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妄语戒第三--道 源

大妄语戒第三   优婆塞、优婆夷戒,虽为身命,不得虚说:‘我得不净观,至阿那含。’若破是戒,是人即失优婆塞、优婆夷戒,是人尚不能得暖法,况须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优婆塞、优婆夷,臭、旃陀罗、垢、结优婆塞、优婆夷。是名三重。   【注释】   [大妄语]:   妄语分大妄语、小妄语两种。   大妄语是以不净心,作不实的言说,企图欺骗、诳惑、覆隐事实而作出异言。譬如自己尚未至一心不乱,妄称:‘已至一心不乱。’未明心见性,妄称:‘已明心见性。’未得证,妄称:‘已得证。’等等,这些都是大妄语。   小妄语是大妄语之外的一切不实的言说,都称为小妄语。   妄语有十罪:一、口臭。二、善神远离。三、虽间有实话,别人已不再或难以相信。四、智人谋议,常不愿其参预。五、常被诽谤,丑恶之声周闻天下。六、人所不敬,虽有善言教敕,人不承用。七、常多忧愁。八、诽谤业因缘。九、身坏命终,当堕地狱。十、若复出为人,当被诽谤。   大、小妄语均属犯戒,唯大妄语属重戒。故受了戒的优婆塞、优婆夷既不可说大妄语,小妄语也不可说。   方便妄语是若为了救度众生急难,则不犯戒。如有人追杀狗子,狗子逃窜入家藏匿,追杀狗子的人问:‘你看见狗子吗?’答:‘没看见呀!’这就是方便妄语,目的是为了救那狗子一命,不但不犯戒,反而有功德,因发了慈悲心,救了狗子的性命。   [不净观]:   所谓‘不净观’,是行者观境界不净之相,而停止贪欲的一种方法。所以‘不净观’利于贪著心多的修习。   因为修‘不净观’,能生厌离之心。不但不再贪著外尘,即这个身也生厌弃。如止观九说:‘如律(注:四分律)云:“佛为比丘说不净观,皆生厌患,不能与臭身住,衣钵雇鹿杖害。”’所谓‘衣钵雇鹿杖害’是佛在说四分律后,都到‘鹿杖梵志’处,愿以所有的衣钵为谢,请鹿杖梵志杀死自己。鹿杖梵志为满比丘们的心愿,连杀六十比丘。所以要修到‘不净观’,很为不容易。   依智者大师的说法,凡修到‘不净观’而厌离的行者,就已经到了‘四空处定’的境界了。如‘释禅波罗蜜’卷一下说:‘行者于第四禅中,厌患色如牢狱,灭前内外二种色,一心缘空,得度色难,获得四空处定,是名无色界定。’所以修到了不净观,虽仍在有漏法中,但已是很高的境界了。行者没有修到这个境界,而虚说:‘我得不净观。’就是大妄语。至于说:‘我已至阿那含。’那更是大妄语了。   【旨意】   行者的修为境地,除佛可以证知外,一般人很不容易证知他人的境界。行者若因而自我炫耀,虚说:‘我得不净观。’、‘我得阿那含。’等伪词,是自欺而又欺人。故佛制此戒,若违反而破戒者,其所得恶果如第一重戒者然。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佛说犊子经--支谦

佛说犊子经--支谦

佛说犊子经一卷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那邠迟阿蓝精舍。尔时佛遇风患当须牛乳。时有婆罗门大富去城不远。时佛遣阿难言。汝往到婆罗门家从乞牛乳。阿难受教而往。便至婆罗门家。婆罗门...

大方等大集经解题--北凉昙无谶等译

大方等大集经解题--北凉昙无谶等译

解题:   《大集经》,全名为《大方等大集经》,亦名《合部大方等大集经》,梵Maha^-sam!nipa^ta-su^tra,藏H!dus- pa chan-po,全六十卷,北凉.昙无谶等译,收于《...

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第五卷--菩提流支

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第五卷--菩提流支

  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第五卷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王论品第五之三   王言。大师。如是不放逸行法行王。成就几法。得名行法行王。答言。大王。成就十法。而得名为行法行王。何等为十。一者自...

佛说智炬陀罗尼经--提云般若等

佛说智炬陀罗尼经--提云般若等

佛说智炬陀罗尼经一卷 唐三藏法师提云般若等奉制译     佛说智炬陀罗尼经(与赵宋施护出智光灭业障经同)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日月宫中。与无量大菩萨众俱。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陀罗尼自在王菩萨执金刚...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十一--未知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十一--未知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十一 舍利品第三十七   佛告释提桓因言:“憍尸迦,若满阎浮提佛舍利作一分,复有人书般若波罗蜜经卷作一分,二分之中汝取何所?”   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

广大宝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菩提流志

广大宝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菩提流志

广大宝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三卷 唐三藏法师菩提流志奉诏译    广大宝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卷上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大城。于初会时降伏拘胝魔军。及调伏一切外道。舍离生死度诸瀑流。是时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