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爱就会有痛

有爱就会有痛

  在释迦牟尼佛(佛陀)住世讲法的时期,某日佛陀途经一个叫优楼频螺的村落,当地村长听说佛陀常导教人知苦、灭苦,心中怀有仰慕,就前去拜见求法。

  村长请教佛陀导致苦的成因以及灭苦之法,佛陀向来应机设教,便以村长自身为例,反问他:你们村里的人被杀、被捕、被罚、被遣责时,你会感到忧心、哀叹、痛苦、不悦吗?

  村长答:我所眷爱和关切的人,我当然会为他忧心、哀叹、痛苦、不悦,而与我不相关的人则不会。如果我的妻儿出事,我自然更加忧愁。

  佛陀说:依此类推过去与未来,可知众生的种种痛苦,一切皆以欲为根本,由欲而生,由欲而集起,以欲为因,以欲为缘。如果没有爱念之人,就不会有忧悲苦恼,一个没有忧悲苦恼的人,就如出水莲花般超脱。村长听完之后,当下就远离尘垢,不再疑惑,不再畏惧,皈依三宝。

  一般人认为,有了爱就有快乐,可是佛陀却告诉众人,有了爱,就跟着会有忧、悲、恼、苦,这些话传到了波斯匿王耳朵里,他心存质疑,就和自己的妻子末利皇后讨论起来。

  末利皇后是虔诚的佛弟子,她反问:一旦我有个三长两短,大王您会怎么样?波斯匿王答:那我一定伤心、哭泣、忧苦、烦恼、懊悔啊!末利皇后说:对啊,这些苦正是因爱而生的。

选自《杂阿含经》

  亲情与爱情,是世人所赞颂与追求的,但在佛陀的慧眼中,这种不离自我为中心的欲爱,是苦的根源!亲情和爱情,是人之常情,但是,一旦所爱的对象发生了变化,痛苦就跟着来了。

  然而,世间一切皆是无常,所爱着的对象也是在无常变化的,也要经历生老病死和各种别离。所以,只要有世间情爱,烦恼痛苦就不可避免,这就是真相。

点我:

相关文章

离众修行

离众修行

  昔日,佛陀在罗阅只国的灵鹫山中,为天人、国王及大臣宣说微妙法意。众人中,有一位比丘的个性非常刚强勇猛,佛陀观察其因缘后,便派他至有鬼神的山谷中修行。佛陀教导他於树下打坐,修数息观,藉着观察气息...

佛门映像:《释迦牟尼佛广传》六.精进品72.桑嘎拉顽强抗拒诱惑

佛门映像:《释迦牟尼佛广传》六.精进品72.桑嘎拉顽强抗拒诱惑

  释迦牟尼佛广传(下)  全知麦彭仁波切著 索达吉堪布 译  72、桑嘎拉顽强抗拒诱惑  又久远之前有一王宫名为雄狮王宫,国王名为狮髻,财富丰饶,且如理如法治理国家。他手下有一狮子商主,财富圆满...

释迦牟尼佛广传八:不当国王装哑跛91

释迦牟尼佛广传八:不当国王装哑跛91

  释迦牟尼佛广传(下)  全知麦彭仁波切著 索达吉堪布 译  释迦牟尼佛广传 八、禅定品 91.不当国王装哑跛  八、禅定品  91.不当国王装哑跛  久远之前,于印度鹿野苑有一梵施国王,势力强...

虚云长老弟子具行和尚传略

虚云长老弟子具行和尚传略

  清光绪三十三年,有一个其貌不扬的乡拙青年,穿著一身褴褛的乡下土装,来到鸡足山祝圣寺求见虚云长老,住持祝圣和尚问他:‘你是谁?为何来求见虚老?’  那青年说:‘我今年二十岁,云南盐源人氏,从小就...

佛陀本生传之三十一:远离散乱方成禅定

佛陀本生传之三十一:远离散乱方成禅定

  久远之前,释迦牟尼佛曾转生为一婆罗门种姓之人,勤学吠陀等一切学问,不久即以智者赞誉而声名远播。他不但财富圆满,而且素喜布施,更深知在家乃一切过患之来源,故而他即如抛却杂草一般出家苦行。当其离家...

末法时期法非法

末法时期法非法

末法时代,诚信佛法恒心修持者,世间稀有,学佛做幌子、欺世盗名、借教敛财贪色名利者多如牛毛……本师释迦牟尼佛在世,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应得度者皆得度。魔王波旬看到释迦牟尼佛度了很多人,心里很不舒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