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乐的行持

  有一天,以舍利弗为首的六位尊者,齐聚于跋耆国的师子园中饮茶论道。今天讨论的主题是:怎样行持才算最快乐?

  阿难尊者率先发言:“我认为:比丘能够多闻不忘,总持诸法义味,具足修习梵行,然后为四众弟子广为说法,这才是最快乐的生活。”

  接着,离婆罗尊者站起身,慷慨陈词:“诸位!我认为,比丘能够乐于闲静之处思惟坐禅,止观双运,得心应手。这样的快乐,人间能有几人有?”

  阿那律尊者听后,信心满满地对大家说:“假如一位比丘,能够探囊取物般地运用天眼观察世间众生的生死善恶,以及他们死后归趣,那将是多么快乐的事情!”

  轮到迦叶尊者发言时,他表情庄重地说:“依我看,倘若比丘能够寄身于山林勤修头陀,以自己的精严修行影响大家,使更多的人都身无放逸,勤于苦行,那定将是人间大乐!”

  目犍连尊者站起身,自豪地对大家说:“我认为比丘假如拥有无尽的神通,那将是多么的惬意!拿我来说,身体顷刻千变万化,天堂地狱来去自如。大家都能像我这样,岂不是世上最快乐的人吗?”

  待迦叶尊者说完,阿那律对舍利弗说:“我们几个都说完了,你是主持人,也得谈谈你的观点呀!”

  舍利弗听后,不慌不忙地说:“在我看来,比丘能够降伏其心,成就三昧,且能在禅定中随意进出,运用自如。这样的比丘,不就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吗?”

  最后,舍利弗提议说,我们说来说去,也没个结果,还是请佛陀他老人家来为我们评判吧!

  佛陀听后,微笑着说:“首先,阿难比丘闻法能持,总摄诸经,故而以闻法为乐;而离婆多比丘乐闲慕静,不喜闹市,所以他以止观为乐;至于阿那律,他号称天眼第一,察观三千大千世界,犹如掌中观珠,所以他是以天眼为乐;再者,迦叶比丘身披百纳,习于头陀,堪为世间楷模,所以他是以苦行为乐;目犍连比丘心得自在,变化无穷,水下空中如履平地,故其以神足为乐;最后,舍利弗比丘智慧绝伦,善降其心,随意三昧,无有不周,故其以圣慧为乐。你们六位所站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也就不同,不存在高下优劣之分。”

  舍利弗听后问佛:“世尊!依您之见,怎样行持才是最快乐?”

  佛陀慈祥地说:“出家人能够依于村落而住,当乞食时到,便入村乞食;乞食完毕,便到树下参禅打坐,以期早获解脱。如此简约、专一的行持,不就是最快乐的吗?”

  ——界定根据《增一阿含经·325经》改编

 

点我:

相关文章

布施不分多少  一钵水也能使施主福运增长

布施不分多少 一钵水也能使施主福运增长

  舍卫城中,住着一位婆罗门,他天生聪颖灵敏、心思缜密,且拥有无数财宝,富可敌国,一生中几乎没有他想要而得不到的事物,城中的居民因而对他百般羡慕。他非常排斥佛法,常说:“布施是浪费金钱,行善是无义...

生病是对人的一种警示

生病是对人的一种警示

  有一天,阿难尊者顶礼佛后,觉察到佛身体有恙。阿难尊者说:佛啊,您是天尊之体,为什么皮肉也会松弛老化,不如从前?   佛说:是的,阿难!因为凡是血肉之躯,都必定为病患所逼、为死亡所恼。我现...

海涛法师:彼此关怀,至死不变

海涛法师:彼此关怀,至死不变

  释迦牟尼佛住在舍卫国期间非常忙碌,几乎是日以继夜地解答弟子心中疑问。他也会为施主们讲解佛法,并不定时为新皈依的弟子授戒,或参加信徒们邀请的斋宴。  有一天晚上,佛陀就经过僧房。忽然,他听见一间...

普陀山{观世音菩萨道场}资料集

普陀山{观世音菩萨道场}资料集

  人间是剧场,不断地切转着舞台上的背景画面。  在禅者眼里,天地之间的风景,处处都是功课。比如水,告诉人们便是随缘,任潮来潮去,心却能无所住;比如石,告诉人们何谓禅定,任雨起雨歇,心静观自在。师...

释迦牟尼佛广传:二、发愿品8、海尘得授记

释迦牟尼佛广传:二、发愿品8、海尘得授记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与由衷的敬...

用一枚铜钱发大财的故事

用一枚铜钱发大财的故事

  有个年轻人,虽然家境贫寒但总是喜欢帮助别人,稍大些的时候,他便辍学回家照顾体弱多病的双亲。一天他为母亲买药的路上,捡到了一枚铜钱。在他走过花园旁,听花匠们说口渴,他有了想法。他当下就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