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业经 角宿大象--堪布索达吉

角宿大象 ——被诱等流 两世还俗 一时,佛在王舍城。王舍城由国王影胜执政,王有一大臣名叫大象师,其财富圆满犹如多闻天子。他长大后娶了妻子,与她共度美好时光。不久其妻怀孕,九个月后生下一个非常庄严的孩子。夫妇为孩子举行了隆重的贺生仪式,因小孩子是角宿(二十八宿之一)日降生的,也是大象师的儿子,故取名为角宿大象,并用牛奶、酸奶、油饼等精心喂养他。角宿大象长大后,精进学习骑骏马、骑大象等骑技,学习各种武艺以及大小五明等一切世间的学术。大象师夫妇去世后,角宿大象继承父业,继续作影胜国王的大臣。他也娶了妻子共同生活,对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具足信心,皈依受持净戒,行布施积累资粮。后来,他出家了,并精通三藏,成为著名的三藏法师。他自知虽久经闻思,但未曾勤修。于是开始精进地修行,除中夜稍许休息以外,利用一切时间精进修持。他得到一些境界后,摄受了五百弟子,并且经常带他们去城中化缘。很多大臣听说角宿大象大臣已出家,便同去陈白影胜国王言:“据说角宿大象大臣已经出家,他无子无女但财产很多,陛下应把他的财产收回来。”国王告诉众臣:“角宿大象尚在人世并没有死亡,寡人只对已亡人的财产有权收回。他这仙人种姓者,不一定会长期出家,故他的财产不急于收回。”有一次,角宿大象与五百眷属一同去城中化缘。角宿大象原来的妻子听说丈夫到城中来化缘,就想供养他们。她把角宿大象及其眷属迎请回家,心想:不知角宿大象是否已经证果,如果已经证果暂且作罢,若还未证果,我一定要让他回来与我一起生活。(师言:在座的出家人你们要想一想,观察自己得果没有,如果没有得果的话,就一定要注意,也许你的家眷还梦想着你会还俗(Uppabbajita),一定要注意呀!)她想了个办法来观察角宿大象是否已得果。角宿大象正在受供时,她从二楼上扔下一个大锅。“啪”的一声,锅落在角宿大象的面前,正在受食的角宿大象吓了一跳。见此情景,她心中暗自高兴,认为如果已证得罗汉果位,就不会有这样的恐惧,以此推断丈夫还是个凡夫僧。接着她又观察他的食相,发现他经常有在锅上写字等不拘小节的行为,看起来心还没调伏好,所以她有了很大的信心。便于角宿大象的足下顶礼祈求道:“尊者,以前我们的财富是非常圆满的,现在我一个人用不完,祈求您和您的眷属能常来我家应供。”第二天,角宿大象与一百五十位眷属来应供。他的妻子想方设法使他的眷属一天天依次减少,最后一天,只有角宿大象一个人来应供。她在丈夫面前委屈地说:“您不在家的时候,很多人欺负我、打我,害我……”她又吩咐手下人:“明天,我听法时,你在门外大喊我三声,如果我没出来,你就冲进来扯我的头发,狠狠的打我。”那人也答应了。第二天,她正在闻法时,那个人按照吩咐先是大喊了三声,后又冲进来打她。角宿大象心想:那天她曾对我说很多人欺负她,看来她真的很可怜。他生起了猛厉的嗔恨心,看到妻子床上有一把刀,他拿起刀猛扑过去要杀掉那个人,这时“妻子”抱着他的脚哀求:“您千万不要杀他啊,您是比丘,已受了比丘戒的,您舍了戒再杀他也可以啊。”角宿大象觉得所言有理,便舍了戒,将出家人的法衣脱掉,换上了在家人的衣服。这时,他的妻子马上换了口气说:“其实,我是很想念您的,这个人并不是害我的,现在您的戒已经舍了,我也如愿以偿。您看家中财富圆满,我们应趁年轻及时享乐才对,以后我们多作布施,积累资粮,在家修行才是最殊胜的……”角宿大象只好顺从妻子,重新与她一起生活。影胜国王得知角宿大象已经还俗(Uppabbajita),便令他继续作大臣辅佐朝政。(译者:其实这种情况非常多,也许你们不知道,汉族弟子当中男众、女众都有一些人,与这种情况一模一样,基本上没有什么差别。他们写信给我说:“首先不想这样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现在不得不上班。”所以你们特别是年青人回家去我很不赞成,对出家会有违缘,一定要谨慎。)他只好重操旧业——回朝为臣。 众比丘到王舍城中化缘时,听说角宿大象已经还俗(Uppabbajita),返回后,在世尊前呈白:“世尊,听说角宿大象已舍戒还俗了。”世尊告诸比丘:“角宿大象与其他人不同,暂时他虽还俗,但不会久留家中,以后他还会出家,并能获得罗汉果位。”世尊如是授记。(师言:有的大德虽然暂时还俗,但还是可以饶益有情,比如:密勒日巴尊者的大弟子惹琼巴,相貌非常庄严。