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遫达经--求那跋陀罗

阿遫达经一卷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闻如是。佛在舍卫国告诸比丘。皆听我所言致难。父母生子养育哺乳。长大欲令见日月光。父母以天下万物示子。欲令知善恶。诸比丘。如是子以一肩负父。复以一肩负母。至寿竟乃止。复以天珍宝明月珠玉璧琉璃珊瑚。自生禽兽白珠。皆以着身上。尚未足报偿父母恩。父母喜杀生。子能谏止。父母令不复杀生。父母有恶心。子常谏止。令常念善无有恶心。父母愚痴少智不知经道。以佛经告之。父母贪狼嫉妒。子从顺谏之。父母不知善恶。子稍以顺告之。诸比丘。子当如是。为人作子。衣服欲好于父母。食欲甘于父母语欲高父母上。至死后当入地狱中。为人作子。当孝顺事父母持行如是者。死当生天上。诸比丘皆稽首俱闻善教。 佛言。有大贤者优婆塞字遫达。为子取妇。妇字玉耶。玉耶大婿富家女。不以姑妐之礼事遫达。亦不敬其夫婿积数年。遫达亦贤者优婆塞。不言不语。到佛所自责。我为子取妇。国中豪富家子。心大欢喜。今事我数年。憍慢自恣不以妇礼。愿佛明日自屈到我家。佛默然不应。默然不应者旦日欲往。明日佛到遫达家其妇不出。佛以神化之。心喜乃出见佛。前为佛作礼。佛言。汝为人作妇。用何事夫婿。玉耶言。当以身事夫。佛言。妇人事夫有三恶四善。何等为三恶。一恶者。如与惰人共居不欲作事。骂詈至暮嗜美好斗。二恶者。如与怨家共居。不持一心向夫。不愿夫善。不愿夫成就。当愿夫死。三恶者。如与偷盗共居。不惜夫物但念欺夫。常欲自好不顺子孙。但念淫泆。如是死者。展转恶道中无有出时。是为三恶。何等为四善。一善者。妇见夫从外来。当如母见子。夫有急缓常欲身代之。二善者。妇事夫当如弟见兄。上下相承事。夫恶不以为恶。不念淫泆常随夫语。三善者。妇事夫当如朋友。相见辄相念。夫从他方来。当如见父兄。心中欢喜和颜向之。妇持心当如是。四善者。妇事夫当如婢。夫大骂亦不以为恶。捶击亦不以为剧。走使亦不以为劳苦。夫虽恶常念事善。当顾子孙。如是死者常生天上。亦于天上饶侍者。好衣珍宝常在身上。佛言。三恶四善。汝欲持何所事夫。玉耶言。妇人事夫不可用三恶。四善者可与共居。从今以去请如婢事大夫子。玉耶即膝行承事遫达。以夫妇之礼事其婿。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佛说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法护

佛说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法护

佛说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五卷 宋西天三藏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普明慈觉传梵大师法护奉诏译 佛说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卷第一 (大幻化普通仪轨三十一分中略出二无我法) 金刚部序品第一   如是...

实用佛教--星云法师

实用佛教--星云法师

  第一课 佛教的道德标准   道德是维系国家纲纪令之不乱者,有保护社会人民生活安全的功用。中国古来制定的礼教,所谓「四维八德」、人伦「五常」,都是期望建立一个「忠恕仁义」、礼法有序的太平盛世。佛教...

解深密经--玄奘

解深密经--玄奘

解深密经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胜光曜七宝庄严,放大光明普照一切无边世界,无量方所妙饰间列,周圆无际其量难测,超过三界所行之处,胜出世间善根所起...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三--宣化上人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三--宣化上人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下 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五)   审除细惑.从根解结   F2审除细惑说二如来藏(分三)   G1满慈蹑前以起二疑G2如来次第以除二惑G3大众领悟赞善谢益   G...

老德和尚念佛

老德和尚念佛

  贤公在日,经常会给大家讲起一位僧人的轶事,我们去孤峰寺和清泉寺的时候,演强法师和印生法师不约而同地也提起了这位僧人。看来我们是很有必要对此人有一番专门的介绍了。  老德和尚,和贤公(当代112...

《百业经》:(76)迦叶尊者——功德无量世尊亲赞

《百业经》:(76)迦叶尊者——功德无量世尊亲赞

译序(摘录)《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人物,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