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业经 丑陋的小孩--堪布索达吉

丑陋的小孩   ——骂独觉得丑相,因愿力而转变   从前在印度有一位拥有很多财产的大施主,他与妻子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后来他的妻子怀孕了,却生下一个非常丑陋的孩子。为此,夫妻二人非常烦恼,施主抱怨:"我们前世不知造了什么业,生出这么丑的小孩?不如丢出去喂狗算了。"   妻子阻止丈夫:"不可以,如果我们杀了人,将来会下地狱的。不如秘密养着他,等他能够独立生活后,再把他赶出家门吧!"因为这孩子长得很丑陋,所以就叫他"丑陋的小孩"。   果然孩子长大以后,就被施主夫妇赶出家门。他过着到处乞讨的生活,四处流浪。无论到了哪个城市,都因为长相太丑,看上去很可怕,而被调皮捣蛋的孩子们脚踢拳打,或打耳光、扯耳朵,或丢石头、牛粪,甚至于用木棒追打他,还一边追打一边叫:"魔鬼来了,魔鬼来了!"   "自己以前不知道造了什么恶业,现在才会这么痛苦?现在人多的地方待不下去,到较僻静的公园里或许会好一点吧!"于是,他就住到了公园里,白天躲藏起来,等太阳下山后,才偷偷出来,找一点游客扔下的食物,勉强维持生命。   这时,佛陀以神通力观察到这位丑陋的小孩,知道他受教化的因缘已经成熟,就在围兜里装一些食物,幻化出一个更丑的孩子,来到丑陋的小孩所在的公园。   那个丑陋小孩看到佛陀幻化的丑小孩,非常害怕,转身就跑,佛陀马上以加持力使丑陋的小孩跑不掉,还让他回头看看自己。就这样,丑陋的小孩看到这位奇丑无比的小孩,心想:"没想到这世上竟然也有跟我年龄相近的丑小孩!我得去问问他,究竟是什么人?"   当丑陋的小孩往幻化的小孩走去时,幻化的小孩就向后跑,丑陋的小孩赶紧喊:"朋友!你不要跑,你要跑到哪儿去?为什么跑呢?"   幻化的小孩回答:"因为我长得太丑了,不管到哪,都有人对我脚踢拳打,或打耳光,或用石头、牛粪丢我,还边打边骂我是魔鬼。所以,我怕见到人,一看到人,我就赶快逃跑。"   丑陋的小孩追着他说:"你不用怕啦!我也是因为长得太丑,常常受到别人打骂。就是因为这样,我才躲到这个静静的公园里,比较不会被人看到。你不要怕嘛!我们可以一起去找点东西吃。"   "好啊!我们就交个朋友吧!"   幻化的小孩慢慢走向他,还拿出放在围兜里的食物,来分了一些给丑陋的小孩吃。吃饱以后,丑陋的小孩心里很高兴,就对幻化的小孩生起欢喜心,觉得他们可以一起生活。在他生欢喜心的刹那,世尊现出他本来具足的三十二相庄严金色身。丑陋的小孩一见到这庄严相好,顿时生起无比的信心和欢喜心,其快乐非十二年的禅悦所能比。于是他走到佛前恭敬顶礼,世尊为他传了法,他当下就获得预流果位。   丑陋的小孩心想:"可惜,我的因缘不具足。如果我的身相不是长得这么丑的话,真希望能在佛陀的教法下出家受戒,解脱生死轮回的痛苦。"   就在他发心出家的剎那,丑相顿时变成妙相,他立即在佛前祈求:"世尊若慈悲开许,我愿在世尊的教法下出家受净梵戒。"佛陀为他授比丘戒,并传了一些法要。他依法精进修持,不久就灭尽了三界烦恼,证得阿罗汉果。   这时,比丘们请问世尊:"世尊!丑陋的小孩以什么样的因缘出生在富贵之家?又以什么样的因缘而长相丑陋、被父母赶出家门?之后又为什么能对佛陀生起欢喜心,最后出家证阿罗汉呢?请世尊为我们演说这前后因缘。"   世尊告诉比丘们:"这是两世因缘成熟的缘故。以前无佛出世的时侯,只有独觉在世间。那时,有一位施主是个守财奴,不但自己用钱计较,对别人更是一毛不拔。   有一次,一位独觉经过他家门口向他化缘,他勉强供养,但马上就后悔了,他想:'供养这位光头沙门,还不如拿给工人吃。'因而跑出去,把供养出去的东西抢回来,并用恶毒丑恶的言语和行为,咒骂这位独觉,还赶他快点走开。   独觉知道他这样做,已经造下很大的恶业,很想救度他,于是立即示现神变,飞入虚空中,同时出现闪电、打雷、下冰雹等景象。吝啬的施主看到了,当下就对独觉生起尊敬心,跪下来求独觉救度他。独觉看他已经心生忏悔,就从空中下来。施主重新恭敬供养独觉,并发了一个愿:'希望以此供养的功德,愿我生生世世出生在富贵之家,且能在比独觉更殊胜的圣者前,获得阿罗汉果位。还希望这次造的恶业不要成熟,如果成熟了,希望在我发心出家的那一瞬间,能全部消失。'   比丘们,当时那位吝啬的施主就是现在的丑陋小孩。由于他以各种丑恶的言语咒骂独觉,所以今生长得丑陋;因为他驱赶独觉快点走开的过失,所以今生从小就被赶出家门;由于生起后悔心,再加上对独觉供养发愿的功德,使他今生能生在富贵之家;因为愿力的缘故,他能在发心出家的剎那间转丑相为妙相,最后出家,证得阿罗汉果。   另外,他在迦叶佛出世的时候,也曾出家。临终时,他发愿:'我在迦叶佛座下出家,一生都没得到什么境界,希望以后能在释迦世尊的教法下出家,灭尽三界烦恼,获证阿罗汉果。'由于这两世发愿的因缘,现在都成熟了,所以他今生能在我的教法下出家证果。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佛教常识--星云法师

