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乐的行持

  有一天,以舍利弗为首的六位尊者,齐聚于跋耆国的师子园中饮茶论道。今天讨论的主题是:怎样行持才算最快乐?

  阿难尊者率先发言:“我认为:比丘能够多闻不忘,总持诸法义味,具足修习梵行,然后为四众弟子广为说法,这才是最快乐的生活。”

  接着,离婆罗尊者站起身,慷慨陈词:“诸位!我认为,比丘能够乐于闲静之处思惟坐禅,止观双运,得心应手。这样的快乐,人间能有几人有?”

  阿那律尊者听后,信心满满地对大家说:“假如一位比丘,能够探囊取物般地运用天眼观察世间众生的生死善恶,以及他们死后归趣,那将是多么快乐的事情!”

  轮到迦叶尊者发言时,他表情庄重地说:“依我看,倘若比丘能够寄身于山林勤修头陀,以自己的精严修行影响大家,使更多的人都身无放逸,勤于苦行,那定将是人间大乐!”

  目犍连尊者站起身,自豪地对大家说:“我认为比丘假如拥有无尽的神通,那将是多么的惬意!拿我来说,身体顷刻千变万化,天堂地狱来去自如。大家都能像我这样,岂不是世上最快乐的人吗?”

  待迦叶尊者说完,阿那律对舍利弗说:“我们几个都说完了,你是主持人,也得谈谈你的观点呀!”

  舍利弗听后,不慌不忙地说:“在我看来,比丘能够降伏其心,成就三昧,且能在禅定中随意进出,运用自如。这样的比丘,不就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吗?”

  最后,舍利弗提议说,我们说来说去,也没个结果,还是请佛陀他老人家来为我们评判吧!

  佛陀听后,微笑着说:“首先,阿难比丘闻法能持,总摄诸经,故而以闻法为乐;而离婆多比丘乐闲慕静,不喜闹市,所以他以止观为乐;至于阿那律,他号称天眼第一,察观三千大千世界,犹如掌中观珠,所以他是以天眼为乐;再者,迦叶比丘身披百纳,习于头陀,堪为世间楷模,所以他是以苦行为乐;目犍连比丘心得自在,变化无穷,水下空中如履平地,故其以神足为乐;最后,舍利弗比丘智慧绝伦,善降其心,随意三昧,无有不周,故其以圣慧为乐。你们六位所站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也就不同,不存在高下优劣之分。”

  舍利弗听后问佛:“世尊!依您之见,怎样行持才是最快乐?”

  佛陀慈祥地说:“出家人能够依于村落而住,当乞食时到,便入村乞食;乞食完毕,便到树下参禅打坐,以期早获解脱。如此简约、专一的行持,不就是最快乐的吗?”

  ——界定根据《增一阿含经·325经》改编

 

点我:

相关文章

文殊菩萨的故事:李长者见圣授道传

文殊菩萨的故事:李长者见圣授道传

  唐朝长者李通玄,曾经游过五台山,在善住院碰到一个僧人,传授他《华严经》大旨。天快黑时,僧人告别。长者说:“天色已晚,师父要到那里去?”僧人指指北台顶,行走飘飘然,好象驾着风,长者追赶不上。到夜...

海涛法师:月圆日

海涛法师:月圆日

  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曾经示现做过一只兔子。这一只兔子王领导了很多动物,在森林里面修行。它常常跟其它的动物说:“每一个月的月圆日,我们要保持道德清净,我们要做圆满布施。”  所以前一天它自己还在想...

海涛法师:福德的力量

海涛法师:福德的力量

  昔日维卫佛带领比丘六万二千人,出山回其文王的国土。国王得知维卫佛归来,为了广纳僧人,便在城外划地大兴精舍,使六万二千比丘僧人得以安居修行。  有一位比丘,告诉左右住户人家,想请他们再亲自建造一...

龙树菩萨化导不信佛法国王,蝉蜕而去自在往生

龙树菩萨化导不信佛法国王,蝉蜕而去自在往生

  龙树菩萨化导不信佛法国王,蝉蜕而去自在往生   龙树菩萨从龙宫出来后,准备大弘法化。但是弘法需要有因缘,需要有大力之人支持,如果能得到国王的护持,佛法一定能够大兴,所谓“不依国主,法事难立”...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还有后半句,你却不知道!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还有后半句,你却不知道!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流传很广,几乎成了一般俗人和不真知佛法的学佛人贪口福吃肉的依据。若见学佛人吃素,则说何必执著,“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这种观点混淆了圣凡、性德和修德,是执理...

百业经:(8)生乐母 婚前证果智慧第一

百业经:(8)生乐母 婚前证果智慧第一

  法王晋美彭措金刚上师传讲  堪布索达吉译导  一时,佛在舍卫城。(译者:据说佛在此居住了二十五年,也有说是二十四年。佛当年所居的遗址尚在,在更顿秋培所著的《印度佛教史》与许多印度的佛教史上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