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八正道经--安世高

  佛说八正道经一卷   后汉安息国三藏法师安世高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弟子。听我说邪道亦说正道。何等为邪道不谛见不谛念不谛语不谛治不谛求不谛行不谛意不谛定。是为道八邪行。   何等为道八正行。一者谛见。谛见为何等。信布施信礼信祠信善恶行自然福信父母信天下道人信求道信谛行信谛受。今世后世自黠得证自成。便相告说是为谛见。   第二谛念为何等。所意弃欲弃家不嗔恚怒不相侵。是为谛念。   第三谛语为何等。不两舌不传语不恶骂不妄语。是为谛语。   第四谛行为何等。不杀盗淫。是为谛行。   第五谛受为何等。是闻有道弟子法求不可非法。饭食床卧病瘦正法求不可非法。是为谛受。   第六谛治为何等。生死意共合行所精进行出力因缘行。乃精进不厌意持。是为谛治。   第七谛意为何等。生死行合意念向意念不妄不共意求。是名为谛意。   第八谛定为何等。生死意合念止相止护已止聚止。不可为。不作所有罪。不堕中庭。是名为谛定。   比丘。所有道弟子。当受是八种行谛道。如说行可得道八行觉。谛见者信布施后世得具福。信礼者见沙门道人作礼福。信祠者悬缯烧香散花然灯。信所行十善是为自然得福。信父母者信孝顺。信天下道人者喜受经。信求道者为行道。信谛行者断恶意。信谛受者不犯戒。今世后世自黠为得黠。能教人得证。自成者能成人。能成他人便相告说。是名为谛见知。如是便自脱亦脱他人。   第二谛念所意起者为失意。欲弃家者为念道。不嗔恚怒者为忍辱。不相侵者当正意。   第三谛语者。不恶骂不犯口四过。但说至诚道品谛要。   第四谛行者不杀盗淫而行诚信。   第五谛不堕贪者。但求一衣一食为贱医。   第六谛治者为向三十七品经。   第七谛意者日增三十七品经不离意。   第八谛止者不忘因缘。止者常还意护。已止者一切无所犯。聚止者得福道。佛说如是。皆欢喜受。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佛说须摩提经--竺法护

佛说须摩提经--竺法护

佛说须摩提经 西晋三藏法师竺法护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灵鸟顶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万人俱。   尔时,罗阅城大国,有长者号曰郁迦。郁迦有女,名须摩提,厥年八岁,历世奉敬过去无数百...

海涛法师:想当国王的婆罗门

海涛法师:想当国王的婆罗门

  有一年夏天,一个修行僧和一位婆罗门在同一座山里隐居修道。  一天,修行僧问婆罗门:「你这样辛苦修业,为的是什么呢?」  婆罗门得意洋洋地回答:「告诉你吧!我苦修的目的是想来世投身当国王。」  ...

般若灯论--龙树菩萨

般若灯论--龙树菩萨

般若灯论 龙树菩萨本分别明菩萨释唐波罗颇迦罗蜜多罗译 般若灯论释序   般若灯论者。一名中论。本有五百偈。龙树菩萨之所作也。借灯为名者。无分别智。有寂照之功也。举中标目者。鉴亡缘观。等离二边也。然则灯...

四句悟道

四句悟道

  佛陀住世的时候,有婆罗门兄弟五人,四位兄长都入山学道,证得五神通。唯有最小的弟弟弗那,生活穷苦,以耕种为业。  有一天,佛陀一如往昔出外托钵乞食,弗那看到庄严相好的佛陀,生起无限恭敬欢喜的心,便以...

佛说称扬诸佛功德经--吉迦夜

佛说称扬诸佛功德经--吉迦夜

  佛说称扬诸佛功德经卷上   元魏天竺三藏吉迦夜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只灵鹫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耆年舍利弗。便从座起偏袒右肩。更整法服在佛右面。右膝着地长跪叉手。前白佛言。...

佛陀亲口开示,对照一下你是哪种根器?

佛陀亲口开示,对照一下你是哪种根器?

  一天,释迦牟尼佛坐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里,出去托钵的弟子们陆陆续续地回到精舍,一个个威仪具足,神态安详。弟子们静静地走到水池旁边,洗去沾在脚踝上的尘土,然后端端正正地坐在坐具上,等待佛陀的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