一次,他到尊者家里,尊者请他吃饭,但因尊者的糌粑和酥油都是旧的很难吃,惹琼巴不愿意吃。因为惹琼巴的相貌殊好,当地的姑娘们都愿意供养他,所以他觉得自己的行为欠妥,如果继续留在上师身边对他老人家纳受供养成了障碍,不如到卫藏(拉萨)去。而尊者不赞成他去拉萨,一再挽留他,最后尊者拉着他的衣服告诉他不要走,可他挣脱了。尊者说:“你已经违背了上师的教言,以后肯定会遇上违缘的。”惹琼巴执意要去拉萨。到了拉萨后,出现了违缘,他与一位拉萨姑娘结婚了,二人生活得极为贫困。姑娘有一颗宝贵的松耳石交给惹琼巴保管。一日,密勒日巴尊者想知道惹琼巴在作什么,就幻化成乞丐的形象到拉萨看望他。正巧阿吉拉(拉萨人对姑娘的称呼)出去了,惹琼巴坐在家里见一乞丐蹒跚走来,他不知此是上师的化身,对之生起了大悲心,家里无他物可施就把妻子那颗宝贵的松耳石施给这个乞丐。尊者见弟子的行为后觉得:我的弟子虽然还俗了,但他的悲心没有改变,还是很好的,之后尊者返回康区了。阿吉拉回来后不见了松石,与惹琼巴大闹了一场,为此惹琼巴生起了厌离心,重新返回康巴。当时密勒日巴尊者准备给弟子灌顶。他要求每一个听授灌顶的弟子必须供养一个财宝,没有供养的人不许参加灌顶。惹琼巴很痛苦,心想我原来在康区条件具足时,上师从没向我要过供养,但现在我如此贫穷,上师却要我供养,今天我没有得灌顶的机会了。正在他痛苦不堪之时,尊者告诉众人:“你们看,惹琼巴已经供养了松耳石,其他人也需要这样的供养。”边说边从曼茶盘里拿出原来的那颗松耳石。惹琼巴恍然大悟,对上师生起了不共的信心。灌顶后,尊者又让他马上回拉萨去,惹琼巴很不愿意去,他在一支道歌中唱道:我自己想去的时候,上师不让我去;我不想去时,上师又偏让我去拉萨。他去拉萨以后,把以前的妻子也度化了。所以,有些根基好的弟子,还俗了还有机会出家。以前智悲光尊者四大弟子之一,无畏盔甲来到康巴时,因违缘还了俗,很多人不知其密意而作各种诽谤,但他以在家人的形象度众生的事业也非常广大。) 世尊观知调化角宿大象的因缘已成熟。一天早上,世尊著衣持钵到王舍城化缘。来到角宿大象门前时,角宿大象见到房间里一片光芒,他觉得这肯定是佛的加持力。一个人告诉他,佛陀已到他家门口,他急忙到门前于佛足下恭敬顶礼,祈求:“世尊有何吩咐,我一定照办。”世尊言:“无他,只希你立即出家受持净戒。”因释迦世尊在因地时,生生世世没违背过上师的教言,所以,即生中任何人也不会违背佛陀的教言。角宿大象马上跟着佛陀回到祗陀园。佛给他传了比丘戒,也传授了教言,他精进修持后得到阿罗汉果位。 诸比丘请问:“世尊,角宿大象以何因缘令佛欢喜,从未作令佛不欢喜的事,于佛教法下出家获得罗汉果位,唯愿为说,我等乐闻。”佛告诸比丘:“这是他前世的发愿力。久远以前,一静处有位大施主,财富圆满犹如多闻天子。他修建了一座美丽的花园。当时,没有如来出世,有一位圆满功德的独觉应世。一天,独觉想到城里化缘,但听到花园中有音乐的声音,便决定到花园里化缘。当施主看到身心调柔的独觉时,生起了大欢喜心,对独觉作了饮食供养,并请问独觉的住处,经常对独觉作供养。后施主见独觉功德圆满生大信喜心,对俗家生起厌烦心,想到独觉面前出家。独觉告诉他:‘我现在不摄受弟子,你到仙人那里出家吧,他们肯定会摄受你。’施主舍弃家中一切在仙人前出家了。他修行了很长时间以后,非常想去看看独觉上师。当回到独觉的住处时,独觉已不在了,另一位独觉在彼处苦行。他向新来的独觉询问上师的消息。独觉告诉他以前的独觉已经圆寂了,并将遗塔所在处指给施主看。施主在塔前恭敬地洒水、供花、供香后于塔下发愿:以此善根,愿我生生世世生于富贵之家,将来在比此独觉更殊胜的如来面前作供养,令佛欢喜,不作令佛不欢喜的事。发愿后,他返回自己的住处。施主去世后,升入梵天界。诸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当时的施主就是现在的角宿大象,以他对独觉恭敬供养的功德,生生世世生于富贵之家,并且在超胜于那位独觉的我面前,令我欢喜,出家获证罗汉果位。”复次诸比丘请问:“世尊,以何因缘角宿大象的妻子诱他还俗?”佛告诸比丘:“不仅是今生,前世也曾引诱他,使他破梵净行。很早以前,鹿野苑的梵施国王手下有一执掌重权的侍者大臣,名字叫火施。火施的妻子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大儿子取名火子,小儿子取名火焰,用牛奶、酸奶、油饼等精心喂养着。