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妄语戒第三--道 源

大妄语戒第三   优婆塞、优婆夷戒,虽为身命,不得虚说:‘我得不净观,至阿那含。’若破是戒,是人即失优婆塞、优婆夷戒,是人尚不能得暖法,况须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优婆塞、优婆夷,臭、旃陀罗、垢、结优婆塞、优婆夷。是名三重。   【注释】   [大妄语]:   妄语分大妄语、小妄语两种。   大妄语是以不净心,作不实的言说,企图欺骗、诳惑、覆隐事实而作出异言。譬如自己尚未至一心不乱,妄称:‘已至一心不乱。’未明心见性,妄称:‘已明心见性。’未得证,妄称:‘已得证。’等等,这些都是大妄语。   小妄语是大妄语之外的一切不实的言说,都称为小妄语。   妄语有十罪:一、口臭。二、善神远离。三、虽间有实话,别人已不再或难以相信。四、智人谋议,常不愿其参预。五、常被诽谤,丑恶之声周闻天下。六、人所不敬,虽有善言教敕,人不承用。七、常多忧愁。八、诽谤业因缘。九、身坏命终,当堕地狱。十、若复出为人,当被诽谤。   大、小妄语均属犯戒,唯大妄语属重戒。故受了戒的优婆塞、优婆夷既不可说大妄语,小妄语也不可说。   方便妄语是若为了救度众生急难,则不犯戒。如有人追杀狗子,狗子逃窜入家藏匿,追杀狗子的人问:‘你看见狗子吗?’答:‘没看见呀!’这就是方便妄语,目的是为了救那狗子一命,不但不犯戒,反而有功德,因发了慈悲心,救了狗子的性命。   [不净观]:   所谓‘不净观’,是行者观境界不净之相,而停止贪欲的一种方法。所以‘不净观’利于贪著心多的修习。   因为修‘不净观’,能生厌离之心。不但不再贪著外尘,即这个身也生厌弃。如止观九说:‘如律(注:四分律)云:“佛为比丘说不净观,皆生厌患,不能与臭身住,衣钵雇鹿杖害。”’所谓‘衣钵雇鹿杖害’是佛在说四分律后,都到‘鹿杖梵志’处,愿以所有的衣钵为谢,请鹿杖梵志杀死自己。鹿杖梵志为满比丘们的心愿,连杀六十比丘。所以要修到‘不净观’,很为不容易。   依智者大师的说法,凡修到‘不净观’而厌离的行者,就已经到了‘四空处定’的境界了。如‘释禅波罗蜜’卷一下说:‘行者于第四禅中,厌患色如牢狱,灭前内外二种色,一心缘空,得度色难,获得四空处定,是名无色界定。’所以修到了不净观,虽仍在有漏法中,但已是很高的境界了。行者没有修到这个境界,而虚说:‘我得不净观。’就是大妄语。至于说:‘我已至阿那含。’那更是大妄语了。   【旨意】   行者的修为境地,除佛可以证知外,一般人很不容易证知他人的境界。行者若因而自我炫耀,虚说:‘我得不净观。’、‘我得阿那含。’等伪词,是自欺而又欺人。故佛制此戒,若违反而破戒者,其所得恶果如第一重戒者然。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印光大师文钞三编卷二--印光大师

印光大师文钞三编卷二--印光大师

印光大师文钞三编卷二 印光大师著 复周伯遒居士书一 今晨同接两函,备悉。文钞已散之将罄,今再寄四包,以后若有欲看者,当向商务印书馆请也。慈悲镜,已送出。所命作序,不妨悬说,虽不贴题,要不失为提倡戒杀...

法显传--法显

法显传--法显

法显传 东晋沙门释法显自记游天竺事   法显。昔在长安慨律藏残缺。于是遂以弘始二年岁在己亥。与慧景道整慧应慧嵬等。同契至天竺寻求戒律。初发迹长安。度陇至干归国夏坐。夏坐讫前至褥檀国。度养楼山至张掖镇。...

四分比丘尼戒本--怀素法师

四分比丘尼戒本--怀素法师

  四分比丘尼戒本卷上   稽首礼诸佛及法比丘僧   今演毗尼法令正法久住   戒如海无涯如宝求无厌   欲护圣法财众集听我说   欲除八弃法及灭僧残法   障三十舍堕众集听我说   毗...

佛使比丘迦旃延说法没尽偈誙--失译人名

佛使比丘迦旃延说法没尽偈誙--失译人名

佛使比丘迦旃延说法没尽偈经 失译人名   一百二十章   尊者迦旃子  体道修律护   见诸卒暴者  以偈开法路   心常怀怆恨  思惟悲感事   常勤务精进  顾后大恐惧   正法垂欲灭  人年才寿...

妙吉祥平等瑜伽秘密观身成佛仪轨--慈贤

妙吉祥平等瑜伽秘密观身成佛仪轨--慈贤

妙吉祥平等瑜伽秘密观身成佛仪轨 宋大契丹国师中天竺摩竭陀国三藏法师慈贤译      凡欲课诵法事供养。先归命佛念八大愿。真言曰。   唵(一)没腾达啰[牟*含](二合)左(二)僧伽左(三)怛哩(二合)...

六组坛经第二卷--慧能大师

六组坛经第二卷--慧能大师

  第二般若品   第二天,韦刺史又来向六祖大师请求开示,大师登上法座,对大众说:‘大家先清净自心,一起来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又说:‘善知识!菩提智能,世间众生本来人人有都有,只因一念心迷,不能自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