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业经 贤臣修塔--堪布索达吉

极贤大臣修建遗塔起信,全家共证罗汉   以前,净饭王手下有一位极贤大臣,婚后一直都没有子嗣,夫妻俩常常祈祷梵天、帝释天、地神等,但都没有效果。   后来,净饭王生下悉达多太子,婆罗门相士预言:"太子若在家,将成为金轮王;若出家学道,将证得无上正等觉。"   听到这个预言,极贤大臣非常痛苦,心想:"如果有孩子,将来可以作悉达多太子的侍从,我的职位也可以传给儿子,只可惜我现在没孩子。"想到这里,极贤大臣心里倍加难过,夫妻俩又想尽办法,再三祈求,仍然无济于事。   悉达多太子长大后,享尽人间的荣华富贵,后来出游四城门,亲眼目睹人间的生、老、病、死苦,他深深思维世间的诸苦,生起猛烈的出离心,独自夜半越出城门,拔剑削发,出家修道。在苦行六年之后,在尼连禅河接受牧羊女的羊奶,以及婆罗门的吉祥草等供养后,他在菩提树下的金刚座上发誓:   "在未现证菩提以前,我永远不起此座!"   后来,夜睹明星,而大彻大悟,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接着,佛陀在鹿野苑初转法轮,摄受憍陈如等五位比丘,也度脱很多人,皆得圣者果位,后来又去迦毗罗卫国等印度各地演说妙法,弘法度众。   这时,极贤大臣心想:"我已经七十多岁了,膝下无子,财产无人继承,应该将财产供养佛陀,不然,我死后,将全部充归国库,没什么意义。"于是,他发心迎请佛陀及僧众应供,亲手供养各种甘美的饮食。供养圆满后,佛陀对他传了法。他受持赞叹正法,对正法生起欢喜心。同时,他对佛陀诚恳地说出内心话:"佛陀,如果我家有个男孩,就可以像我侍奉净饭王一样地侍奉您……"   佛陀安慰他:"如果您真是如此希望,那非常好,我们就这么约定。"   不久,极贤大臣的妻子果然怀孕了,十个月后生下一个非常庄严的孩子,他们为他举行隆重的诞生仪式,并取名为"贤者"。贤者很快长大了,他学会八观察及一切世间的学问。   佛陀观知贤者出家的因缘已成熟,便亲往极贤大臣家,对他说:"在未生您家的贤者之前,你已答应给我作侍者。现在,我来接他了。"   极贤大臣很欢喜,把贤者叫到佛陀面前,吩咐他:"贤者,在你未出生以前,我已承诺把你交给佛陀作侍从。今天,佛陀亲自来接你,你一定要好好地侍奉他,千万不要辜负父亲对你的期望。"   贤者高兴地说:"我一定遵守您的教诲,谢谢父亲给我这个机会,孩儿非常乐意。"   佛陀把贤者带回经堂,为他剃度、授戒、传法。贤者精进修行,灭尽了三界烦恼,获证阿罗汉果位。这时,他心想:"我现在已断除一切痛苦,获得无上安乐,这些都是佛陀给我的。而报答佛恩的唯一方法,就是度化一切众生。"   贤者以神通观察了知,应该先调化自己的父母。剎那间他回到家里,跃入虚空,对父母示现雷、火、雹等各种神变,父母亲对他生起欢喜心和信心。他传法给父母,当下父母二人都摧毁萨迦耶见,证得预流果。   父母告诉贤者:"我们想出家修道。"   贤者说:"你们怎么决定,都可以。"于是,父母布施所有的家产,安排好一切,就一起出家。出家后,各自精进努力,都成为阿罗汉。   这时,比丘们请问世尊:"世尊,贤者是什么样的因缘出生在富贵之家,身相庄严,能于佛的教法下出家,获证罗汉果?他的父母又是什么因缘被贤者度化,也能出家得阿罗汉果?请世尊为我们演说前后因缘。"   世尊说:"这是因为他们前世的愿力。在贤劫人寿四万岁时,人天导师拘留孙佛在度化众生圆满后,示现无常,入了无余涅槃。当时的国王准备为佛修建一座遗塔,命令一位大臣全权负责。但这位大臣对佛没有太大的信心,因而把修建遗塔的事推给儿子做,他对儿子说:'儿子,我在王宫里国事繁忙,若再兼管修建遗塔,恐怕会忙不过来,你来负责修建遗塔吧!'   大臣的儿子听从父亲的命令,掌管整个修塔工程中的大小事务。在修塔的过程中,他对拘留孙佛生起很大的信心,并皈依受戒。他的父母受他的影响,也渐渐对佛生起信心,进而也皈依受了居士戒。   国王召集全国人民,在遗塔圆满竣工后,举办一场大法会。大臣的儿子,在塔前恭敬地供养,并发愿:'以这个善根因缘,希望未来能令佛欢喜,在佛的教法下出家,灭尽三界烦恼,获证阿罗汉果位。'   他的父母问他发了什么愿,他如实回答,父母听后,也一起发愿:'希望我们生生世世财富圆满,能依孩子的引导,在佛的教法下出家,灭尽烦恼,证得阿罗汉。'   比丘们,当时大臣的儿子就是现在的贤者,当时的父母就是贤者的父母。因为我和拘留孙佛的功德事业是相同的,所以他对我生起欢喜心,在我的教法下出家,证得阿罗汉果。他的父母也因为同时发愿,现今愿力已经成熟,而能在我的教法下出家,灭尽三界烦恼,获证阿罗汉果位。   另外,他们三人在迦叶佛出世时出家,曾共同发愿:'希望将来能在佛的教法下一起获得解脱。'   因此,今天这三个人能同时得到究竟涅槃的果位。这就是全家人一起共证阿罗汉果的前后因缘。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佛说海八德经--鸠摩罗什

佛说海八德经--鸠摩罗什

  佛说海八德经一卷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无胜国。时在河边。常以十五日。为诸沙门说戒经。佛坐寂寞。久而无言。阿难整服。长跪白曰。沙门坐定。乐闻清法。世尊默然。阿难三起白。夜...

唯识三十论--玄奘

唯识三十论--玄奘

唯识三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今略标所以。谓此三十颂中。初二十四行颂明唯识相。次一行颂明唯识性。后五行颂明唯识行位。就二十四行颂中。初一行...

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第十卷--菩提流支

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第十卷--菩提流支

  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第十卷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说法品第十之二   尔时慧命大目揵连白佛言。世尊。此萨遮尼干子。现此外道相。教化几所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佛告目连。目连。汝...

私呵昧经--支谦

私呵昧经--支谦

  私呵昧经(一名菩萨道树)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国竹园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有誓心长者子名私呵昧。与五百弟子俱出王舍大国。欲到竹园中。未至遥见佛经行...

佛说圣大总持王经--施护

佛说圣大总持王经--施护

  佛说圣大总持王经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阿难安居异处守夏既满。从彼默然来诣佛会。至佛会已五体投地。礼佛双足退坐一面颙俟佛诲。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阿难我今为欲利益...

佛说宝雨经--达摩流志

佛说宝雨经--达摩流志

佛说宝雨经 唐三藏达摩流支等译 佛说宝雨经卷第一 一名显授不退转菩萨记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伽耶城伽耶山顶。与大苾刍众七万二千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得真自在。心善解脱慧善解脱。如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