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定慧寺
镇江定慧寺
【简介】
定慧寺位于江苏镇江市焦山南麓。焦山又名“樵山”、“狮子山”、“双峰山”、“乳玉山”,位于镇江东面的长江之中,素有“中流砥柱”之称。因东汉末年隐士焦光避居此地,故名“焦山”。山高70.7米,有东、西两峰之间又有一小峰,称“别峰”。焦山与金山隔江相望,称“姐妹山”。镇江名胜向以金焦二山著称,二山各有特色,古人曰:“金以巧胜,焦以拙胜;金为贵公子,焦似淡道人;金宜游,焦且隐;金宜月,焦宜雨。”焦山林木葱茏,满山青翠,李白站在焦山上“望松寥山”,写诗曰:“石壁望松寥,宛然在碧霄……仙人如爱我,举手来相招。”焦山最多的是绮竹苍松,翠色滴人。远远望去,焦山如一块玉浮在江上,故焦山又称名“浮玉山”寺庵楼阁皆掩隐于茂林修竹之中,有“焦山山裹寺”之说,与“金山寺裹山”相应。
定慧寺始建于东汉兴平元年(194年),始名“普济庵”,是中国最早的一批佛教寺院之一,为江南佛教胜地焦山最大的寺院。唐朝玄奘大师弟子法宝重建大雄宝殿。宋元佑年间(1086-1093年)了元禅师(佛印)住持该寺,改名“普济禅院”。元朝又更名为“焦山寺”。清康熙四十二年(1704年)玄烨南巡时赐名“定慧寺”,并亲笔题额。寺宇屡经兴废,明宣德年间重建,清康熙及道光年间又曾重建。对焦山定慧寺在历史上的盛况,北宋苏东坡曾有诗曰:“焦山何有有修竹,采薪汲水僧两三。云霾浪打人迹绝,时有沙户祈春蚕。
定慧寺依山临水,雕檐飞甍,建筑雄伟,有大雄宝殿、天王殿、藏经阁、斋堂、念佛堂等,最盛时僧众数百,现仍有房舍数百间。“海不扬波亭” 为定慧寺山门,简称“不波亭”,系两层门楼式建筑,上层为方亭结构,下层仅有东西两面墙,中间为大门通道,两旁有清朝光绪年间巴州廖纶所书写的一联:“长江此天堑,中国有圣人”,门前一对明朝石狮。迎门影壁上刻有明朝书法家胡缵宗所写“海不扬波”四个大字,赞焦山屹立江心,如镇海之石,驱逐水妖,故海不扬波。亭之西,还刻有清道光年15岁童子王燮和所书“中流砥柱”四个大字。在天王殿前原有东、西两座御碑亭,现仅存东亭。亭系木结构,方形四面,上盖琉璃瓦。亭中石碑正面碑文是清乾隆帝第一次南巡时所作《游焦山歌》,背面是乾隆第三次来焦出时所作《游焦山作歌叠旧作韵》。乾隆甚爱镇江金、焦二山,并将二山加以比较,觉得焦山尤胜于金山。其歌曰:“金山似谢安,丝管春风醉华屋;焦山似义之,偃卧东床坦其腹;此难为弟彼难兄,元方季方各腾声;若以本色论山水,我意在此不在彼。。”
大雄宝殿建于南宋景定年间,元初毁于兵燹,明宣德年间(1462-1435年)重建,至今仍保持明朝建筑风格。宝殿雕龙描凤的屋顶不用钉子,皆用木块拼成,实为罕见,藻井彩绘,图案甚美,飞檐斗拱,俱呈其妙。大殿内有康熙所书“香林”二字。殿前两株银杏硕大苍劲,已有四百余岁。
寺周有“吸江楼日出”、“华严阁月色”、“照观亭夕照”、“观瀾阁听涛”等胜景。
观瀾阁在焦山定慧寺东,为清乾隆帝南巡时行宫旧址。观瀾阁建于道光年间,系两层楼阁,视野开阔,东、南、西三面皆为透明大窗,登阁可近观江涛,远眺群山,故名“观瀾”。观瀾阁所在的院落,古朴雅致,花木扶疏。院中有一株四百多年的枫杨,绿荫满院,冠如华盖,曲干盘枝,古柯出墙。
东冷泉在焦山定慧寺西原海云堂(又名“枯木堂”)院中,此泉本是一口井,相传是东汉隐士焦光炼丹取水处,称“炼丹井”。镇江金、焦二山皆有名胜遥相呼应,金山寺有苏江坡玉带,焦山寺皆有杨一清玉带;焦山有吸江亭,金山有吞海亭;金山有名闻天下的的中冷泉,焦山定慧寺所在的焦山有东冷泉。
此外焦山还珍藏有大量的文物。焦山素有“江南书法之岛”的美誉,为全国仅有的两处碑林重点保护单位之一。碑林现有历代碑刻四百多块,其中被誉为“碑中之王的”《瘗鹤铭》,为书法界所重焦山还完好地保存了鸦片战争时期清军抗英炮台,炮台规模宏木,威镇长江,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联系方式】
地址:镇江市焦山
电话:0511—88817283/88831732/88815565
0511-88961108 0511-88961101 0511-88961106
邮编:21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