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说什么 二十三品 净心行善分--南怀瑾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修一切善法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用白话文的说法,复次就是其次的问题,或者另一个问题。前面他什么都否定了,佛也不是,有相的也不是,有色的也不是,有法可得的也不是,一切否定。这里却告诉你,要想成佛就要修一切善法,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非有善法的成就不可。不是看几本佛书,谈谈禅,说说公案,盘个腿,打个坐就可以成佛。造了一辈子的业,跑到庙子去盘个腿,吃两天素,就要得菩提,那个菩提多少钱一个啊!有那么简单吗?许多青年人都犯了这个毛病,看了几本禅学的书,青蛙跳进水,噗咚一声就开悟了,那么容易吗?你去买一个田鸡来跳跳看吧!所以要“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日行一善我们都做不到,检查自己的行为,我们日行一恶则有之,谁能做到日行一善?不修一切善法,你说到达无相,那是骗骗自己罢了。佛告诉须菩提,“是法平等”,真正的佛法是平等,“无有高下”。八万四千法门,念佛也好,修密宗也好,参禅也好,修止观也好,甚至于说修旁门左道也好,以华严境界看来,都能成就。真正的佛法是平等,无有高下的。佛在前面也说过,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也就是说是没有差别的。   南山高北山低   后世禅宗有个公案,说有个法师讲金刚经,碰到一个禅师,这位禅师就问一个问题:既然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为什么南山那么高,北山那么低?这位讲金刚经的法师没办法了。是啊!金刚经上说的,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为什么南山那么高?北山那么低?万法是有高下,怎么说没有高下?所以说这又是一个话头。   我们晓得平等性智,那是要到达第八地成就,才能证到的。第六识空,是证得妙观察智;第七识我执空了以后,才证得平等性智,一切众生人我就平等了。我们之所以觉得有烦恼,有人我,有众生,是因人我分别而来;把我相,我见一空以后,平等性智出来,再看一切众生都是一律平等,这个叫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吗?但是要修一切的善,才能证得空,“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如果说有所为,为了求佛果,为了求自己的福报及功德而修一切善法,这是人天果报,凡夫的修法,凡夫的为善。真正的善法是为菩提道果的行善,虽行善而不著行善之念。“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不要求福德之念,这个才是真正的善法,这是加以注解。下面是这一品的偈语:   第二十三品偈颂   镜花水月梦中尘无著方知尘亦珍   画出牡丹终是幻若无根土复何春   “镜花水月梦中尘”,就是说世间一切都是虚幻的,如镜中花,水中月,梦中尘等。佛经经常用这种譬喻,说人生一切万有的现象,如镜中的花朵,你不要认为没有花啊!有花,只是抓不住摸不著;水里的月亮也不是没有啊!有的,水里不会自己出月亮,后面有一个真月亮。镜里的花也是一样,后面有一个真花。梦中的境界固然不实在,但是没有你,还不会作梦呢!因为有我们的身心,才能做梦,但是梦中的一切只是影像。所以大家研究佛学,要注意这一点,镜花水月并不是说绝对的没有,只是告诉你是虚幻的,不实在的,是偶然暂时的存在而已。这个暂时存在的有,是把握不住的,不常的。   “无著方知尘亦珍”,了解了这个镜中花,水中月,梦中尘的道理,才了解了空与有之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空也是佛法,有也是佛法。金刚经上佛告诉我们修法的要点是,无住,不执著。不要认为,因为不执著所以空;抓住一个空啊,空已经变成一个东西了,空还是尘。真正的无著,连空都无著,因为空不著,所以敢到入世中去,在入世中修行。众生不敢入世,怕“有”把他沾住,真到了无著,方知尘亦珍,才敢入世,因为有也是的嘛!   古人有一句话:牡丹虽好,还须绿叶扶持。学佛修道,打坐念佛,一念万缘放下,蛮好!但是,如果你不修一切善行的话,没有这个福报,你想放下也放不了!有许多朋友说,现在退休了,年纪大了,我准备明天开始修行。结果明天,家里又有事了,或者自己又感冒了。嘿!你不要认为放下容易,放下、清净,要大福德大福报的啊!   “画出牡丹终是幻”,牡丹虽好,还须绿叶扶持,修一切善法,才能修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若无根土复何春”,牡丹是代表富贵之花,但是牡丹还须绿叶来陪衬,也须要根,牡丹没有根,花也开不开的。换句话说,我们学佛的根本是什么?一切宗教都是一样,都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是第一个起步。如果不修一切的善法,光想求开悟,那就是青蛙跳井了,噗通!那不是悟啦,那个是自误,聪明反被聪明误。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宝授菩萨菩提行经--法贤

宝授菩萨菩提行经--法贤

宝授菩萨菩提行经 宋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法贤奉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广严城大林楼阁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逮得己利尽诸有结。除诸重担所作已办。如大龙王。心...

大智度论卷一至二十--鸠摩罗什

大智度论卷一至二十--鸠摩罗什

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 龙树菩萨造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序 长安释僧叡述   夫万有本于生生,而生生者无生;变化兆于物始,而始始者无始。然则无生无始,物之性也:...

佛说大意经--求那跋陀罗

佛说大意经--求那跋陀罗

佛说大意经一卷 刘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佛说大意经(亦明大意抒海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   佛告诸比丘。昔有国名欢乐无忧。王号曰广慈哀。国有居士名...

佛说普曜经第五卷--竺法护

佛说普曜经第五卷--竺法护

  普曜经第五卷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异学三部品第十四   于是菩萨。游在山间。往至尼连水边。乐于闲居心意寂然。慈念十方欲益天人。佛告诸比丘。菩萨遥见郁头蓝弗。为诸弟子所见奉敬。达知图...

西藏度亡经--莲花生大士

西藏度亡经--莲花生大士

西藏度亡经 莲花生大士 中阴救度密法 中阴救度密法序(序一) 佛法之在西藏,自我宗喀巴大士降生以来,重整法幢,中兴显密,若事若理,性相互 融,信解行证,次第不紊。说者谓整个佛法,皆萃于西藏,非无故也...

百业经 父  亲--堪布索达吉

百业经 父 亲--堪布索达吉

父 亲 ——累世佛子 今证圣果 一时,佛在王舍城,有一施主富如多闻天子,长大娶妻共享生活,其妻怀孕九个月后,生了一个非常庄严的孩子:身色金黄,头如宝伞等种种妙相,夫妇为孩子举行了隆重的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