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愿经--支谦

  四愿经一卷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与五百比丘僧。坐于尼延树下。为数千万人说法。于是城中有豪长者。财富无数。名曰纯陀。纯陀有子。厥年十四。时得重病。不免所疾。逐便丧亡。父母兄弟。宗亲中外。莫不爱重。啼哭忧愁。安可言乎。尔时纯陀。闻佛来化。心大欢喜。便告其妻言。今佛在此。宜当往见。闻佛说经法者。莫不解悦。忘忧除患。即与其妻亲族仆使。俱到佛所。为佛作礼。却坐一面。长者纯陀。长跪叉手。前白佛言。人在世间。积聚钱财。思虑勤苦。不敢衣食。不知布施奉持经戒。无尊无卑。获得如愿者。或时命尽。父母兄弟妻子亲属。啼哭愁毒。为其棺殓。遣送财宝衣被饮食。宁有益于死者不。佛告纯陀及诸会弟子。听我所说善思念之。纯陀眷属。诸会弟子。皆各叉手。一心受教而听。   佛言。人有四愿。不可常保。何等为四。第一愿者。是人身沐浴庄饰。饭食五乐。常先与之。疾病卒至。不能止之。命尽躯强在地。不随人魂神去。空爱重之。复何益也。   第二愿者。谓有财产官爵俸禄。得之者喜。不得愁忧疾病。死至命尽。所有财物。官爵俸禄。故在世间。不随人魂神去。空为愁苦。   第三愿者。谓有父母兄弟妻子。中外亲属。朋友知识。恩爱荣乐。疾病至死命尽。复不能救我命。亦不能随我魂神去。空啼哭。送我到城外深冢间。以弃我去。各疾还归。虽追念我愁苦忧思。不过十日。诸家宗族。男女聚会。相向歌舞。快共饮食。相对谈笑。捐忘死人。虽有父母兄弟妻子。中外亲属。朋友知识。不能共追我命。空悲之复何益也。   第四愿者。是人意天下人少有能守护其意者。皆放心恣意。淫于五乐。贪利疾妒。忿怒斗诤。不信道德。至于身死寿尽。魂神去矣。三者相追逐。不得相离。譬如雀飞。意随其两翅。意为身神。两翅为魂魄。人不能守护其意。皆从恶念所为。杀盗贪淫以生时所为罪。死入太山地狱中。为饥饿鬼。罪竟乃出为畜生。当为人所屠割。作人放心快意故。入三恶道。   佛告纯陀及诸弟子。当端汝心。守护汝意。谛自思惟。知身非我身。所有财物。亦非我许。当谛计校所有。父母兄弟妻子。五种亲属。朋友知识。官爵俸禄。念欲得之。无有厌足。谓有益于我身。老病死来。皆不能益于我身。亦不能为我却之。人不能自拔为道。如鹦鹉鸟爱其毛尾。为射猎者所得。贤者谛知。是四愿不随人魂神去。空为之困苦。因拔恩爱之根。绝三恶之道。得三善道。一者不复老。二者不复病。三者不复死。坚守护其意。乃可得度。诸弟子闻经欢喜。为佛作礼。   佛念天地八方之外。万物受性。皆怀忧苦。常伤人民。含血蠕动。不得自在。与天争命。皆当归死。骸骨销烂。下入于土。精神飞翔。展转五道。为善上天。为恶入渊。凡人生时。所为善恶。精神魂魄。随其殃福。生时为人。孝顺父母。忠信事君。死得上天。如世间人。积德为善。仕宦求官位。至公侯豪贵。富乐贫贱困厄。皆由宿命。行伐杀酷虐。生为恶人。死受重酬。自为心侯主招百凶。快心之欢。必有后患。帝王人民。俱惑于道。寄托父母。作善福寿为恶贫苦。盗窃欺人。负债不偿。借贷不归。死后当为奴婢牛马。或作大猪。屠割剥其躯。称卖偿人。作人悭贪。不肯布施。死为饿鬼。不得衣食。如乞丐人。以刀截肉。叩头求食。此皆先时。为人贪残。悖逆不信为善。伤杀盗窃。受人妇女谗言两舌。饮酒斗乱。死入地狱。掠笞烧煮。身更虿毒。苦痛无极。人有六忧三苦四痛。佛戢转化。生死不绝。弃国捐王。求自然道。积德累岁。乃得道真。神明彻照。悉见天地绝洞之外。知人鸟兽虫豸所言。心所趣向。佛念人死。如大风卒至无期。人死至无时。当与心争诤。为善勿疑。佛以经道劝励。贤者目所不见。耳所不闻。崛奇珍宝。何益于己。诸为道者。当信经戒守善。以死不犯恶。生道不可失。德不可离。远道失德。如儿生无母。鱼脱于渊。人死复生。如蚕浑沌茧中穿丝出飞。其神故一变形易壳。道成于微。五戒得根。弟子闻经欢喜前受教。是为痛痒要识如谛知也。何等为思想识。为身六思想。眼裁思想。耳鼻口身意裁思想。如是六思想。何等为思想习识。裁习为思想习。如是为思想习识。何等为思想尽识。裁尽为思想尽识。如是为思想尽识。何等为思想尽受行识。是为八行识识。识识谛见到谛定意为八。如是尽思想受行识。何等为思想味识。所为思想因缘生乐得意喜。如是为思想味识。何等为思想脑识。所为思想不常尽苦转法。如是为思想脑识。何等为思想要识。所思想欲贪能解。欲贪能断。欲贪能自度。如是为思想要识。何等为生死识。为六身生死识。眼裁生死识。耳鼻口身意裁行。如是为生死识。何等为生死习裁习生死习识。何等为生死尽识。裁尽为生死尽识。何等为生死欲尽受行识。为是八行识。谛见至谛定为八。如是为生死欲灭受行识。何等为生死味识。所为生死因缘生乐喜意。如是为生死味识。何等为生死脑识。所有生死。不常尽苦转法。如是为生死脑识。何等生死要识。所为生死欲贪随欲贪能断欲能度。如是为生死要识。何等为识身六衰识。眼裁识。耳鼻口身意裁识。如是为识识。何等为识习命字习为识习。如是习为识。何等为识尽为识命字尽为尽识。如是为尽识。何等为识尽受行为识八行谛见至谛定为八。如是为识尽欲受行如谛识。何等为识味知所识因缘故生乐生喜意。如是为味生为味识知。何等为识脑识所识。为尽为苦为转。如是为识脑识。何等为要识所识。欲贪能活。欲贪能断能度。如是为要识。如是比丘。七处为觉知。何等为七色习尽道味苦要。是五阴各有七事。何等为三观识。亦有七事。得五阴成六衰。观身为色一。观五阴为二。观六衰为三。故言三观。比丘能晓七处。亦能三观。不久行堕道断结无有结意。脱黠活见。道见要一。证受止已。断生死意行所作意。不复来还生死得道。佛说如是。比丘欢欣受行。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一至三十--昙无谶

