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业经 一只大虫--堪布索达吉

一只大虫   ——出家盗用僧物,比丘头虫身报   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侯,有一次,舍卫城外的粪池里出现一只奇形怪状的大虫,它的头是比丘头,身体却是一条大虫,身上还长满了细细长长的小虫,不停地在它身上蠕动,吃它的肉,吸食它的血,再加上在臭气熏天的粪池中一直浸泡,这只大虫痛苦得不断哀号。   这时,世尊以智能观察得知:这只大虫授记的时间到了,可藉此教化舍卫城人民的因缘也成熟了。于是佛陀以加持力,使粪池的臭味弥漫到整座的舍卫城。城内的人觉得奇怪,怎么会这么臭?因而跑出城外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这才发现臭味来自城外的粪池,于是,所有的人全集中到粪池四周,看到那只比丘头、大虫身的动物。"它前世究竟是造了什么业,才会这样?"   人们不禁好奇地想,并在内心产生不同的感受,有些觉得稀有,有些觉得讨厌,有些觉得可怜。   就在此时,释迦牟尼佛知道是教化舍卫城人民的时候了,就率领比丘们从城外缓缓走去,城民也看到佛陀与众比丘从远远的地方走来。世尊来到粪池边,知道各种不同根机的人都集中在此,心想:"为了让更多人相信因果,我应该与这只受苦的大虫对话,让牠亲口说一些感受,给大家听。"因此,世尊就对这只大虫作了一个加持,使它进入一种能回忆前世,又能说人话的禅定。   "贤首,你是三藏法师吗?"佛陀慈祥地问它。   "世尊啊,我是三藏法师。"牠回答。   "身口意所造的恶业会不会成熟?有没有报应?"   "身口意所造的恶业,确确实实会成熟,一定有报应。"   "那报应是怎样的感受?是安乐还是痛苦?"   "世尊,恶业感召的痛苦,让我无法忍受。"   "你以前是依止哪位恶知识才会变成这样的呢?"   "不是因为恶知识的关系,而是没有调好自己的心。"   大家听了心里都觉得疑惑,这三藏法师是谁啊?到底造了什么恶业啊?想请问世尊,但又敬畏世尊的威严,于是找阿难尊者代为请问。   阿难问:"世尊,这只大虫能回忆前世又能说人话,牠到底是谁转生的呢?"   世尊回答:"它是往昔造了恶业的三藏法师转生的。"   阿难续问:"世尊,请问这三藏法师究竟是谁?它前世造了什么恶业才会变成这样一只大虫?"   世尊告诉阿难:"在久远劫前,普胜如来出世时,有位大施主于佛法生大信心,后来出家,精进修学,精通三藏,人人都称他为三藏法师。他经常在得到人们的供养后,又转供养其它僧众。有一年,僧团准备在洛日山结夏安居三个月,聚集了七万七千位僧人。由于安居时需要一位安居执事员,统理安居事务,他们觉得三藏法师是最理想的人选,就征求他本人的意见,三藏法师也答应会尽力而为。   于是,七万七千位僧人就在洛日山安居,三藏法师也将僧众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有天,他觉得应该下山为僧众化缘,让僧众过得更好一些,因此便着衣持钵下山。   那时,城边有五百名商主刚从大海取宝回来,正在卸货。他们看见洛日山上僧众聚集的情景,生起很大的信心,一边卸货,还一边往洛日山看。当他们看见三藏法师前来,知道他的目的后,这五百名商主都很发心,说:'我们刚从大海取宝回来,供养七万七千人三个月的生活没问题,您就不必再到各处化缘了。'   于是商主给了三藏法师很多金银财宝,还说:'若是不够,请尽管来拿,等安居圆满,我们还会供养每位僧人一套僧服。'   可是,三藏法师在回去的路上,突然起了贪念,于是就把这些财宝全藏起来,据为己有。此后,僧众生活越来越困难,经常吃不饱。很多人找三藏法师想办法,但他推辞:'我只有这个能力,不然你们自己找施主化缘吧。'僧团只好派出几位僧人下山化缘。   僧人们刚下山,也是遇到那五百位商人,便上前向他们化缘。商主们觉得奇怪,告诉他们说:'我们早就将财物交给三藏法师了,还告诉他如果不够时,尽管再来拿。为什么你们还出来化缘呢?'   这几位出家人说:'我们不知道这件事,但僧众的生活现在确实是非常困难。'听了这话,商主们都有点不高兴,便上山去质问三藏法师。   '是僧团不让我作执事了,所以,我才没办法……'三藏法师急忙掩饰。   '谁不让你作执事呢?当初说尽力而为的是你,现在独吞施主供养的,也是你。你害大家生活不下去,才让我们不得不出外化缘。'几位僧人反驳他。   他听了很生气,破口大骂:'你们这样当众羞辱我,希望你们以后变成吃粪的大虫,永远住在粪池过生活!'僧人见他已经造下恶口骂人的恶业,就不再说下去,担心他会造作更大的口业。   后来,他有点醒悟,就到僧众前发露忏悔,僧众对他说:'我们可以原谅你,但因果报应是避免不了的。'   当时,普胜如来教下的三藏法师,就是现在这只正在粪池中受苦的大虫。牠从普胜如来到我的教法这么长的时间,生生世世都变成大虫受报。"   比丘们又请问世尊:"世尊,那这只大虫什么时候才能解脱呢?"   世尊告诉他们:"在贤劫五百位佛出世后,它才能解脱。五百佛出世以后,有一位作明如来出世,它才能转为人身,出家修行。之后,又因业力现前,造了一个无间罪,堕入地狱受苦几十万年,受尽后,才能再转为人身,在作明如来的教法下出家,摧毁三界烦恼,获证阿罗汉果位。"   当时,舍卫城的人民听了世尊详细讲述这只大虫因果报应的故事后,都对三界轮回生起了厌离心,深深觉得因果报应确实不虚。   世尊观知他们得度的因缘已经成熟,就传授他们相应的法。其中有些人证得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有些人获得金轮王位;有些人得到梵天位及帝释天位,有些得缘觉、辟支佛位;有些人则是种下无上菩提的种子;其它多数人也真实生起信心而皈依了佛门。说法圆满后,佛陀率领僧众返回经堂。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佛学概论--太虚长老

