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个故事告诉你,佛是什么

  一位聪明的那先比丘,从他的智慧流露事迹中,可以知道他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奇人。有一次,弥兰陀王故意要非难那先比丘,就诘责他说:“你跟佛陀不是同一个时代,也没有见过释迦牟尼佛,怎么知道有没有佛陀这个人?”

  那先比丘反问他说:“大王,您的王位是谁传给您的呢?”

  “我父亲传给我的啊!”

  “父亲的王位是谁传给他的?”

  “祖父。”

  “祖父的王位又是谁的?”

  “曾祖父啊!”

  那先比丘继续问:“这样一代一代往上追溯,您相不相信您的国家有一个开国君主呢?”

  弥兰陀王正容回答:“我当然相信!”

  “您见过他吗?”

  “没有见过。”

  “没有见过怎能相信呢?”那先比丘又问。

  “我们的开国君主制定了典章、制度、律法,这些都是有历史记载的;所以,我虽然没有见过他,但是,我相信他一定存在的。”

  那先比丘微笑颔首说:“我们相信佛陀确有其人,因为佛教也有佛、法、僧,有经、律、论;有佛陀所制定的戒律和历史事迹,决不是虚构不实的人物,这个道理与你们有开国君主是相同的!”

  弥兰陀王无法藉此非难那先比丘,又想到另一个难题,他问:“佛教常常讲:人们第一快乐就是证悟涅槃,达到不生不死不灭的境界。那先比丘啊!你已经证悟涅槃了吗?”

  那先比丘谦恭合十:“惭愧,还没有!”

  弥兰陀王得意地问:“既然没有证验过,那么,你怎么知道有涅槃的境界呢?”

  要是拿这个问题来问各位,你们怎么回答呢?

  那先比丘不直接回答,反问弥兰陀王:“大王,假如现在我拿一把大刀把您的膀子砍掉,你痛不痛啊?”

  弥兰陀王变色说:“当然痛!哪有膀子砍断了不痛的!”

  那先比丘追问:“您的膀子又没有被人砍断过,您怎么知道痛呢?”

  弥兰陀王答:“我看过别人被砍断膀子的痛苦情状,我当然知道痛啊!”

  那先比丘微笑致意道:“大王啊,我也同样地看过别人证悟涅槃时候的快乐,所以我当然知道涅槃境界的美妙啊!”

  弥兰陀王这个疑难又被驳倒,还是不服,便绞尽脑汁,第三次发问:“你们出家人奉信慈悲为怀,你怎么去原谅你的仇敌呢?”

  那先比丘开颜笑了:“大王,如果您的腿上长了一个脓血疮,您会把腿子砍掉吗?”

  “不会!”

  “那么,大王您怎么办呢?”

  “细心地清洗它,给它敷药,时间久了,疮就好了!”

  那先比丘说:“是了!仇敌、坏人就像一个脓疮,不去照顾、医疗,就会蔓延恶化,所以必须用法水去清洗,使他们弃邪归正,改过自新,这跟大王您护持腿上的脓疮是同样的道理!”

  弥兰陀王点头称善,仍然不能心服口服,想一想又计上心来:“你们常常劝人要修来生福,你们既没有经历过死亡,怎么知道人死之后还有来生呢?”

  那先比丘和譪地回答:“这就好比柳柑,果实成熟了以后掉在地上,果肉腐烂了,可是种子却埋在土壤里,一等到时机成熟,就会萌芽、成长,茁壮为一棵柳橙树。

  人的身体只是四大暂时的假合,等到幻境破灭,躯体也就死亡了,可是业识却能不断生死流转,就像柳橙的种子一样地在六道轮回中生生不息,不止有一个来生复苏,而且有无限个来生。”

  弥兰陀王心有不甘,又提出第五个问题来质疑,一个比一个更难回答,但那先比丘智识过人,胸有成竹,依旧微笑着一一开示。

  弥兰陀王问:“你们出家人爱不爱自己的身体呢?”

  那先比丘:“身体只是四大五蕴和合的色身,我们出家人是不爱的!”

  弥兰陀王一听,正中下怀,立刻狡黠地反驳:

  “哦!你说你们不爱自己的身体,但是,你们出家人一样穿衣、吃饭、睡觉,还不是在保护这个色身?若说不爱,岂不是自相矛盾?”

  那先比丘一笑而罢,另作别解:

  “大王,如果您身上长了一个脓包,您爱不爱它呢?”

  “包?那么脏的坏东西,谁会喜欢它?”

