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无量功德陀罗尼经--法贤

佛说无量功德陀罗尼经 宋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法贤奉诏译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汝当谛听我今为汝及末法众生。宣说无量功德陀罗尼。汝当忆念勿得忘失。使于当来浊恶世中。与诸众生作大善利。阿难若有众生得闻此陀罗尼。每日晨朝诵二十一遍。是人于千劫中所积恶业悉皆消灭。见身获得安隐快乐。若人志心持诵一洛叉数。是人当来得见慈氏菩萨。若持诵二洛叉数。当来得见观自在菩萨。若持诵三洛叉数。当来得见无量寿佛。即说陀罗尼曰。   那谟(引)啰怛那(二合)怛啰(二合)夜(引)野(一)那莫阿(引)哩也(二合)阿弥多(引)婆(引)野(二)怛他(引)誐多(引)野(三)阿啰曷(二合)帝(引)三藐讫三(二合)没驮(引)野(四)怛[寧*也]他(引五)阿弥帝(引六)阿弥睹(引)讷婆(二合)味(引七)阿弥多三婆味(八)阿弥多尾讫兰(二合引)帝(引九)阿弥多尾讫兰(二合引)多誐(引)弥儞(十)誐誐那计(引)哩底(二合)羯哩(引十一)萨哩嚩(二合)讫梨(二合)舍(十二)刹炀羯哩(二合)曳(引)娑嚩(二合引)贺(引十三)   尔时阿难。得闻如来说是无量功德陀罗尼已。欢喜信受礼佛而退。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放光般若经第四卷--无罗叉

放光般若经第四卷--无罗叉

  放光般若经第四卷   西晋于阗国三藏无罗叉奉诏译   摩诃般若波罗蜜问摩诃衍品第十九   是时须菩提白佛言。何等为菩萨摩诃萨大誓。世尊。云何当知菩萨趣大乘。乘是乘当至何所。谁当成是乘者。佛告...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菩提流支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菩提流支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如是我闻: 一时婆伽婆,在舍婆提城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婆提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食已,还至本处。饭食...

见乞不与戒第四--道源

见乞不与戒第四--道源

见乞不与戒第四   若优婆塞、优婆夷受持戒已,见有乞者,不能多少随宜(句-口+亡,音丐)分与,空遣还者,是优婆塞、优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注释】   [乞者]:   ‘...

大寒林圣难拏陀罗尼经--法天

大寒林圣难拏陀罗尼经--法天

大寒林圣难拏陀罗尼经 宋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国三藏传教大师法天奉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中。是时尊者罗睺罗。游于孕欺迦耶怛曩地寒林之中。于大冢间。彼时有诸天魅龙魅药叉罗刹紧捺啰[薛/女...

般舟三昧经解说--佚名

般舟三昧经解说--佚名

  般舟三昧经解说   念佛三昧在中国发展的特点   从上面可以看出,《般舟三昧经》及净土三经传人中土以来,念佛三昧法门已有很大发展。归纳起来说,大体上有三个特点:   第一、明确主张持名往生净...

维摩经六讲--圣严法师

维摩经六讲--圣严法师

维摩经六讲 圣严法师 自序   《维摩诘所说经》,又名《不可思议解脱经》,简称《维摩诘经》或《维摩经》。梵文Vimalakīrti是净名及无垢称的意思,故在学者间,常称之为《净名经》。   本经的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