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文殊院

  四川成都文殊院

  【简介】

  位于成都市西北角,是川西著名的佛教寺院。它的前身是唐代的妙圆塔院,宋时改称“信相寺”。后毁于兵灾。传说清代有人夜见红光出现,官府派人探视,见红光中有文殊菩萨像,便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集资重建庙宇,称文殊院。康熙帝御笔“空林”二字,钦赐“敕赐空林”御印一方。康熙帝墨迹至今仍存院内。

  文殊院坐北朝南,建筑面积11600平方米。天王殿、三大士殿、大雄殿、说法堂、藏经楼庄严肃穆,古朴宏敞,为典型的清代建筑。两旁配以禅、观、客、斋、戒和念佛堂、职事房,形成一个封闭的四合院。两相对峙的三檐式钟鼓楼,钟楼里悬有4500多公斤的铜铸大钟一口。观音大士像为青铜铸造,可称雕塑精品。护法神韦驮像,为清道光九年(1829年)第七代方丈本圆用青铜翻砂而成,工艺精细,童颜神态,体现了“童子相貌,将军威仪”的风度。还有一尊列为“空林八观之一”的缅甸玉佛,是院僧性鳞和尚于民国11年(1922年)历尽艰辛,步行募化到缅甸请回的。另外,院内还有大小300余尊佛像,无论是石刻、铜铁铸造,还是木雕泥塑,均具有文物艺术价值。

  清朝康熙二十年(一六八一年),慈笃禅师来到荒芜的古寺,在两杉之间结茅为寇,苦行修持,数年之间行着四方,声名远扬。传说慈笃禅师圆寂火化时,红色火光在空中凝结成文殊菩萨像,久久不散。人们认为慈笃是文殊菩萨的化身,从此改信相寺为「文殊院」。

  康熙三十六年至康熙四十五年(一七○六年),官绅军民捐资重修寺庙,嘉庆、道光年间,文殊院方丈本圆法师又采办了八十二根石柱,改建、扩建了主要殿堂,形成了现今的规模。这八十二根石柱今天成为院中一景。

  文殊院有悠久的历史。相传隋朝时,隋文帝之子蜀王杨秀的宠妃,为当时的「圣尼」信相所建,故称「信相寺」。五代时一度改名「妙圆塔院」。宋代仍称信相寺。据《成都县?》记载,明朝末年,信相寺毁于兵火。建筑俱焚,唯有十尊铁铸护戒神像和两株千年古杉,历劫尚存。

  文殊院还珍藏有许多珍贵文物和佛经、文献上万册,如院僧先宗等3人于每日清晨刺舌取血书写的“舌血经书”;明神宗的田妃绣的千佛袈裟;清杨遇春长女以自己头发绣制的水月观音。院内所藏唐僧玄奘顶骨尤为珍贵;1942年在南京发现3块唐僧顶骨,现1块留存南京,1块送西安,因成都是唐僧的受戒地,1块就送成都。 文殊院是四川省著名的佛教盛地,目前该院共有出家人八十人左右,其中包括小沙弥五、六十人,是西南地区出家僧众较多的大寺庙。据文殊院规定,年满十八岁以上青年才能入庙,经试用两年合格后得授予沙弥戒,正式出家。

  文殊院是成都市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佛教寺庙。共有房屋二百馀间,总建筑面积一点一六万平方米,有僧人六十多人。现在是四川省佛教协会所在地。

  寺内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天王殿、观音殿、大雄宝殿、说法堂、藏经楼等五重殿宇,两庑配以钟鼓楼、禅堂、观堂、客堂、斋堂、戒堂、念佛堂及各职事寮房,形成闭锁式的四合结构。

  五重大殿连同前后照壁,分布在长二百米的中轴线上,各殿堂楼阁古朴宏敞,飞檐翘角,是典型的清代建筑。殿堂之间,主次分明,错落有致,疏密得体,大小相同,院中有园,园中有院,院中有景,环境极是清静幽雅。又前临文殊院街,后畔万福桥侧,素有「寺殿接通衢,禅房远尘嚣」之说。

  文殊院文物荟萃,宝物众多。就拿供奉的佛像来说,寺内供奉大小三百馀尊佛像,有钢铁铸造,有脱纱、木雕,有石刻、泥塑,十分丰富。从年代而论,有出土的梁代石刻,有唐宋年间铁铸戒神,更有清代青铜铸像,还有缅甸玉佛,这些塑像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为我们研究古代雕塑、铸造等工艺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寺内还珍藏明清以来书画珍品。最著名的是康熙皇帝一七○二年御赐文殊院的「空林」墨迹,以及康熙临宋代书法家米芾的《海月》条幅,文曰∶「从皆趋世,出世者谁。人皆遗世,世谁为之。爰有大士,处此两间。非浊非清非律非禅。惟是海月都师之式庶,复见之众缚自脱。我梦西湖天宫化城,见两天竺,宛如生平,云披月满。遗像在此,谁其赞之,惟东坡子。」果亲王墨迹是清朝雍正年间,果亲王赠给文殊院的墨宝。条幅上写着「日面月面,胡来汉现。有时放行,有时把断。世法佛法,打成一片。苦作一片会,遇贵即贱。不作一片,麦里有面。」另有一副于佑任所书「岳满法界月,清凉功德池」的对联。

  此外,还有印度贝叶经、唐代玄类法师头骨、唐代日本鎏金经简、千佛袈裟、发绣观音、挑纱文殊和舌血含宝等佛教文物。印度贝叶经是一八八七年寺僧明宽法师从印度请回的一部佛经,十分珍贵。千佛袈裟为明代祟祯皇帝的妃子所绣,绣工细美,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仍保存完好。发绣观音是清朝嘉庆、道光年间,陕、甘总督杨遇春之女用自己的头发绣成的一幅水月观音像,衣纹、毛林全用经文组成。是一件难得的艺术品。挑纱文殊为清代女信徒吴贞女用挑纱的方法制成,远看烟水茫茫,很像是绘画,十分精美。

  金刚经宝塔是清光绪八年(一八八二年),杨光坼用绳头小楷抄写《金刚经》,全部经文组成一座宝塔,远看是图,近看是经。舌血含宝是指清朝时有三位和尚用舌血书写的《华严经》、《楞严经》和《法华经》等经书。

  【联系方式】

  地址:四川成都市文殊院街15号空林佛学院

  电话:028—6662375/6743691/8693053513228182709

  邮编:610017

  网址:http://www.konglin.org/

 

点我:
标签: 寺院

相关文章

北京灵光寺

北京灵光寺

    灵光寺是八大处现存最重要的一座寺院,始建于唐大历年间(766- 779年)。   灵光寺山门殿面朝东南,山...

沈阳般若寺

沈阳般若寺

  沈阳般若寺   【简介】   般若寺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河区大南街若寺巷8号。该寺具有布局严谨、中轴明显的特点,在中轴线上的...

九华山化城寺

九华山化城寺

  九华山化城寺   【简介】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青阳县境内,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佛教认为,九华山是地藏菩萨应化道场。...

北京通教寺

北京通教寺

  通教寺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的一条小街深巷针线胡同中,是北京市著名的尼众寺院。195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主国重点...

武汉归元寺

武汉归元寺

  武汉归元寺   【简介】   位于汉阳归元寺座落在武汉市汉阳区翠微路西侧。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由浙江僧人白光、主...

哈尔滨极乐寺

哈尔滨极乐寺

  【简介】   极乐寺座落在哈尔滨市南岗区东大直街尽头,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占地面积57000平方米。极乐寺是东北三省的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