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七月初九 净土十祖截流大师往生日——万念俱休 决定出苦邱

阐扬净土,恳切少俦。

以深信愿竭诚修,心佛两相投。

万念俱休,决定出苦邱。

行策大师,字截流,俗姓蒋。父亲蒋全昌,是江苏宜兴一带老一辈的儒者,与憨山德清大师为友。憨山大师圆寂后三年,时为明熹宗天启六年(1626),有一天晚上,蒋全昌梦见憨山大师进入室内,而生下儿子,因此将他命名为梦憨。


等到行策大师年纪稍长时,父母亲相继逝世,于是发起出世修行的志愿。大师年二十三岁,在武林(浙江杭州)理安寺箬庵问公的座下出家,修不倒单达五年之久,因而顿然彻悟诸法之本原。

问公往生后,行策大师便住在报恩寺,遇到同参的息庵瑛法师,劝他修行净业。后来,又遇到钱塘樵石法师,引导他学习天台教义。于是和樵石一同进入净室,修习法华三昧,宿世的智慧因此顿时通达,穷究彻悟了天台教义的精髓。


康熙二年(1663),行策大师结茅屋居住在杭州法华山西溪河水中的小陆块,专修净土法门,因此把所居住的地方取名“莲庵”。康熙九年(1670),大师移住在虞山的普仁院,大师依靠自身的修行经验与影响力,接引大众共修净业,倡导兴建莲社,并发起集众七日念佛的共修法会。七日之中,大众同心念佛求生净土,同愿求生西方净土,此种行法可谓是清代以降“打念佛七”之滥觞。


行策大师还曾发起一次长达三年的佛七,行持唯一句名号,唯专唯勤,风范后学,功德无量。大师作《起一心精进念佛七期规式》,甚为详明,不拣道俗,饶益众生,成就净业。

大师居普仁院十三年,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七月九日示寂,时年五十五岁。行策大师在浙江杭州法华山“莲庵”的六年,是专修净土法门时期;而于普仁院的十三年,则是其弘传净教时期。前期是自修自度,后期则是以教化大众度他为业。


大师一生精进修持,自度度人,导归净土,特别是创立僧俗共修的“佛七”仪范,影响深远,由近代印光大师推为净宗十祖,诚为当之无愧。






往期回顾




延期截稿,面向全国摄影人:第二届“东南佛国杯”佛教文化摄影大展

藏识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佛智端裕禅师
藏识|76年前的端午节 太虚大师在灵隐寺写了首诗
藏识|尘空法师遗著《无我》
藏识|龙宫海藏散天香 灵隐盛夏晒经忙

☀巡觅
巡觅|走出失去亲人的痛 观世音菩萨教我的两件事
巡觅|《佛说八大人觉经》之大心普济觉
巡觅|冷泉 我记忆中的清静之地
巡觅|冷泉初夏——草欹疑石坠 水定见鱼还

☀学处
学处|释迦牟尼佛已经灭度 为何还要请佛说法呢
学处|请佛住世 除谤法障
学处|持戒三种人 你是哪一种
学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我皆随学无有疲厌

☀观照
观照|既然“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现在何必着急呢
观照|每日念佛多少比较好
观照|忆佛念佛 久久为功
观照|佛是已觉悟的人 人是未觉悟的佛

☀开示
开示|谛闲法师:“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应如何理解
开示|虚云老和尚:楞严经意旨
开示|慈舟法师:念阿弥陀佛与普贤十大行愿
开示|印光大师:一生成佛之归宗结顶究竟实义,在于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联灯
联灯|如何应对消费悲情的慈善乱象而又不损自己的慈悲心
联灯|恒顺众生就是无原则地满足一切心愿吗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物语
物语|七叶树——根苗自是不寻常 托质偏于古道场
物语|梅子熟也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常识
常识|五停心观——对治烦恼的五种法门
常识|世界各地的佛弟子们如何庆祝卫塞节
常识|无限的慈悲:菩萨因何名观世音
常识|四谛法之道谛的总相差别

☀素食
素食|消暑气
素食|莫贪凉
素食|坦然
素食|解知足

☀分享
分享|共修菩提增福慧
分享|雨中的青绿
分享|法水长流愿无量
分享|五年皈依路

☀赏析
赏析|杭州佛学院艺术院观音作品
赏析|敦煌莫高窟第332窟之珞珈山观音变
赏析|犍陀罗浮雕 “大光明之神变”
赏析|明代木雕彩绘罗汉坐像

☀阅读
阅读|华严经赞
阅读|不朽
阅读|诵经时打妄想会怎样
阅读|莲池大师《西方发愿文》(附科判)

☀故事
故事|尸毗王代鸽
故事|无止境的“追求”
故事|净藏净眼转邪心
故事|实语守信的须陀须摩王

☀视频
视频|飞来峰元代造像——尊胜佛母龛
视频|云林走读之灵鹫飞来
视频|品味千年宋韵
视频|映日莲开白玉池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百喻经故事——五人买婢共使作(51)

百喻经故事——五人买婢共使作(51)

五人买婢共使作——《百喻经》经文譬如五人共买一婢。其中一人语此婢言:“与我浣衣。”次有一人复语:“浣衣。”婢语次者:“先与其浣。”后者恚曰:“我共前人同买于汝,云何独尔?”即鞭十下,如是五人各打十下。...

纪念|八月初十 大慧宗杲禅师圆寂日

纪念|八月初十 大慧宗杲禅师圆寂日

生灭不灭,常住不住。圆觉空明,随物现处。——宋孝宗御制大慧宗杲禅师真赞大慧宗杲禅师(1089—1163),俗姓奚,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宗杲禅师天生英气勃勃,十二岁入乡校读书。一天,宗杲禅师因与同窗...

禅诗欣赏——拶着通身都是眼 半窗疏影对斜阳

禅诗欣赏——拶着通身都是眼 半窗疏影对斜阳

山居诗之一【宋】雪岩祖钦禅师一杯晴雪早茶香,午睡初醒春昼长。拶着通身都是眼,半窗疏影对斜阳。“一杯晴雪早茶香”,禅僧好茶,自古如是。该诗写的是在冬去春来的时节,山中尚有积雪未融。晨光微露之际,禅师就把...

法讯|杭州灵隐寺癸卯年二月十九观世音菩萨圣诞普佛法会

法讯|杭州灵隐寺癸卯年二月十九观世音菩萨圣诞普佛法会

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观世音菩萨是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乃大慈大悲的化身,他本人早已成佛,只是为了安乐成熟众生,倒驾慈航,随缘应世,以三十二应身随处救度受苦众生,所求皆应。他具备...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庵罗满尊者(357)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庵罗满尊者(357)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

常识|五位百法:心不相应行法①

常识|五位百法:心不相应行法①

第四位心不相应行法。心即八识心王,行是迁流义、造作义,通指一切有为法,在五蕴中即是行蕴。行蕴有二:(一)相应行,即遍行等五十一个心所法,与心王相应随转,故名相应行。(二)不相应行,即“得”等二十四法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