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业经 父 亲--堪布索达吉

父 亲 ——累世佛子 今证圣果 一时,佛在王舍城,有一施主富如多闻天子,长大娶妻共享生活,其妻怀孕九个月后,生了一个非常庄严的孩子:身色金黄,头如宝伞等种种妙相,夫妇为孩子举行了隆重的贺生仪式,因为孩子身相庄严,故取名为美丽者,施主用牛奶、酸奶、油饼等精心喂养着美丽者。城内外的许多人都慕名而来观看美丽者的美貌。 我等大师、如来正等觉释迦世尊圆满福慧一切功德后,调化了许多众生,在王舍城,也摄受了很多弟子,来自四面八方的信众纷纷前来朝拜、皈依世尊。美丽者问父母:“为什么以前有很多人来我这里,现在为什么不来了?”“因为释迦牟尼佛到了王舍城,很多人都朝拜佛陀去了。”“释迦牟尼佛是谁呀?”美丽者的父母为他讲了世尊的苦行,成道等共不共的功德,听完这些,美丽者生起了非常稀有的心:世尊如此庄严,无论如何我一定要去拜见世尊。他再三祈求父母,父母答应了,并同他一起去拜见世尊。远远地看见世尊三十二相,美丽者就生起了无比的欢喜心,萌生了世尊是自己父亲的念头,马上不由自主地喊着“父亲”跑上前去,抱住世尊的脖子不肯放手,世尊为他父母传了相应的法,传法后,施主以为传法圆满了,准备带孩子回去,怎样劝他,他都依着世尊,不肯离开。此时,他父母想迎请世尊去家里受供,便在世尊前祈求开许供佛及僧七天,世尊默许了。施主吩咐妻子先回去作饮食准备,自己陪儿子在经堂里过夜。第二天,施主亲迎佛陀及僧众,世尊著衣持钵带领僧众应供七天,圆满后,世尊为他们传了相应的法,施主及其眷属以智慧金刚摧毁了无明烦恼,获证了预流果位。美丽者又征求父母同意,在世尊前出家,世尊以‘善来比丘(Ehi-Bhikkhu)’的方便言词为他传授了近圆戒,并传授了一些相应的教言,他精进修持,获证了罗汉果位。在他的境界中:黄金与牛粪等同,虚空与手掌无别,诸天共赞他的功德。 时诸比丘请问:“世尊,拜见您的孩子成千上万,但从未见过一个孩子象美丽者这样,抱住您叫父亲的,这是什么因缘?请世尊为吾等演说。”世尊告曰:“以前,他曾五百世作我的儿子,以此习气成熟故,他见到我时便不由自主地叫父亲,上前抱住我。”“请问世尊,以何因缘他今生生于富裕家,身相庄严,令佛欢喜,没作令佛不欢喜的事,在佛教法下,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位?”世尊告曰:“这是他前世的愿力成熟故。在贤劫人寿四万岁时,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俱留逊佛出世时,有一俱严国王对佛陀生起了欢喜心,发心修建一座大经堂供佛及僧,俱严国王每天都去打扫经堂。一次,他有事外出,就把打扫经堂之事托咐与太子,太子遵命去打扫。当时,俱留逊佛作了一个加持,使经堂里的灰尘越扫越多,到天黑了也没扫完,太子只好在经堂里留宿。夜晚,俱留逊佛的声闻们显示种种神变,帝释天、梵天、四大天王也来朝拜,太子看到后,觉得佛陀的威力和功德不可思议,更增加了信喜心,再也不愿意离开经堂,在经堂一住就是五千年,为僧众扫地。(译者:在座的弟子们,这里国王、太子都为僧众扫地,所以,我们中间的有些人不应有傲慢心,不要以为自己怎么怎么样,有时我慢,有时自卑,有时为僧众作几天事情,就觉得上师没赞叹,你们不要这样,因为作一切善事,不要在乎别人知不知,而是要相信因果是不虚的,一切暂时利他,都是为究竟的自利而作的,都是自己在积累资粮。)后来,他发起了利益一切众生的大慈大悲心,皈依受持居士戒,临终时发愿:以此善根,愿我生生世世生于富裕家,身相庄严,将来在象俱留逊佛一样的佛陀前令佛欢喜,出家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位。诸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当时的太子就是现在的美丽者,以其愿力成熟故,在我教法下出家,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位。因他当时对众生生起大慈大悲心故,今生身相庄严。(师言:据《入中论》观点来讲,常生嗔恨心的人,生生世世转为丑陋者,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另有一段因缘,在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时,这位善男子出家,调伏诸根,故即生获得解脱。”世尊如是宣说。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人身难得

人身难得

  经云:「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得生人身到底有多难呢?  有一天,佛陀告诉比丘们:「譬如所有的大地都成为大海,大海中有一只瞎眼的海龟,它的寿命长达无量劫,...

放生免患:27.浦鼋报德徽商《江慎修居士选录》

放生免患:27.浦鼋报德徽商《江慎修居士选录》

  《江慎修居士选录》【放生善报 第三章放生免患】  放生现报故事集----印光大师鉴定  江慎修先生放生杀生现报录铸板流通  民国十一年壬戍冬释印光谨撰  第三章放生免患  【原文】  27.浦...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一至十--鸠摩罗什共僧叡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一至十--鸠摩罗什共僧叡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第一卷~第十卷)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共僧叡译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共摩诃比丘僧大数五千分,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

《百业经》:(52)新来的比丘 等流之报今昔被骗

《百业经》:(52)新来的比丘 等流之报今昔被骗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净土圣贤录续编新白话版11

净土圣贤录续编新白话版11

  清金庭栋  金庭栋,字友兰,是苏州人,专修净业。道光二十年冬天,得病,自知将要命终,请他的归依师亮宽和尚,以及善友数人来,告诉他们说:“我的生死将有分判,愿各位助我成就胜缘吧。”众人大声唱佛号...

发心即胜二乘

发心即胜二乘

  发心即胜二乘 智度论  有一六通罗汉。随一沙弥于后。负衣鉢囊。沙弥心中自念云。吾当勤求佛果。罗汉即取衣鉢囊自负。使其前行。少顷。沙弥又念佛道久远难成。不如求声闻果。早自解脱。罗汉复以囊置其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