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语经--菩提流支

佛语经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毗耶离大林楼阁上。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八万四千诸大菩萨。复有学无学无量人众。围绕说法。 尔时会中有一菩萨。名龙威德上王。从坐而起。整服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言。世尊。如来先说佛语修多罗诸经。复有说非佛语。世尊。此有何义。云何受持。尔时佛告龙威德上王菩萨言。善男子。如汝所问。于诸经中而说佛语非佛语者。善男子。如是非语即是佛语。善男子。善思念之。我于今者善为汝说。时龙威德上王菩萨。而白佛言。善哉世尊。愿乐欲闻。佛言。善男子。言非语者即是佛语。善男子。言佛语者。是则名为最重身业。我之所说。皆悉无有不利身业口业意业。彼亦无语无能说者。亦无言者。善男子。诸有色语皆非佛语。若龙威德上王。色非语非佛语者。受想行识非语亦非佛语。善男子。若无色语。无受想行识语者。是名佛语。 善男子。若有身口意业语者。不名佛语。善男子。若无身口意业语者。是名佛语。善男子。若有地水火风空界。如是等语不名佛语。善男子。若有不说地水火风空界等者。是名佛语。善男子。若有贪嗔痴语不名佛语。善男子。若无贪嗔痴语是名佛语。善男子。若有漏语及无漏语。不名佛语。善男子。若非漏语非无漏语。是名佛语。善男子。若有所悕。如是语者不名佛语。以彼佛语不悕求故。善男子。若无高下。如是语者是名佛语。善男子。若有事语非事语者。不名佛语。善男子。若有非事非非事语。是名佛语。善男子。若于自性清净法上。言得证者彼非佛语。善男子。若非自性非他性语。是名佛语。善男子。若有实语非实语者。不名佛语。善男子。若无实语无不实语。是名佛语。善男子。若有此语。是凡夫人之所说语。此是圣人之所说语。不名佛语。善男子。若无凡语无圣人语。是名佛语。善男子。若有内语及有外语内外语者。不名佛语。善男子。若无内语及无外语内外语者。是名佛语。善男子。若于诸法。有色所依受想行识所依语者。不名佛语。善男子。若于诸法无色可依。亦无受想行识可依。如是语者。是名佛语。善男子。若有处语。是魔王语是魔民语。不名佛语。善男子。若无一切诸处语者。是名佛语。善男子。若有色觉分别而语。受想行识觉分别语。不名佛语。善男子。若无色觉分别而语。受想行识觉分别语。是名佛语。以此义故。魔及魔民不得其便。复次善男子。言菩萨者。若色无我。亦不分别非是我所。如是受想行识无我。亦不分别非我所者。名为菩萨。时龙威德上王菩萨。面白佛言。世尊。以何义故。而有言说。何者言说。佛言。善男子。魔波卑掾。复次善男子。若菩萨色不作念。我当如是。受想行识亦不作念。我当如是。如是菩萨于一切处皆无有语。龙威德上王。诸善男子。有上胜者。断一切语。断一切障。灭诸我慢。断一切网。离诸二见。离一切想。以无语故。云何有言亦无可语。是故非语名为佛语。善男子。以此义故。当如是知此是佛语。 善男子。若无身无身行。无口无口行。无意无意行。非行非非行。非谤非不谤。不生不起无想无处。无住无没非寂非行。谛语不动复非不动。而亦不住。自然不缘亦非不缘。善男子。此是佛语。以彼无有可能语故。是名佛语。善男子。菩萨能作如是学已。是则名为学上上智光明佛语。清凉佛语。遍悦一切诸众生身。开发一切诸众生意。趣向佛智受持法义。遍悦一切诸菩萨众。觉诸睡者善入法界。是善决定向于法轮。转于法轮击大法鼓。降诸魔众降伏异怨。降伏一切诸外道众。是能救护向恶道者。是能庄严诸佛世界。是一切佛之所称叹。必坐道场。如是菩萨已坐道场。如是菩萨已得菩萨诸陀罗尼。说此佛语法门之时。圣龙威德上王菩萨。菩提分法皆悉满足。即时获得无生法忍。二万六千诸菩萨等。得陀罗尼及诸三昧。八千比丘得无漏法。复有八万四千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即以神力雨种种花供养世尊。 如来说是法门之时。圣龙威德上王菩萨。及诸大众天人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佛语经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玄奘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玄奘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音树下。与大苾刍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萨三万六千。及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天龙药叉人非人等。无量大...

佛说陀邻尼钵经--竺昙无兰

佛说陀邻尼钵经--竺昙无兰

  佛说陀邻尼钵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万人俱。尔时去是佛刹百千亿拘利佛刹。过尔所佛土。其刹世界名阿难陀拘蚕(晋言华积)彼佛号伊迦波提罗耶(晋言最上天王...

众许摩诃帝经--法贤

众许摩诃帝经--法贤

众许摩诃帝经十三卷 宋西天译经三藏法贤奉诏译      众许摩诃帝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迦毗罗国尼俱陀林中。尔时迦毗罗国有大释众。而自思惟。我佛世尊。于过去世何处所生。何姓何族。有何因缘。而...

佛教故事:非礼少女

佛教故事:非礼少女

  两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在印度应化的时候,龙王中有一位领袖,名叫阿耨达龙王,他听闻佛陀说法,欢喜赞叹。有一次,他预备了很丰盛的素斋,请佛陀及五百随身弟子,来到龙宫受他供养。  龙宫的外面,有一个宝...

禅师之间的对话句句都是经典

禅师之间的对话句句都是经典

  玄觉禅师初见六祖慧能大师,手持锡拄杖,围绕六祖走了三圈,然后站立在六祖面前,纹丝不动。  六祖问:“禅师具足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从何方而来,如此傲慢?”  玄觉禅师说:“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百喻经卷下》:74、出家凡夫贪利养喻

《百喻经卷下》:74、出家凡夫贪利养喻

  译文:  从前有位国王,设立了一条教法:凡是婆罗门等教徒居住在我国内必须将身体洗净,若不洗净,则驱使他做种种苦役。有位婆罗门空提着澡罐,谎说洗净了。别人替他注了水,他随即就泻弃掉,说:「我不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