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举难劝修③


佛言:人有二十难,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弃命必死难,得睹佛经难,生值佛世难,忍色忍欲难,见好不求难,被辱不嗔难,有势不临难,触事无心难,广学博究难,除灭我慢难,不轻未学难,心行平等难,不说是非难,会善知识难,见性学道难,随化度人难,睹境不动难,善解方便难。


六、忍色忍欲难:


众生沉迷于五欲所带来的短暂欲乐,全然忘却生死的危险和种种诸苦,如《大智度论》云:“哀哉众生,常为五欲所恼,而犹求之不已。”想要抑制和控制对于五欲的追求是很困难的。


五欲指财、色、名、食、睡五法:一者财欲,财即世间一切之财宝,人以财物为养身之资,故贪求恋着而不舍。二者色欲,色即世间之青、黄、赤、白及男女等色,人以色悦情适意,故贪求恋着,不能出离三界。三者名欲,名即世间之声名,人由声名而能显亲荣己,故贪求乐着而不知止息。四者饮食欲,饮食即世间之肴膳众味,人必藉饮食以资身活命,故贪求恋着而无厌。五者睡眠欲,谓人不知时节,怠惰放纵,乐着睡眠而无厌。


我们对五欲贪得无厌,尽量地追求,尽量地满足我们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往往想尽了方法,不择手段地做了种种事情,结果财色名食睡让我们堕落了,堕到地狱里面去。我们每一个人每天从早到晚,都是在五欲中打滚,如果不能断除五欲,我们就不能超出欲界。因此,释迦牟尼佛说,忍色忍欲,实在是很不容易的。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当以智导情,运用佛法,以正知正见来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人事物,以布施来对治物质的欲望,以持戒来对治爱色的心。


七、见好不求难:


看到非常珍贵,很美丽的东西,而不想拥有,也是很不容易的。比如珠宝、钻石,玉环,这些都是大家喜欢的,也有人喜欢搜集古董书画,看到了这些东西,心中难免不产生渴求,想占为己有。见到好的东西,珍奇的玩意儿,能够无动于衷,不希求,不起贪心,也是不容易呀。


我们总是喜欢追求,没有的东西,想尽千方百计,要把它追求到手;拥有了,又怕它失掉,整个心也随着它而烦恼丛生。假如对这些物质,能够看得破,不为它所动,到了无所求的时候,品格、气质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能够不为物质所束缚。


因此,希望大家能够随缘,不必羡慕人家有什么东西,也不必跟随着人家要拥有什么东西,这样才不会生起贪欲,也才不会徒然地增加自己的苦恼。


八、被辱不嗔难:


我们生在此娑婆世界,常常会遇到需要忍辱的境界,遇到别人要骂你、打你、欺辱你的境界。我们佛弟子,平常修行用功就要准备,遇到这样的境界能够忍受,否则,遇到这样的人,心里立马就会冒火,起嗔恨烦恼。但是,遭受到没有道理的欺负和侮辱,还能够不动无明、不动肝火、不气忿,甚至还要向对方低头,是不容易办到的。


弥勒菩萨忍辱偈云,“有人骂老拙,若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随他自干了;我也省气力,他也少烦恼。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不了道。”


菩萨入世救世,在教化利益众生的过程中,无论遭遇任何逆境,发生任何不幸,皆应克制自己,安然忍受。这样的忍辱功夫,需要修行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做得到,初发心的人难得做到。


佛教的忍辱观是建立在对佛陀所觉悟真理的认同基础上,对一切事、一切人都正确平等对待,心怀慈悲与善意。一旦面对让自己嗔怒的情境,要如同海绵一样,柔软而坚定,随顺外缘的力量,缩小自己的执着,进而达到慈悲与智慧的同时增进。因此,无论遭遇任何情境,都可以透过忍辱一次又一次冲刷烦恼,直到转烦恼为菩提,让自己的心时常处于平静的状态。


前文回顾

每日一偈  /  佛说四十二章经


经题

译者

经序①

经序②

经序③

出家证果①

出家证果②

出家证果③

断欲绝求①

断欲绝求②

割爱去贪

善恶并明①

善恶并明②

善恶并明③

转重令轻

忍恶无嗔

恶还本身

尘唾自污

返本会道

喜施获福

施饭转胜①

施饭转胜②

举难劝修①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观照|忆佛念佛 久久为功

观照|忆佛念佛 久久为功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世人最慈悲的...

释教三字经|优填王 始造像 令后人 修供养

释教三字经|优填王 始造像 令后人 修供养

优填王,又称优陀延王、嗢陀演那王、邬陀衍那王,意译日子王、出爱王,为佛世时憍赏弥国之王。因王后笃信佛法,遂成为佛陀之大外护。佛教最初的造像,是佛陀在世时曾上升到忉利天宫为母亲摩耶夫人说法,长达三月不在...

新闻|浙江省佛教协会2022年摄影培训班在杭州灵隐寺结业

新闻|浙江省佛教协会2022年摄影培训班在杭州灵隐寺结业

9月24日上午,由浙江省佛教协会和浙江省摄影家协会联合举办的省佛协2022年摄影培训班在杭州灵隐寺结业。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主席王小川,浙江省佛教协会秘书长金幸祥,杭州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奥地利超级摄影巡...

故事|佛陀的广长舌相(上)

故事|佛陀的广长舌相(上)

从前,佛在舍婆提国讲完《受岁经》后,阿难跟着佛周游列国。有一次,他们快到一座婆罗门居住的城市。那座城主知道佛有浩瀚的威德,也能教化更多人民,让他们都能心生感动,倘若佛来到这里,大家都皈依了佛,那么谁还...

新闻|“古城新韵 烟雨严州”——云林书画联谊会走访严州画院、千鹤小学

新闻|“古城新韵 烟雨严州”——云林书画联谊会走访严州画院、千鹤小学

黛青瓦片与淅沥烟雨,描绘出江南缱绻的画卷,严州画院正坐落于建德梅城镇的严州古城之中。3月24日,云林书画联谊会30余位街道书画爱好者在云林书院的组织下前往建德,与严州画院开展了一场名为“古城新韵”的联...

阅读|我虽学佛未忘世——八指头陀的爱国诗篇(上)

阅读|我虽学佛未忘世——八指头陀的爱国诗篇(上)

释敬安(1851—1912),字寄禅,号八指头陀,俗姓黄,名读山,湖南湘潭石潭人氏。曾先后任湖南衡阳罗汉寺、衡山上封寺、大善寺、宁乡沩山密印寺、湘阴白霞寺、万福禅林、长沙上林寺、浙江天童寺住持。一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