佛教常识--星云法师

  第一课 丛林寺院   佛教僧尼修行弘法的地方,通称为「寺院」;禅宗则称为「丛林」。「寺」原为我国古代官方接待四方宾客的官署,如鸿胪寺、太常寺等。东汉永平年中,西域僧人迦叶摩腾与竺法兰来到中原,初...

楞严经卷1浅释--宣化上人

楞严经卷1浅释--宣化上人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浅释》 宣化上人文集 宣公上人是吉林省双城人氏,俗姓白,父富海公,一生勤俭治家,务农为业。母胡太夫人,生前茹素念佛,数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好善乐施,有求必应,认为“...

佛说大爱道比丘尼经--失译师名

佛说大爱道比丘尼经--失译师名

佛说大爱道比丘尼经二卷 北凉失译师名     大爱道比丘尼经卷上   尔时佛游于迦维罗卫释氏精卢。与诸大比丘众俱。是时大爱道裘昙弥。行到佛所。稽首作礼迁住一面。叉手白佛言。我闻女人精进可得沙门四道。愿...

悲华经--昙无谶

悲华经--昙无谶

悲华经 北凉天竺三藏法师昙无谶译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一切自在,心得解脱,慧得解脱,譬如善调摩诃那...

华积陀罗尼神咒经--支谦

华积陀罗尼神咒经--支谦

华积陀罗尼神咒经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阿耨达池龙王宫中。与大比丘五百人俱。及菩萨摩诃萨具足一千。悉得一切陀罗尼。余一生在住十住地。次当作佛。如王太子。俱于十方皆成佛道。具大庄...

善生经讲记--释净慧

善生经讲记--释净慧

善生经讲记 河北柏林禅寺释净慧著 《善生经》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经典。因为它是专门针对在家佛教徒讲的,所以在佛教的弘扬方面,一直没有真正受到重视,只是到了本世纪三十年代,太虚法师才开始重视并讲解这部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