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四众过戒第五--道 源

说四众过戒第五   优婆塞、优婆夷戒,虽为身命,不得宣说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所有罪过。若破是戒,是人即失优婆塞、优婆夷戒。是人尚不能得暖法,况须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优婆塞、优婆夷、臭、旃陀罗、垢、结优婆塞、优婆夷。是名五重。   【注释】   [宣说]:   ‘宣’就是宣传、宣告、宣扬;‘说’就是称说、道说、传说。是以语言(含文字、图画)方式向外传播的意思。   人有身、口、意三业,其中口业最容易触犯,如两舌、恶口、妄言、绮语等,常突口而出。口业是患苦之门,祸累之始,受了戒的优婆塞、优婆夷宜慎之于口。   [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罪过]:   ‘罪’者,是指于佛法中犯了戒、于世法中犯了法而言;‘过’者,是指有心的、无心的、有形的、无形的一切过错。   四众弟子虽接受了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戒法,但仍为凡夫,均有罪过之可能,世间无有罪过者,唯佛陀一人。   ‘比丘、比丘尼’具三义:   一是怖魔:一人出家受具足戒,魔宫震动,魔王恐怖,故谓之怖魔。   二是乞士:上乞法于诸佛,下乞食于众生,故云‘乞士’。   三是破恶法:比丘、比丘尼修戒、定、慧,破贪、嗔、痴等一切恶法,故云破恶法。   比丘、比丘尼因具有以上三义,若宣说其罪过,即是破坏三宝中的僧宝,是犯重戒。   优婆塞、优婆夷,为佛法之外护,若宣说其罪过,即使生退转护法之心。   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形如大厦之四支柱,破坏其中一支柱,大厦即将崩塌。   若见四众中之一有罪过时,应于密处劝告之,劝之不听,亦不得对外宣说其罪过。莲池大师说:‘不见僧过...白衣之良剂。’故在家二众尤不得宣说出家二众罪过。   圣人者学而至之。孔子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佛弟子见有罪过者密劝不听,则亲近善知识即可,不必强而改之,更不必宣说其罪过。受了戒的优婆塞、优婆夷宜慎之。   【旨意】   四众弟子,交往频繁,若彼此宣说其罪过,即足以破坏四众之和合。故佛制此戒,若犯了此戒,其所得恶果,与第一重戒者然。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转法轮经优波提舍-- 天亲菩萨

转法轮经优波提舍-- 天亲菩萨

转法轮经优波提舍 天亲菩萨造元魏天竺三藏法师毗目智仙等译 转法轮经忧波提舍翻译之记   转法轮经。如来初说。忧波提舍义门之名。天亲菩萨之所开示。佛说为谁。憍陈如等。义行此方。必主其人。魏骠骑大将军开府...

发心即胜二乘

发心即胜二乘

  发心即胜二乘 智度论  有一六通罗汉。随一沙弥于后。负衣鉢囊。沙弥心中自念云。吾当勤求佛果。罗汉即取衣鉢囊自负。使其前行。少顷。沙弥又念佛道久远难成。不如求声闻果。早自解脱。罗汉复以囊置其肩上...

杀生恶报:射鹿中子的吴唐(40-42)《江慎修居士选录》

杀生恶报:射鹿中子的吴唐(40-42)《江慎修居士选录》

  《江慎修居士选录》【第二篇 杀生恶报篇 第四章 残害】  放生现报故事集----印光大师鉴定  江慎修先生放生杀生现报录铸板流通  民国十一年壬戍冬释印光谨撰  内容:  40.射鹿中子的吴唐...

净土圣贤录白话:二十世纪丁菉馨

净土圣贤录白话:二十世纪丁菉馨

  丁菉(lù)馨。浙江嵊县人,从事教育学生的工作,屡次参加科举考试不中。为人非常真诚笃实。平常有客人来拜访时,待人的态度非常礼貌恭敬。别人嘲笑他迂腐不切实际,也不和人计较。平时生活一向节俭,虽是...

诬谤苦报疮儿呻号

诬谤苦报疮儿呻号

  诗曰:“疮孩呻号令人悲,苦楚连绵众见奇;往昔进谗诬陷善,精诚忏悔业难移。”  在印度舍卫城中,有一个大富长者,他娶了一位名门望族,温柔淑德的女子为妻。照一般说起来,财富无量,又有贤慧娇妻,应该...

年轻比丘与王后的因缘

年轻比丘与王后的因缘

  年轻比丘与王后的因缘  从前阿育王在世时,因为信奉佛法而每日供养一千个罗汉饮食。后来有一天,一个年轻的比丘跟随千人的僧团一起进宫。这个沙门坐下之后,上下打量宫殿,又一直盯着王后看。国王因此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