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故事——小儿争分别毛(49)

小儿争分别毛

——《百喻经》



经文

譬如昔日,有二小儿入河游戏,于此水底,得一把毛。一小儿言:“此是仙须。”一小儿言:“此是罴毛。”尔时河边有一仙人,此二小儿诤之不已,诣彼仙所,决其所疑。而彼仙人,寻即取米及胡麻子,口中含嚼,吐着掌中,语小儿言:“我掌中者,似孔雀屎。”而此仙人不答他问,人皆知之。



释义

有两个小孩子,同在河边游玩,他们在水里捞得一把毛,就争论了起来。一个说:“这是仙人的胡须。”另一个说:“这是熊身上的毛。”各自不肯相让。


那时河边刚好走过一位仙人,并不回答他们的问题,只是从自己的口袋里,取出一小撮米和芝麻,放入口中一嚼,过了一会儿,吐在手掌上,给两个小孩看,说:“我掌上的东西,真像孔雀屎呢!”两个孩子弄得莫名其妙。这个仙人可说答非所问。



寓意

在这个世界上,有的人在装模作样地说法,往往漫无边际地作着空谈,戏论诸法,没有说到正理,对别人既没有利益,对自己也徒费精神,就像上面的仙人答非所问一样滑稽可笑。



往期回顾:百喻经故事 

愚人食盐(1)

愚人集牛乳(2)

以梨打头破(3)

妇诈称死(4)

渴见水(5)

子死欲停置家中(6)

认人为兄(7)

山羌偷官库(8)

叹父德行(9)

三重楼(10)

婆罗门杀子(11)

煮黑石蜜浆(12)

说人喜嗔(13)

杀商主祀天(14)

医与王女药(15)

灌甘蔗(16)

债半钱(17)

就楼磨刀(18)

乘船失盂(19)

人说王纵暴(20)

妇女欲更求子(21)

入海取沉水(22)

贼偷锦绣(23)

种熬胡麻子(24)

水火(25)

人效王眼瞤(26)

治鞭疮(27)

为妇贸鼻(28)

贫人烧粗褐衣(29)

牧羊人(30)

雇借瓦师(31)

估客偷金(32)

斫树取果(33)

送美水(34)

宝箧镜(35)

破五通仙眼(36)

杀群牛(37)

饮木筒水(38)

见他人涂舍(39)

治秃(40)

毗舍阇鬼(41)

估客驼死(42)

磨大石(43)

欲食半饼(44)

奴守门(45)

偷犛牛(46)

贫人作鸳鸯鸣(47)

野干为折树枝所打(48)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百喻经故事——驼瓮俱失(75)

百喻经故事——驼瓮俱失(75)

驼瓮俱失——《百喻经》经文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复不得出。既不得出,以为忧恼。有一老人来语之言:“汝莫愁也。我教汝出。汝用我语,必得速出。汝当斩头,自当出之。”即用其语,以刀斩头。既...

唁电|祈愿传印长老莲登上品,不舍众生,乘愿再来!​

唁电|祈愿传印长老莲登上品,不舍众生,乘愿再来!​

唁 电上传下印长老治丧委员会:炉香顿冷,钟罄无声。惊悉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中国佛教协会第八届理事会会长、中国佛学院名誉院长,北京市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北京市佛教协会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会长,中国人民...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降伏魔尊者(318)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降伏魔尊者(318)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

开示|印光大师:不可妄期圣证

开示|印光大师:不可妄期圣证

现生证实相者,非无其人,恐贤契无此善根。若不详陈其故,或致妄期圣证,则志高而行不逮。久而久之,必致丧心病狂,未得谓得,未证谓证,求升反坠,弄巧成拙。究其结果,难免永沦恶趣,不但埋没己灵,实为孤负佛恩。...

报名|云林书院传统文化经典导读课程

报名|云林书院传统文化经典导读课程

2014年国家教育部制定并发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纲要》强调,通过社会教育的形式学习、增进和提升中华传统文化修养是中华传统文化弘扬和发展的重要的一部分,既是社会公民一生中具有深刻...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喜无著尊者(353)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喜无著尊者(353)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