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智明破魔


佛言:夫为道者,譬如一人与万人战。挂铠出门,意或怯弱,或半路而退,或格斗而死,或得胜而还。沙门学道,应当坚持其心,精进勇锐,不畏前境,破灭众魔,而得道果。


凡夫烦恼很多,好比面临一万个敌人,而发心修道,则等于是一个人要与一万个敌人作战。既然发心要断烦恼,那就要打起精神,披上铠甲,誓与烦恼敌人作战。心里或者胆怯懦弱,害怕打不过敌人,或者半路就退下来,或者失败被打死了,或者打胜仗回来。这些都是有可能的。


我们凡夫想学佛道,心一定要坚持,用戒、定、慧三种力量,决定可以战胜诸魔。前面讲打仗,要披挂铠甲,等于严持戒律。想要降伏诸魔,先要严持戒律,不能令心意动摇。


心如果坚持起来,就不会有怯弱之意,这是譬如持戒的力量。心坚持不会动摇,精进之力、勇锐之气发出来,只有往前精进,不会半路而退,这是譬喻定力的力量。想打胜仗,不可畏惧前面的境界,假如不把一万人当一回事,决定不会战败,这是譬喻智慧的力量。


烦恼八万四千,各式各样,根本烦恼包括贪、瞋、痴、慢、疑五个,枝末烦恼无量无边。烦恼魔,加五阴魔:色、受、想、行、识,再加天魔、死魔,叫做“众魔”。众魔虽然很多,但是用戒、定、慧三种力量,可以使令众魔破灭,从而进一步证得佛道之果。



六波罗蜜中,就有精进一项,包括披甲精进、摄善精进、利乐精进三种。


披甲精进,披菩萨大心之甲,不怖种种难行。披甲是比方,披上盔甲来打仗的意思,我们要行菩萨道,先要断自己的烦恼,同时要利益众生。断自己的烦恼,不是容易断的,因为自无始劫来积聚的烦恼实在太多,要想把烦恼断掉,实在和打仗差不多,所以要披甲,勇猛精进,要打胜仗,不能打败仗。


摄善精进,勤修善法而不倦。摄持一切善法,大的善事要做,小的善事也要做。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每天做一点小善事,积少成多,就变成大善事,要勇猛精进去做。


利乐精进,劝化众生而不倦。能令众生得到佛法的利益,得到佛法的快乐,叫作利乐,要勇猛精进地利益众生。


我们用功,就是要了生死,生死是无量劫以来的生死,悠悠泛泛,马马虎虎,怎么能把无量劫的生死了脱。因此不能懈怠放逸,要勇猛精进,烦恼才能断掉,生死才能了脱。




前文回顾

每日一偈  /  佛说四十二章经



经题

译者

经序①

经序②

经序③

出家证果①

出家证果②

出家证果③

断欲绝求①

断欲绝求②

割爱去贪

善恶并明①

善恶并明②

善恶并明③

转重令轻

忍恶无嗔

恶还本身

尘唾自污

返本会道

喜施获福

施饭转胜①

施饭转胜②

举难劝修①

举难劝修②

举难劝修③

举难劝修④

问道宿命

请问善大
请问力明①

请问力明②

舍爱得道

明来暗谢

念等本空①

念等本空②

假真并观

推我本空

名声丧本

财色招苦

妻子甚狱

色欲障道

天魔娆佛

无着得道

意马莫纵

正观敌色

欲火远离

心寂欲除

我空怖灭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审核相莲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防疫|收藏!口罩选择和佩戴全指南

防疫|收藏!口罩选择和佩戴全指南

往期回顾☀藏识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

高僧行迹|济癫僧传(2)

高僧行迹|济癫僧传(2)

原名:《醉菩提》▲第一回  静中动罗汉投胎二、来处去高僧辞世过了数日,时值上元,方出法堂升座,命侍者撞钟擂鼓,聚集人众次第顶礼毕,两班排立。长老道:老僧不日西归,有几句辞世偈言,念...

参访寺院:是念珠,还是手串?

参访寺院:是念珠,还是手串?

生活中常见到有人将“念珠”作为佩饰,并由此生出许多疑惑:念珠是一种配饰吗?是否需要加持后再佩戴?珠子的数量有什么讲究?哪些情况下需要将念珠摘下呢?珠子突然断了,是否预示不祥?……“灵隐寺”公众号将用两...

新闻|杭州灵隐寺壬寅地藏法会圆满

新闻|杭州灵隐寺壬寅地藏法会圆满

2022年8月26日(农历七月廿九),恭逢地藏菩萨圣诞。傍晚十八时,杭州灵隐寺于药师殿举行三大士瑜伽焰口,壬寅地藏法会至此圆满。杭州灵隐寺于农历七月二十至七月廿九(8月17日至8月26日)启建地藏法会...

常识|五位百法(合集)

常识|五位百法(合集)

学习佛法的第一个困难,就是为不了解名相的含义所障碍,并且法相名词多以万计,更不容易从各个名相之间得到系统的认识。但是,假如我们能够从某些有系统性的名相去学习,而弄清楚其意义和联系性,也很容易克服这一困...

百喻经故事——地得金钱(90)

百喻经故事——地得金钱(90)

地得金钱——《百喻经》经文昔有贫人在路而行,道中偶得一囊金钱,心大喜跃,即便数之。数未能周,金主忽至,尽还夺钱。其人当时悔不疾去。懊恼之情,甚为极苦。释义从前,有一个穷人在路上行走。途中偶尔拾到一袋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