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爱就会有痛

有爱就会有痛

  在释迦牟尼佛(佛陀)住世讲法的时期,某日佛陀途经一个叫优楼频螺的村落,当地村长听说佛陀常导教人知苦、灭苦,心中怀有仰慕,就前去拜见求法。

  村长请教佛陀导致苦的成因以及灭苦之法,佛陀向来应机设教,便以村长自身为例,反问他:你们村里的人被杀、被捕、被罚、被遣责时,你会感到忧心、哀叹、痛苦、不悦吗?

  村长答:我所眷爱和关切的人,我当然会为他忧心、哀叹、痛苦、不悦,而与我不相关的人则不会。如果我的妻儿出事,我自然更加忧愁。

  佛陀说:依此类推过去与未来,可知众生的种种痛苦,一切皆以欲为根本,由欲而生,由欲而集起,以欲为因,以欲为缘。如果没有爱念之人,就不会有忧悲苦恼,一个没有忧悲苦恼的人,就如出水莲花般超脱。村长听完之后,当下就远离尘垢,不再疑惑,不再畏惧,皈依三宝。

  一般人认为,有了爱就有快乐,可是佛陀却告诉众人,有了爱,就跟着会有忧、悲、恼、苦,这些话传到了波斯匿王耳朵里,他心存质疑,就和自己的妻子末利皇后讨论起来。

  末利皇后是虔诚的佛弟子,她反问:一旦我有个三长两短,大王您会怎么样?波斯匿王答:那我一定伤心、哭泣、忧苦、烦恼、懊悔啊!末利皇后说:对啊,这些苦正是因爱而生的。

选自《杂阿含经》

  亲情与爱情,是世人所赞颂与追求的,但在佛陀的慧眼中,这种不离自我为中心的欲爱,是苦的根源!亲情和爱情,是人之常情,但是,一旦所爱的对象发生了变化,痛苦就跟着来了。

  然而,世间一切皆是无常,所爱着的对象也是在无常变化的,也要经历生老病死和各种别离。所以,只要有世间情爱,烦恼痛苦就不可避免,这就是真相。

点我:

相关文章

净土圣贤录续编新白话版9

净土圣贤录续编新白话版9

  清 路坤  路坤,是江宁人,本性慈善,信三宝。他弟弟,在别处做官。路曾经到弟弟的官署,见厨房天天宰割,心里难受,常用因果劝谕弟弟,但仍然不断,路于是发愿吃素。就在官署中,刺舌头上的血,书写《阿...

认识佛教 幸福美满的教育--净空法师

认识佛教 幸福美满的教育--净空法师

  认识佛教幸福美满的教育   净空法师讲述   【前言】   正确的认识佛教,对于初机很重要!很多的同修对佛教的观念是错误的,所以我们广泛的印行、流通此书,帮助初学,把佛教的正确观念树立起来。...

虚云老和尚入定

虚云老和尚入定

  虚云老和尚是禅宗的祖师,有相当的禅定功夫。他常常打坐,一坐就是十天半个月,出定后觉得才几分鐘。我们知道虚云老和尚生活很清苦,有一年过年时,他在自己的小茅篷裡煮芋头,一边煮,一边打坐。有人到茅篷...

弥沙塞部五分律卷上--佛陀什共竺道生

弥沙塞部五分律卷上--佛陀什共竺道生

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第一卷~第十五卷) 宋罽宾三藏佛陀什共竺道生译 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卷第一 初分第一四波罗夷法之一   佛在须赖婆国。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诣毗兰若邑住林树下。其邑有婆罗门。名毗兰若。...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宗密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宗密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 唐终南山草堂寺沙门宗密述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序 金紫光禄大夫守中书侍郎尚书门下平章事充集贤殿大学士裴休撰   夫血气之属必有知。凡有知者必同体。所谓真净明妙虚彻灵通...

见污秽身深信无常

见污秽身深信无常

  见污秽身深信无常  从前佛陀在舍卫国祇园精舍说法时,有位年轻的比丘进城托钵,看见一位容貌端正的女子。比丘对她产生了欲念,沉迷其中无法自拔,不但茶不思、饭不想,还卧病在床,形容憔悴。师兄弟去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