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满愿子经--失译人名

  佛说满愿子经一卷   失译人名今附东晋录   闻如是。一时佛游摩鸠罗无种山中。与大比丘俱。比丘五百。尔时贤者邠耨。晡时从宴坐起往诣佛所。偏袒右肩右膝着地。稽首足下叉手白佛。善哉世尊。为我且讲要法。我当奉行令身长夜安隐无极。佛言。谛听善思念之。邠耨应唯然世尊。佛告邠耨。目见好色可眼之物。所可爱乐贪欲之。耳贪好声。鼻识好香。舌知美味。身着细滑更乐可意。爱于所欲慕于贪求。假使比丘欣乐然可心处其中已贪住则乐迷惑。从是致患忧恼之戚。假使邠耨比丘。目见色者。可眼之物不以欢乐。心不处中恼患则除。耳鼻口身意亦复如是。是为粗举要法。佛之教诲以诫敕汝。今欲所游。邠耨白佛。唯然世尊。有一国名首那和兰(晋曰所闻欲胜)。欲游彼国。佛言。彼国凶恶志怀粗[麩-夫+黃]。不能柔和喜斗乱人。假使彼国异心凶人骂詈毁辱。当云何乎。假使彼国异心恶人骂詈辱我。我当心念。爱我敬我尚原赦我手不推我。佛言。假使叉汝当奈之何。邠耨白曰。当心念言。尚复爱我敬我贤善柔和。不以瓦石而打掷我。佛言。假使以瓦石打掷汝。当奈之何。邠耨白曰。其国人善仁和温雅。不以刀杖伤击我身。佛言。假使刀杖伤击汝身。当奈之何。邠耨白曰。我当念言。其国人善柔和温雅。不以利刀害我身命。佛言。假使利刀害汝身命。当奈之何。邠耨白曰。我当心念言。身有六情为之所患。厌身众恼不净流出。求刀为食志唯在味。入于寂然以刀为食。佛言。善哉邠耨。汝能堪任以是比像。调顺寂然忍辱仁贤。处于彼国随意所欲。于是邠耨即从坐起。稽首佛足右绕三匝。自诣其室。即夜盖藏床卧安眠。明晨着衣持钵往诣彼国。寻在其国于一夏中教化劝立。请清信士凡五百人。清信女五百人。兴于寺舍五百。窟室床榻五百。及法坐具被枕各各五百。化五百人皆为沙门。在于其岁证三达寻灭度。灭度未久。诸比丘众无央数千。往诣佛所稽首足下。却在一面。俱白佛言。有一比丘名曰邠耨。佛为粗举说其要法。今已灭度已来未久。为何所获得何证乎。佛言。诸比丘。彼族姓子已兴三达证得六通。谛观顺法无与等者。不与余事唯讲法典。诸漏已尽无复尘垢。已度想念脱于智慧。现在于法极达诸通。证具足。于生死已断。称举梵行所作已办。鲜名色本诸慧无生。圣智具足已得罗汉。于时世尊莫不称誉咨嗟无极邠耨文陀尼子。佛说如是。比丘莫不欢喜。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宣化上人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宣化上人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宣化上人讲述 六祖法宝坛经 行由品 第一卷   「六祖法宝坛经」是此部经的名字,这部经叫「六祖法宝坛」,是经的别名。「经」:是经的通名。佛经立题以七种来分别,即是单人、单法、单喻、...

大般涅槃经与佛教末法--网络

大般涅槃经与佛教末法--网络

中国隋朝智者大师,曾经将佛陀(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说法分为五个时期,那就是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以及法华涅槃时。   佛陀在菩提树下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之后,最初的二十一天中,为各大菩萨以及宿世...

大方等大集经贤护分第三卷--阇那崛多

大方等大集经贤护分第三卷--阇那崛多

  大方等大集经贤护分第三卷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观察品第六之二   又诸如来。色无漏故受亦无漏。乃至行识亦无漏。又诸如来戒亦无漏。所有三昧智慧亦无漏。乃至解脱解脱知见亦无漏。如是乃至诸如来...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般若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般若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十卷 唐 般若译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序 御制 大朴既散,有为遂作。名利牵乎代,巧智丧乎真,爱恶攻其性情,因缘坚其染习,内则百虑无节,外则六根竞诱,天理灭而莫知,道源迷而忘返...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么耶般若波罗蜜多理趣经--不空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么耶般若波罗蜜多理趣经--不空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么耶般若波罗蜜多理趣经一卷 唐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成就殊胜一切如来金刚加持三么耶智。已得一切如来灌顶宝冠。为三界主。已证一切如来一切智智瑜伽自在...

入定不定印经--义净

入定不定印经--义净

入定不定印经 唐三藏法师义净奉制译 三藏圣教序 唐武则天制   盖闻。大乘奥典。光秘赜于琼编。三藏玄枢。着灵文于宝偈。斯乃牢笼系象。演畅幽深。虽第一义空。名言之路双绝。诸法无相。听说之理兼忘。然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