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四众过戒第五--道 源

说四众过戒第五   优婆塞、优婆夷戒,虽为身命,不得宣说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所有罪过。若破是戒,是人即失优婆塞、优婆夷戒。是人尚不能得暖法,况须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优婆塞、优婆夷、臭、旃陀罗、垢、结优婆塞、优婆夷。是名五重。   【注释】   [宣说]:   ‘宣’就是宣传、宣告、宣扬;‘说’就是称说、道说、传说。是以语言(含文字、图画)方式向外传播的意思。   人有身、口、意三业,其中口业最容易触犯,如两舌、恶口、妄言、绮语等,常突口而出。口业是患苦之门,祸累之始,受了戒的优婆塞、优婆夷宜慎之于口。   [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罪过]:   ‘罪’者,是指于佛法中犯了戒、于世法中犯了法而言;‘过’者,是指有心的、无心的、有形的、无形的一切过错。   四众弟子虽接受了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戒法,但仍为凡夫,均有罪过之可能,世间无有罪过者,唯佛陀一人。   ‘比丘、比丘尼’具三义:   一是怖魔:一人出家受具足戒,魔宫震动,魔王恐怖,故谓之怖魔。   二是乞士:上乞法于诸佛,下乞食于众生,故云‘乞士’。   三是破恶法:比丘、比丘尼修戒、定、慧,破贪、嗔、痴等一切恶法,故云破恶法。   比丘、比丘尼因具有以上三义,若宣说其罪过,即是破坏三宝中的僧宝,是犯重戒。   优婆塞、优婆夷,为佛法之外护,若宣说其罪过,即使生退转护法之心。   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形如大厦之四支柱,破坏其中一支柱,大厦即将崩塌。   若见四众中之一有罪过时,应于密处劝告之,劝之不听,亦不得对外宣说其罪过。莲池大师说:‘不见僧过...白衣之良剂。’故在家二众尤不得宣说出家二众罪过。   圣人者学而至之。孔子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佛弟子见有罪过者密劝不听,则亲近善知识即可,不必强而改之,更不必宣说其罪过。受了戒的优婆塞、优婆夷宜慎之。   【旨意】   四众弟子,交往频繁,若彼此宣说其罪过,即足以破坏四众之和合。故佛制此戒,若犯了此戒,其所得恶果,与第一重戒者然。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念佛禅之文殊菩萨禅修法门次第--释本性

念佛禅之文殊菩萨禅修法门次第--释本性

念佛禅之文殊菩萨禅修法门次第 传承推广:禅和尚本性方丈 一、竭诚祈请 1. 合掌净心  2. 诵念祈请文: 三宝弟子某某某  至诚祈请 南无文殊菩萨   二、诚恳忏悔 1. 合掌净心 2. 诵念忏悔文...

佛说护净经--失译人

佛说护净经--失译人

佛说护净经 失译人今附东晋录   往昔佛共阿难行。遇值一池。东西四十里。南北四十里。深四十里。池中有虫。其形似科蚪形黑如墨。佛语阿难。识此池中虫不。答言不识。佛语阿难。此池中虫者。十方世界大众僧。食不...

虚空藏菩萨咒--未知

虚空藏菩萨咒--未知

虚空藏菩萨真言 南无虚空藏菩萨摩诃萨(三称) 阿袮逻阇鞞钤,浮娑阇鞞耶。 婆奈阇鞞。博厕,娑迷波吒。 逻阇鞞。他奈婆逻鞞。 萨多逻伽逻泥。休磨休磨。 摩诃,伽楼尼迦。娑婆诃。 虚空藏咒注音 ānǐlu...

佛说瞿昙弥记果经--慧简

佛说瞿昙弥记果经--慧简

佛说瞿昙弥记果经一卷 刘宋三藏法师慧简译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释羁瘦迦维罗卫城尼拘卢园中。与大比丘众俱受岁。彼时大女人瞿昙弥至世尊所。到已礼世尊足却住一面。大女人瞿昙弥却住一面已。白世尊曰。...

大乘集菩萨学论--法护

大乘集菩萨学论--法护

大乘集菩萨学论 法称菩萨造宋西天三藏法护等奉诏译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一 集布施学品第一之一   我闻地狱大险怖  无穷猛苦镇烧然   谓昔曾无寂静心  故乐多闻亲大法   闻已远离诸罪恶  ...

治意经--未知

治意经--未知

治意经 失译人名今附西晋录   佛言。安般守意具行如法已。欲次第学。如如佛说为在天下得明如阴解。月出立身立意立坐卧亦尔。已比丘立意。如是前后会有所益。已前后有所益。使不复见怪意。已止意亦守六衰。常守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