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八正道经--安世高

  佛说八正道经一卷   后汉安息国三藏法师安世高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弟子。听我说邪道亦说正道。何等为邪道不谛见不谛念不谛语不谛治不谛求不谛行不谛意不谛定。是为道八邪行。   何等为道八正行。一者谛见。谛见为何等。信布施信礼信祠信善恶行自然福信父母信天下道人信求道信谛行信谛受。今世后世自黠得证自成。便相告说是为谛见。   第二谛念为何等。所意弃欲弃家不嗔恚怒不相侵。是为谛念。   第三谛语为何等。不两舌不传语不恶骂不妄语。是为谛语。   第四谛行为何等。不杀盗淫。是为谛行。   第五谛受为何等。是闻有道弟子法求不可非法。饭食床卧病瘦正法求不可非法。是为谛受。   第六谛治为何等。生死意共合行所精进行出力因缘行。乃精进不厌意持。是为谛治。   第七谛意为何等。生死行合意念向意念不妄不共意求。是名为谛意。   第八谛定为何等。生死意合念止相止护已止聚止。不可为。不作所有罪。不堕中庭。是名为谛定。   比丘。所有道弟子。当受是八种行谛道。如说行可得道八行觉。谛见者信布施后世得具福。信礼者见沙门道人作礼福。信祠者悬缯烧香散花然灯。信所行十善是为自然得福。信父母者信孝顺。信天下道人者喜受经。信求道者为行道。信谛行者断恶意。信谛受者不犯戒。今世后世自黠为得黠。能教人得证。自成者能成人。能成他人便相告说。是名为谛见知。如是便自脱亦脱他人。   第二谛念所意起者为失意。欲弃家者为念道。不嗔恚怒者为忍辱。不相侵者当正意。   第三谛语者。不恶骂不犯口四过。但说至诚道品谛要。   第四谛行者不杀盗淫而行诚信。   第五谛不堕贪者。但求一衣一食为贱医。   第六谛治者为向三十七品经。   第七谛意者日增三十七品经不离意。   第八谛止者不忘因缘。止者常还意护。已止者一切无所犯。聚止者得福道。佛说如是。皆欢喜受。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提婆菩萨破楞伽经中外道小乘四宗论--菩提留支

提婆菩萨破楞伽经中外道小乘四宗论--菩提留支

提婆菩萨破楞伽经中外道小乘四宗论一卷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译       问曰。外道所立四宗法非佛法者何者是。答曰。谓一异俱不俱。问曰。云何言一异俱不俱。答曰。有诸外道言。一切法一。有诸外道言。一切...

佛说众许摩诃帝经第十一卷--法贤

佛说众许摩诃帝经第十一卷--法贤

  佛说众许摩诃帝经第十一卷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诏译   尔时世尊复谓民弥娑啰王曰。汝观色是常非常耶。王曰。非常。佛言。是苦非苦耶。对曰。是苦。世尊又言。受想行识是...

五母子经--义净

五母子经--义净

五母子经一卷 吴优婆塞支谦译 昔者有阿罗汉。在山中奉行道禁。有一小儿。年始七岁大好道。弃家去作沙门。随师在山中。从师学法。精进不懈。年八岁。便得四通。一者眼能彻视。二者耳能彻听。三者能飞行变化。四者自...

出生菩提心经--未知

出生菩提心经--未知

  出生菩提心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与大比丘众百千人俱。复与无量阿僧祇不可说大菩萨众。所谓十方来集。   尔时王舍大城有婆罗门姓大迦葉。于睡眠中。梦见阎浮提内。有大莲华其华千...

百业经 升天的先父--堪布索达吉

百业经 升天的先父--堪布索达吉

升天的先父 ——先父升天 引子证果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一婆罗门与妻子共享着美好的生活。后来,妻子生下了一个端严的...

慈悲梁皇宝忏.卷二--真观法师

慈悲梁皇宝忏.卷二--真观法师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发菩提心第四   今日道场同业大众。相与已得洗浣心垢。十恶重障净尽无余。业累既遣内外俱洁。次应仰学菩萨修行直道。功德智慧由之而生。所以诸佛每叹发心。是道场能办事故。唯愿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