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频婆娑罗王经--法贤

  佛说频婆娑罗王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中。与大苾刍众俱。皆是法中耆旧大阿罗汉。诸漏已尽所作已办。除诸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证得解脱。如是之众满一千人。   尔时世尊而起思念。我今可往杖林山中灵塔之处。作是念已。与苾刍众俱往彼处。到彼处已安居其中。时摩伽陀国频婆娑罗王。闻佛世尊与诸耆旧大阿罗汉数满千人。住杖林山灵塔之处。时王思念欲往听法。即令严驾不同常时。乃有从车万二千乘。妙服宝器万八千床。八乐四兵导前从后。眷属臣佐围绕而行。时王出城往杖林山。诣于佛所亲近供养。复有婆罗门及长者等。亦随于王诣于佛所。尔时世尊见王到来示现五相。谓顶相伞盖相摩尼相拂相宝剑等相。庄严佛身。尔时大王到佛会已。除去王者自在之相。至于佛前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以妙言辞赞于佛德。头面着地礼佛足已。旋绕三匝住立佛前。自称己名白世尊言。我是摩伽陀国频婆娑罗王。又复白言。我是摩伽陀国频婆娑罗王。如是三白。佛三报言。如是如是。汝是摩伽陀国频婆娑罗王。又以软语劳慰于王。请王就座。王闻佛言。欢喜踊跃退坐一面。王之眷属及与臣佐。各各向佛跪膝合掌。亦以妙言叹于佛德。头面礼已退坐一面。诸婆罗门及长者等。有以言辞赞叹礼拜者。有但合掌顶礼者。有遥观佛默然者。如是等众各坐一面。   尔时会中诸婆罗门长者等。忽见耆旧优楼频螺迦葉侍立佛侧。乃作是念。呜呼尊者耆旧优楼频螺迦葉。却于大沙门处修持梵行。世尊知彼婆罗门及长者等心生疑念。即便说偈问迦葉曰。   汝优楼频螺迦葉往昔事火无间断   见何利故得何法此义速当为我说   尔时尊者迦葉说偈答言。   世间所有饮食味乃至欲乐人所乐   我见此利而志求是故事火无间断   佛又说偈问迦葉言。   云何耽恋欲乐事乃至贪于饮食味   人间天上心爱乐是义速当为我说   尊者迦葉以偈答曰。   我于最上寂静句由不了故生退屈   唯耽五欲非如理是故事火无间断   围陀事火证解脱众生由此心迷惑   盲者无异于死人退失最上寂静句   我今见实无为法大龙最上师善说   能仁为大利益故世尊出现大精进   佛复告言。迦葉。汝善来善住无诸邪念。善能分别最上之法。迦葉。汝今当可善化众会。于是尊者迦葉受佛敕已。即入三摩地现大神通。于众会没于东方虚空中。出现四威仪行住坐卧。乃至现火三昧。于火界中出种种光。谓青黄赤白及玻胝迦色等。又复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下出水身上出火。出没显现相续不断。如是南西北方。于虚空中。亦复现于行住坐卧四威仪相。乃至入火三昧。于火界中出种种光。谓青黄赤白及玻胝迦色等。又复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下出水身上出火。出没显现相续不断。尔时尊者迦葉于四方虚空。现神变已还摄神力。前诣佛所合掌顶礼。而白佛言。我师世尊。我是大声闻。又复白言。我师世尊。我是大声闻。佛报迦葉言。我是汝师。汝是大声闻。又复报言。我是汝师。汝是大声闻。汝可还位而坐。   尔时众中婆罗门长者等复作是念。如是耆旧尊者优楼频螺迦葉。犹尚于佛大沙门处修梵行耶。佛知其意。告频婆娑罗王言。大王。当知色有生有灭。了知此色有生有灭。受想行识亦复生灭。而彼蕴法当知有生即知有灭。大王。此色蕴法。若善男子。能实了知有生即灭。色蕴本空色蕴既空生即非生。生既无生灭何所灭。色蕴如是诸蕴皆然。若善男子。了知此已。即悟诸蕴不生不灭无住无行即无有我。我说是人于无量阿僧祇劫中。为真寂静者。   尔时会中诸婆罗门长者等作如是念。以何法故可得了知无我无受想行识。何谓有彼我人众生寿者。乃至摩那嚩迦主宰作者生者起者无动者说者分别者知者。如是等类何者不生何者不灭。又复彼类以何缘故。所作善不善业而受果报。   尔时世尊知彼婆罗门长者等起心念已即告诸苾刍言。苾刍。若无我说我。是即愚痴少闻凡夫异生我相。苾刍。当知我本无我复无我者。而诸苦法。若作生想苦蕴即生。若作灭想苦蕴即灭。及与诸行。若作生想诸行即生。若作灭想诸行即灭。此因此缘生诸行法。以此行缘即有生灭。我于如是。如实了知生灭法已。乃可告语一切众生。诸苾刍。我以清净天眼过于肉眼见诸众生生灭好丑贵贱上下善趣恶趣众生所作善恶之业所得果报皆如实知。又复众生具身口意三业不善。毁谤贤圣起于邪见。由此邪见作诸邪业行诸邪法。以此因缘。命终之后堕于恶趣受地狱苦。又复众生具身口意三业之善。不谤贤圣起于正见。由此正见作诸善业行诸善法。由此因缘命终之后生于天界而为天人。我如实知我如实见。诸苾刍。我时不言有我有人有众生有寿者。又彼知者等类何生何灭。作善恶业而受果报。如是等法无有我想。所有五蕴由有法想。由彼法想乃生五蕴。又彼无明缘于行法。诸行法生集法乃生。诸行法灭集法得灭。诸苾刍如是行苦因集而有。因集灭故行苦即灭。苦法灭已非法皆灭更不复生。如是苦法已尽边际。苾刍。灭复何证。即此苦边是真寂灭是得清凉是谓究尽。苾刍。此寂静句。谓舍一切法爱法。若尽欲法得灭。是即寂静涅盘。   尔时世尊复告王言。大王。于意云何。色是常非常耶。王言。色灭即是非常。佛复告言。是苦非苦耶。王言。世尊。苦灭即非苦。苦者是颠倒法。此颠倒法。是彼声闻少知少闻。乃称我是大声闻我是大智。起此我想彼我想者。不也世尊。佛又告言。受想行识是常非常耶。王言灭即非常。佛言。是苦非苦耶。王言。苦法因颠倒生。此颠倒法是即为苦。是彼声闻少知少闻而生我想。是故称我是大声闻。我是大智彼我想者。不也世尊。佛言。大王。如是如是善思念之。此色蕴法。所有过去未来现在。内外中间若大若小。若高若下若近若远。彼一切法。本来无有无相无我。大王。以彼正智当如实见。佛复告言。大王。乃至受想行识。所有过去未来现在。内外中间若大若小。若高若下若近若远。彼一切法。本来无有无相无我。大王。如是。以彼正智当如实见。是时会中声闻众等闻此法已。了色无常乃至受想行识。亦复了知而生厌离。由厌离故即得解脱。证解脱已正智现前。我得解脱。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是时频婆娑罗王闻说是法。远尘离垢法眼清净。会中复有八万天人及无数百千婆罗门长者。亦得远尘离垢法眼清净。   尔时频婆娑罗王法眼清净。得正知见住法坚固。离诸所欲离诸苦恼。于佛法中得法无畏。是时大王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向佛合掌谛信顶礼而白佛言。世尊。我得大利我得大利。我誓归依佛法僧众受近事戒。从今已后尽形不杀乃至不饮酒等。又复白言。我今虔心请佛世尊。还王舍城。唯愿世尊。哀受我请。当尽此生承事供养。乃至衣服饮食卧具医药。受用等物悉皆具足。诸苾刍众皆亦如是。尔时世尊受王请已默然而住。大王见佛默然许已。头面着地礼佛而退。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过去现在因果经--求那跋陀罗

