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故事——​磨大石(43)

磨大石

——《百喻经》



经文

譬如有人,磨一大石,勤加功力。经历日月,作小戏牛。用功既重,所期甚轻。



释义

有一个人,每天很勤劳地磨一块大石头,经过几年的功夫,把它磨成一个小戏牛,结果只能当玩具,没别的用处。


在这件事上他花的时间和劳力虽然很多,而所得到的却很是微小。



寓意

磨大石者喻学问勤精劳苦,作小戏牛者喻追逐名闻。


人们修学,应该求高深的道果,如果只是为求一些名闻利养,那就用力多而收获少了。



往期回顾:百喻经故事 

愚人食盐(1)

愚人集牛乳(2)

以梨打头破(3)

妇诈称死(4)

渴见水(5)

子死欲停置家中(6)

认人为兄(7)

山羌偷官库(8)

叹父德行(9)

三重楼(10)

婆罗门杀子(11)

煮黑石蜜浆(12)

说人喜嗔(13)

杀商主祀天(14)

医与王女药(15)

灌甘蔗(16)

债半钱(17)

就楼磨刀(18)

乘船失盂(19)

人说王纵暴(20)

妇女欲更求子(21)

入海取沉水(22)

贼偷锦绣(23)

种熬胡麻子(24)

水火(25)

人效王眼瞤(26)

治鞭疮(27)

为妇贸鼻(28)

贫人烧粗褐衣(29)

牧羊人(30)

雇借瓦师(31)

估客偷金(32)

斫树取果(33)

送美水(34)

宝箧镜(35)

破五通仙眼(36)

杀群牛(37)

饮木筒水(38)

见他人涂舍(39)

治秃(40)

毗舍阇鬼(41)

估客驼死(42)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禅诗欣赏——澄江明月内 应是色成空

禅诗欣赏——澄江明月内 应是色成空

江中诵经【唐】张说实相归悬解,虚心暗在通。澄江明月内,应是色成空。常住不灭的诸法实相,孤峰独露,迥脱根尘,言语道断而不可言说,心行处灭而不可思念,不是凡夫的逻辑思维可以通达。人的种种知见反而是悟证实相...

高僧行迹|济癫僧传(18)

高僧行迹|济癫僧传(18)

十八  喜发慈悲造藏殿济癫辞了陈太尉,刚刚到长桥边,早遇着净慈寺里的火工来寻,埋怨道:“你哪里去了这半月,把长老十分着恼,累得我们哪里不寻到!快去见长老,省得他心焦!”济癫听了,急急走入方丈...

常识|五位百法:五位唯识

常识|五位百法:五位唯识

既然五位百法都无人法二种我性,为何现见世间有诸有情,人畜等之形状宛然当眼?而五蕴法体,事相显然,色可见,声可闻,乃至识能分别了知,体性作用,一一显然存在。若全皆虚假,诸如人法相状作用等,都不应该存有,...

禅诗欣赏——安心是药更无方

禅诗欣赏——安心是药更无方

病中游祖塔院【宋】苏轼紫李黄瓜林路香,乌纱白葛道衣凉。闭门野寺松阴转,欹枕风轩客梦长。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道人不惜阶前水,借与匏樽自在尝。村路上紫李黄瓜一阵阵芳香,乌纱帽白夏布道袍十分清凉...

开示|马祖道一禅师:道不属修

开示|马祖道一禅师:道不属修

纪念|二月初一 马祖道一禅师圆寂日——南岳下 一马驹 踏杀人 遍寰区问如何是修道?师云:道不属修。若言修得,修成还坏,即同声闻;若言不修,即同凡夫。问作何见解,即得达道?师云:自性本来具足,但于善恶事...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前文回顾: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虽然中国的古体诗词在唐宋时代达到“顶峰”之后便开始了平缓的发展,但到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