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爱就会有痛

有爱就会有痛

  在释迦牟尼佛(佛陀)住世讲法的时期,某日佛陀途经一个叫优楼频螺的村落,当地村长听说佛陀常导教人知苦、灭苦,心中怀有仰慕,就前去拜见求法。

  村长请教佛陀导致苦的成因以及灭苦之法,佛陀向来应机设教,便以村长自身为例,反问他:你们村里的人被杀、被捕、被罚、被遣责时,你会感到忧心、哀叹、痛苦、不悦吗?

  村长答:我所眷爱和关切的人,我当然会为他忧心、哀叹、痛苦、不悦,而与我不相关的人则不会。如果我的妻儿出事,我自然更加忧愁。

  佛陀说:依此类推过去与未来,可知众生的种种痛苦,一切皆以欲为根本,由欲而生,由欲而集起,以欲为因,以欲为缘。如果没有爱念之人,就不会有忧悲苦恼,一个没有忧悲苦恼的人,就如出水莲花般超脱。村长听完之后,当下就远离尘垢,不再疑惑,不再畏惧,皈依三宝。

  一般人认为,有了爱就有快乐,可是佛陀却告诉众人,有了爱,就跟着会有忧、悲、恼、苦,这些话传到了波斯匿王耳朵里,他心存质疑,就和自己的妻子末利皇后讨论起来。

  末利皇后是虔诚的佛弟子,她反问:一旦我有个三长两短,大王您会怎么样?波斯匿王答:那我一定伤心、哭泣、忧苦、烦恼、懊悔啊!末利皇后说:对啊,这些苦正是因爱而生的。

选自《杂阿含经》

  亲情与爱情,是世人所赞颂与追求的,但在佛陀的慧眼中,这种不离自我为中心的欲爱,是苦的根源!亲情和爱情,是人之常情,但是,一旦所爱的对象发生了变化,痛苦就跟着来了。

  然而,世间一切皆是无常,所爱着的对象也是在无常变化的,也要经历生老病死和各种别离。所以,只要有世间情爱,烦恼痛苦就不可避免,这就是真相。

点我:

相关文章

海涛法师:有眼不识文殊菩萨

海涛法师:有眼不识文殊菩萨

  「慈悲的文殊菩萨,弟子迦罗越,恳请您现身加持,为弟子开大智慧。」  迦罗越很想拥有像文殊菩萨一样的大智慧,所以,只要一到佛寺,就在身戴璎珞、骑着狮子、拿着智慧宝剑的文殊菩萨像前至诚顶礼,一心祈...

佛经上说这样做 死后可去6种天堂

佛经上说这样做 死后可去6种天堂

佛经上说这样做 死后可去6种天堂2018-04-13 中国佛教佛陀正法本意本文内容出自《佛说斋经》(白话译文)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城东丞相的家中,丞相之母名字叫做维耶,很早起床沐浴穿着彩衣,与各个儿...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六--日常法师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六--日常法师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六)   日常法师   是自己啊!实际上,在观察这个力量,当我们真正的体验到了,这个有支的力量以后,我们就发现下一生,固然是这个力量啊,引导你去。就是我们眼前的任何一件事情啊,...

达摩祖师一苇渡江的故事

达摩祖师一苇渡江的故事

  达摩祖师全称菩提达摩,南天竺人(古印度),婆罗门种姓,相传是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传说,达摩祖师是天竺国香至王的第三个儿子,自幼拜释迦牟尼的大弟子摩诃迦叶之后的第二十七代佛祖般若多罗为师。  有...

他得知自己仅剩七天寿命,因怕死而精进修行,终得圣果

他得知自己仅剩七天寿命,因怕死而精进修行,终得圣果

  晋美彭措法王 传讲  索达吉堪布 译  一时,佛在王舍城。城中一施主生下一个浑身黝黑的孩子,夫妇为之举行了贺生仪式,取名黑者,用牛奶、酸奶、油饼等精心喂养。黑者如海莲般很快长大,学习并精通了世...

《百业经》:(79)极贤 佛临涅槃调化证果

《百业经》:(79)极贤 佛临涅槃调化证果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