火子和火焰长大后,学习了文字、婆罗门行为等世间学问,精通了十八种学术。当他们看到父亲为了辅佐朝政,经常作一些如法和不如法的事情时,觉得父亲的事业没有任何意义。他们想:与其这样为了争夺政权而损害其他众生,倒不如到寂静的山林中过以草蔽体的生活殊胜。他们对在家的生活生起了猛厉的厌离心。同去祈求父母希望能得到开许,但父母都不同意,劝告他们说:‘孩子们,很多仙人到森林中去苦行是为了得到王位,而你们的王位唾手可得,何必如此呢?’两个孩子说:‘我们并不是害怕得不到王位,而是害怕得到王位以后会造无边的罪业,我们不愿意享受这种世间的生活,要到寂静的山林中去修行。’父母不得已,勉强地说:‘你们到静处出家,我们也不反对,但你们若得到了不共境界时,希望你们能回来让我们看看。’他们答应父母的请求,便到静处出家了。两个孩子出家以后,精进修行得到了四禅五通。他们忆起往昔对父母的誓言便回到家中,飞于空中,在父母面前显示种种神变。父母都很高兴说:‘你们是出家人,是要到处化缘的,我们很想积累资粮,你们就住在花园里接受我们的供养吧。’火子和火焰答应了父母,他们在花园里用树枝、树叶等修建了一个茅蓬安住下来。当时鹿野苑的很多人都来亲近他们,对他们恭敬供养,依止他们。久而久之,梵施国王也得知火施婆罗门的两孩子出家苦行得到成就,具有种种神变。国王亲自前往对二人作了供养,恭敬顶礼后祈请:‘二位尊者,请求你们以后能经常到我的王宫中受供。’二人欣然应允,经常乘神通飞到王宫,每一次国王都是亲自迎接,把他们抱到法座上,然后奉上甘美的饮食,并且在他们面前听法。一次,国王要带领众眷属外出,临行前嘱咐王女说:“我外出期间如果那两位出家人来宫中受供,你一定要象我对待他们一样,好好相待。“说毕带众眷属外出了。一日,火子有事处理就让火焰一个人到宫中应供。火焰飞到王宫上空时,王女见到一出家人飞来,便按父王吩咐学着父王的样子,抱起他将他放到法座上。因与女人接触,就象与毒蛇接触一样,(师言:格蒙王布单增洛吾曾在《赞戒论》中讲过:没有破根本戒,仅只接触女人也会失毁很多戒律,所以行持梵净行的人一定要注意。)瞬间,火焰的神通已经退失了。因火焰的相貌非常庄严,王女对他生起了贪心,后来在静处二人作了不净行。王妃们已知道二人的行为不如法,但又惧于其神通,不敢禀告国王。火焰失去神通以后,不能再飞,他又不好意思步行回住处,只好住在王宫里。国王回宫后听说火焰在宫中,非常高兴,马上准备了许多食物,亲自供养火焰,王女也拿着饮料去供养。火焰见到王女,生起了猛厉的贪心,以贪心所至犹如迷醉,在国王前,怔怔地伸手抚摸王女的手。国王看见他的越轨行为生起大嗔恨心,拿起宝剑便要杀他。王女急忙替火焰掩饰说:‘尊者,您拿错了。’国王听到此言以为是自己看错了,急忙收回宝剑,继续恭敬供养,于火焰前闻法。 火子一直不见弟弟回来,很担心他会出现意外,以神通观察才知道弟弟犯了戒,神通也已退失,若仍继续住在王宫里会有生命危险,于是显示神变来到了王宫,国王照例迎接、供养他,在他面前听法。火子传了一个简单的法便带着弟弟飞回住处。他又给弟弟重新传授了教言,火焰精进修持,又重新得到了四禅五通。此时国王的眷属王妃们因怕遭到国王的詈骂,而将火焰与王女二人的行为如实禀告了国王。国王怒火中烧,率领四大军队往森林中准备杀死火焰。火焰已经知道梵施国王是来取他性命的,为令国王生信,他跃入空中,显示种种神变。国王见此情景,嗔心已退,暗自琢磨,是不是自己听到的话是假的。他问火焰:‘婆罗门儿子呀,我听别人说你已犯戒,这是真的还是假的?’火焰告诉他:‘国王啊,你听到的是真实的,我是因为生起了猛厉的贪心而迷误一时。’国王仍是疑惑不解,如果犯了戒是不可能有神变的,他又跑到火子面前,问火子。火子告诉他:‘国王,您听到的话是真实的,火焰确实曾因贪心作不净行,他犯戒后神变已退失了,后来我重新传给他教言,他自己精进修持后又得到了神变和神通。’国王听后,对火子、火焰生起无比的欢喜心,并对二人恭敬顶礼后返回了。诸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当时的火子就是现在行持菩提的我,当时的火焰就是现在的角宿大象,当时的王女就是现在的角宿大象的妻子,当时是她以各种方法引诱他破戒,是我救了他使他重新得到四禅五通,现在也是他还俗时我救了他,使他得到阿罗汉果位。另一段因缘是在迦叶佛时,角宿大象为出家人,诸根调伏,以此因缘今生中获得解脱。”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念佛圆通章--未知

