义末宗异义。其类无边。其雪山部本宗同义。谓诸菩萨犹是异生。菩萨入胎不起贪爱。无诸外道能得五通。亦无天中住梵行者。有阿罗汉为余所诱。犹有无知。亦有犹豫。他令悟入。道因声起。余所执多同说一切有部。有犊子部本宗同义。谓补特伽罗非即蕴离蕴。依蕴处界假施设名。诸行有暂住。亦有刹那灭。诸法若离补特伽罗。无从前世转至后世。依补特伽罗可说有移转。亦有外道能得五通。五识无染亦非离染。若断欲界修所断结。名为离欲。非见所断。即忍名相。世第一法名能趣入正性离生。若已得入正生离生。十二心须说名行向。第十三心说名住果。有如是等多差别义。因释一颂执义不同。从此部中流出四部。谓法上部。贤胄部。正量部。密林山部。所释颂言。已解脱更堕。堕由贪复还。获安喜所乐。随乐行至乐。其化地部本宗同义。谓过去未来是无现在。无为是有。弥四圣谛一时现观。见苦谛时能见诸谛。要已见者能如是见。随眠非心亦非心所。亦无所入。眠与缠异。随眠自性心不相应。缠自性心相应。异生不断欲贪嗔恚。无诸外道能得五通。亦无天中住梵行者。定无中有。无阿罗汉增长福业。五识有染亦有离染。六识皆与寻伺相应。亦有齐首补特伽罗。有世间正见。无世间信根。无出世静虑。亦无无漏寻伺。若非有因预流有退。诸阿罗汉定无退者。道支皆是念住所摄。无为法有九种。一择灭。二非择灭。三虚空。四不动。五善法真如。六不善法真如。七无记法真如。八道支真如。九缘起真如。入胎为初命终为后。色根大种皆有转变。心心所法亦有转变。僧中有佛。故施僧者便获大果。非别施佛。佛与二乘皆同一道同一解脱说。一切行皆刹那灭。定无少法能从前世转至后世。此等是彼本宗同义。其末宗异义者。谓说实有过去未来。亦有中有。一切法处皆是所知。亦是所识。业实是思。无身语业。寻伺相应。大地劫住。于窣堵波兴供养业。所获果少。随眠自性恒居现在。诸蕰处界亦恒现在。此部末宗。因释一颂执义有异。如彼颂言。
五法定能缚 诸苦从之生
谓无明贪爱 五见及诸业
其法藏部本宗同义。谓佛虽在僧中所摄。然别施佛果大非僧。于窣堵波兴供养业获广大果。佛与二乘解脱虽一。而圣道异。无诸外道能得五通。阿罗汉身皆是无漏。余义多同大众部执。其饮光部本宗同义。谓若法已断已遍知则无。未断未遍知则有。若业果已熟则无。业果未熟则有。有诸行以过去为因。无诸行以未来为因。一切行皆刹那灭。诸有学法有异熟果。余义多同法藏部执。其经量部本宗同义。谓说诸蕰有从前世转至后世。立说转名非离圣道。有蕰永灭。有根边蕰。有一味蕰。异生位中亦有圣法。执有胜义补特伽罗。余所执多同说一切有部。三藏法师翻此论竟。述重译意。乃说颂曰。
备详众梵本 再译宗轮论
文惬义无谬 智者应勤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