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业经 月光国王--堪布索达吉

月光国王 ——因地果时 同赞布施 一时,佛在舍卫城,对众比丘赞叹布施的功德说:“诸比丘,我了知布施的圆满功德和少分功德,若欲界(Kama Loka)众生能象我一样,悉知布施的圆满功德和少分功德,则他们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不愿享用的,即便是一口饭,也愿意布施的。只可惜众生不象我那样了知这些功德(Punna)。(译者:如果我们能象佛陀那样了知前世后世,就不会造恶业。现在那些高消费、养尊处优者,若能知道自己前世作了什么而报今生,今生何所作而报后世,则肯定不会再造恶业的;但可惜的是很多愚蠢的人自己不见便不承认,昨天的看不见,明日的想不出,只承认眼前的今日,所以,众生造的业以胎障所迷,不知前后,就不诚信罪业与功德,不能如理地取舍,而多是造恶,少是培福。) 时诸比丘请问:“世尊,以何因缘今对我等赞叹布施的圆满功德与少分功德?唯为我等宣讲。”世尊诸比丘:“诸位,我不仅是今生赞叹,而且前世我也曾赞叹布施的圆满功德和少分功德。汝等当谛听:很早以前,在印度鹿野苑有一位月光国王,其治政年间,政通人和,百业兴盛,用佛法持国,各方面非常圆满。这位具大慈大悲(Maha Metta, Maha Karuna)心的月光国王,常行布施,无论谁人来取衣索食他都满其所愿,还常医众生的病,解除其病苦。后来,一位观察天文的婆罗门,观察到这个国家将在以后的十二年中不下雨,整个国家将面临着很大的旱灾。了知后就请问国王该如何是好?国王就召集所有的大臣和黎民百姓,如实地对他们宣说:“据天文观察,推知本国将在今后的十二年中,滴雨不下,面临着一场极大的旱灾。你们中间若是财富足以维持十二年生活的话,仍可安住在本国内;如果不能如是,则可以去异国他乡去谋生,否则,生命也是很危险的。外出谋生者,若客死在异国他乡就不必回葬在本国;若能幸存,十二年后地盘仍在,可以返回故里。”这样宣告后,有一部人就离家外出谋生了,一部分因舍不得自己仁慈的君主,就留在自己的国土上。后来,果真受到了未曾有过的大旱灾,滴雨未下,很多人生活很困难,就去祈求国王:‘我们该如何生活下去?’国王就命令掌管国库的人去统计现有的全部财富,计算一下,十二年中人均每日的饭食合多少,作好准备。计算的结果是十二年中,人均每日合一口饭,国王每天两口饭。这样基本能维持生命不致于饿死。这样,国王仍坚持为他们宣说佛法,人民行持佛法,以行持善法故,很多人死后都转生天界,天人就越来越多。帝释天知道天人增多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佛出世,世间人民行善;二是人间有转轮王。他就依此观察人间是有转轮王还是有佛出世?观察的结果既不是有转轮王,也不是有佛出世,而是有位行持佛法的月光国王,教人们行善,因此天人越来越多。帝释天观察后,就想月光国王的发心若真的清净,则应该随喜(Amodana);如果不是这样,则应该安慰他。于是,他就变成一婆罗门的形象到月光国王前乞食,国王自己有两口饭,他觉得:给他一口,自己留一口比较合理。就发心给‘婆罗门’一口饭,但婆罗门仍不满足,要求道:‘国王,您能不能把那一口也给我?国王心想:如果两口饭都给‘婆罗门’吃的话,我自己肯定会饿死的,但不管怎样,他毕竟是个众生(在《本师传》布施中讲过),为了众生我应该发心。他一边发愿心:‘以我布施之善根愿我将来成就如来正等觉的果位。’一边把自己仅有的另一口饭布施给‘婆罗门’。这时,帝释天非常高兴,觉得月光国王是真的发心。就显出帝释天的身相,对月光国王请求道:‘您将来成就如来正等觉时,一定记得摄受我们。’说毕就不见了。诸比丘,当时的月光国王就是现在现前菩提证果的我,当时我也是赞叹布施的功德,并行持布施波罗密多(Dana Paramita)。所以,现在我仍是如此!”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金刚经说什么 总结论--南怀瑾

金刚经说什么 总结论--南怀瑾

 现在给大家再作一个总结,把金刚经的重点重复说一遍,希望大家注意!善现启请第二分,重点在善护念,由凡夫到成道之路,圣人与凡夫同一个修持的方法,善护念,要善于护念。怎么护念?应无所住,不生法...

商主天子所问经--阇那崛多

商主天子所问经--阇那崛多

商主天子所问经一卷 隋北天竺三藏法师阇那崛多译       尔时婆伽婆。住王舍大城耆阇崛山。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大菩萨众。所谓弥勒菩萨。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摩诃萨。诸众首等出过数量。种种诸方及...

东方三圣开光法语--未知

东方三圣开光法语--未知

  药师三圣开光法语   药师如来,莲座降临;   日光菩萨、月光菩萨,辅弼莲座同莅临!   佛面犹如净满月,亦如千日放光明,   圆光普照于十方,慈悲喜舍皆具足;   如于此会见佛座,一切尘刹悉如是...

佛说差摩婆帝受记经--菩提流支

佛说差摩婆帝受记经--菩提流支

佛说差摩婆帝授记经一卷 元魏三藏菩提流支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二十千人俱。多有诸菩萨。谓弥勒菩萨。文殊师利等。诸大菩萨众。   尔时世尊于晨朝时着衣持钵。弥勒菩萨...

佛说顶生王因缘经第四卷--施护

佛说顶生王因缘经第四卷--施护

  佛说顶生王因缘经第四卷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诏译   复次粗坚园南二十由旬有粗坚地。纵广正等二百五十由旬。周匝千由旬。有百一种采绘严饰清净柔软。其地中间有...

楞伽经详解--净玄法师

楞伽经详解--净玄法师

  楞伽经详解   净玄法师   第一部分序论   “身如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这首诗所表达的意思是修行者的高境界吗?显然不是。诗中的“尘埃”指的是“妄想杂念”。意为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