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十轮经中的智慧--佚名

在《十轮经》中,佛说:“随所在处。若诸有情。互相乖违。兴诸斗诤。有能至心称名念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者。一切皆得舍毒害心。共相和穆。欢喜忍受。展转悔愧。慈心相向。随其所应。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诸位地藏道友,佛的这段开示,就是告诉我们,喜欢逞口舌之利,爱争论是非长短的人,要多念诵和供养地藏菩萨对治;经常被是非缠绕,不合群的人,通过念诵和供养地藏菩萨就能化解。同时佛还告诉我们,至心皈敬供养和念诵地藏菩萨,不争长论短,能与众生和睦相处,并能忏悔过往,对众生充满慈爱之心,最起码可以生天,不堕三涂,乃至于得到不生不灭,究竟成佛。   告诉大家,爱争长论短说是是非非的,最后都会堕入鬼道。所以,作为一个修行人,一定要学会忍。因为我们这个世界是娑婆世界,也就是“堪忍世界”,不是极乐世界,众生的性格是刚强难化的,所以肯定会有许多缺陷。既然这个世界缺陷这么多,加之自己的幻化之躯也免不了无常,如果天天讲人我是非、不断进行斗争,这有什么意义呢?人生这么短暂,哪有工夫搞这些啊?   以前罗状元有一首《醒世诗》,里面也有类似的教言:“世事纷纷如电闪,轮回滚滚似云飞,今日不知明日事,哪有工夫理是非?”如果一个人重视自己的修行,或者利益他众的心比较强,那他根本不会谈论别人的是非。   诸位地藏道友,我们在三宝门里,如果是为了众生,事情越多越好;如果是为了自己,事情越少越好。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自己的琐事太多会障碍修行,而利益众生的事情太多则不同,即使障碍自己的修行也是值得的。我们是大乘佛教徒,所以首先要有利益众生的发心,然后要实地行持。   打个比方,如果某一天因为做事情而耽误了修行,我就会返观自身:我是因为利益众生还是因为散乱、烦恼而耽误了修行?如果是因为利益众生而耽误了修行,那我不会有后悔心,毕竟是为众生而忙碌,虽然自己的念经、磕头、观修没有完成,但众生的事情和自己的事情比较起来,我应该选择为众生做事情。   当然,各人有各人的价值观,有人认为要自度,有人认为度他就是自度。但话说回来,不管是先度自己还是先度他人,我们哪有谈论是非长短的时间呢?世间本来不可能十全十美,再说自己的身体也无有恒常性,既然如此,我们就没必要谈论人我是非,要么自己认认真真修行,要么勤勤恳恳利他。   南无本尊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除恐灾患经--释圣坚

除恐灾患经--释圣坚

除恐灾患经一卷 乞伏秦沙门释圣坚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四部弟子大众俱会。说上妙法。尔时维耶离国。厉气疫疾。威猛赫赫。犹如炽火死亡无数。无所归趣。无方疗救。国王大臣。长者居士。...

佛说出生一切如来法眼遍照大力明王经--法护

佛说出生一切如来法眼遍照大力明王经--法护

佛说出生一切如来法眼遍照大力明王经 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国那烂陀寺三藏赐紫沙门臣法护奉 诏译 佛说出生一切如来法眼遍照大力明王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摩诃母质邻那山。于大宝楼阁中为众说法。是...

咒三首经--地婆诃罗

咒三首经--地婆诃罗

咒三首经 唐三藏地婆诃罗奉诏译 大轮金刚陀罗尼一    讷谟萨怛唎耶 地毗迦喃 怛他揭多喃 唵毗啰 时毗啰时 摩诃斫迦啰 跋阇唎萨多萨多娑啰帝娑啰帝 怛唎曳怛唎曳毗陀末你 三槃若你 怛啰末底悉陀阿...

佛说百佛名经--那连提耶舍

佛说百佛名经--那连提耶舍

  佛说百佛名经   隋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天王。四天大王。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

金刚恐怖集会方广轨仪观自在菩萨三世最胜心明王经--不空

金刚恐怖集会方广轨仪观自在菩萨三世最胜心明王经--不空

金刚恐怖集会方广轨仪观自在菩萨三世最胜心明王经一卷 唐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诏译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宝峰大山宝间错峰宫殿之中。其处百千宝盖种种行树。悦意香华布散严饰。诸大阿罗汉大目乾连...

不空罥索陀罗尼经--李无谄

不空罥索陀罗尼经--李无谄

不空罥索陀罗尼经二卷 唐北天竺婆罗门李无谄译(末后第十七品沙门慧日续翻) 不空罥索陀罗尼经卷上 (末后第十七品沙门慧日续翻) 赞叹品第一(都合总有一十六品除根本大陀罗尼外总有二十七陀罗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