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琅琊寺

  【简介】

  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5公里处,有一座被称为陆上蓬莱的琅玡山。据清光绪年间《募修滁县琅玡山开发律寺大雄宝殿缘起》记载:“琅玡山名自晋始,晋元帝为琅玡之称。山在滁城西南十里许,势伟拔,起伏绵旦,与丰山、花山争奇竞秀,而琅玡之名尤着,深岩邃谷中,修竹、清泉别饶佳趣。陡山之巅,南望大江如匹练,江以南诸山出没,隐现于烟云杳霭中,盖淮东胜境也”。山中茂林修竹遍布,林壑幽深,景色宜人。山中还隐映着唐代古刹琅玡寺和宋代建筑醉亭,集宗教、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于一体,成为滁州市著名的旅游胜地。

  琅玡寺建于唐大历年间(766-770年),由滁州刺史李幼卿与僧人法琛创建,唐代宗李豫赐名“宝应寺”,崔祐甫为它撰《宝应寺碑》。后周显得年间(954-960年),寺毁,刺史王着予以重修。

  宋朝时几次重修扩建,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宋太宗赐额“开化禅寺”,亦称琅玡寺,《募修滁县琅玡山开化律寺大雄宝殿缘起》记载:“自唐大历中李幼卿为刺史,搜奇探胜,于深山处建开化禅院,是为有寺之始;又于山罅中疏泉凿石池曰:庶子泉。李阳冰篆铭。又有吴道子画观音及须菩提像。寺前后复有明月池、观音泉、琅玡溪;山巅有日观亭,寺后有雪鸿洞、归元洞诸胜迹,皆于此者相辉映。宋仁宗时,且在山中建御书阁,藏四朝御书,以艺祖立功发迹之所故也。……环寺多摩崖书,皆名人游者所题,自宋皇祐、淳熙、乾道以来有之。”

  元朝末年,开化寺毁于兵燹。明朝洪武六年(1373年)僧人绍宁、无为予以重修。规模宏大,殿堂巍峨。据《琅玡山开化禅寺》记载:“洪武元年。宋学士濂,扈从东朝来游,尚有所谓华严池、明日溪、归云洞、千佛塔、大历井、琅玡洞,又有禅室、琴台、茶仙亭、会峰亭……无心亭、轩、秀岩堂、瑞竹堂、童行堂、了了堂、招稳堂一十余所。”

  清嘉庆年间(1796?/FONT>1820年),皓清法师予以重建,改额“开化律寺”。咸丰年间(185l-1861年)毁于战火。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达修法师住持开化寺,重建寺院,又称琅玡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琅玡寺有僧人12名,殿堂房屋60余间,田产2700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僧人也分得了土地、山林,从事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生活自养。

  1952年,政府拨专款,对琅玡寺进行了维修。1956年,安徽省政府将琅玡寺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当时,寺内常住僧人有4名,根如法师任住持。1961年,根如法师圆寂后,超然法师任住持。

  1983年,琅玡寺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并于19以年底交给僧人管理使用,作为佛教活动场所对外开放,果圆法师任住持。1985年农历八月十五举行了佛像开光仪式。

  近些年来,在政府的支持下,琅玡寺对殿堂亭阁进行了全面维修,大雄宝殿、韦驮殿、玉皇殿、藏经楼等修葺一新,殿内佛像、菩萨、罗汉像等次第重塑。寺内还添置了各类法器,有五千多斤的铸铁钟,3.5米高的万年宝鼎,直径1米的法鼓和大香炉,还有幡、经书等,把寺庙装点得幽静肃穆,使琅玡寺成为滁州市佛教活动的中心。

  琅玡寺依山而建,殿堂隐映在绿树碧水之中。琅玡寺的第一道山门上有“琅玡胜境”四个大字。通过石板路进入韦驮殿,也称弥勒殿,殿中供奉着弥勒佛、韦驮像。

  出韦驮殿前行,进入长方形庭院,院中有放生池、明月观。明月观之北由三友亭、濯缨泉、积馨斋组成一院落。三友亭,是因院内有松、竹、梅岁寒三友而得名。濯缨泉,又称庶子泉,为唐时滁州刺史李幼卿开发,泉面约9平方米,深约3米,泉流出石罅中,清冽见底,味甘可口。原泉旁有唐代书法家李阳冰撰写的泉铭石刻,今已不存。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莆田人郑大同因此泉清纯可洗帽缨子,题“濯缨”两字于崖壁之上,后人称濯缨泉。积馨斋为1987年琅玡寺创建的素餐馆。

  由明月桥向西为大雄宝殿,始建于唐大历六年(771年),殿高约12米,进深14米,正殿5间,殿前的“大雄宝由”匾额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所题。1990年,在香港、九华山佛教界的资助下,琅玡山将大雄宝殿内佛、菩萨、罗汉像全部装金,金碧辉煌。

  1990年6月,缅甸华人和仰光极乐寺赠送给琅玡寺一尊释迦牟尼玉佛坐像,高约1.2米,供奉在藏经楼中,故藏经楼又称玉佛楼。

  琅玡寺在建筑风格上兼具南北两种建筑风格,庙门、院墙及寺外各建筑采用红墙、拱门,有北方皇家陵园建筑风格。但寺内有明月观、山门、藏经楼等建筑则采用粉墙、细木柱、鹅颈椅、漏窗、小青瓦屋等江南古典园林建筑处理手法,十分独特。琅玡寺僧众除进行日常佛事活动外,还开办了素餐、经书、香烛、工艺品、摄影、导游等服务项目,认真进行文物保护工作,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与琅玡寺毗邻的,是著名的醉翁亭。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北宋著名散文家欧阳修知府滁州,令僧人智仙于酿泉旁建亭,作为游玩休息之所。因欧阳修自号醉翁,取名醉翁亭。欧阳修常来此游历,并留下了胜炙人口的《醉翁亭记》,赞颂了琅玡山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现醉翁亭已成为琅玡山一景,由一庭院组成,主要建筑有醉翁亭、玄帝宫、二贤堂、六一泉、宝宋斋等,宝宋斋内珍藏着宋代文学家苏轼书《醉翁亭记》著名碑刻。醉翁亭建筑风格具有江南园林风格,粉墙漏窗,洞门曲流,小巧别致,风格独特,让人流连忘返。

  【联系方式】

  地址:滁州市琅琊山古道61号

  电话:0550—50117060550-3513297

  邮编:239000

点我:
标签: 寺院

相关文章

湖南衡山福严寺

湖南衡山福严寺

  湖南衡山福严寺   【简介】   福严寺座落在掷钵锋下,这里松杉茂密,修竹掩映,古藤纵横,幽深秀丽,收览了南岳胜景。19...

上海沉香阁

上海沉香阁

  上海沉香阁   【简介】   沉香阁又称慈云禅寺,位于上海市南市,初创了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是上海市著名的佛教...

重庆慈云寺

重庆慈云寺

  重庆慈云寺   【简介】   慈云寺位于重庆两江(长江、嘉陵江)汇合处的对岸,南岸玄坛庙狮子山。始建于唐代,重建于清乾隆...

九华山化城寺

九华山化城寺

  九华山化城寺   【简介】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青阳县境内,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佛教认为,九华山是地藏菩萨应化道场。...

上海静安寺

上海静安寺

  上海静安寺   【简介】   静安寺位于上海市南京西路1686号。向为著名江南古刹。据碑志,建于三国吴大帝孙权赤乌十年(...

韶关南华寺

韶关南华寺

  韶关南华寺   【简介】   南华禅寺位于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以东7公里曹溪河畔。据明万历《曹溪通志》记载:南朝梁武帝天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