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一至三十--昙无谶

大般涅槃经(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奉诏译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一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十之一   尔时,世尊告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若有菩萨摩诃萨修行如是《大涅...

菩提道次第广论浅释三--日常法师

菩提道次第广论浅释三--日常法师

  《菩提道次第广论》浅释(三)   日常法师释   菩提道次第广论浅释中士道   十二缘起   ※﹝第二、由十二缘起门中思惟分四:一、支分差别,二、支分略摄,三、几世圆满,四、此等摄义。今初﹞   ...

宗教概说--星云法师

宗教概说--星云法师

  第一课 一神、多神与无神的探讨   宗教起源于人类对自然力量的不可知,以及对未来的无知、惧怕。当自然界的变化破坏人们平静的生活时,追求一个高于此力量人格化的「神」,成为必然的趋势。这个「神」依民...

佛为黄竹园老婆罗门说学经--失译人名

佛为黄竹园老婆罗门说学经--失译人名

佛为黄竹园老婆罗门说学经一卷 失译人名今附宋录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鞞兰若黄竹园。彼时鞞兰若婆罗门。年老耆宿命趣后世。生年百二十。手执杖中食后行彷徉。而行至世尊所。到已共世尊面相慰劳。世尊...

集一切福德三昧经--鸠摩罗什

集一切福德三昧经--鸠摩罗什

集一切福德三昧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集一切福德三昧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毗舍离庵罗树园大法讲堂,与大比丘众十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心得自在,心得好解脱,慧得好解脱,其心...

金刚经六祖口诀--惠能六祖大师

金刚经六祖口诀--惠能六祖大师

夫金刚经者,无相为宗,无住为体,妙有为用。自从达摩西来,为传此经之意,令人悟理见性。只为世人不见自性,是以立见性之法,世人若了见真如本体,即不假立法。此经读诵者无数,称赞者无边,造疏及注解者,凡八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