念佛圆通章--未知

念佛圆通章 唐天竺沙门般刺密谛译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

大乘二十颂论--施护

大乘二十颂论--施护

大乘二十颂论 龙树菩萨造宋三藏传法大师施护奉诏译      归命不可思议性  诸佛无著真实智   诸法非言非无言  佛悲愍故善宣说   第一义无生  随转而无性   佛众生一相  如虚空平等   此彼...

佛说大意经--求那跋陀罗

佛说大意经--求那跋陀罗

佛说大意经一卷 刘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佛说大意经(亦明大意抒海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   佛告诸比丘。昔有国名欢乐无忧。王号曰广慈哀。国有居士名...

思益梵天所问经   卷四--鸠摩罗什

思益梵天所问经 卷四--鸠摩罗什

《思益梵天所问经》第四卷 师子吼品第十九 尔时,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譬如贾客主入于宝洲,其人所见皆是宝物。如是成就不可思议功德者,有所乐说,皆是法宝;所乐说者,皆是实际;所乐说者,于诸法中无所贪...

摩利支天咒--未知

摩利支天咒--未知

摩利支天咒 嗡 玛惹哉 盟 梭哈 om maritsa mam soha 念诵法 不空三藏译《摩利支天经念诵法》云: 南无释迦牟尼佛!(十声) 南无摩利支天菩萨!(十声) 我弟子(某甲)归命三宝摩利支...

长阿含十报法经--安世高

长阿含十报法经--安世高

长阿含十报法经 后汉三藏法师安世高译 长阿含十报法经卷上   闻如是。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贤者舍利曰。请诸比丘听说法。上亦好中亦好竟亦好。有慧有巧最具净除至竟说行听。从一增至十法。听向意着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