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为阿支罗迦叶自化作苦经--失译人名

佛为阿支罗迦葉自化作苦经一卷   失译人名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尔时世尊。晨朝着衣持钵。出耆阇崛山。入王舍城乞食。时有阿支罗迦葉。为营小事。出王舍城。向耆阇崛山。遥见世尊。见已诣佛所。白佛言。瞿昙欲有所问。宁有闲暇。见答与不。佛告迦葉。今非论时。我今入城乞食。来还则是其时。当为汝说。第二亦如是说。第三复问。瞿昙何为我作留难。瞿昙云何有异。我今欲有所问。为我解说。佛告阿支罗迦葉。随汝所问。阿支罗迦葉。白佛言。云何瞿昙。苦自作耶。佛告迦葉。苦自作者。此是无记。迦葉复问。云何瞿昙。苦他作耶。佛告迦葉。苦他作者。此亦无记。迦葉复问。苦自他作耶。佛告迦葉。苦自他作。此亦无记。迦葉复。问。云何瞿昙。苦非自非他无因作耶。佛告迦葉。苦非自非他无因作者。此亦无记。迦葉复问。瞿昙所问苦自作耶。答言无记。他作耶自他作耶。非自非他无因作耶。答言无记。今无此苦耶。佛告迦葉。非无此苦。然有此苦。迦葉白佛言。善哉瞿昙。说有此苦。为我说法。令我知苦见苦。佛告迦葉。若受即自受者。我应说苦自作。若他受他即受者。是则他作若受自受受他受。复与苦者如是者自他作。我亦不说。若不因自他无因而生苦者。我亦不说。离此诸边。说其中道。如来说法。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谓缘无明行乃至纯大苦聚集。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纯大苦聚灭。佛说此经已。阿支罗迦葉。远尘离垢得。法眼净。时阿支罗迦葉。见法得法。知法入法。度诸狐疑。不由他知。不因他度。于正法律。心得无畏。合掌白佛言。世尊。我今已度。我从今日。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尽形寿作优婆塞。证知我。阿支罗迦葉。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时阿支罗迦葉。辞世尊去。不久为护犊牸牛所触杀。于命终时。诸根清净。颜色鲜白。尔时世尊。入城乞食。时有众多比丘。亦入王舍城乞食。闻有传说。阿支罗迦葉。从世尊闻法。辞去不久。为牛所触杀。于命终时。诸根清净。颜色鲜白。诸比丘乞食已还出举衣钵洗足。诣世尊所。稽首礼足。退座一面。白佛言。世尊。我今晨朝。众多比丘。入城乞食。闻阿支罗迦葉从世尊闻法律。辞去不久。为护犊牛所触杀。于命终时。诸根清净。颜色鲜白。世尊彼生何趣。何处受生。彼何所得。佛告诸比丘。彼已见法知法。次法不受于法。已般涅槃。汝等当往供养其身。尔时世尊。为阿支罗迦葉。受第一记。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死后的去处

死后的去处

  在现实世间里,人们除了关注衣食住行等日常事务外,谈论最多的话题,莫过于“生从何来,死归何处”。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有一次上午,许多比丘前往一个叫“那梨迦”的村落里乞食。一些村民对比丘们说,...

摩登女解形中六事经--失译人名

摩登女解形中六事经--失译人名

摩登女解形中六事经一卷 失译人名今附东晋录 佛在舍卫祗阿难邠坻阿蓝。时阿难持钵行乞食。以随水行。见一女人在水边持水去。阿难从乞水。女则与之。女便随阿难。至居所处。女归告其母。母名摩登。女于家委卧而啼。...

般舟三昧经白话卷中--佚名

般舟三昧经白话卷中--佚名

  无着品第五——修定见佛亦不应执着   译文   1.观察诸佛妙相   佛告诉贤护说:「这个一切佛现前的法门,应当怎样观想呢?比如我现在你面前说经,你应当这样想:一切佛都站在我面前,应当具足成...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无著菩萨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无著菩萨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 无著菩萨造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卷第一 本事分中三法品第一之一   本事与决择  是各有四种   三法摄应成  谛法得论议   几何因取相  建立与次第   义喻广分...

百业经 农夫供佛--堪布索达吉

百业经 农夫供佛--堪布索达吉

农夫清净心供养佛,土地变成黄金   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侯,一位贫穷的农夫住在城郊祇陀园附近。农夫每天都是一大早准备好种田的工具,起来到田地里干活。每到中午,因为田地离家有一段距离,因此他的妻子便把午饭...

八大人觉经白话文--未知

八大人觉经白话文--未知

八大人觉经白话文 题解   《八大人觉经》,通题后汉沙门安世高译。历代均入藏。版本较多,但除若干文字有微小差别外,差异并不大。本经文以日本《大正藏》本为底本,并参校江北刻经处版本。   安世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