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戒第二--道 源

盗戒第二   优婆塞、优婆夷戒,虽为身命,不得偷盗,乃至一钱。若破是戒,是人即失优婆塞、优婆夷戒。是人尚不能得暖法,况须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优婆塞、优婆夷,臭、旃陀罗、垢、结优婆塞、优婆夷。是名二重。   【注释】   [偷盗]:   偷、盗、窃三种恶行,意义相近,是乘人不注意或不备之时,取走其财物。在佛法术语叫做‘不与取’。   偷盗的人,先发欲而后起思,由思(惑)而后起行,将他人财物据为己有,以满其欲。   偷盗是不误而取,即明知该财物是他人所有,非自身所有,且自身亦无类似财物,是完全的偷盗行为。这就犯了偷盗戒,应得不与取之罪名。   [一钱]:   ‘一’是指最小的单位,在自然数来说,‘一’是最小的,最大的数则不存在。因为宇宙间,什么数是最大数,为不可知。故佛常以‘无量’来形容最大。   ‘钱’是流通的货币,有一定的价值,可以用来购物活命,故众生视‘钱’为第二生命。若偷盗他人的钱,就是损害他人的生命,等于犯了杀生戒一般。   戒法上的‘一钱’,是指佛制戒时印度的币值。到了唐代的时候,印度的‘一钱’合唐代币值‘十六钱’。印度币五钱,即为唐代币值八十钱。八十钱在当时可买长衫一件。佛当时的一钱,其购买力可能更高。   偷盗‘一钱’就犯了重戒,由此类推,偷盗财物越多,罪业越重。受了戒的优婆塞、优婆夷若犯偷盗而破此戒,其所得罪报如第一(初重)戒者一样。   ‘误取’则不犯重戒,因原无偷盗之心,也未生欲,更无思惑。故虽有‘不与取’的行为,但不犯重戒。然应在自我或他人发现后应即求忏悔,忏悔自己的粗心大意。   ‘同意取’则不犯戒,既经原有人之同意,即非偷盗,故也不必求忏悔。   【旨意】   ‘偷盗’是最不光明正大的恶行,最令人生厌。因欲心不止,烦恼不断,是修道的最大业障。故佛制盗戒,以防止受过戒法的优婆塞、优婆夷犯此行为。如果破了此戒,就将被名之为臭、旃陀罗、垢、结优婆塞、优婆夷了。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智顗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智顗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隋天台山修禅寺沙门智顗述 翰林学士守右补阙安定梁肃述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序 宋余杭郡沙门元照述   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说。章安记为十卷。二曰渐次止观。在瓦官...

佛说十一想思念如来经--求那跋陀罗

佛说十一想思念如来经--求那跋陀罗

佛说十一想思念如来经一卷 刘宋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罗阅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以十一想思念如来。已思念当发慈心于如来所。云何为十一。戒...

佛说兴起行经卷--未知

佛说兴起行经卷--未知

  佛说兴起行经卷上(一名严诚宿缘经出杂藏)   佛说兴起行经序   所谓昆仑山者。则阎浮利地之中心也。山皆宝石。周匝有五百窟。窟皆黄金。常五百罗汉居之。阿耨大泉。外周围山。山内平地。泉处其中。泉岸皆...

佛说猘狗经--支谦

佛说猘狗经--支谦

  佛说猘狗经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   佛在罗阅祇。耆阇崛山中。月十五日说戒。时阿难长跪白佛言。今佛为一切。救开化五道童曚盲冥者。使脱恶道。佛般泥洹后留舍利十二部经。于世间当令诸弟子持佛威神。...

天请问经--玄奘

天请问经--玄奘

天请问经一卷 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国。住誓多林给孤独园。时有一天。颜容殊妙。过于夜分。来诣佛所。顶礼佛足。却住一面。是天威光。甚大赫奕。周遍照曜...

深密解脱经--未知

深密解脱经--未知

深密解脱经 元魏天竺三藏法师菩提流支译 深密解脱经序 沙门都释昙宁造   夫至迹虚微。理包言像之外。幽宗冲秘。旨绝名相之域。是以。大圣秉独悟之灵姿。镜寰中之妙趣。实相廓然。与虚无齐其量。法性憺尔。与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