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智明破魔


佛言:夫为道者,譬如一人与万人战。挂铠出门,意或怯弱,或半路而退,或格斗而死,或得胜而还。沙门学道,应当坚持其心,精进勇锐,不畏前境,破灭众魔,而得道果。


凡夫烦恼很多,好比面临一万个敌人,而发心修道,则等于是一个人要与一万个敌人作战。既然发心要断烦恼,那就要打起精神,披上铠甲,誓与烦恼敌人作战。心里或者胆怯懦弱,害怕打不过敌人,或者半路就退下来,或者失败被打死了,或者打胜仗回来。这些都是有可能的。


我们凡夫想学佛道,心一定要坚持,用戒、定、慧三种力量,决定可以战胜诸魔。前面讲打仗,要披挂铠甲,等于严持戒律。想要降伏诸魔,先要严持戒律,不能令心意动摇。


心如果坚持起来,就不会有怯弱之意,这是譬如持戒的力量。心坚持不会动摇,精进之力、勇锐之气发出来,只有往前精进,不会半路而退,这是譬喻定力的力量。想打胜仗,不可畏惧前面的境界,假如不把一万人当一回事,决定不会战败,这是譬喻智慧的力量。


烦恼八万四千,各式各样,根本烦恼包括贪、瞋、痴、慢、疑五个,枝末烦恼无量无边。烦恼魔,加五阴魔:色、受、想、行、识,再加天魔、死魔,叫做“众魔”。众魔虽然很多,但是用戒、定、慧三种力量,可以使令众魔破灭,从而进一步证得佛道之果。



六波罗蜜中,就有精进一项,包括披甲精进、摄善精进、利乐精进三种。


披甲精进,披菩萨大心之甲,不怖种种难行。披甲是比方,披上盔甲来打仗的意思,我们要行菩萨道,先要断自己的烦恼,同时要利益众生。断自己的烦恼,不是容易断的,因为自无始劫来积聚的烦恼实在太多,要想把烦恼断掉,实在和打仗差不多,所以要披甲,勇猛精进,要打胜仗,不能打败仗。


摄善精进,勤修善法而不倦。摄持一切善法,大的善事要做,小的善事也要做。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每天做一点小善事,积少成多,就变成大善事,要勇猛精进去做。


利乐精进,劝化众生而不倦。能令众生得到佛法的利益,得到佛法的快乐,叫作利乐,要勇猛精进地利益众生。


我们用功,就是要了生死,生死是无量劫以来的生死,悠悠泛泛,马马虎虎,怎么能把无量劫的生死了脱。因此不能懈怠放逸,要勇猛精进,烦恼才能断掉,生死才能了脱。




前文回顾

每日一偈  /  佛说四十二章经



经题

译者

经序①

经序②

经序③

出家证果①

出家证果②

出家证果③

断欲绝求①

断欲绝求②

割爱去贪

善恶并明①

善恶并明②

善恶并明③

转重令轻

忍恶无嗔

恶还本身

尘唾自污

返本会道

喜施获福

施饭转胜①

施饭转胜②

举难劝修①

举难劝修②

举难劝修③

举难劝修④

问道宿命

请问善大
请问力明①

请问力明②

舍爱得道

明来暗谢

念等本空①

念等本空②

假真并观

推我本空

名声丧本

财色招苦

妻子甚狱

色欲障道

天魔娆佛

无着得道

意马莫纵

正观敌色

欲火远离

心寂欲除

我空怖灭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审核相莲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历史|南方的禅门宗匠——中国佛教史略之元代佛教(七)

历史|南方的禅门宗匠——中国佛教史略之元代佛教(七)

当时南方,自南宋以余杭径山、临安灵隐等为禅宗五山十刹后,禅门宗匠辈出,其代表人物有:云峰妙高(1219—1293)于至元十七年(1280)住径山,时教家大毁禅宗,妙高与一、二同志入京力争。和教僧仙林论...

释教三字经|曹洞宗 传宝镜 定君臣 行正令

释教三字经|曹洞宗 传宝镜 定君臣 行正令

传宝镜:曹山本寂禅师本来在洞山参学,忽然辞别洞山,要出外云游。临下山的时候,洞山叮嘱曹山,说:“我在云岩先师处,亲印宝镜三昧,堪称穷理尽性,我今付嘱于汝。”定君臣:洞山有所谓五位君臣:一、正中偏,二、...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遍行心所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遍行心所

前文回顾:常识|五位百法:心法第二位心所法,心所法的全称为心所有法,具足三种意义名为心所:恒依心起,与心相应,系属于心。恒依心起:心若没有,心所决不能独立生起,要以心为依,才能生起作用。与心相应:这里...

百喻经故事——得金鼠狼(89)

百喻经故事——得金鼠狼(89)

得金鼠狼——《百喻经》经文昔有一人,在路而行,道中得一金鼠狼,心中喜踊,持置怀中。涉道而进。至水欲渡,脱衣置地,寻时金鼠变为毒蛇。此人深思:宁为毒蛇螫杀要当怀去。心至冥感,还化为金。旁边愚人见其毒蛇变...

素食|离贪嫉

素食|离贪嫉

离贪嫉者,能净心中贪欲云翳,犹如夜月,众星围绕。(《理趣六波罗蜜多经》)——《晚晴集》本日食单青椒炒藕丁豆腐芦笋炒素麻酱魔芋丝-青椒炒藕丁-材 料青椒1块、藕1根、生抽1汤匙、植物油、盐适量做 法1、...

赏析|明代木雕彩绘罗汉坐像

赏析|明代木雕彩绘罗汉坐像

明代木雕彩绘罗汉坐像尺寸:71 cm罗汉是佛教造像的主要题材之一,形象仿照现实生活中的僧人特点,以印度僧人形象为多。光头,无肉髻,身披袈裟或大领僧衣。相貌不一,手法或夸张或写实,神韵生动。此尊罗汉木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