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直福德尊者(360)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


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


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


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供养,故称应供。


灵隐寺五百罗汉碑刻

第三百五十五尊至第三百七十尊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

第叁佰陆拾尊

直福德尊者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直福德尊者铜像


诗 偈


沉沉黑夜行路难,暗中摸索多沟坎。

立功立言先立志,心中自有灯一盏。


偈 解


在沉沉的黑夜中走路很难,在迷茫中摸索总会碰到沟坎,若在言行之前确定目标,自然会有明灯一盏,照亮前行的道路。


此偈教导我们,想要出六道轮回,生死解脱是非常困难的,修行路上也会遇到种种的挫折,因此学佛之初当立志高远,有了明确的方向之后才不至于因为遇到困难而退失。



尊者法相


尊者法相所现为正面而坐,双耳垂肩,双手捧蟠桃于胸前。


灵隐寺五百罗汉画像碑刻


五百罗汉第叁佰陆拾尊直福德尊者,尊者以发心之始,成就一切善行,因而得福利之果报。



直,直心指质直而无谄曲之心。乃一切万行之根本。诸经论广用此语,各处用例所诠指之旨趣虽有出入,然皆本其正直无虚假之意,而随各处经文大旨广申弘义。如维摩经中所说“直心是道场”、“直心是菩萨净土”,即指其不虚假。


福德,指过去世及现在世所行之一切善行,及由于一切善行所得之福利。据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载,菩萨于法应无所住,须行不住色布施、不住声布施,乃至不住法布施等,由此不住相之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或与善法同义。或指六度中之前五度,系相对于智慧而言。



往期回顾:灵隐寺五百罗汉堂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1至100尊罗汉合集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101至200尊罗汉合集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201至300尊罗汉合集

无垢行尊者(301)

阿婆罗尊者(302)

声皈依尊者(303)

禅定果尊者(304)

不退法尊者(305)

僧伽耶尊者(306)

达摩真尊者(307)

持善法尊者(308)

受胜果尊者(309)

心胜修尊者(310)

会法藏尊者(311)

常欢喜尊者(312)

威仪多尊者(313)

头陀僧尊者(314)

议洗肠尊者(315)

德净悟尊者(316)

无垢藏尊者(317)

降伏魔尊者(318)

阿僧伽尊者(319)

金富乐尊者(320)

顿悟尊者(321)

周陀婆尊者(322)

住世间尊者(323)

灯导首尊者(324)

甘露法尊者(325)

自在王尊者(326)

须达那尊者(327)

超法雨尊者(328)

德妙法尊者(329)

士应真尊者(330)

坚固心尊者(331)

声响应尊者(332)

应赴供尊者(333)

尘劫空尊者(334)

光明灯尊者(335)

执宝炬尊者(336)

功德相尊者(337)

忍心生尊者(338)

阿氏多尊者(339)

白香象尊者(340)

识自生尊者(341)

赞叹愿尊者(342)

定拂罗尊者(343)

声引众尊者(344)

离净语尊者(345)

鸠舍尊尊者(346)

郁多罗尊者(347)

福业除尊者(348)

罗余习尊者(349)

大药尊尊者(350)

胜解空尊者(351)

修无德尊者(352)

喜无著尊者(353)

月盖尊尊者(354)

栴檀罗尊者(355)

心定论尊者(356)

庵罗满尊者(357)

顶生尊尊者(358)

萨和坛尊者(359)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学处|忏悔业障至何时才能得罪业清净?

学处|忏悔业障至何时才能得罪业清净?

如果修行人犯了戒,了知“尸罗不清净,三昧不现前”,想要忏悔先前所造恶业,首先当生深重惭愧之心,于三宝前发露无遗,至诚忏悔,并断相续之心。然后收摄身心,端身静坐,常常反观罪性,微密追究,则知罪业无性,其...

开示|蕅益大师:常想病时,则尘心渐灭;常想死时,则道念自生

开示|蕅益大师:常想病时,则尘心渐灭;常想死时,则道念自生

寿者,福之本也;福者,慧之基也。念念思警策者,慧之萌,而福与寿之源也。故曰常想病时,则尘心渐灭;常想死时,则道念自生。夫病死正现前时,有何我相可恃、五欲可贪,有何名可恋、古董之可携去?不恃我相,我见伏...

高僧行迹|济癫僧传(7)

高僧行迹|济癫僧传(7)

▲第一回  静中动罗汉投胎▲第二回  来处去高僧辞世▲第三回  茅屋两言明佛性▲第四回  灵光一点透禅机▲第五回&nbs...

故事|无言的感化(下)

故事|无言的感化(下)

前文回顾:故事|无言的感化(上)故事|无言的感化(中)一天中午,佛陀乞食,那些流氓爬上佛陀路过的两边树干上,疯狂地恶骂,还踩落树上的露水,把佛陀一身淋得湿透,钵中的饭菜也渗满了露水。佛陀依然面带微笑,...

常识|五位百法:五位唯识

常识|五位百法:五位唯识

既然五位百法都无人法二种我性,为何现见世间有诸有情,人畜等之形状宛然当眼?而五蕴法体,事相显然,色可见,声可闻,乃至识能分别了知,体性作用,一一显然存在。若全皆虚假,诸如人法相状作用等,都不应该存有,...

百喻经故事——诈言马死(73)

百喻经故事——诈言马死(73)

诈言马死——《百喻经》经文昔有一人,骑一黑马入阵击贼。以其怖故,不能战斗,便以血污涂其面目,诈现死相,卧死人中。其所乘马为他所夺。军众既去,便欲还家。即截他人白马尾来。既到舍已,有人问言:“欲所乘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