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頞多和多耆经--失译人名

佛说頞多和多耆经一卷   失译人名今附西晋录   闻如是。一时佛在为耶国时有多树木处。与众比丘僧俱。比丘有五百人。月十五日盛满时。夜半寂然安静。比丘僧自相难问。时栴檀调弗天人。持天形状威神光耀来。直前趣佛。前以后悉脱身上珍宝着一面。但披一领衣。前以头面着佛足礼毕。问佛言。诸可过去佛正觉弟子有经。经名頞多和多耆。佛弟子今亦复说是頞多和多耆经。愿佛为我说是经。当使弟子奉持。佛默然不应。栴檀调弗。稽首而却坐。佛即为比丘僧说经言。我为若说頞多和多耆经。皆听着心中。念之勿得忘。比丘言。愿佛说。我皆当受经戒。佛言。布施有八事。何谓为八。愚痴人布施。但布施不知其恩善所在。既布施不达世间无有常。痴人持作常世间苦无极。愚人持作乐世间。所有愚人言。是我所有可常得。世间人皆颠倒不净臭处恶露。愚人用作好。不知作善得善。作恶得恶。愚人施与人。不知其人德深浅。持善心施与得道者。福不可量。   佛告诸比丘。何以知愚人不知。布施有十因缘。何等为十。愚人布施不知为尊自用所与者得善。愚人不至心施与人也。愚人既施与人与时不敬重。不自手与。传教人与施。人不欲望其福。不即得其福者。自用忘其福。愚人施与佛辟支佛阿罗汉。不能自知其福大。愚人施与。不信佛辟支佛阿罗汉阿那含斯陀含须陀洹。皆用为弃损。无有后生。愚人施与。欲但得名字。欲使人称誉。是为愚人布施。佛说经已。栴檀调弗。及诸比丘。皆欢喜。前为佛作礼。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摄大乘论释--玄奘

摄大乘论释--玄奘

摄大乘论释(应为四十五卷) 世亲菩萨造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摄大乘论释卷第一 总标纲要分第一   诸破所知障翳暗  尽其所有如所有   诸法真俗理影中  妄执竞兴于异见   斯由永离诸分别  无垢清净...

未生怨经--支谦

未生怨经--支谦

未生怨经一卷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国鸡山中。诸天龙鬼神。帝王臣民。皆诣佛所稽首。承风供养之。仪靡不尽礼。调达睹之。其嫉无量。还告太子未生怨曰。汝父辇国众宝。以贡佛诸...

佛说七佛经--法天

佛说七佛经--法天

  佛说七佛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有大苾刍众。持钵食时诣迦里梨道场。共坐思惟。过去世时有何佛出现。族姓寿量其义云何。如是思已。互相推问而不能知。尔时世尊知此苾刍思惟是事。...

等集众德三昧经--未知

等集众德三昧经--未知

等集众德三昧经 西晋三藏法师竺法护译 等集众德三昧经卷上   闻如是。一时佛游于维耶离大树重阁精舍。与大比丘众俱。比丘一万皆学戒具足晓了圣达。菩萨二万悉不退转。逮诸总持辩才无碍。悉得神通分别解畅。定意...

文殊师利发愿经--佛陀跋陀罗

文殊师利发愿经--佛陀跋陀罗

文殊师利发愿经原文   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译   身口意清净 除灭诸垢秽 一心恭敬礼 十方三世佛   普贤愿力故 悉睹见诸佛 一一如来所 一切刹尘礼   于一微尘中 见一...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卷三十一至四十--般若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卷三十一至四十--般若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唐罽宾三藏般若奉诏译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善男子。如此贤劫未来世中。弥勒菩萨从兜率天将降神时。放大光明。普照法界。示现一切诸菩萨众住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