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声响应尊者(332)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


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


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


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供养,故称应供。


灵隐寺五百罗汉碑刻

第三百二十九尊至第三百四十四尊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

第叁佰叁拾贰尊

声响应尊者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声响应尊者铜像


诗 偈


中华大地分九州,人生万姓分九流。

工农商学各安位,天下太平度春秋。


偈 解


中华大地无垠,划分为九州;人的姓氏虽多,也有区分。世间事物,皆得其所,各安天命,天下则会和谐太平。


此偈教导我们,生活无须艳羡别人,每个人只要安守本职,扬己所长,走好自己的道路即可。



尊者法相


尊者法相所现为赤脚而坐,目视左方,右手持佛珠,左手置于左膝。


灵隐寺五百罗汉画像碑刻


五百罗汉第叁佰叁拾贰尊声响应尊者,佛陀说法音声有如空谷回音,绵延盘旋,经久不息,可振聋发聩,使人豁然顿悟。



佛教以“十缘生句”作为比喻,说明诸法从因缘而生,无自性的道理。十缘生句乃陈述由缘所生十物之句,即:(一)幻,幻术师所作之种种相貌。(二)阳焰,热、空、尘等因缘和合,于旷野中现水相。(三)梦,睡眠中所见之种种境界。(四)影,镜中之影像。(五)乾闼婆城,蜃气映日光,于大海中现宫殿之相。(六)响,深山空谷等中,依声而生之响音。(七)水月,映于水中之月影。(八)浮泡,水上所现之泡沫。(九)虚空华,依眼膜见空中种种花。(十)旋火轮,人持火炬旋转于空中所生之轮像。依此十句观诸法无自性,则称十缘生句观、十缘生观、十喻观。


尊者因听到空谷回音而豁然顿悟,证得果位。同时,尊者以此譬喻开示众生,希望众生因此俱获解脱。



往期回顾:灵隐寺五百罗汉堂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1至100尊罗汉合集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101至200尊罗汉合集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201至300尊罗汉合集

无垢行尊者(301)

阿婆罗尊者(302)

声皈依尊者(303)

禅定果尊者(304)

不退法尊者(305)

僧伽耶尊者(306)

达摩真尊者(307)

持善法尊者(308)

受胜果尊者(309)

心胜修尊者(310)

会法藏尊者(311)

常欢喜尊者(312)

威仪多尊者(313)

头陀僧尊者(314)

议洗肠尊者(315)

德净悟尊者(316)

无垢藏尊者(317)

降伏魔尊者(318)

阿僧伽尊者(319)

金富乐尊者(320)

顿悟尊者(321)

周陀婆尊者(322)

住世间尊者(323)

灯导首尊者(324)

甘露法尊者(325)

自在王尊者(326)

须达那尊者(327)

超法雨尊者(328)

德妙法尊者(329)

士应真尊者(330)

坚固心尊者(331)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纪念|腊月廿五 石头希迁禅师圆寂日——石头路滑

纪念|腊月廿五 石头希迁禅师圆寂日——石头路滑

禀曹溪命,入青原室。大胆如天祇自骄,不道岭南有消息。性海直共祖师游,一卷参同遗后式。覆地翻天智用殊,石头路滑谁能及。石头希迁禅师,俗姓陈,唐朝端州高安人。母亲自怀胎后,便不喜食荤。法师出生后,性情温和...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栴檀罗尊者(355)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栴檀罗尊者(355)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

常识|三法印与一实相印(上)

常识|三法印与一实相印(上)

三法印一、诸行无常印:行是造作迁流义,指一切的有为法。有为有生、异、灭三相相应,为生异灭三相作为,刹那不停地在迁流变动,所以说之为行。常是恒时固实不变义,无常就说明诸有为法上没有这种固实不变性,所以无...

高僧行迹|济癫僧传(10)

高僧行迹|济癫僧传(10)

十、无执着拂棋西归济癫经此一番,早有人将他的行事,传到十六厅朝官耳朵里去。那众太尉闻他的名儿,都与他往来,当不得他疯疯癫癫,终日在顽蠢队中游戏,这些俗眼又早被他瞒过。忽一日长老在方丈中闲坐,那济癫手里...

学处|什么是事忏与理忏?

学处|什么是事忏与理忏?

我们凡夫众生从无始劫来所作恶业无量无边,《佛名经》云:“若不忏悔者,大命将尽,地狱恶相皆现在前,悔惧交至,不预修善,悔何及乎?当尔之时,欲求一礼一忏,岂可更得?众等莫自恃盛年财宝势力,放逸自恣。”因此...

禅诗欣赏——春在枝头已十分

禅诗欣赏——春在枝头已十分

嗅梅【唐】无尽藏比丘尼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学佛修道,好比找寻一片清净美好的春景,但是许多人只是心外求法,到处参名山访大师,赶道场凑热闹,不知反观自性,虽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