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八正道经--安世高

  佛说八正道经一卷   后汉安息国三藏法师安世高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弟子。听我说邪道亦说正道。何等为邪道不谛见不谛念不谛语不谛治不谛求不谛行不谛意不谛定。是为道八邪行。   何等为道八正行。一者谛见。谛见为何等。信布施信礼信祠信善恶行自然福信父母信天下道人信求道信谛行信谛受。今世后世自黠得证自成。便相告说是为谛见。   第二谛念为何等。所意弃欲弃家不嗔恚怒不相侵。是为谛念。   第三谛语为何等。不两舌不传语不恶骂不妄语。是为谛语。   第四谛行为何等。不杀盗淫。是为谛行。   第五谛受为何等。是闻有道弟子法求不可非法。饭食床卧病瘦正法求不可非法。是为谛受。   第六谛治为何等。生死意共合行所精进行出力因缘行。乃精进不厌意持。是为谛治。   第七谛意为何等。生死行合意念向意念不妄不共意求。是名为谛意。   第八谛定为何等。生死意合念止相止护已止聚止。不可为。不作所有罪。不堕中庭。是名为谛定。   比丘。所有道弟子。当受是八种行谛道。如说行可得道八行觉。谛见者信布施后世得具福。信礼者见沙门道人作礼福。信祠者悬缯烧香散花然灯。信所行十善是为自然得福。信父母者信孝顺。信天下道人者喜受经。信求道者为行道。信谛行者断恶意。信谛受者不犯戒。今世后世自黠为得黠。能教人得证。自成者能成人。能成他人便相告说。是名为谛见知。如是便自脱亦脱他人。   第二谛念所意起者为失意。欲弃家者为念道。不嗔恚怒者为忍辱。不相侵者当正意。   第三谛语者。不恶骂不犯口四过。但说至诚道品谛要。   第四谛行者不杀盗淫而行诚信。   第五谛不堕贪者。但求一衣一食为贱医。   第六谛治者为向三十七品经。   第七谛意者日增三十七品经不离意。   第八谛止者不忘因缘。止者常还意护。已止者一切无所犯。聚止者得福道。佛说如是。皆欢喜受。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清静经--未知

清静经--未知

《清静经》 又称《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

道行般若经 第五卷--娄迦谶

道行般若经 第五卷--娄迦谶

  道行般若经第五卷   后汉月支国三藏支娄迦谶译   摩诃般若波罗蜜照明品第十   佛言。于般若波罗蜜中。多有起魔因缘者至使得断。须菩提白佛言。如天中天所说。若有菩萨多有危害。所以者何。用极大...

楞严经共修仪轨--佚名

楞严经共修仪轨--佚名

《楞严经》共修仪轨(寺院版) 一、起香仪式: 1点板礼佛(如果没有法器,就三拜后,问讯即可) 2炉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薰。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遵式

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遵式

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 宋耆山沙门遵式述   维安养宝刹大觉攸赞。三辈高升。夕孕金华列宿犹惭于海滴。晨游玉沼世灯强喻于河沙。良以。十方爰来四生利往。虽腾光而普示。终稽首而偏求。故其竺国皇州自今观古。彼则...

弥沙塞部五分律卷上--佛陀什共竺道生

弥沙塞部五分律卷上--佛陀什共竺道生

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第一卷~第十五卷) 宋罽宾三藏佛陀什共竺道生译 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卷第一 初分第一四波罗夷法之一   佛在须赖婆国。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诣毗兰若邑住林树下。其邑有婆罗门。名毗兰若。...

佛说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未知

佛说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未知

佛说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卷上 亦名决了诸法如幻化三昧   闻如是:一时,世尊游舍卫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五百人俱,舍利弗、摩诃目揵连、摩诃迦葉、须菩提、阿难揵等,率自耆年,素行修洁;皆弃瑕玼,垢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