佛学概论--太虚长老

佛学概论 太虚长老 [注:本论略本,民国十五年八月,在北平佛学研究会讲,罗庸及黄中疆、骆德先笔记,当由佛学研究会印行流通。十九年,增入学史及结论部分,改名佛学ABC,交世界书局发行。三十一年,重加治定...

戒因缘经第一卷--竺佛念

戒因缘经第一卷--竺佛念

  第一卷戒因缘经   戒因缘经鼻奈耶序   晋释氏道安作   阿难出经。面承圣旨。五百应真。更互定察。分为十二部。于四十九年之诲无片言遗矣。又抄十二部为四阿含。阿毗昙鼻奈耶。则三藏备也。天竺学...

佛遗教经--鸠摩罗什

佛遗教经--鸠摩罗什

佛遗教经原文 ——姚秦三藏法师鸠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罗双树间,将入涅槃。是时中夜,寂然无声,为诸弟子略说法要。   ...

佛说大迦葉本经--竺法护

佛说大迦葉本经--竺法护

佛说大迦葉本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王舍城灵鹫山。尔时城中有势富梵志。名曰尼拘类(晋曰无恚)财富无数。金银七宝。田宅牛马。不可称计。梵志有子。名曰毕拨学志。舍六十佉梨金宝好物及千具犁...

《释迦牟尼佛广传》五.安忍品-59、碧绿不生嗔恨

《释迦牟尼佛广传》五.安忍品-59、碧绿不生嗔恨

  释迦牟尼佛广传(上)  全知麦彭仁波切 著 索达吉堪布 译  五安忍品  59、碧绿不生嗔恨  久远之前,鹿野苑中由梵施国王主持国政,当时举国上下人人快乐圆满。梵施王有一婆罗门大臣,此大臣有一...

富豪信佛后散尽家财行善被人算计逆袭

富豪信佛后散尽家财行善被人算计逆袭

  从前有个富人,名叫仙叹,他的家产多得难以计数,谁也说不清他到底有多少钱。仙叹后来信了佛教,心想:“世上的一切,都是变化不定的,连生命和财产,也不是永远属于自己的,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失去;只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