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妄语戒第三--道 源

大妄语戒第三   优婆塞、优婆夷戒,虽为身命,不得虚说:‘我得不净观,至阿那含。’若破是戒,是人即失优婆塞、优婆夷戒,是人尚不能得暖法,况须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优婆塞、优婆夷,臭、旃陀罗、垢、结优婆塞、优婆夷。是名三重。   【注释】   [大妄语]:   妄语分大妄语、小妄语两种。   大妄语是以不净心,作不实的言说,企图欺骗、诳惑、覆隐事实而作出异言。譬如自己尚未至一心不乱,妄称:‘已至一心不乱。’未明心见性,妄称:‘已明心见性。’未得证,妄称:‘已得证。’等等,这些都是大妄语。   小妄语是大妄语之外的一切不实的言说,都称为小妄语。   妄语有十罪:一、口臭。二、善神远离。三、虽间有实话,别人已不再或难以相信。四、智人谋议,常不愿其参预。五、常被诽谤,丑恶之声周闻天下。六、人所不敬,虽有善言教敕,人不承用。七、常多忧愁。八、诽谤业因缘。九、身坏命终,当堕地狱。十、若复出为人,当被诽谤。   大、小妄语均属犯戒,唯大妄语属重戒。故受了戒的优婆塞、优婆夷既不可说大妄语,小妄语也不可说。   方便妄语是若为了救度众生急难,则不犯戒。如有人追杀狗子,狗子逃窜入家藏匿,追杀狗子的人问:‘你看见狗子吗?’答:‘没看见呀!’这就是方便妄语,目的是为了救那狗子一命,不但不犯戒,反而有功德,因发了慈悲心,救了狗子的性命。   [不净观]:   所谓‘不净观’,是行者观境界不净之相,而停止贪欲的一种方法。所以‘不净观’利于贪著心多的修习。   因为修‘不净观’,能生厌离之心。不但不再贪著外尘,即这个身也生厌弃。如止观九说:‘如律(注:四分律)云:“佛为比丘说不净观,皆生厌患,不能与臭身住,衣钵雇鹿杖害。”’所谓‘衣钵雇鹿杖害’是佛在说四分律后,都到‘鹿杖梵志’处,愿以所有的衣钵为谢,请鹿杖梵志杀死自己。鹿杖梵志为满比丘们的心愿,连杀六十比丘。所以要修到‘不净观’,很为不容易。   依智者大师的说法,凡修到‘不净观’而厌离的行者,就已经到了‘四空处定’的境界了。如‘释禅波罗蜜’卷一下说:‘行者于第四禅中,厌患色如牢狱,灭前内外二种色,一心缘空,得度色难,获得四空处定,是名无色界定。’所以修到了不净观,虽仍在有漏法中,但已是很高的境界了。行者没有修到这个境界,而虚说:‘我得不净观。’就是大妄语。至于说:‘我已至阿那含。’那更是大妄语了。   【旨意】   行者的修为境地,除佛可以证知外,一般人很不容易证知他人的境界。行者若因而自我炫耀,虚说:‘我得不净观。’、‘我得阿那含。’等伪词,是自欺而又欺人。故佛制此戒,若违反而破戒者,其所得恶果如第一重戒者然。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华严经疏钞玄谈--澄观

华严经疏钞玄谈--澄观

内容简介 九卷。取材于澄观自著的《随疏演义钞》。分为十门论述,特别列有华严列祖之说。书中还批驳了慧苑《华严经刊定记》中的一些说法。注疏书有鲜演的《华严玄谈抉择》、普瑞的《华严...

佛说辟除诸恶陀罗尼经--法贤

佛说辟除诸恶陀罗尼经--法贤

佛说辟除诸恶陀罗尼经 宋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法贤奉诏译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我见世间灾沴起时。遂生飞蝗及与毒虫。乃至蚊虻虎狼处处增盛。致伤苗稼或伤菜果。遂令国内渐成饥馑。恼害众...

佛说如意宝总持王经--施护

佛说如意宝总持王经--施护

  佛说如意宝总持王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睹史多天宫中。与妙住等无数千菩萨摩诃萨俱。是诸菩萨摩诃萨。皆得具足诸法转不退轮。一生当得无上正等正觉。是时复有无量天众并诸营从亦来集会。   尔时世尊...

福州开元寺修证普贤菩萨法门捷法--释本性

福州开元寺修证普贤菩萨法门捷法--释本性

福州开元寺修证普贤菩萨法门捷法 传承推广:禅和尚本性方丈 一、开始 南无常住十方佛(一拜一起) 南无常住十方法(一拜一起) 南无常住十方僧(一拜一起) 二、供养 三宝弟子某某某 (报自己姓名,并于普贤...

大庄严法门经--那连提耶舍

大庄严法门经--那连提耶舍

大庄严法门经二卷 隋天竺三藏法师那连提耶舍译    大庄严法门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与大比丘众五百人。大菩萨众八千人俱。尔时王舍城中。有淫女。女名胜金色光明德。彼女宿世善根因缘...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八--未知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八--未知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八 唐天竺沙门般剌密帝 译 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 北京社科院宗教研究所 编译   阿难。如是众生一一类中。亦各各具十二颠倒。犹如捏目乱华发生。颠倒妙圆真净明心。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