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业经 迦叶尊者--堪布索达吉

迦叶尊者 ——功德无量 世尊亲赞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一次,迦叶尊者(Kassapa Thera)在一个寂静的地方闭关了很久回到世尊身边。他须发皆长,衣衫褴褛。当时,世尊正为数百眷属传授妙法,眷属们见他如此模样,心生不悦,觉得他行为衣着很不如法。此时,世尊悉皆了知眷属们各自的心念,心想:我涅槃 (Parinibbana)后,佛法全靠他来弘扬,他本已精通三藏(Tipitaka),具足种种功德,如果众比丘经常轻蔑他实不应理,他应该是人天诸众所应恭敬赞叹的大德,所以,我应在众人前宣扬他的共不共的功德。便告众眷属曰:“你们不要轻蔑迦叶尊者,我涅槃后,我的教法全由他来弘扬。”接着对迦叶尊者说:“迦叶,你来和我坐在一个座垫上。”众眷属顿时觉得,世尊此举真是希有,肯定是迦叶尊者有不可思议的功德。迦叶尊者来到佛前,右膝着地,合掌顶礼,禀白世尊:“释迦世尊,您是我的本师,您是我的善逝,我是您的声闻(Savaka)。”(此时,迦叶尊者已得戒体,此是旧仪规中的承诺得戒体)世尊对众眷属宣说迦叶尊者的功德:“譬如,我在一天、两天、三天乃至七天之间可以住于第一禅定,迦叶他也可以象我一样,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的境界,凡我所能得,迦叶一样能如是;如四无念、四无色界等我所有的境界,迦叶全部具足,我的神变如大变小,一变多,水不能溺,火不能烧,住于虚空等种种不可思议的神变,迦叶也一样具足。”(以上种种境界,《百业经》藏文版本中有详细讲述)听到世尊对迦叶尊者如此赞叹,众眷属自然生起了很大的信心。 迦叶尊者受到了众人的恭敬,世尊又对众眷属作很多授记。时诸比丘赞曰:“世尊如此赞叹迦叶尊者,人(Manusa)天(Deva)诸众也生起极大的恭敬心。稀有!奇哉!” 佛闻此言,告诸比丘曰:“不仅是现在,以前我也是在众人前赞叹他,他因此而得到众人的恭敬。曾在印度鹿野苑有位梵施国王执政,举国上下,无诤、无仇、无盗、无灾,政通人和,五谷丰登,君臣慈贤,庶民忠君,梵施国王如理如法地把整个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宫内有五百王妃与国王一起享受幸福的生活,但她们始终都没给国王生下个太子,虽然祈祷了所有的天尊,仍无济于事。当时,国王手下有五百位骄傲自满,恃纵放逸、性格恶劣的大臣,其中只有一个胜藏大臣,具足智慧,人格稳重,心地慈善,作事纵观大局而谨慎周到。这时,梵施国王与黎宏国王之间产生了一点矛盾,梵施国王心想:如果我的胜藏大臣住在黎宏国家,肯定两国之间的矛盾会解除,也不会起战争的,最好让他去住在那个国家。这样,梵施国王就把自己的意图告诉了胜藏大臣,胜藏大臣也欣然遵命,他就去黎宏国家暂时安住了下来。自那时起,因为胜藏大臣的智慧,使两国之间的关系日渐融洽。后来,梵施国王年岁已高,而他的一个王妃居然怀孕了。九个月后,生下一个很庄严的孩子,宫廷上下都为小太子举行了隆重的诞生仪式,用牛奶、酸奶、酥油饼等上好的饮食喂养着他。到太子刚会行走时,梵施国王心想:我已经是年迈体衰了,很快会死的,太子年且尚幼,不能左右国政,其他大臣心机不良会害太子抢夺王位的。他便自然而然地想到自己重爱的胜藏大臣,把他接回来,王位交给他,他会很好地保护小太子,国家人民也不会有违缘。不过,毕竟现在他身为大臣,要想让他继承王位,一定要当众赞叹他的一切能力才干等,以免众人不服。这样,梵施国王就特派专使迎请胜藏大臣回宫与国王商议大事。胜藏大臣便从命回鹿野苑,梵施国王让宫内大小重臣,乘象骑马,城市内外,道路两旁都新加严饰,国王也是御驾亲临,整个迎接的场面非常隆重。久违了的君臣二人一见面,互抱相对无言。然后共乘一大象,共享盛宴,共一碟食。宴会将毕,国王慎重地对胜藏大臣说:‘重卿,我年岁已高,太子尚幼,我死后,一切国事均由您来替我,好好保护我的小太子。’胜藏大臣也答应下来了。后来,国王生病因各种草药秘方医治都无效驾崩了。胜藏大臣召集了所有朝中重臣对他们宣布:‘各位大臣,现在国王已驾崩,太子尚幼,以后,应由太子来继承王位,统领天下,我们现在应好好保护太子。’因国王曾亲赞其功德,故众人很信服于他。诸比丘,你们是如何想的?当时的胜藏大臣即今世之迦叶尊者,梵施国王即今现证菩提的我,往昔我也曾对众臣前赞叹过他,今生亦如是。”诸比丘闻已,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金刚经说什么 第十品 庄严净土分--南怀瑾

金刚经说什么 第十品 庄严净土分--南怀瑾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洌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洌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洌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

净土圣贤录易解:刘宋昙顺

净土圣贤录易解:刘宋昙顺

  刘宋昙顺  昙顺。黄龙人,幼年出家,跟从鸠摩罗什大师学法。他讲解演说的种种经典,都能奥妙地穷尽色空二法皆不可着的甚深义理。  罗什大师赞歎说:「此子真是奇才根器啊!」后来入庐山,修习淨土,当时...

普贤十大行愿--未知

普贤十大行愿--未知

普贤十大行愿 礼敬诸佛 称赞如来 广修供养 忏悔业障 随喜功德 请转法轮 请佛住世 常随佛学 恒顺众生 普皆回向 所有十方世界中 三世一切人师子 我以清净身语意 一切遍礼尽无余 普贤行愿威神力 普现一...

月灯三昧经.--释先公

月灯三昧经.--释先公

月灯三昧经一卷 刘宋沙门释先公译    与前月灯三昧经第八品同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游于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六万菩萨俱。及持央数诸天人。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在其众会中坐。时佛告文殊...

佛说满愿子经--失译人名

佛说满愿子经--失译人名

  佛说满愿子经一卷   失译人名今附东晋录   闻如是。一时佛游摩鸠罗无种山中。与大比丘俱。比丘五百。尔时贤者邠耨。晡时从宴坐起往诣佛所。偏袒右肩右膝着地。稽首足下叉手白佛。善哉世尊。为我且讲要法。...

般若心经略疏--法藏

般若心经略疏--法藏

般若心经略疏 唐翻经沙门法藏述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疏(并序)   夫以。真源素范。冲漠隔于筌罤。妙觉玄猷。奥颐超于言象。虽真俗双泯二谛恒存。空有两亡一味常显。良以。真空未尝不有。即有以辨于空。幻有未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