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妄语戒第三--道 源

大妄语戒第三   优婆塞、优婆夷戒,虽为身命,不得虚说:‘我得不净观,至阿那含。’若破是戒,是人即失优婆塞、优婆夷戒,是人尚不能得暖法,况须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优婆塞、优婆夷,臭、旃陀罗、垢、结优婆塞、优婆夷。是名三重。   【注释】   [大妄语]:   妄语分大妄语、小妄语两种。   大妄语是以不净心,作不实的言说,企图欺骗、诳惑、覆隐事实而作出异言。譬如自己尚未至一心不乱,妄称:‘已至一心不乱。’未明心见性,妄称:‘已明心见性。’未得证,妄称:‘已得证。’等等,这些都是大妄语。   小妄语是大妄语之外的一切不实的言说,都称为小妄语。   妄语有十罪:一、口臭。二、善神远离。三、虽间有实话,别人已不再或难以相信。四、智人谋议,常不愿其参预。五、常被诽谤,丑恶之声周闻天下。六、人所不敬,虽有善言教敕,人不承用。七、常多忧愁。八、诽谤业因缘。九、身坏命终,当堕地狱。十、若复出为人,当被诽谤。   大、小妄语均属犯戒,唯大妄语属重戒。故受了戒的优婆塞、优婆夷既不可说大妄语,小妄语也不可说。   方便妄语是若为了救度众生急难,则不犯戒。如有人追杀狗子,狗子逃窜入家藏匿,追杀狗子的人问:‘你看见狗子吗?’答:‘没看见呀!’这就是方便妄语,目的是为了救那狗子一命,不但不犯戒,反而有功德,因发了慈悲心,救了狗子的性命。   [不净观]:   所谓‘不净观’,是行者观境界不净之相,而停止贪欲的一种方法。所以‘不净观’利于贪著心多的修习。   因为修‘不净观’,能生厌离之心。不但不再贪著外尘,即这个身也生厌弃。如止观九说:‘如律(注:四分律)云:“佛为比丘说不净观,皆生厌患,不能与臭身住,衣钵雇鹿杖害。”’所谓‘衣钵雇鹿杖害’是佛在说四分律后,都到‘鹿杖梵志’处,愿以所有的衣钵为谢,请鹿杖梵志杀死自己。鹿杖梵志为满比丘们的心愿,连杀六十比丘。所以要修到‘不净观’,很为不容易。   依智者大师的说法,凡修到‘不净观’而厌离的行者,就已经到了‘四空处定’的境界了。如‘释禅波罗蜜’卷一下说:‘行者于第四禅中,厌患色如牢狱,灭前内外二种色,一心缘空,得度色难,获得四空处定,是名无色界定。’所以修到了不净观,虽仍在有漏法中,但已是很高的境界了。行者没有修到这个境界,而虚说:‘我得不净观。’就是大妄语。至于说:‘我已至阿那含。’那更是大妄语了。   【旨意】   行者的修为境地,除佛可以证知外,一般人很不容易证知他人的境界。行者若因而自我炫耀,虚说:‘我得不净观。’、‘我得阿那含。’等伪词,是自欺而又欺人。故佛制此戒,若违反而破戒者,其所得恶果如第一重戒者然。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南本大般涅槃经卷十九至二十七--昙无谶

南本大般涅槃经卷十九至二十七--昙无谶

南本大般涅槃经(第十九卷~第二十七卷) 北凉天竺昙无谶译宋沙门慧严等再治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九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二十二之一   尔时,世尊告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若有菩萨摩诃萨...

佛说无量寿经讲解--大安法师

佛说无量寿经讲解--大安法师

佛说无量寿经讲解 大安法师 《无量寿经》释经题   在第二届东林寺净土文化进修班上,我们有这么一个殊胜的机缘,共同来探讨净土宗一部非常重要的根本经典——《佛说无量寿经》。这是大家多生多劫跟净土法门、同...

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未知

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未知

  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瞻波大城伽伽灵池,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今当为汝演说西方安乐世界:今现有佛,号阿弥陀。若有四众能正受持彼佛名号,以此功...

李大安的故事 造佛像免灾

李大安的故事 造佛像免灾

  善恶祸福 丝毫不爽 明因识果 去恶修善  陇西人李大安,是工部尚书李大亮的哥哥。唐高祖武德年间,李大亮担任越州总管,大安独自一人从京城去探望弟弟。回程时,大亮派遣几名奴仆护送哥哥。来到谷州鹿桥...

不空罥索咒心经--菩提流志

不空罥索咒心经--菩提流志

不空罥索咒心经一卷 唐南天竺三藏法师菩提流志奉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布怛落迦山圣观自在菩萨宫中。其地有无量宝娑罗树多摩罗树。瞻博迦树阿输迦树。阿底目多迦等种种宝树。周匝庄严。与大苾刍众...

蕅益大师劝母念佛

蕅益大师劝母念佛

  蕅益大师劝母念佛  蕅益大师是明末四大高僧(紫柏、憨山、莲池、蕅益)之一,自号“八不道人”,因读莲池大师所著《自知录》及《竹窗随笔》后,乃焚毁过去所作,依憨山弟子雪岭出家。大师为防母不允,私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