过去现在因果经--求那跋陀罗

过去现在因果经四卷 刘宋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过去现在因果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与诸比丘。住于竹林。是诸比丘。于晨朝时。着衣持钵。入城乞食。还归所住。食竟澡...

抱朴子--葛洪

抱朴子--葛洪

《抱朴子》内外篇 葛洪 著 内篇 卷一 畅玄 【原文】 抱朴子曰:“玄者,自然之始祖,而万殊之大宗也。眇眛乎其深也,故称微焉。绵邈乎其远也,故称妙焉。其高则冠盖乎九霄,其旷则笼罩乎八隅。光乎日月,...

赵州和尚因什么而开悟?禅风是什么?

赵州和尚因什么而开悟?禅风是什么?

  今天给各位讲讲我们本寺的赵州和尚和赵州禅。赵州禅的内容非常丰富,就像古人所说,讲到赵州禅,就没有你的开口处,不知从何说起。在无说当中,也还是要说一点,这样才能使我们有一点点认识。 赵州和...

普劝净宗道侣兼持诵地藏经--弘一法师

普劝净宗道侣兼持诵地藏经--弘一法师

  普劝净宗道侣兼持诵地藏经   弘一大师讲述   庚辰地藏诞日在永春   王梦惺记   予来永春,迄今一年有半。在去夏时王梦惺居士来信,为言拟偕林子坚居士等将来普济寺,请予讲经。斯时予曾复一函,俟秋...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一百一至一百二十--玄奘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一百一至一百二十--玄奘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二百卷(第一百一卷~第一百二十卷) 五百大阿罗汉等造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一 智蕴第三中他心智纳息第三之三   傍生趣亦有生处得智能知他心等。云何知然。...

海涛法师:野花中的心意

海涛法师:野花中的心意

  这天,有个长相美妙的男婴诞生在舍卫城中的上流仕绅家,他出生时,天空飘下许多美丽的花朵,房子里外充满一阵阵奇异的香味,好几天都不散去。因为这种祥瑞的征兆,父母将小孩取名叫华天。  华天渐渐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