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持六斋戒第七--道源

不持六斋戒第七   若优婆塞、优婆夷受持戒已,一月之中,不能六日受持八戒,供养三宝,是优婆塞、优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注释】   [六斋戒]:   戒文上的‘一月’是以‘夏历’为计算的标准。不是现在一般使用的阳历。   ‘六斋’是指‘夏历’-即阴历中的六个斋日。这六个斋日是当月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等六个日子。若当月是小月,只有二十九日,那么最后的二个斋日是二十八、二十九日。   在这六个斋日中,要行‘八戒’,所以叫‘六斋戒’。‘八戒’就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著香华鬘不香涂身、七不歌舞倡伎不故往观听、八不坐高广大床。’最后是‘不非时食’。   一至八条称为‘关’,就是关闭邪恶之门。‘不非时食’是‘斋’,就是‘过午不食’。二者合称为‘八关斋’。   所谓‘不著香华鬘,不香涂身’,就是头部不得戴花圈、插花朵。现流行人工饰物,妇女头饰,琳琅满目,虽非‘香华鬘’,斋日仍以不著为宜。‘不香涂身’就是不使用香水、化妆品等物。有者主张‘香皂’也不可用,但香皂为清洁剂,为现代人生活必须品,应可从宽。   所谓‘歌舞倡伎’,‘歌’是以口唱出的曲词以自乐或以乐人。‘舞’是手舞、足蹈、扭身、摇头、顾盼,用以自娱亦以娱人。但现代流行健身操,应不属于‘舞’的范围。‘倡’是古时候的乐人,以歌、舞、乐器演奏娱人,原来是很高尚的。但慢慢趋于堕落,故妓女之流亦称为‘倡’,后写为‘娼’。‘伎’是古代表演技艺的人,如特技、魔术、乐器演奏等等都被称为‘伎’,但亦逐渐堕落,故妓女亦为‘伎’,后写为‘妓’。故‘倡伎’与‘娼妓’性质相近。   受了戒的优婆塞、优婆夷,在六斋日当然不应著香华鬘、以香涂身,更不可歌舞倡伎自娱或以娱人。   ‘不坐高广大床’中的‘坐’含有‘卧’的意义,就是既不能坐,当然也不能卧。‘高广大床’如现在用的宽大舒适的弹簧床。六斋日中坐卧的床,高不能过一尺六寸,宽不能逾四尺。即小床可以坐、卧。   ‘不非时食’即日偏以后不得再食,即所称的‘过午不食’。什么时候叫‘午’?佛世没有时钟,无法确定十二时正为‘午’。中国古时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计时标准。那末,古时的一个时辰,即涵盖现在的两个小时,如‘午时’即涵盖上午十一点和十二点。所以在这个时段内进食,是为‘时食’,过此而进食,则为‘非时食’。不过,现在是工业时代,时间有时无法自我控制,如身为职业性的优婆塞、优婆夷,常须参与各种会议,有时议程延至十二时以后方散会,若不准再进食,必肚饥而头晕眼花,驾车(汽车、机车)易生危险,可能自伤或更伤人,故下午一时以前,应仍为‘午’的时候,准予进食,方合时代意义。否则造成自他的伤害、死亡,则非戒文之所愿。   真正说来,佛世将一天分为六时,如阿弥陀经上说:‘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是昼三时、夜三时,合为‘昼夜六时’。昼三时,是指晨朝、日中、日没。夜三时,是指初夜、中夜、后夜。那末,佛世的午时,包括现在的上午十一时、十二时,下午的一、二点等四个小时,在此时内进食,应为‘时食’。   从事体力劳动之优婆塞、优婆夷,若下午均不得进食,则体力将不胜负荷,工作效能将因而降低。尤其从事机械操作的优婆塞、优婆夷,更易生危险。故虽已过午,仍可食生酥、熟酥(牛奶品)、石蜜(冰糖)、植物油脂、蜂蜜之类的流质食物,以维持体能,而保安全。   [供养三宝]:   所谓‘供养’,其种类为鲜花、水果、食物、钱财、作务、承事等均可为供养三宝。但工业社会,工作繁忙,非假日甚难前往寺院行供养之优婆塞、优婆夷,可于食时诵念:‘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亦属供养三宝之一法。如在诵念之时,并行忏悔当更真诚。   【旨意】   佛、法、僧三宝最尊,受戒之优婆塞、优婆夷,每月的六斋日,须行供养。故佛制此戒,若犯此戒,其所得罪恶,如第一轻戒者然。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广百论本--玄奘

广百论本--玄奘

广百论本一卷 圣天菩萨造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广百论本 破常品第一   一切为果生  所以无常性   故除佛无有  如实号如来   无有时方物  有性非缘生   故无时方物  有性而常住  ...

《释迦牟尼佛广传》:四持戒品44、婆罗门子智慧抉择

《释迦牟尼佛广传》:四持戒品44、婆罗门子智慧抉择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

佛说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经第四卷--施护

佛说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经第四卷--施护

  佛说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经第四卷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诏译   佛告迦叶。譬如有人善解习马。其马性恶难以制伏。此人调习自然良善。迦叶。如是相应比丘能守禁律。心识嚣驰...

净土宗历代祖师--未知

净土宗历代祖师--未知

净土宗历代祖师 一祖慧远大师:   慧远大师俗姓贾,雁门楼烦人,精通六经及老、庄之学。年二十一,闻道安法师讲般若经,悟而出家,以弘法为己任。后入庐山,喜其清幽,遂结茅为舍,讲《涅盘经》,刺史桓伊惊...

楞严经原文及白话对照--佚名

楞严经原文及白话对照--佚名

《大佛顶首楞严经》原文及白话(整理版)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毗尼。弘范...

新译密宗道次第广论及密续心要--未知

新译密宗道次第广论及密续心要--未知

  新译密宗道次第广论及密续心要   1 重要声明   本书为无上密典,依续部常规,书中内义皆以隐密文句封藏守护,以防一知半解的人士私下滥修妄习,损己害人。故本书的流通仅为保留法宝久住及供有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