  “既然不喜欢它,为什么要把它洗净、敷药,时时守护它不使恶化,每天看看它有没有好一点?若说不喜欢包,这种做法不是自相矛盾吗?”

  弥兰陀王很不服气地辩驳:“我是为了身体的健康才要保护它的!”

  那先比丘击掌而笑:“这就对了!出家人不爱这个身体,但是为了借假修真,也不得不照顾这个空幻的身体啊!”

  弥兰陀王屡仆屡起,紧接着又问:“释迦牟尼佛能不能知道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世因果呢?”

  “佛陀具有大神通,当然能知道过去、现在、未来了!”

  “既然如此,为什么他不把所有的神通教给你们,让诸弟子迅即知道过去、现在、未来的业障,不就通通开悟了吗?何必一点一点地让你们慢慢历练呢?”

  聪明的那先比丘举重若轻,先问:“大王,如果您是个医生,是不是就知道各种治病的百药呢?”

  “当然啦!医生对于什么药能治什么病,是通通都要知道的啊!”

  “既然医生知道百草药性,他能不能把所有的药都开给一个病人吃呢?”

  弥兰陀王大不以为然的回答:“当然不能!治病要对症下药,慢慢地一味配一味的调理,病人才会好,怎么能胡来!”

  那先比丘顺势说:“同理,佛陀传授佛法也要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要依照弟子根器的不同,一点一点逐步传授,才能如法得道啊!否则,偃苗助长,反而弄巧成拙!”

  弥兰陀王面露赞叹之色,十分佩服那先比丘对答如流的智慧,继续问到底的说:

  “那么,请问释迦牟尼佛有没有嗔恨心,会不会发脾气?”

  那先比丘答:“佛陀没有嗔恨心,当然不会发脾气。”

  “可是,经典上这么记载:有一次佛陀的大弟子舍利弗和目犍连带着五百徒众来听经,佛陀却很生气地斥责他们:‘出去!出去!’这不就是嗔心使然吗?”

  “这事是有的!”那先比丘耐心阐释说:“舍利弗与目犍连的确带了五百徒众来参加法会,但是这五百个人成群喧闹,不尊重庄严法会,佛陀喝斥他们出去,并不是出于嗔恨心,而是出于慈悲心。

  这就好比大地覆载我们,一切如如平等,如果你在地上跌倒了,这是你自己不小心的缘故,你能怪大地对你不好,对你生气吗?”

  弥兰陀王频频点头,心服口服。

  各位听了这么多非难的问题,仔细思量,就可以体悟出那先比丘是何等大智慧!

 

点我:

相关文章

放生免患:25.救牛灭火正阳门老者《江慎修居士选录》

放生免患:25.救牛灭火正阳门老者《江慎修居士选录》

  《江慎修居士选录》【放生善报 第三章放生免患】  放生现报故事集----印光大师鉴定  江慎修先生放生杀生现报录铸板流通  民国十一年壬戍冬释印光谨撰  第三章放生免患  【原文】  25.救...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33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33

  大师本来不喜欢眷属,所以没有出家徒弟。但是渴仰亲近他,反复承他训诲,深沾法益,在家二众,不可胜数。那出家的伴侣,除了与谛老法师最相契合的莲友外,另有久承摄受,饱餐法乳,却仍然以莲友相待的,过去...

海涛法师:月亮里的兔子

海涛法师:月亮里的兔子

  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曾经示现做过一只兔子。这一只兔子王领导了很多动物,在森林里面修行。牠常常跟其他的动物说:"每一个月的月圆日,我们要保持道德清淨,我们要做圆满佈施。"  牠自己在想,明天就是月...

《百业经》:(90)野兽禁行者 恶口骂僧百世兽报

《百业经》:(90)野兽禁行者 恶口骂僧百世兽报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收养弃婴,终得福报

收养弃婴,终得福报

最后来讲一个好人好报的故事,不然大家会觉得这世界咋充满了负能量。其实恶有恶报的故事,也未必不好,大家能从中得到警示,知道因果可怕,就不敢做坏事,而自觉地去行善积德,这就是反面案例的意义所在。十多年前,...

一是基础,没有一哪来九

一是基础,没有一哪来九

  南山雷音寺的住持突然得了重病,请了许多郎中用了好多药都不见好转,后来一郎中建议:“要不试试这种药。”他说出了药的名称。这是一种名贵的药材,须每年春天连花带枝一并采摘,这种药材一株要卖到十多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