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法师西行缘起

  玄奘法师俗姓陈,单名一个袆字,生于隋仁寿二年(公元602年),河南陈留(今河南省偃师县缑氏镇陈河村)人氏。

  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奘师年满二十,在成都受具足戒,正式成为出家比丘。

  奘师遍谒诸师,饱读经书,发现每位法师对佛法见解不一,虽各有所专,仍不免与圣典有出入,到底谁是谁非,实在难以取舍。

  佛教发源于印度,西天号称佛国,唯有亲自到西天走一遭,方可解开疑惑。

  于是奘师联合道侣数人,陈表上奏,请求朝廷准许他们前往印度取经,可惜未被批准。

  众人作罢,唯独奘师立志西行,态度非常坚决。

  奘师每天向菩萨启请,表明西行求法的心愿,请求菩萨加持自己一路顺利。

  早在奘师出生时,母亲就梦见他身着白衣西去求法,可以说是法师西游的先兆。

  贞观三年(公元629年)秋八月一天夜里,奘师梦见大海中有一座宝山闪闪发光,四周波涛汹涌,并无船筏可乘。为登上宝山一探究竟,奘师鼓足勇气跃入海中,这时海中涌出许多石莲花,从岸边一直连到山脚。奘师踩着石莲花,来到山下。宝山峻峭,无法攀登,奘师试着踊身自腾,竟扶摇直上,到了山顶。奘师没有试图寻找金银珠宝,只是感觉站在高处眺望非常美妙,旋即醒来。

  “一定是菩萨在暗示我,要我勇往直前。”奘师更加坚定决心,不管遇到任何困难,都要西游取经,这一年奘师二十八岁。

 

点我:

相关文章

前世恶骂圣者,多世得跛子报

前世恶骂圣者,多世得跛子报

  《百业经》是佛陀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动人的故事,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

文殊菩萨的感应故事

文殊菩萨的感应故事

  我们都知道文殊菩萨智慧不可量,《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说:“文殊师利大圣尊,三世诸佛以为母,十方如来初发心,皆是文殊教化力。”十方如来初发心,都是因为文殊菩萨的教化之力,由此可见文殊菩萨功德之殊...

佛经里的故事:失德的下场

佛经里的故事:失德的下场

  佛住世时,弗加沙王由于读诵了《十二因缘经》,体悟到昔日所追求的财、色、名、食、睡等五欲之乐,原来是烦恼的根本。于是,弗加沙王召集群臣,宣布将王位传给太子。之后,便自行剃发出家,发心追随佛陀修行...

《百喻经卷下》:65、五百欢喜丸喻

《百喻经卷下》:65、五百欢喜丸喻

  译文:  从前有个女人,荒淫无度,欲情既已煽旺了,就嫉恶起自己的丈夫来。时时想着办法,计谋着要残害他,设了种种计策,却得不到下手的机会。恰遇上丈夫受聘出使邻国,女人设法偷做了毒药丸,欲用来害死...

找到自己的人生轨迹

找到自己的人生轨迹

  一天,弟子们和禅师一起在田里插秧,可是弟子插的秧总是歪歪扭扭,而禅师却插得整整齐齐,就像是用尺子量过一样。  弟子们感到很疑惑,就问禅师:“师父,你是怎么把禾苗插得那么直的?”  禅师笑着说:...

修建遗塔起信全家共证罗汉

修建遗塔起信全家共证罗汉

  《百业经》是佛陀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动人的故事,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